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优选6篇)

时间:2011-04-04 03:22: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篇一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身残志坚的名人。他们以自己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战胜了身体上的缺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对人类意志力的最好诠释,更是给予我们力量和鼓舞的源泉。

其中一位身残志坚的名人是霍金教授。史蒂芬·威廉·霍金,英国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是当代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然而,他在21岁时被诊断出患有肌肉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这是一种会导致肌肉逐渐萎缩和无法控制的神经系统疾病。尽管身体逐渐丧失能力,霍金教授却没有放弃对科学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

面对无法言语和行动的局限,霍金教授发展出了一种通过眨眼运动来与外界交流的方式。他利用电脑和语音合成器,通过眨眼选字的方式进行交流。他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成果屡获殊荣,他的著作《时间简史》成为了畅销书,并且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霍金教授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体如何残疾,只要心怀坚定的信念和对梦想的追求,就能超越困境,实现自己的价值。

另一位身残志坚的名人是尼克·沃伊奇。尼克·沃伊奇是一位美国演讲家和作家,他天生没有手臂和双腿。尽管身体的残缺,尼克·沃伊奇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成为了激励他人的演讲家和畅销书作家。

尼克·沃伊奇的故事是关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坚持追求梦想的故事。他曾说过:“不要让任何人告诉你,你不能做到某件事情。即使你面临着无法克服的困难,也要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尼克·沃伊奇的励志演讲深受人们喜爱,他的书籍《没有借口》激励着无数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身残志坚的名人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身体如何残缺,成功与失败不取决于身体的健全与否,而取决于内心的坚定和意志的顽强。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的意志力是如此强大,只要我们怀揣梦想,坚持不懈地追求,就能超越身体的局限,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让我们从这些身残志坚的名人身上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实现自己的梦想。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篇二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身体的残缺并不能阻挡一个人追求梦想的脚步。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身残志坚的名人,他们以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一位身残志坚的名人是戴维·韦伯。他是一位美国歌手和演员,因患有先天性骨发育不全症而身材矮小。然而,戴维·韦伯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音乐和表演的热爱。他通过自己独特的音乐才华和出色的演技,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和喜爱的艺术家。

戴维·韦伯的故事是关于坚持追求梦想的故事。他曾说过:“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身体,但我们可以选择我们的梦想。”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身体如何残缺,只要我们拥有对梦想的执着和追求,就能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另一位身残志坚的名人是尤达·劳。他是一位美国篮球运动员,他在出生时患有一种罕见的短臂症,双臂只有7英寸长。然而,尤达·劳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篮球的热爱。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体条件,发展出了独特的投篮技巧和过人技巧。

尤达·劳的故事是关于超越身体局限的故事。他曾说过:“我没有手臂,但我拥有梦想。”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身体如何残缺,只要我们拥有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就能在逆境中奋发向前,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些身残志坚的名人们的故事,给予了我们巨大的启示。他们告诉我们,无论身体如何残缺,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对梦想的追求,就能超越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让我们从这些名人身上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追求自己的梦想。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身残志坚的名人。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篇三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 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 补贴家用。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 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 ,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 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 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 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 。”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1827年3月26日,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与世长辞,那时他才57岁。贝多芬一生是悲惨的,世界不曾给他欢乐, 他却为人类创造了欢乐。贝多芬身体是虚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强者。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篇四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

  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篇五

  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篇六

  海伦凯勒(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 她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父亲亚瑟是位南方邦联老兵。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着她的导师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老师安沙利文 (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1898年,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1900年秋,再考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以置信。最后于1904年,海伦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而且成绩优异。而这么多年来沙利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说是对海伦凯勒不离不弃,因此海伦凯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 从1902年4月开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在美国的一家杂志上连载她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The Story of My Life)。第二年结集出版后轰动了美国文坛,甚至被誉为1902年世界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优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