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留学故事(最新3篇)

时间:2017-09-05 07:32:2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胡适留学故事 篇一

胡适,一代学者巨擘,他的留学故事充满传奇色彩。胡适生于清朝末年,年轻时立志要出国留学,以开拓自己的学术视野。然而,当时的中国社会对留学的看法并不普遍认同,很多人认为留学是在逃避国家责任,是背叛祖国。但是胡适并没有被外界的质疑动摇,他坚定地选择了留学之路。

胡适在留学之前,曾经历过许多挫折和困难。他的家境并不富裕,留学的费用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障碍。然而,胡适并没有放弃,他通过勤工俭学,勉强凑够了留学的学费。最终,他获得了一次留学的机会,前往美国求学。

在美国求学期间,胡适面临着语言、文化等方面的重重困难。他努力克服语言障碍,勤奋学习西方文化,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在这个过程中,胡适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为他未来的学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胡适留学期间,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他开始思考中国的未来发展道路。他认为中国需要进行现代化改革,推动社会进步,提高国家实力。回国后,胡适积极参与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为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胡适留学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子,他的奋斗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胡适留学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不畏艰难,勇敢追求,才能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胡适留学故事 篇二

胡适,一位伟大的学者,他的留学经历对他的学术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胡适年轻时就立下志向要出国留学,以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他深知中国的知识水平相对滞后,需要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和理念,才能推动国家的发展。

胡适在留学期间,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他面对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等问题,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努力克服困难,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他认真钻研学术,积极参与学术讨论,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学者,为他的学术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胡适留学归来后,将西方的先进理念和知识引入中国,积极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他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提倡思想解放,倡导自由思考,为中国的学术界带来了新的活力。他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深远,成为中国学术界的一面旗帜。

胡适留学故事告诉我们,留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一种拓展视野、开阔思路的过程。通过留学,我们可以学习到西方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胡适的留学经历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不畏困难,不止步于现状,勇敢追求更高的学术境界。

胡适留学故事 篇三

  胡适一生得过30多个荣誉博士学位,尤以文学、哲学闻名于世,可说是智慧学识均为一流。可是他初到美国留学时,却被苹果难倒。苹果,让他做出转系的重要决定。

  胡适,怎么和苹果扯上了关系?原来,胡适是在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奖学金留美。因胡适家道中落,美国的农学院可以免学费,所以胡适初到美国留学时,最先是进入纽约州康乃尔大学的农学院。

  胡适曾经写给中国的朋友一首诗,云:“我初来此邦,所志在耕种。文章真小技,救国不中用。带来千卷书,一一尽分送。种菜与种树,往往来入梦。”可谓踌躇满志,学农报国。

  在康乃尔农学院,胡适必须实习各项农事,包括洗马、套车、驾车等,还要下玉米田。胡适对这些还都有兴趣,也可应付,可是到了苹果分类时胡适却十分头大。30多种苹果,对美国的学生来说,20分钟就可分门别类,弄得一清二楚;胡适花上两个半小时,却只能分辨出20种。胡适这样回忆说:“美国学生在二三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轻易地把30几种苹果分类好。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开实验室扬长而去,可怜我们三两位留在实验室里的中国同学。我们绞尽脑汁,根据手册去分类,结果多半还是错的,我们得到的成绩不好。”

  1911年秋天,是胡适在康乃尔大学的第三个学期。9月28日开学,两个星期不到,辛亥革命就发生了。胡适在为辛亥革命而雀跃的同时,却为自己学业的问题而烦恼。他是该继续学农?还是应该转专业?

  胡适回忆说,“我那时年轻,记忆力又好。我可以在考试前夕开夜车,我可以把这些苹果的种类硬记下来考过关。但是我知道考过以后,不出三天或一个礼拜,我就会把当时那些400多种苹果的种类忘得一干二净。同时,那些苹果,中国泰半也都没有。所以我决定我违背了个人的兴趣和性向去学农,根本就是彻底的浪费,彻底的愚蠢。”

  

苹果的问题,让胡适重新审视自己的兴趣。他自知不是学农的料子,1912年初,胡适从农学院转到文理学院。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唯心主义哲学家杜威。因为果断地弃农学文,中国历史上多了一位优秀的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
胡适留学故事(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