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的故事【经典6篇】

时间:2015-08-01 08:48:2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华罗庚的故事 篇一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12月12日),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自幼聪慧过人,13岁时就考入了苏州市立中学。后来,他前往英国留学,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数学家。

华罗庚的研究领域涉及代数学、数论、几何学等多个领域,他在数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40年代初,他在代数学领域提出了“华罗庚定理”,这一定理在代数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此外,他还对数论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提出了著名的“华罗庚素数”的概念,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成为了中国数学界的泰斗。他不仅在学术上有突出表现,还致力于推动数学教育的发展。他曾多次出任中国数学学会会长,致力于推动数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在他的倡导下,中国的数学研究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华罗庚一生致力于数学事业,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学术成就和学术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工作者,他被誉为“中国数学的光辉”。

华罗庚的故事 篇二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12月12日),中国著名数学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他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还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人格魅力。

华罗庚自幼聪慧过人,13岁考入苏州市立中学,展现出了非凡的数学天赋。后来,他前往英国留学,进入剑桥大学深造数学,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数学家。在学术研究之余,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和数学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华罗庚一生致力于数学事业,他的学术研究成果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深受学生和同行的尊敬和爱戴,被誉为“数学界的泰斗”。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成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工作者,成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典范。

华罗庚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更是一位伟大的人格魅力者。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在数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华罗庚的故事 篇三

  华罗庚小时候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

  那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

  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了一跳。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地抱着书不放。

华罗庚的故事 篇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

  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

  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华罗庚的故事 篇五

  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

  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当其他同学还在冥思苦想时,华罗庚却很快举手回答:“23!”老师颇为惊讶,走过来询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华罗庚不紧不慢地陈述了他的思考演算过程:“我是这样想的:这个数3个3个地数余2,7个7个地数也余2,这道题的答案可能就是3×7+2,我又一算,23用5除正好余3,所以23就是所求的数了!”老师兴奋地告诉同学们:“华罗庚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演算的思路也是完全正确的。”

华罗庚的故事 篇六

  华罗庚小时侯很爱动脑筋,下课了,小伙伴们都出去玩了,他还在教师里想老师讲的问题,有时候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同学们叫他都听不见。久而久之,同学送他一个外号,叫他“罗呆子”。

  老师打开华罗庚的数学作业,发现许多地方都有涂改,一点也不整洁。老师开始很不满意,后来,发现华罗庚是在不断改进和简化自己的解决方法。他的数学才能被老师发现后,就尽心培育他。初中毕业后,华罗庚考进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到最后一个学期,家里实在拿不出50元食宿费,只好退学,所以他的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他失学回家后一边自学数学,一边帮助父亲照顾小店,华罗庚一钻进数学题就好象如了无人之境,不是忘记接待客人,就是把客人气走了;就是算错了帐,多找了钱。父亲气极了,有一次,他把华罗庚的数学书烧了,华罗庚心疼得晕到在地。

华罗庚的故事【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