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寓言故事【精彩6篇】

时间:2017-07-08 07:28: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佛教寓言故事 篇一

《狐狸与乌鸦》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狐狸和一只乌鸦都住在同一个山上。狐狸非常聪明,而乌鸦则很骄傲。一天,狐狸看见乌鸦站在树枝上,展示着它美丽的黑色羽毛,并高傲地说:“我是森林中最美丽的鸟儿,我的声音也是最动听的。”

狐狸心生一计,便走到乌鸦身边,说:“乌鸦朋友,你真是太美丽了,你的羽毛光泽闪亮,真是森林中的明珠。不过,我听说你的歌声也是最动听的,你能不能给我唱一首听听呢?”

乌鸦听到狐狸的赞美,更加得意起来,便开始高声歌唱。然而,由于得意忘形,乌鸦张开嘴巴,从嘴里掉下了一块干干净净的奶酪。

狐狸看见这块奶酪,心生贪念,便说:“乌鸦朋友,你的歌声真是动听,不过你的美丽羽毛还不如这块奶酪珍贵呢。”说完,狐狸便把奶酪抢走了,留下乌鸦一脸无奈和后悔。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骄傲自大会让人失去珍贵的东西。虚荣和贪婪更是导致人们堕入苦海的根源。只有谦虚、宽容和知足才能让我们走上正道,远离痛苦。

佛教寓言故事 篇二

《猴子与盲人》

在一个热带岛屿上,有一只猴子和一位盲人相依为命。猴子每天帮助盲人采摘水果、寻找食物,而盲人则依赖猴子的指引和帮助生活。

一天,盲人对猴子说:“你一直都在帮助我,我很感激你。但我想知道,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猴子听了,便带着盲人走到岛屿的尽头,让他感受海风、听海浪声、闻花香。

盲人感慨地说:“原来世界如此美妙,虽然我看不见,但我可以用其他感官来感受到。你是我的眼睛,我的灵魂。”

猴子听了盲人的话,心生感动和敬畏。他明白到,即使自己有缺陷,也可以通过帮助他人来实现价值,让生活更加有意义。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身处困境,也应该保持希望和善良,用心灵的眼睛去感知世界,去帮助他人,去传递温暖和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悟生命的意义,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佛教寓言故事 篇三

  夫妻争饼

  从前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三块饼,两人各吃一块,剩下的就彼此约定说:要是谁先说话,就不能吃剩下的饼。约定之后,为了这块饼,均不再说话。

  不久,有小偷闯进家中,屋中值钱的东西都被偷光,但因夫妻俩约定在先,所以见小偷偷东西,也都默默不语。

  小偷见两人默然无语,就开始大胆在丈夫前戏弄他的妻子,愚笨的丈夫看到这样的情形竟也不出声,妻子终於受不了了,一面大喊抓贼,一面怒声斥骂她的丈夫说:你这个笨蛋!就为了一块饼,看见小偷也不喊抓贼!

  丈夫忽然拍手笑道:嘿嘿,好极了!这下子饼归我了吧!你不能吃这饼了!

  智慧小语:为了小小的饼,这个家庭损失大量的财物,这正是因小失大的警惕!

佛教寓言故事 篇四

  偷瓜贼

  那先比丘说:有个人偷了别人的瓜果,被主人抓到,送到国王那边,主人禀告国王说:『这人偷了我的瓜。』小偷说:『我没有偷他的瓜,他种的是小小的瓜苗,又不是瓜,我拿的是瓜,不是瓜苗,我不应该有罪呀!』

  那先比丘问王说:如此该如何处理?

  王说:小偷有罪,如果瓜苗没有种下,那来的瓜呀!所以当然有罪。

  注:梵文称象为那先,据说那先和一头大象同日出生,他的父母便替他取名为那先,当他成为佛教徒之后,有人说他是象王转世。那先和国王的一些辩论集结而成为《那先比丘经》。

  智慧小语:人要懂得远离五欲贪、镇、痴、慢、疑,一般人皆因财物利欲而苦患无穷,贪念心越重而烦恼越多。

佛教寓言故事 篇五

  米缸中的老鼠

  一只老鼠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盛得半满的米缸里。这飞来的口福老鼠岂能放过?一顿饱食后倒头便睡。

  不知不觉中老鼠在米缸里已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它也想跳出去算了,可是眼瞅著这么多的白米,嘴里便直痒痒的,真舍不得离开。直到有一天米缸见了底,老鼠才惊觉缸底到缸口的高度无论如何已是难以企及;更要命的是,此时它已胖得如一只笨拙的肥猫,几乎没有什么弹跳力了。

  它面临的只有两种不幸的结局:成为主人的棒下鬼,或是饿死在米缸中。

  智慧小语: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米的诱惑呢?如果我们不能看清名利背后的可怕陷阱,或是看清了却无法按捺一时的欲望,结果就同那只老鼠一样——每满足欲望一次,毁灭就临近一步,直至陷入绝境。

佛教寓言故事 篇六

  衣服与食物

  罽宾的三藏和尚,奉行阿兰若处修苦行。有天遇到寺庙中举行盛大的斋会,守门人见他穿得破烂,不肯让他进去,三藏和尚试了好几次都不得其门而入。于是他向别人借了好衣服穿,这才进去。

  当他坐下之后,人们供养他各种美食,可是都被他倒在衣服上。众人看了觉得奇怪,就问三藏和尚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三藏和尚回答说:我之前来了好几回,都不肯让我进来,只因我换了好衣服,才能够进来。我能得到众人美味的供养,都是这衣服的缘故,所以,让它先吃吧!

  智慧小语:我们轻易相信的外表的样子,就会常常忽略内在的真实。不知自己被自己蒙蔽,等到发现时,才怪他人欺骗自己。

佛教寓言故事【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