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礼仪小故事【通用6篇】

时间:2015-01-06 09:17: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国传统礼仪小故事 篇一

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张明的年轻人,他是家里的独子,家境优越,受到了父母的宠爱。他自小就被教导要尊敬长辈,懂得礼仪。每逢节日,张明都会给父母磕头行礼,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有一年春节,张明的父母生病了,他日夜守在他们的床前照顾。春节当天,张明看着窗外一片喜庆的景象,心里难免有些失落。但是他想到父母的身体,决定不去参加外面的庆祝活动,而是在家里为他们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张明烧了一锅汤,做了几道父母喜欢吃的菜,摆在桌上,然后请父母坐下来,自己端起酒杯,恭敬地敬了一杯酒。他说:“父母,您们辛苦了,我要好好照顾您们,祝您们健康长寿。”父母听了都很感动,纷纷表示要好好保重身体,不让张明操心。

这件事让张明深刻体会到了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的重要性。他决定将这种传统礼仪传承下去,不仅在节日时表达敬意,更要在日常生活中用行动来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中国传统礼仪小故事 篇二

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小红的女孩,她家境贫困,但父母对她格外疼爱。虽然生活拮据,但小红从小就被教导要懂得感恩和尊敬他人。每逢过年过节,小红都会给父母磕头行礼,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有一年春节,小红得知邻居家的老奶奶过年独自一人,便决定去看望她。老奶奶见到小红来探望,十分高兴,拉着小红的手不停地感慨:“这个社会上年轻人都不懂得尊敬长辈了,你这个孩子真是个好孩子。”

小红听了老奶奶的话,感到很欣慰,她知道这正是父母教导她的道理。于是她陪着老奶奶聊天,给她倒水、递茶,尽心尽力地为老人服务。老奶奶看着这个懂事的小姑娘,眼中充满了欣慰和感动。

这件事让小红深刻体会到了尊敬长辈、孝顺长者的重要性。她决定将这种传统礼仪传承下去,不仅在节日时表达敬意,更要在日常生活中用行动来尊敬长辈,关爱他人。

中国传统礼仪小故事 篇三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中国传统礼仪小故事 篇四

  公元前592年,当时的齐国国君齐顷公在朝堂接见来自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的使臣,各国使臣都带来了墨玉、币帛等贵重礼品献给齐顷公。献礼的时候,齐顷公向下一看,只见晋国的亚卿郁克是个独眼,鲁国的上卿是个秃头,卫国的上卿孙良夫是个跛脚,而曹国的大夫公子首则是个驼背,不禁暗自发笑:怎么四国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

  当晚,齐顷公见到自己的母亲萧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个人当笑话说给萧夫人听。萧夫人一听便乐了,执意要亲眼见识一下。正好第二天是齐顷公设宴招待各国使臣的日子,于是便答应,让萧夫人届时躲在帷帐的后面观看。第二天,当四国使臣的车子一起到达,众人依次入厅时,萧夫人掀开帷帐向外望,一看到四个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来,她的随从也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笑声惊动了众使者,当他们弄明白原来是齐顷公为了让母亲寻开心,特意做了这样的安排时,个个怒不可遏,不辞而别。四国使臣约定各自回国请兵伐齐,血洗在齐国所受的耻辱。四年后,四国联合起来讨伐齐国,齐国不敌,大败,齐顷公只得讲和,这便是春秋时著名的“鞍之战”。

中国传统礼仪小故事 篇五

  杨香扼虎救亲是一个中华传统礼仪故事。

  杨香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有一天,她跟着父亲杨丰到田间去收割庄稼。两人刚走到半路上,突然跃出一只大老虎,咬住杨香的父亲便往回跑。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她临危不惧,一心只想着被老虎拖走的父亲,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她拼命奔上去,抓住老虎的脖子便往死里掐。起初,老虎用力反扑,可杨香硬不松手,老虎渐渐元气大泄,磨着牙齿,终于断了气。杨香的父亲终于脱离了险境,免于老虎的伤害。

  后人为赞扬杨香写文记曰:

  杨香,年十四岁。随父丰往田中获粟,父为虎曳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磨牙而逝,父因得免于害。

中国传统礼仪小故事 篇六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一生的成就,与他的母亲从小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孟母是一位集慈爱、严格、智慧于一身的伟大的母亲,早在孟子幼年时候,便位后人留下了“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故事。孟子成年娶妻后,孟母仍不断利用处理家庭生活的琐事等去启发、教育他,帮助他从各方面进一步完善人格。

  有一次,孟子的妻子在房间里休息,因为是独自一个人,便无所顾忌地将两腿叉开坐着。这时,孟子推门进来,一看见妻子这样坐着,非常生气。

  原来,古人称这种双腿向前叉开坐为箕踞,箕踞向人是非常不礼貌的。孟子一声不吭就走出去,看到孟母,便说:“我要把妻子休回娘家去。”孟母问他:“这是为什么?”孟子说:“她既不懂礼貌,又没有仪态。”孟母又问:“因为什么而认为她没礼貌呢?”,“她双腿叉开坐着,箕踞向人,”孟子回道:“所以要休她。”“那你又是如何知道的呢?”孟母问。

  孟子便把刚才的一幕说给孟母听,孟母听完后说:“那么没礼貌的人应该是你,而不是你妻子。难道你忘了《礼记》上是怎么教人的?进屋前,要先问一下里面是谁;上厅堂时,要高声说话;为避免看见别人的隐私,进房后,眼睛应向下看。你想想,卧室是休息的地方,你不出声、不低头就闯了进去,已经先失了礼,怎么能责备别人没礼貌呢?没礼貌的人是你自己呀!”

  一席话说得孟子心服口服,再也没提什么休妻子回娘家的话了。

中国传统礼仪小故事【通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