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寓言故事的成语(精彩5篇)

时间:2018-08-01 01:34: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描写寓言故事的成语 篇一

狐假虎威

从前,有一只狐狸,它总是自以为是,自诩聪明过人。一天,它遇到了一只老虎,老虎威风凛凛,狐狸心生一计,便对老虎说:“我是森林之王,你要听我的话!”老虎被狐狸的口吻吓到,于是乖乖听从了狐狸的吩咐。

狐狸趁虎威之势,开始欺压其他小动物,让它们献上食物和财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动物们逐渐发现了狐狸的真实面目。它们联合起来,揭穿了狐狸的谎言,让它失去了虎威。

从此以后,狐狸再也不能欺骗其他动物,它明白了一个道理:强权可以压人一时,但是谎言终究会被揭穿,真相永远不会被掩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利用强权来欺压他人,不要借助虎威来欺骗他人,因为真相终究会大白于天下。

描写寓言故事的成语 篇二

杞人忧天

在很久以前的一个村庄里,有一个人总是为将来发生的事情忧心忡忡。他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为此整天愁眉苦脸,无法安心工作。

村里的人们对他的担忧感到奇怪,于是有一天,他们找来了一位智者向他求教。智者告诉他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杞国人,他也总是为天塌下来而忧虑,最终导致了整个杞国的人民都感到不安。但是,天从来没有塌下来过,他的担忧是毫无意义的。

听完智者的故事,那个村民恍然大悟,明白了自己的无谓担忧。从此以后,他放下了烦恼,开始享受生活,努力工作,不再为虚幻的事情烦恼不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杞人忧天,不要为虚无的担忧而浪费时间和精力,要珍惜当下,踏实生活,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因为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是建立在对生活的热爱和努力奋斗之上的。

描写寓言故事的成语 篇三

  拔苗助长、井底之蛙、刻舟求剑

  滥竽充数、南辕北辙、惊弓之鸟

  对牛弹琴、画蛇添足、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叶公好龙、鹬蚌相争

  黔驴技穷、东施效颦、杞人忧天

  狐假虎威、买椟还珠、画饼充饥

  自相矛盾、量体裁衣、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亡羊补牢、人面兽心

  无价之宝、曲高和寡、自作聪明

  囫囵吞枣、庖丁解牛、起死回生

  患得患失、庸人自扰、随声附和

  嗟来之食、塞翁失马、痴人说梦

描写寓言故事的成语 篇四

  1)守株待兔:守是、守候、等候、的意思、,、“株”是指、露在地面上的树木的根和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守候在树旁,等着捡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存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2)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3)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4)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5)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6)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7)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8)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9)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10)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11)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12)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13)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14)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15)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16)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17)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18)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9)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20)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21)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22)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23)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24)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触斗蛮争

  触和蛮,《庄子》寓言中蜗牛角上两个小国。见《庄子·则阳》。后以之比喻为私利而争斗。

  出处:清·尤侗《注云飞·十空曲》:“竖子英雄,触斗蛮争蜗角中。”

  海屋添筹

  海屋:寓言中堆存记录沧桑变化筹码的房间;筹:筹码。旧时用于祝人长寿。

  出处: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二:“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

  混沌不分

  混沌:亦作“浑沌”,古代寓言中的中央帝名。原意是借喻一切事物都应顺其自然。后常用以表示愚昧无知。

  出处:《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窃,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窃,七日而浑沌死。”

  蛮触相争

  蛮触:蛮氏、触氏,《庄子》寓言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出处:《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描写寓言故事的成语 篇五

  1、滥竽充数:滥:失实得,假得。不会吹竽得人混在吹竽得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得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2、完壁归赵: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得。

  4、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得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5、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6、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帮助。

  7、打草惊蛇:打草惊了草里得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8、狐假虎威:假:借。狐狸假借老虎得威势。比喻依仗别人得势力欺压人。

  9、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得人。

  10、黔驴技穷: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得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点击展开全文,剩余39%未阅读
描写寓言故事的成语(精彩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