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小马散文【优质3篇】

时间:2014-02-06 06:33: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知青小马散文 篇一

在那个遥远的年代,青春洋溢的知青们奔赴大山深处,开始了艰苦却充实的农村生活。他们与大自然为伴,与小动物为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顽皮可爱的小马了。

小马是知青们辛勤劳作的得力助手,也是他们生活中的一抹亮色。每天清晨,当知青们推开门,小马们早已在院子里欢快地奔跑,发出一阵阵清脆的马嘶声。他们的鼻子长长的,总是在寻找着知青们手中的食物,一旦发现有吃的,便会争先恐后地凑过来,用柔软的鼻子轻轻地触摸着知青们的手,仿佛在说:“快点喂我吃吧!”

知青们与小马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每当知青们疲惫不堪,小马们总会不离不弃地陪伴在他们身边,用温暖的目光传递着对知青们的关怀和祝福。有时,知青们会骑在小马背上,感受着它那矫健的步伐,仿佛自己也变得轻盈自如起来。

小马们也是知青们生活中的乐趣制造者。他们总是调皮捣蛋,喜欢在知青们的身边转圈奔跑,甚至还会偷偷地咬一口知青们的衣角,引得知青们哈哈大笑。虽然有时候小马们会惹得知青们生气,但是那纯真可爱的模样总能让人心生宽慰。

在那段岁月里,知青们与小马们共同奋斗、共同生活,彼此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小马们的忠诚与善良,让知青们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与美好,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即便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那段与小马共同生活的岁月仍然历历在目,成为知青们心中永远难忘的记忆。

知青小马散文 篇二

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知青们与小马们之间建立起了一段深厚的情感纽带。这些顽皮可爱的小马不仅是知青们的得力助手,更是他们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每当知青们忙碌地耕种田地,小马们总会默默地站在一旁,等待知青们的指令。他们听话、顺从,总是能准确地完成知青们交给的任务,成为知青们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即便是艰苦的农活,有了小马们的帮助,也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知青们与小马之间的情感纽带不仅仅体现在工作中,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每当知青们疲惫不堪,小马们总会用温暖的目光注视着他们,仿佛在默默地为他们加油打气。有时,知青们会在小马的背上骑着它们,感受着那种风驰电掣的快感,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小马们的顽皮可爱也给知青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他们总是调皮捣蛋,喜欢在知青们身边转圈奔跑,甚至还会偷偷地咬一口知青们的衣角,逗得知青们哈哈大笑。尽管有时候小马们的顽皮会让知青们感到头疼,但是那种纯真可爱的模样总能让人心生欢喜。

在那段岁月里,知青们与小马们共同生活、共同奋斗,建立起了一段深厚的情感纽带。小马们的忠诚与善良,让知青们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与美好,成为他们心中永远难以磨灭的记忆。即便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那段与小马共同生活的岁月仍然历历在目,成为知青们一生难忘的回忆。

知青小马散文 篇三

知青小马散文

  1975年夏天,秦天还在大队念书。

  一天,放学在家,在跟家人一起吃饭时,秦天的父亲说道:“我们小队过几天,又要来一个县城下放的知青,上次来的是女知青小章,这次我听队长说过,是一个男青年。”

  于是,秦天又多了一份期待:期待所在的生产队,新来一个县城过来的男知青,能够给我们远离县城的乡下,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变化,或者说新鲜的东西。

  一直等到秦天学校放假,还没有等到要来的人,秦天以为父亲在说谎,也就不当一回事。

  突然有一天,秦天的姐姐从生产队小姐妹家串门后回来,对秦天说道:“秦天,下午有个县城的知青,真的要来我们生产队落户了,到时,你去看看热闹。”

  “姐姐,谢谢你,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消息。”

  下午一点多,秦天从隔壁的邻居阿进口中得知:那个下放在自己生产队的知青,真的已经乘生产队的小木船,来到了自己的生产队,由于一时没有住的地方,就住在生产队妇女队长家的厢房子内。于是,喜欢看热闹的秦天,就跑着小步,来到了自己小队妇女队长家中。

  只见妇女队长家中,围了许多小队的大人及孩子,听队长说:“这次来的知青叫小马,家里弟兄两个,他是老大,刚初中毕业,所以下放到我们生产队。”

  男青年不时向过来的乡下邻居点头微笑,一边在整理自己从城里带来的经济炉子,以便自己在乡下烧饭菜。

  秦天只见小马身高1.76左右,长方脸,瘦弱形体,上身着一件短袖衬衫,下着一条淡色的白的确良料的裤子,头上理了一个短头发,下着一双运动鞋。

  刚来时,由于生产队所建造的房子,已经有先来的城里女知青章丽居住,没有多余的住处。

  只听队长说道:“小马,现在只有临时在这儿安个家,你有什么困难,给我们说一下,我们尽量给你解决,以后,我们会在小队的晒谷场的南面,再盖二间房子,让你住舒服一点,你现在需要的口粮,先向东家借一点,到时,我们下次分米的时候,你再还给东家好了,关于小菜这一块,一方面我们小队会适时分一点生产队种的东西给你,另外,你也可以上大队商店买一些东西,当然,也可以向隔壁的伯伯及婶婶要一点,你说了,他们肯定会同意送的。”

  小马点头说道:“谢队长指点,既然来了,就只有适应这里的情况,我会学会生产队的各种农活,做一个有用之人。”

  随后,队长又帮助小马,上自己家的竹园内,用刀子斩了两根竹子,将小马住地床铺上的蚊帐支撑起来。

  队长对小马说道:“因为乡下是平房,蚊子多,现在又是夏天,不搞好,是睡不着觉的。”

  小马诚恳地对队长说道:“非常感谢队长的热心与帮助。”

  队长说道:“你是我们全小队人的客人,当然,我们要尽一点主人的义务,让你早日熟悉这儿的环境,早日进入工作的角色。”

  虽然,小马从小生活在城里,但干农活,从不怕重就轻,学着生产队的青年,一样一样的学习农活的做法。

  只要是生产队长派来的活,不管有多累,就是跟小队的青年一样干。

  不久,他勇敢地学习了在小木船上捻河泥的技巧活。刚开始,由于船上粘上河泥后,船上的平棋非常滑,小马摔倒了几次,人掉到了河里,他从河里起来,上船继续干,硬是学会了捻河泥的技术活。

  在跳板上,担着两桶河泥从船上走向田头,对于小马来说,因为板上太滑,开始差一点要摔倒,村民们有的劝他不要学这个活,但小马就是不退却,克服困难,先挑半桶河泥,后来,逐渐加码,克服种种困难,逐渐适应了这种重活。

  当时,生产队还没有电视之类的东西,农村的娱乐设施非常少。但生产队的领导,在小队的一块大的晒谷场上,修筑了一个简单的蓝球场地,实际上,是农忙当作晒谷场地,农闲之际,在场地的东西两侧,各做了一个蓝球架,成为小队村民业余打蓝球的好去处,特别是晚饭后,村里的年轻人,往往不约而同地来到蓝球场地,在路灯下练球,或者进行蓝球半场比赛。

  在知青小马来之前,秦天所在的生产队的村民,虽然业余时间,组成了一个球队,但在跟其它生产队的蓝球比赛中,基本上是负多胜少,特别是跟隔壁公社马厩大队的比赛,更是相差一大截分数。

  小队的几个喜欢蓝球的人聚集在一起,总结自己小队的失利原因:基本功差,运球失误多,没有优秀的教练与队员是主要原因,实际上,也就是缺少进行过正规训练的队员的参与。

  一天,晚饭后,小马也跟自己居住地的隔壁青年一起,来到了小队的蓝球场上。

  在县城城关中学初中毕业,在学校受过正规蓝球训练的小马,在一次业余蓝球训练时,他以熟练的三踏步运球进攻,让生产队的青年防不胜防,在分小组比赛时,小马显示出其特有的运球速度,以及敏捷的避让阻挡人员,投蓝命中率高,征服了在场的小队蓝球队员。

  队长看到这个情况,就主动跟小马商量:“小马,你业余负责生产队的蓝球队员的训练指导,你的意向如何?”

  小马看到小队青年的期待,队长的热情邀请,再看看小队蓝球队员的水平,确实需要作一番认真的基本功训练.

  于是,小马就愉快地答应了队长的请求,担任了业余培训指导的角色。

  小马认真地分析了小队的蓝球运动员的缺点,进行了一系列强化训练。

  经过小马的精心指导,小队青年组成的蓝球队水平,来了一个质的飞跃。

  特别是几个年轻的队员,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来了一个彻底的改变。

  运球规范、三踏步上攻、远投的命中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在1975年国庆期间的蓝球邀请赛中,从来没有赢过马厩队的横娄蓝球队,小马他既是主教练,又是小队蓝球队的主力队员,在上半场小队的比分领先10分,下半场,依旧以10分的领先优势,保持到终场,创造了横娄蓝球队自成立以来的奇迹。

  当然,这个难得的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小马哥辛勤的付出与坚持,得到了生产队队长与球队队员的一致公认,边上小队的乡亲们,对于小队队员的比赛成绩,给予了长时间的鼓掌。

  半年以后,在生产队长的具体步骤下,生产队利用空闲的时间,在先来的知青章丽住处的西边,新建造了二间木结构直贴头一层平房,两间约四十平方米,外面的一间,是吃饭煮饭的,里面一间,是住宿地地方,里面特地砌了一个烧饭用的灶头,配好了专用的炊具,大小跟章丽住的差不多。

  于是,小马哥跟秦天家,又是天然的邻居,两家相距约15米。

  不久,秦天跟小马哥逐渐熟悉了。

  因为秦天还在念初中,所以主动提出叫知青小马为小马哥,小马也乐于接受秦天的称呼。

  次年浙江江南双抢期间,也就是农村七月季节,小马在县城念书的弟弟小吴,乘放假来乡下看自己的哥哥,为自己的哥哥煮饭烧菜,顺便来乡下吃西瓜。

  因此,秦天也认识了小马哥的弟弟小吴,交谈中得知,小马跟小吴是亲兄弟,这让秦天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兄弟两个,怎么可能姓不一样?”

  这个事实,让秦天第一次知道,城里跟乡下有所不同。经询问小马哥才知:原来小马的弟弟,是随母亲的姓,所以叫小吴,而小马则是随父

亲的姓,而当时的乡下,家里的子女都是姓父亲姓的。

  秦天所在生产队的东面,是一个宽度约100米、长约200米,深约2-3米的一个莫家塘,里面生产队除了必要的适合船行的通道外,其他的地方,都统一种植了当地人叫“东洋草”的河草,它一方面,可以经过加工打成碎的浆,供生产队的养猪场喂猪的饮料,另一方面,它又是做农田用的肥料的一种原料。

  而莫家塘那空出来的通道,非常适合夏天游泳。

  小马在游泳方面,也是技术全面,毕竟是县城出来的年轻人,又是初中毕业生,见识自然跟乡下的农村孩子不能比的。

  自然,小马哥在当时的小队里面,他的游泳知识,也是非常懂得全面他即会讲道理,更会实际游泳中施展身手。

  于是,一有机会,秦天就跟自己小队的年龄相仿的同伴,跟着小马哥,学会了自由游泳、仰泳等等游泳姿势。

  回忆小的时候,以前跟长辈学游泳,只会了一种狗爬式。这种游泳的姿势,讲起来难听,游起来又不快。

  小马哥的.指点,让秦天所在生产队的年轻人,学生们非常受益,有时,小马会在莫家塘组织一些青年游泳比赛,秦天有时也会跟一些同学一起,跟着小队的青年一起,参加游泳比赛,虽然,我们小队的几个青年长得虎背熊腰,力气很大,但在真正长度莫家塘时,都不是小马哥的对手,被小马哥轻松地抛在后面。

  因此,小马在当时的横娄生产队,是一个非常受男同胞尊敬的知青,一方面,在小队的生产中,无论是农忙,还是农闲,一般坚持在自己插队的农村工作,另一方面,小马哥在业余时间,他在蓝球及游泳方面的特有优势,让我们每一个跟他熟悉的年轻人及小一点的学生之间,形成了一股崇高的威信,一直持续到他顺利返回城市工作。

  岁月匆匆,知青时代,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让城市的广大青年,进入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锻炼,解决了当时城市的就业压力,已经悄然远离了我们的视线,已经成为我们遥远的记忆,成为历史的名词。

  但城里知青进入远乡,给当地的农村生活,带来的不同寻常的各种变化,带来了城市中特有的元素,也开阔了乡下人的视野,扩大了城里青年,对自己未曾去过的乡下了解,无疑,对城市及乡村青年双方,都有一个互补的作用。

  只有曾经结识过下放乡下的城市青年,经历过此时代的人们,才能知道其中的真谛。

  秦天,就是一个真正理解特殊年代知青,在农村所引起的变化的亲历者及受益者之一。

  知青小马哥,是所有知青的一个典型例子,他以一种自身独特的方式,展示城市知识青年在知识结构、展示自己各种技能方面的独特风采,深深地影响了当地的青年,并刻在当地村民的记忆深处,并一直鼓励有志的农村青年,努力学习,向着城市的崭新目标,不断挺进,最终,达到理想的境界。

  知青小马,让我们远离县城的乡下人,知道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让我们的记忆,更加充实与宝贵!

知青小马散文【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