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逝的炊烟的散文【经典3篇】

时间:2017-04-02 02:46: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飘逝的炊烟的散文 篇一

在这个古老的村庄里,炊烟袅袅升起,飘散在空中,仿佛是一幅画卷,展现着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平淡。每当清晨来临,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点燃炉火,炊烟在晨风中轻轻飘动,带着一丝丝木柴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

炊烟飘逝间,太阳也渐渐升起,照耀着整个村庄。村里的老人们早早起床,开始忙碌着准备早餐。他们将新鲜的蔬菜切成片,放进砂锅里炖煮,香气扑鼻。炉火旁,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聊着家常,笑声不断。这些炊烟飘逝的时光,仿佛是一首动人的诗,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馨。

随着时间的推移,炊烟渐渐散去,村庄恢复了宁静。村民们开始各自忙碌着自己的生活,走出家门,面对着新的一天。炊烟飘逝,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缕烟雾,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园的眷恋。

飘逝的炊烟的散文 篇二

当夜幕降临,村庄里的炊烟开始袅袅升起,点亮了整个村子。这时,村民们陆续回家,忙碌着准备晚餐。炊烟在黑暗中飘逝,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勾起人们的食欲。家家户户的炊烟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在炊烟的映衬下,村庄显得格外宁静和祥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享用着晚餐,讨论着今天的收获和明天的计划。炊烟缭绕间,仿佛是一首动人的乐曲,让人陶醉其中,忘却了一天的疲惫和忧虑。

随着夜幕的深沉,炊烟渐渐消散,村庄重新回归寂静。村民们收拾完家务,渐渐入睡。炊烟飘逝,留下的是对家园的眷恋和对明天的期待。在这飘逝的炊烟中,村庄的生活依然在继续,岁月静好。

飘逝的炊烟的散文 篇三

飘逝的炊烟的散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看过散文吧?散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写散文,多数时候都离不开事件。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飘逝的炊烟的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初春的故乡,田野是一片淡淡的绿,早开的油菜花,已零星地点缀着广袤的大地,显然还未到盛花时期。夕阳已挂在西天的龙泉山顶上,落日余晖映照着正在麦田和菜畦上打药除草的三三两两的庄稼人。一个不经意间,一位老乡随身携带的收音机,飘来了邓丽君的《又见炊烟》那首歌:“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意,黄昏有画意……”这首优美熟悉的旋律,一下子把我的思绪带到了孩提时代的乡村景象。

  记忆中的少年时光,是伴随着炊烟长大的。当春天来临的时候,田野莺燕纷飞,家家炊烟飘飘,村庄是一幅幅绝胜烟柳的山水画卷;冬天的乡村,原野是白色的,村庄是白色的,远处的山峦也是白色的,到处是一片银色静寂的世界,唯有家家户户的屋顶,吐出的细细的炊烟是黑色的,形成了即反差又和谐的水墨丹青。当村庄传来第一声雄鸡报晓的声音时,农家的房顶上,就陆陆续续有了袅袅的炊烟升起。那时,父母总是起得很早,在我们几个兄妹还睡在梦乡的时候,父亲已到村前的大坝里,用水桶担回了几担清冽冽的饮用水,倾倒进水缸里,发出了很响的“哗哗”声,然后,父亲又拿起靠在屋檐下的竹苕帚,开始洒扫庭除。这每天清晨都有的“沙沙”声,把我们一个个从热呼呼的被窝中催醒叫起,睡眼惺忪的我们几个孩子,会被从厨房飘来的山芋或面食等香香甜甜的美食中逐渐清醒了头脑。因为,母亲已在厨房中早已燃起了炊烟,做好了这一天的早餐。有时候,母亲也会被烟囱里的风倒出来的烟火,燻呛得剧烈地咳嗽起来,但她总会用围腰布捂着抿着嘴,尽量不发出声音来,以免惊醒了我们几个还要上学的孩子。

  虽然故乡的炊烟并没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种壮美,但在儿时的记忆中,无风的时候

,炊烟是一支心灵的标杆;微风吹拂的时候,炊烟是放飞风筝的那根长长的线;当炊烟凌乱于无形时,那一定是母亲一颗担忧的心。无论我们在村里还是村外,在田野还是在山岗,无论怎样地疯玩,不管是趴在打谷场的那高高的草垛上,还是赤脚走在露水湿湿的田埂上,只要看到炊烟升起,小伙伴们总会立刻感觉到肚子饿了起来,自然而然地纷纷循着炊烟升起的地方,各自回家。因为,那炊烟就是母亲无声的呼唤,那炊烟仿佛是母亲伸出的手臂,召唤着孩子们回家,指引着孩子们回家的路。

  儿时的寒暑假,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婆家度过。一个人走在通向外婆家的乡间小路上,二十多华里,感觉有些漫长。路上饿了渴了,就在小溪边掬一捧清水喝,累了就在半道中小山坡,那棵巨大的苦楝树荫下歇一脚。但,每当远远地看到第一缕炊烟,从小山村的村头升起的时候,我就情不自禁地兴奋起来,不由得一溜烟小跑,恨不得一脚跨进紧靠水塘边上几棵大柳树下的小四合院,因为那就是外婆的家。此时,饥肠辘辘的我,也仿佛闻到了外婆已为我做好的,伴随烟火味的香香的菜肴。在这座普通农家小院内,外公经常是就着“呼呼”冒着热气的泥土做的小炉子,烧着开水,冲泡着一壶叫“山里红”的野山茶,一边抽着他自制的旱烟。热气腾腾,炊烟袅袅,常年过着他那“瓦壶天水野山茶,白菜萝卜糙米饭”的朴实恬淡的生活

  暑假和农忙假期,是一年中农活最繁忙的季节,大人们无暇顾及我们这些放假归来的'孩子。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家长交给我们的任务大都是割青草、看鵝鸭、放牛羊。这时,河滩中、大埂上、山丘下就是我们这些儿时玩伴的天堂。在捉迷藏、摔白果宕、扔石子赌草这些游戏玩累后,不知谁提议,我们应该拣点东西来烧烧吃,做一次野炊。小伙伴立刻欢呼起来,积极响应。于是,大家分头行动,你找枯枝残叶等燃料,我找能烧烤的食材。在一片忙碌中,大家开始升火,众人拾柴火焰高,七手八脚一会儿,就把需要的东西都找来了。在燃料上,一般是先用干草或枯叶把树枝引着,然后用烧着了的枯枝,将拣来的晒干的牛粪当燃料。干水牛粪易燃,但不经烧;干黄牛粪经烧,但不易点燃。于是,我们先用拣来的枯枝叶将水牛粪引燃,然后架上干黄牛粪,这时,就有一股股炊烟伴着青草的香味,在野外升起弥漫开来。每个季节中,都能搞得成不同美味的野炊,特别是夏秋季节,这时满岗遍野的马铃薯、山芋、蚕豆、苞谷、花生、野板栗,甚至捉来的蛇,都是我们喜爱的食材。袅袅的炊烟下,围着燃起的篝火,吸着伴随浓郁的焦糊香,垂涎欲滴的小伙伴们,看着即将到嘴的美味,红红的火焰旁,映照着一个个稚嫩欢乐的脸庞。

  少年最爱是炊烟,当炊烟升起来的时候,那里一定是快乐所在;有炊烟升起的地方,那是家的所在。袅袅炊烟是一种希冀,是一份温馨,是乡间一件件灵动的云霞羽裳。

  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飞速发展,农村的电气化普及,以及家家户户用上了燃气,那种曾经浸润着美好少年时光的炊烟,都已成了恍惚的记忆。如今的故乡,也不再有炊烟升起,只有在梦里,才能见到她那飘渺的神韵,和曼妙的情意绵绵的身姿。

  “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忆,愿你变作彩霞,飞到我梦里……”

  飘逝的炊烟,是一种乡愁和情愫,是一种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飘逝的炊烟的散文【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