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教育随笔【经典3篇】

时间:2013-05-08 08:13:3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浅谈关于教育随笔 篇一

教育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是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领域,人们不断探讨和思考着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有着自己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首先,我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而且知识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因此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

其次,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擅长的领域,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在我的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方式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最后,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社会的责任。在当今社会,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有些地区的教育水平较低,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教育问题,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一名教师,我也会积极参与到教育公益活动中,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帮助。

总的来说,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用心去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浅谈关于教育随笔 篇二

教育是一种温暖的力量,是一种让人心灵得到滋养的事业。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教育是一种传承。每个人都是在前人的育人之恩下成长起来的,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教育资源,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教育传统,让教育之光照耀更多的人。

其次,教育是一种引导。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各种价值观念和信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才。

最后,教育是一种奉献。教育工作者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付出了很多,有时候甚至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但是,正是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教育事业得以持续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我会继续坚守自己的岗位,为学生的未来努力奋斗。

总的来说,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每个人都应该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让教育事业更加美好,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用心去做好自己的工作,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浅谈关于教育随笔 篇三

  教育随笔是一种宝贵的经验总结和有效的反思的载体,它记述的是自己做过的事情,诉说的是自己的心里话,解决的是自己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自身宝贵经验财富的积累,是自己感性行动和认识沉淀为理性谋略的内化过程,它来源于实践,同时又知道自己的实践,从而使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客观、智慧和高效。

  但平日中经常听到有的教师说自己没有时间写东西,或是一写文章就头痛……其实如今的教师心理压力大是谁也无法否认的真相,但我觉的这不应该成为不能写教育随笔的原因,因为教育随笔恰恰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职业“倦怠”的阴影,帮助我们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写教育随笔千万不要写居高临下的惟我独尊、不写正襟危坐的师道尊严、不屑煞有介事的虚张声势。

  随笔就是信手涂鸦、手写我心、畅所欲言、任意挥洒,只要我们把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把身边真实的世界移到自己的笔下即可,不要过分去强调逻辑,也不必十分讲究文采,只要是我们自然感受的流淌、心灵的私语、智慧的沉淀即可。需注意的是:随笔不是单纯的实录,它包含着我们对教育实践的思考,也就是说实践是教育随笔的源泉,思考是它的灵魂,只有我们在实践中注入更多的理性思考,我们写的随笔才更有力度和深度。

  其实只要我们留心生活,随笔素材无处不在,比如:我们成功了,可以写为什么会取得成功,主要的收获在哪里?面对失败我们冷静思考,为什么会失误?主要症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弥补?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在日常游戏活动中我们因幼儿思维火花的不断迸发而发现某种悟性与启示,这都是一些好的随笔题材。

  当我们把写教育随笔当做教育生活中的一部分时,我们就能有意识的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反思生活,教育随笔也就成了我们的心灵窗口、灵

魂的寓所,我们也会在教育随笔中不断成长为一个有独到见解的教育者。

  最后让我以这样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文章: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随笔提高才气,教育随笔是我们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浅谈关于教育随笔]

浅谈关于教育随笔【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