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解读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活动【优秀3篇】

时间:2019-07-08 08:33: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育随笔:解读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活动 篇一

在幼儿园教育中,区域游戏活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方式,尤其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这种形式更是适合他们的学习特点。在区域游戏活动中,老师通常会设置不同的游戏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主题和玩具,让幼儿在自由选择的情况下进行游戏和探索。

首先,通过区域游戏活动,幼儿可以在自主选择的情况下进行游戏。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区域,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来。这样一来,幼儿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学习动力也会更加强烈。

其次,区域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在不同的游戏区域中,幼儿会遇到不同的游戏伙伴,他们可以一起玩耍、互相交流,共同探索游戏的乐趣。通过这种合作互动,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相处、分享和合作,培养出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此外,区域游戏活动也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在不同的游戏区域中,幼儿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游戏玩具和材料,从而锻炼他们的认知、语言、动作等多个方面的能力。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全面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的来说,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幼儿的主动参与、合作互动和综合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老师们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区域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多方面能力,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

教育随笔:解读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活动 篇二

区域游戏活动是小班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主选择、合作互动、综合发展的学习平台。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区域,与他人合作互动,通过多样化的游戏体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首先,区域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游戏区域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内容,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来。这种自主选择的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知识和技能。

其次,区域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不同的游戏区域中,幼儿会遇到不同的游戏伙伴,他们需要相互合作、共同探索,才能顺利完成游戏任务。通过这种合作互动,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相处、理解他人、分享和合作,培养出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区域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在不同的游戏区域中,幼儿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游戏玩具和材料,从而锻炼他们的认知、语言、动作等多个方面的能力。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全面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的来说,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幼儿的主动参与、合作互动和综合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老师们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区域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多方面能力,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随笔:解读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活动 篇三

教育随笔:解读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活动

  游戏是童年时代的伙伴,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而区域游戏又是幼儿一日游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各种能力、意志品质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幼儿个性的形成。区域活动的开展是充分发挥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如何合理组织好小班幼儿的区域活动,积极引导幼儿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品质,真正体现区域活动的真谛,这与了解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学习特点有较大联系。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学习特点,只有对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做出合理、正确的指导。

  一、游戏初期阶段

  幼儿表现:我只要玩——单一、独占地玩

  幼儿在家习惯于独自玩玩具,到了幼儿园,他只要玩自己喜欢玩的玩具,不管别人怎么样,他要什么就要立刻得到,不会等待更别说轮流使用。

  案例1:一天,我们在玩“娃娃家”的游戏,小朋友对“娃娃家”里的材料很感兴趣。尹其美小朋友拿着小碗和调羹,津津有味地吃个不停,活动结束了,她带着小碗和调羹回到座位上,老师请她收起来,她硬是不肯。余臣涛在玩的时候,发现了一架“照相机”,就玩了起来,这时有几个小朋友也要玩,他就把照相机使劲抱在怀里,不让小朋友们玩,嘴巴里还一个劲儿说:“我要玩照相机,这是我的呀!”老师对他说:“你已经玩了一会儿,让其他小朋友玩玩,好吗?”他非但不肯,还把照相机捂得更紧了。他还会时常把别人好玩的玩具放在自己的抽屉里,老师找他谈心,他会说:“这是我喜欢玩的呀!”在小班年龄这种情况非常多见。

  相应措施: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设置以幼儿熟悉的家庭生活内容为主的活动区,如:娃娃家、玩具区、宠物区等。发动幼儿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喜爱的玩具到幼儿园来,这样幼儿在活动时能与自己熟悉并喜爱的玩具为伴,就会有亲切感、安全感。教师只提供一些简单材料。由于幼儿刚接触游戏,水平很低,不会互相谦让,自己玩喜欢的玩具,其他小朋友要玩时就不愿意给,所以教师要提供数量充足的相同玩具。

  案例2:一大早,王籽言挣脱妈妈的手,跑进教室,老师请她在座位上坐下来,只过了一会儿,她就大声哭了起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她想到幼儿园里来玩。但是,她走进教室后,觉得不好玩,于是就哭了起来。

  相应措施:(1)活动时间灵活。幼儿在家里自由惯了,一下子就规定他们在某个时间才可以进入活动区,他们会感到压抑,所以设置活动时间要灵活一点。如有的幼儿一入园,就让他到活动区去,以转移其入园时不愉快的情绪。(2)活动地点随意。在活动区内,可以让幼儿自由走动,不要硬性规定、限制他们在某一区域内活动。(3)活动内容自主。在活动时不强行分配,可以暂时满足幼儿独享玩具的愿望,逐渐要求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

  二、游戏发展阶段

  幼儿表现:我也要玩——模仿、交换玩、一起玩

  幼儿入园以后,自理能力逐渐增强,开始适应幼儿园生活,并产生了较多的模仿行为。他们不再局限于玩自己的玩具,尝试学着和小朋友交换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他们还常常模仿老师的样子,自己做小老师。

  案例3:小朋友越来越喜欢老师的东西。坐一坐老师的椅子,摇一摇老师的铃鼓,弹一弹老师的钢琴,翻一翻老师的“大书”,像老师一样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字画画,有时拿着油画棒就在黑板上画了起来……老师的一举一动,孩子学得惟妙惟肖。

  相应措施:增添反映幼儿园生活的内容,如:“宝宝幼儿园”为幼儿准备一些小铃鼓、图书和玩具,让幼儿在模仿活动中提高自己学习的能力。生活区里,提供大大小小的娃娃及配套的衣服、裙子,让幼儿练习穿衣服、扣纽扣、系鞋带。语言区里,提供主题明确、画面鲜明的单幅图片,让幼儿大胆地像老师一样根据图片讲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还可结合主题活动“能干的小手”,开设动手区,为幼儿提供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珠子,互相模仿,练习穿项链、手链等。活动规模相应扩大,提供的材料也较前一阶段丰富。如动手区里既有大圆珠又有小塑料珠,这样,手指肌肉发展水平不一样的孩子可分别选择活动材料。

  案例4:“娃娃家”又开始活动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做爸爸、妈妈,不断地模仿着爸爸、妈妈带孩子,烧了一锅“番茄蛋汤”,又烧一道他们自己发明的“大杂烩”菜,反反复复地给孩子吃,孩子也吃得津津有味;陆品兆则模仿爸爸去上班当警察,回家后就带妈妈、孩子去饭店餐厅吃饭,吃完饭又去上班,然后又是回家、吃饭。

  相应措施:(1)这一阶段,幼儿之间互相比较熟悉了,开始有一起玩的愿望,老师抓住机会,强化他们的这种合作趋势。活动过程中要及时帮助幼儿协商、解决发生的问题,保证幼儿活动正常开展。(2)培养幼儿分享精神。由于幼儿年龄小,角色意识很弱,再加上他们注意力易分散,活动时常常会忘了自己的角色而犯一些小小的错误。因此,不能过分强调游戏的逼真性。如:幼儿把煤气灶拿在手上烧饭,娃娃家里有两个妈妈等。这时,老师不要为追求游戏的真实性而去纠正、指责幼儿,那样会消减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但可引导幼儿采用“轮流式”的方法来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共同体验分享后的愉快和乐趣。

  三、游戏提高阶段

  幼儿表现:我想要玩——发挥想象、创造性地玩

  这个阶段的幼儿对于活动区已经比较熟悉,进入活动区有了一定的目的性、选择性和坚持性。他们在活动中常常很快完成一区的活动,然后会选择其他区域进行再次活动,也有的小朋友则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会不断地去创造、去发现。

  案例5:在建构活动中,王张晟最喜欢“搭积木”,小小的积木在他的摆弄下造型百出、形象逼真。他常常把在主题活动中学到的一些东西,创造性地用“积木”表现出来,如小车、花、飞机、房子、机器人。

  相应措施:(1)设置内容丰富的.益智区,让幼儿借助头脑中积累的表象进行抽象思维活动。如按颜色分类、按图形分类、图形接龙等。涂鸦区里为幼儿准备棉签、弹珠、印章、瓶盖等,让幼儿用各种材料玩颜色。建构区里为幼儿提供形状各异的盒子等废旧物品和轮子

、纸条、吸管等成品、半成品,让幼儿通过撕、折、插、贴等方法自制汽车、轮船,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促进他们动作和智力的进一步发展。(2)注重活动的整个过程。为幼儿提供较为丰富的、有利于探索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注重幼儿的能力表现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如认真态度、坚持精神和创新意识,而不急于让幼儿会干什么,知道什么等。(3)建立必要的活动规则。包括:①入区规则。每个区都有限制入区人数的胸牌或小脚印,幼儿入区前,必须带上胸牌或把自己的鞋子摆放在脚印上,这样防止过挤。②物归原处。幼儿要保管好自己的材料,轻拿轻放,不乱扔,活动结束后将物品放回原处。老师在每一份材料上都做好了标记。

  通过对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表现的观察,得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游戏兴趣,随时了解幼儿的游戏经验,精心设置相应的活动区域,积极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充分尊重小年龄幼儿的学习特点,逐渐培养幼儿的游戏习惯,努力成为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教育随笔:解读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活动【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