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教育随笔【通用6篇】

时间:2012-09-09 01:41:4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幼师教育随笔 篇一

在幼师教育中注重情感沟通

作为一名幼师,我深深地感受到,在幼儿园教育中,情感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在与幼儿的互动中,我们需要通过言语、动作、表情等多种方式来传递情感,引导幼儿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首先,我们要给予幼儿充分的关爱和尊重。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情感表达方式,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当幼儿情绪低落或者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及时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

其次,我们要注重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通过与幼儿的互动,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感状态,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和方法,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关怀和教育。在与幼儿的互动中,我们要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正确表达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智慧。

最后,我们要注重情感教育的持续性和系统性。情感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长期的耐心和细致的培养。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和延伸,让幼儿在各种情境中都能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培养他们的情感适应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总之,幼师教育中的情感沟通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只有通过与幼儿真诚的情感沟通,我们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教育关系,引导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师教育随笔 篇二

在幼师教育中注重专业素养的培养

作为一名幼师,我深知专业素养对于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在幼师教育中,我们不仅要有爱心和耐心,更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首先,我们要注重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提升。作为幼师,我们需要了解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发展特点,掌握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其次,我们要注重专业素养的实践和运用。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要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引导他们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我们要注重专业素养的提升和评估。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方法,提高教育效果。同时,我们要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与同行分享经验和成果,共同提高专业素养水平。

总之,专业素养是幼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希望每位幼师都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幼儿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师教育随笔 篇三

  随着幼教机制的不断合理化改革,幼儿园教育模式越来越顺应幼儿年龄特点,呈现出轻松自主的发展趋向,。幼儿园教学环境的布置也正在尝试无课桌教学,但在一些空间、资金等条件受限的幼儿园,活动、就餐、教学三室合一,还不得不借助桌椅来组织幼儿。于是幼儿坐位的编排便成为一个令老师费心的问题:每个孩子都爱当排头,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领头雁。怎么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开心,每位家长都满意呢?

  这也曾经是我很头疼的问题。但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问题已不在是问题。在此不妨说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假如教室空间较大的话,我们可以尝试“大拼盘”的方法。如:有时将桌椅排成几个大方块、有时排成几竖排或几横排,也可以采用大圆圈的形式,还有“花儿朵朵”等等;或将移动黑板移至教室的不同方位,让一位幼儿都有当排头的机会。

  二、如果教师空间太小,以上方法无法实施的话,我们可以采用“流动法”。不妨试试将全班的小朋友按大、中、小个儿分成三到四组,每组幼儿差不多一般高。然后本组幼儿每天向前递进一个座位,每两周幼儿便有一次做排头的机会。还可以请每一天的排头分别负责本组的卫生安全及常规管理,充当老师的小助手,在第二天的晨会上请孩子们民主选举出最棒的小助手,老师再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此同时,各组幼儿定期左右轮换,以预防斜视、近视等眼疾的发生。这样,不但能有效的保护孩子的视力,而且还可培养孩子的组织管理及自我管理能力,在管理与评价中强化孩子的是非观念,潜移默化的矫正幼儿胆怯、害羞、孤僻等不良性格倾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还能充分体现出教学中“面向全体”的教育原则。家长放心,孩子开心,老师们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我们还应该尽量尝试室外教学,让孩子在清新美丽的自然中吸取养分,培养广泛的兴趣。以操场、草坪等室外区域作为教学场地,不受空间的限制,阳光清风,轻松愉悦;蓝天白云,自由广阔,孩子们一定会喜欢的。

  老师们,咱们一起来试试吧?

幼师教育随笔 篇四

  “快来看一看,便宜大甩卖了。”“买一送一了。”我循着吆喝声,走近一看,原来是孩子们在玩“地摊”游戏。只见孩子们把桌布铺在地上,上面放着几件小衣服,热情的“老板”正在努力游说娃娃家的“妈妈”给宝宝买一件。“妈妈”们有的在讨价还价,有的在试穿衣服,不亦乐乎。有一位来观摩的教师提出疑问,认为让孩子在地上玩游戏,既不干净,也显得档次不高。于是,该班教师进行调整,将“地摊”变成了精美的“贝贝童装店”,店里挂着各式漂亮的纸制童装,站在门口吆喝的还是那位热情的“老板”。可不知为何“客人”少了很多,即使有少许娃娃家的“妈妈”进了童装店,也只是买了衣服就走,与“老板”的互动明显减少。“老板”见客人很少,一会儿在这儿跑跑,一会儿到那儿跑跑,显得有些无聊。

  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游戏环境并不是越高档越吸引幼儿,游戏材料也不是越精致越受幼儿欢迎。游戏是儿童生活经验的反映,在儿童经历过的事情中,只要是他们体验深刻、感兴趣的内容,就会在他们的游戏中反映出来。我园地处城乡交接处,孩子们对于去时尚童装店买衣服的经验很少。而对“地摊”比较熟悉,因为我区商业街就有一个大型的地摊夜市。不仅如此,“地摊”买卖形式相对简单,便于幼儿游戏,因而“地摊”游戏更受幼儿欢迎。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幼儿的相关生活经验越丰富,游戏的内容也就越充实,孩子对游戏也就越感兴趣,越投入。因此,很多时候我们要重视幼儿自发生成的游戏,观察他们的经验和需要,尽量顺应幼儿的游戏情节,而不是转移。在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游戏中,无需高档的游戏环境,无需精致的材料,孩子就能自主、自由地表达已有经验和建构新的经验;而在远离幼儿生活经验的游戏中,幼儿只能在教师主导下被动活动。我想,教师需要做的是,尊重幼儿的游戏,善于观察并能适时介入,以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

幼师教育随笔 篇五

  孩子们即将进入大班了,在各个方面,比如表达上、操作中明显比以前更加老练了。但现在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还很强烈,同伴间还不能很好的合作相处。有的孩子也是个性比较鲜明,不会表达自己的要求。

  在我们班里有个乐乐小朋友,个性比较特别。也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经常不和同伴教师交流。

  幼儿本身个性比较内向,家长也不经常与他交流,教师也没特别关注他。

  1、教师要多关注幼儿的在园表现。

  幼儿在园的表现,教师要给予多多的关注。比如在一日生活中多和幼儿交流,碰到问题时让他积极的解决,不懂的问题多问教师和同伴,不要逃避。同时,经常通过肯定、表扬的方式及时鼓励他,使他获得自信。

  2、请家长配合。

  教师要多和家长交流,把孩子情况告诉家长,让家长注重孩子的身心,多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3、多融入到幼儿园的生活。

  给幼儿多一些机会,多一些责任,让幼儿融入到幼儿园的生活。

  这个学期下来乐乐的表现改善了不少,成长了不少。在幼儿园里,他能学习主动和同伴,教师交流,融入到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家长也进步很大,学习着和乐乐交流,陪伴他的时间也多了。教师也经常和他交流,还会派给他一些任务。

幼师教育随笔 篇六

  在任何教育中都有奖惩两种手段,儿童教育自然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由于儿童年纪小阅历浅,奖惩的教育效果一般更为明显.但是,也正由于儿童不成熟,才更应以正面表扬为主,运用惩罚手段要慎之又慎。

  儿童时期是犯错误最多的时期。与成人的明知故犯不同,儿童犯错误往往是出于好奇或无知,有些时候也与控制不住自己有关。

  对待儿童的错误,轻易的采取惩罚的手段,往往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因为你没有给他希望而是使其绝望。教育工作中发现,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常常是教育最有效果的时候。既然一切手段都是为了教育,自然应当选择最佳手段,争取最佳效果。我在处理儿童错误时,首先给幼儿以申诉权,让他从容的讲明错误是怎样发生的。其次,帮助儿童认清错误的性质及其危害.这个过程有时会创造奇迹。

  当然,不可避免的也有沾染劣迹的儿童,他们不如一般孩子那么单纯,是否应该一律采取宽容的态度呢?老师一般不应机械行事,该惩罚时一定要惩罚,惩罚毕竟也是一种教育。但是,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是尚未成熟,更为独立的人,不可用药太重,而应善待孩子!

幼师教育随笔【通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