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教学设计【最新3篇】

时间:2018-04-01 01:30: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散文诗》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散文诗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散文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和诗歌的文体,它具有散文的自由流畅和诗歌的韵律美感。在写作技巧上,学生需要注意用词精准、情感真挚,同时要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优秀的散文诗作品,理解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文学特点,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其次,在教学设计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和审美情趣。散文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更注重表达情感、传递情感,因此学生在写作时要有情感的沉淀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散文诗作品,感受其中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最后,在教学设计中,我会注重实践与创新。散文诗的写作是一个不断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只有通过实际的写作练习和不断的探索,学生才能逐渐掌握散文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会设置一定的写作任务和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写作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鼓励他们在写作中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散文诗的教学设计应该注重技巧的传授、情感的表达、实践的实践,引导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学生才能在散文诗的创作中得心应手,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文学情感和审美追求。

《散文诗》教学设计 篇二

散文诗的教学设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散文诗作品,了解散文诗的特点和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感悟能力。同时,我也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写作练习,提升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平。

另外,在散文诗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思维。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和诗歌的文体,它不仅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具有情感的表达能力,更要求学生在审美上有一定的追求和品味。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散文诗作品,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审美品味和感悟能力,让他们在写作中更有深度和内涵。

最后,在教学设计中,我会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散文诗的写作是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只有学生在写作中敢于尝试、勇于创新,才能创作出具有个性和魅力的散文诗作品。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会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勇于突破传统的写作模式和风格,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散文诗作品。

综上所述,散文诗的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写作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学生才能在散文诗的创作中展现出自己的文学情感和创作才华。

《散文诗》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2.学习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对母亲的依赖非常大,尤其女生中体现得更加强烈。通过学习这两首散文诗让学生们充分朗读,体验亲情,激发他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设计】:

  金色花

  一、新课导入

  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二、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

  1.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受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2.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朗读课文时,我们要读准字音。

  3.说说这首诗的大致内容,请同学回答一个小问题:

  A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如果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那是一朵怎样的花。(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B “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三、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母子情深)

  2.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先聆听老师读一遍诗歌,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听一听感情基调,注意其舒缓、温馨、深情。

  3.学生自己朗读。注意以下句子。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该用什么语气去读,为什么?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快乐)(教师提示,学生读)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学生分析,学生读)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调皮,撒娇)

  (2)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请同学们揣摩其他语句,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然后老师请同学来演读、评点。最后一起来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朗读指导: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四、深情描述,品味画面美

  1.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式读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为我们创设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现在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面。

  我们先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的画面是否来自于这一首诗?

  清晨朝露未晞,在铺满金色花的林荫中,飘出一个修长的身影,她的湿发披在两肩,发丝间的水滴轻轻飘落,亲吻着林间绿色的小草。妈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小庭院里,她缓缓地把双手放在胸口。妈妈在祈祷了,空气中弥漫着妈妈轻柔的话语。突然妈妈的双眉微微扬起,这香气从何而来?我屏住气息,一声不响?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中的画面,可以用“我感受到这样的画面?”的句式来做恰当描述。发挥集体的智慧,比一比哪一组描述得最美。

  3.齐读诗歌,再次品味画面美。

  五、深入探究,挖掘想象美

  我们已经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品味了诗歌的画面美。这些美都来自诗人的神奇表达。泰戈尔的写法到底有什么特别的魅力?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问题,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美的根源所在。

  1.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儿来比喻什么?(儿童、成人、老人?)

  2.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憎恶?赞美、贬抑?)

  3.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人们←→花儿母亲←→孩子)

  小结: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表达实在美妙!(新奇的想象,美妙的表达) 板书“爱”。

  六、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展开想象的翅膀,请以“妈妈,假如我变成了________”来说一句话,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如:(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结束语: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亲昵,那么亲热。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爱是交流的.。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所以: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板书设计】

  金色花(泰戈尔)妈妈 “我”

  做祷告时 散发花香

  读书时 投影书页拿灯去牛棚时 恢复原形

  (爱孩子)——爱——(调皮可爱、孝顺)

  荷叶·母亲

  一、新课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以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于母爱的语句。作为现代文学家的冰心也用文字赞美母爱,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去感受母爱的芬芳。

  二、读“荷”,说印象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全文。《荷叶·母亲》一文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作者把母亲比作荷叶,把自己比作红莲,由雷雨中荷叶对红莲的覆盖、遮挡,联想到自己被母亲关爱、呵护,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2.再读课文,各小组选代表进行范读,其他小组听读。一方面准备从字音、节奏、重音、感情方面进行点评,一方面关注诗歌最触动你心灵的内容。

  学生点评朗读,教师补充:本文适宜用缓慢的语速,轻柔而饱含深情的语调来读。

  谈触动心灵的地方,教师给予准确而有针对性的肯定和鼓励。

  三、品“荷”,赏语言

  1.本文主要描写的事物是:“红莲”。作者一共几次写到红莲?作者每一次看红莲时的自然环境和红莲的情景是怎样的?作者的心情如何?

  学生讨论后归纳列表:

  过优美的语言传达给我们的,你认为哪句话写得美?找出来赏析一下。

  如:①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开满”和“亭亭”写出花开得很精神抖擞的样子,富有生命力)

  ②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繁密”写出了雨下得急,“攲斜”写出了红莲不堪风雨侵袭楚楚可怜的样子)

  ③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荷叶为保护红莲而显示的勇敢坚强精神,也让人感到在荷叶的保护下,红莲安全了) 教师总结:作者借景抒情,景因情而更美,情因景而更真。

  3.体会“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这几句运用了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直接抒发了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四、悟“荷”,感诗情 此时,面对幸福的红莲,勇敢慈怜的荷叶,作者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母亲在生命垂危之时,还不忘关心自己女儿的冷暖。于是,作者在文中不由地发出了深情的呼喊,朗读出来并体会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教师明确:这里作者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心中的雨点就如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生命有很多不幸,但是母爱,能将这些轻轻抹去!母亲是保护我们走过坎坷磨难的人。

  五、仿“荷”,抒真情

  用“母亲是________,我是________”写一句话,赞颂母爱。

  示例:母亲是伞,我是伞下的孩子。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结束语:

  回顾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诗歌思想感情要通过具体形象来表现,懂得了运用描写具体形象来传情达意的写作手法,知道了母爱伟大,母爱圣洁,母爱永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愿有一天当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祖国辽阔的蓝天时,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

  【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荷叶———护———红莲母亲———爱———子女借物喻人 对母爱的赞歌

《散文诗》教学设计【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