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山记行散文(精彩3篇)

时间:2011-01-07 08:24:3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仲山记行散文 篇一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踏上了前往仲山的旅途。仲山,位于小城郊外,是一个以山为名的景点,因为山上有一片茂密的森林,被誉为“城市的绿肺”。

登上仲山的山顶,我感受到了清新的空气和迷人的景色。山顶建有一座观景台,站在上面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远处的高楼大厦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仿佛是一座金色的城堡。而山下的绿色田野和湖泊则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在山林间漫步,我被那些参天大树和各种野花所吸引。一阵微风吹来,带着花香和泥土的味道,让我感到无比舒适。我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着山林间的鸟鸣声,仿佛置身于一片童话般的世界中。

在仲山的山脚下,有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我蹲下身子,用手捧起清澈的溪水,感受着那股清凉。水中的倒影映出了我的脸庞,我看着自己微笑的面容,心情格外愉悦。

仲山的美景让我流连忘返,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了。当我离开时,心中依然留恋着这片山林的静谧和美好。

仲山记行散文 篇二

仲山,这片被誉为“城市的绿肺”的地方,是我心中的一处避风港。每当疲惫的时候,我会来到这里,寻找一丝安宁和宁静。

仲山的山林里有一处小径,通往一座深藏在树林中的庙宇。走在小径上,我感受着脚下的柔软土地和清凉的山风,心情不由得变得轻松起来。庙宇里面香火缭绕,一股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我闭上眼睛,默默地祈祷着。

仲山的山脚下有一片湖泊,湖水清澈见底,仿佛是一面明镜。我坐在湖边,看着湖水荡漾,心中的烦恼似乎随着湖水的波纹一一消失。湖边的花草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让我感到无比舒适。

在仲山的山顶,我看到了一座古老的石碑,上面刻着“仲山”两个大字。我仔细端详着这座石碑,仿佛可以感受到它所传达出来的历史和沧桑。站在山顶,我望着远方的城市,感慨万千。

仲山,这片被时光遗忘的角落,是我心中的一处净土。每一次来到这里,我都能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愿这份美好永远留存于我心中。

仲山记行散文 篇三

仲山记行散文

  国庆黄金周没有远足的机缘,再加上前几天下雨,只好到附近一混。大圪塔太矮,梁武帝路断,爷台山太远,桃源太熟,想来想去,这附近只有一个仲山森林公园。幸好天儿已大放晴,于是带着儿子胯下一辆豪爵125,直奔目的地。

  那地方,自县城往西,上了车坞塬三五里路,然后往西南方向,沿着柏油路直进山去。路两边倒有指示的招牌,什么“关中第一大峡谷”、什么“仲山森林公园”、什么“……农家乐”,大概二十多里就到了目的地。

  山口平台,水泥罩面,树立斗大的巨石以即类似于牌坊的门楼。巨石上刻竖行朱笔行书“关中第一大峡谷”,两边站立长安花,矗立在南边山根下。门楼在西,横额景点之名,竖写对联;靠着左边是收费站,两间平房外悬挂规则,门口一两人收费,就这一张半新不旧的办公桌。

  平台中央的北边刚好是十二属相石刻,栩栩如生;背后是气垫蹦床,满是尘土。紧接着斜坡一下,是一处接待馆舍,似乎很是繁华。我便招呼儿子走了进去,只见客房前一喷泉石鱼高耸围成一团,水线吐向中心的莲花,在阳光下活灵活现。儿子喜欢,凑上去戏耍,我便给他摄影。

  再往后山势腾空,苍鹰盘旋,令人惊叹,想留张影却被它们警觉地溜走。客房后区不太平整,卫生也糟,只是附近花园有两朵大丽花红艳艳的,给儿子摄影留念。

  在入口处又徘徊,根本混不进去,人家是收费的。大概是旅游旺季的缘故,成人三十五,小孩十五。游客挺多,车辆成对,亲朋成伙,伛偻提携。看看近十二点,不去那回去会迟了,于是我便询问了价钱,讨价还价。看门人说:“本地人照顾,带小孩骑摩托来不容易,只收成人票!”说着顺手从抽屉取出半张撕过的票扔给了我:“路远,得骑车,还有二十公里路呢。下沟牵着孩子,别让他乱跑,没事了。”我向他要沿途的景点介绍资料,他不给,只塞给我两张传单似的东西,打发我走。

  进山曲曲折折,一阵柏油路,一阵砂石路,一阵土路,沿途并无可看,只是滑坡处很多,危险暗藏,轿车催逼,得小心驾乘。果然过了二十多公里便到了一处山半腰的平台,近似于停车场,还是半成品,可是还有人在收费。

  山沟机器轰鸣,似乎正在开山凿路。大路已封,小路又险,我和儿子便跨过铁丝网向大路奔去。脚下滑,路途险,脚下不是碎石就是泥巴。几处小跑,几处碎步,溜坡、下渠、上石头,折腾了三五里路终于到达了所谓的“大峡谷”。

  谷很窄,水很浑,流很急,声很响。两边山层如削,裸露筋骨,一直往南通向口外,由于正在沿河岸山岩凿路,不知所终。左手河心一块巨石,近似乌龟,大概是所谓的“中流砥柱”;右手河滩巨石林立,大大小小的散落,正有游人戏耍。于是我和儿子也不冒险,随了大流。

  浊浪翻滚,冲击着几块岿然不动的巨石。——这大概是眼前这“关中第一大峡谷”景色之最,或者说是唯一的一处景致吧。人们争相在这里留影,或许不光是记住这浊浪滔天的景象,也许还有……那满山的的.秋色——火红的草树(低矮的样子,决不是枫叶吧),或者今天是……“重阳节”。

  我也取出相机,捕捉着浪涛涌动的瞬间,为儿子配进镜头里。然后,我和儿子在河滩上捡了各色的石子,作为游览“第一大峡谷”的见证。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已到了下午三点多,于是我们决定往回转。人家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可这回我们的体验是:“下沟容易上沟难”。这不,一路气喘如牛,加上红日高照,没有歇脚庇荫处,让人觉着又渴又累又饿。

  在喘气的当儿,我问儿子的印象收获。他说没有,有上当的感觉。我也赞成,比起邻县的“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差远了,前年去那里,觉着路宽景美,云山雾罩的,设施到位,而且石门关也是历史遗迹,与扶苏有关,还有省会议中心等。更主要的是人家不收费,哪像这里,像样的景致没有,三十五元钱门票就把你哄上一条羊肠道,扔到四十里外的一条窄沟里,见到一条浑水,简直就是一群混账。“关中第一大峡谷”是谁封的?景点造的没有眉目,门票价还蛮高,简直是急功近利,心太“窄”了。

  但是也有收获吧,起码一次野游锻炼了身体,磨练了毅力:我们还能下这么深的沟,爬这么长的坡,体质还行。

  于是,我们不无兴奋地驱车下坡,背着斜阳,回到暂别地车声尘障的小县城。

仲山记行散文(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