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经典散文(最新5篇)

时间:2015-03-04 07:16:3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老舍的经典散文 篇一

老舍,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闻名于世。其中,他的经典散文更是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才华和人生智慧。

老舍的经典散文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离开》。这篇散文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描绘了上海滩的繁华和变迁。作者通过对城市景象的描写,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现实,传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现实的思考。在文中,老舍用简练而深刻的文字,揭示了城市的无常和人心的变迁,让读者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不易。

另一篇让人印象深刻的老舍散文是《茅盾之死》。这篇文章是老舍对茅盾逝世的悼念之作,也是对一个时代的怀念和对文学家的敬仰。老舍在文中回顾了茅盾的一生,赞美了他对文学事业的贡献,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怀念之情。通过对茅盾的逝世进行深刻的反思,老舍在文章中表达了对文学事业的热爱和对优秀作家的崇尚,展现了他对文学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洞察。

总的来说,老舍的经典散文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他作为作家的才华和见解。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通过阅读老舍的经典散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感受到他那份对人类命运和文学使命的执着。老舍的经典散文,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芒,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老舍的经典散文 篇二

老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他的经典散文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更是对时代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在老舍的经典散文中,有一篇名为《四世同堂》的作品,这篇散文以一个家庭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庭的变迁和时代的变化。作者通过对家庭成员的性格描写和家庭生活的细节描绘,勾勒出了一个真实而饱满的家庭画卷,让读者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通过对家庭故事的展开,老舍在文中反思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以及家庭关系在社会变革中的变化,展现了他对家庭、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另一篇让人印象深刻的老舍散文是《醒世恒言》。这篇文章以一个老人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关于生活和人性的故事。作者通过老人的生动形象和幽默语言,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荒诞和众生相。在文中,老舍不仅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还对人类的欲望和虚荣心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让读者感受到了对人性的无奈和对社会的关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对人性的揭示,老舍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对社会的期望,展现了他作为作家的独特魅力和见解。

总的来说,老舍的经典散文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他作为作家的才华和见解。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通过阅读老舍的经典散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感受到他那份对人类命运和文学使命的执着。老舍的经典散文,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芒,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老舍的经典散文 篇三

  我总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这回有机会看到它,并且走进原始森林,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证实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的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看到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学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千山一碧,万古常青,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及至看到了林场,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苗,一手砍一手载。我们不仅取宝,也作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常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山林中已经有不少的市镇,给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老舍的经典散文 篇四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古怪。说它老实吧,它有时的确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地给自己解闷儿。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要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勇猛,不要说对付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它小时候可逗人爱哩!才来无们家时刚好满月,腿脚还站不稳,已经学会了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就到院子去玩了,从这个花盆跳到那个花盆,还抱着花枝打秋千。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被它折腾的枝折花落。

  我从来不责打它。看它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喜欢还来不及,怎么会跟它生气呢?

老舍的经典散文 篇五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了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老舍的经典散文(最新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