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与乡下人散文【推荐3篇】

时间:2016-03-01 03:41:4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城里人与乡下人散文 篇一

城市的喧嚣与乡村的宁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城里人常常忙碌于工作、社交和娱乐,而乡下人则过着朴素、慢节奏的生活。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生活节奏上,更体现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上。

城里人对于时间的看法往往是“时间就是金钱”,他们时刻感受着社会的竞争压力,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效率和竞争力。他们习惯了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对于事情往往急于求成,追求效率和速度。而乡下人则更加看重生活的质量和舒适度,他们懂得享受慢节奏的生活,懂得在自然中寻找快乐和满足。

此外,城里人和乡下人对于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也有着不同的追求。城里人更注重外表和物质上的享受,他们追求名牌、时尚和奢侈品,通过物质的满足来体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乡下人更注重内在的满足和精神上的富足,他们懂得欣赏自然、享受简单的生活,通过亲近大自然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满足。

最重要的是,城里人和乡下人对待人际关系和社交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式。城里人常常忙于工作和社交,他们的人际关系更多是建立在利益和社交网络之上,很难找到真正的朋友。而乡下人则更注重亲情和友情,他们的人际关系更加真诚和亲密,懂得在困难时相互扶持,在快乐时分享快乐。

城里人与乡下人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但这并不代表谁更好谁更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追求,只有理解和尊重彼此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和谐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的社会。

城里人与乡下人散文 篇二

城里人眼中的乡下人,总是带着一种神秘和陌生的感觉。城里人往往认为乡下人土气、愚昧,生活方式落后,缺乏时尚和品味。但实际上,乡下人拥有着城里人所没有的生活智慧和生活态度。

乡下人生活在自然中,他们懂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懂得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他们懂得种田、养殖、捕鱼,懂得如何利用自然资源来维持生计,懂得如何保护环境来维护生态平衡。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理解,是城里人所缺少的。

此外,乡下人的人际关系和社交也更加真诚和亲密。在乡下,邻里之间是亲如一家的,大家相互帮助、相互照顾,形成了一个大家庭。这种亲情和友情的关系,是城里人所无法体会和理解的。

最重要的是,乡下人拥有着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价值观念。他们懂得尊重长辈、孝敬父母,懂得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着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城里人所忽视和缺少的。

城里人与乡下人之间,虽然有着种种差异和误解,但只有相互理解和尊重,才能更好地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进步和繁荣。城里人和乡下人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只有互相学习和交流,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愿城里人和乡下人携手共进,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城里人与乡下人散文 篇三

城里人与乡下人散文

  提起城里人与乡下人,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是洋与土。城里人领导着文化潮流,无论穿衣打扮,还是言谈举止看起来都比较洋气。而乡下人朴实,穿衣打扮怎么适合干活怎么穿,言谈话语大多也是直来直去,少了许多客套。仔细想想,其实城里人并不都是占着优势,乡下人自有乡下人的优点。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单位的领导大多数是乡下人,自己觉得有些意外。有一天一名当领导的乡下人跟我闲聊,谈起这个话题时,他分析道:城里人比较懒,乡下人勤快。这样就比较招领导喜爱,为此,乡下人更容易得到提拔。这话也是有些道理的,城里人天生有种优越感,自我感觉比乡下人懂得多,因而在企业里主动性较差。下乡人自身就是靠着出卖力气来吃饭,苦脏累的活大多是下乡人抢着干。久而久之,领导用的惯了,身边常常就离不了肯卖力、勤快、有眼色的下乡人了。这就像是《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之间的关系,开始贾府宁府上上下下都是看好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林黛玉不仅人长的漂亮,也聪慧,有才气。但薛宝钗却不漏声色,每一步都踏踏实实地按照封建礼数行事,做事落落大方,从不和贾宝玉嬉戏玩笑。贾府上到王夫人、王熙凤,同辈里的两府三位小姐以及史湘云等,加上下层的丫鬟一干人等都得到过她的帮助。不管谁有了过失,还能私下进行劝慰、告诫,让人不失脸面。林黛玉则是相反,不仅心眼小,时不时与贾宝玉嬉笑、吵闹,还常常尖酸刻薄揭人所短,就连下人与林黛玉交往时都时时提放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小事上发生了潜移默化,最后形势发生了逆转,金玉良缘大喜之日,宁府、贾府上上下下人等竟然只瞒了林黛玉和贾宝玉两个。做人就是这样,必须的适应当下的环境。人就是这样,尽管你聪慧、漂亮、有才气,惟独在人情世故上不知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情商缺失在中国生存能力就弱。如是一切都遵循当下的礼数,与时俱进,给足别人面子,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还能搭把手,那就是个做人行事的高手。就像是武林高手,手中无剑遍地是剑,落叶飞花皆能伤人。

  城里人像个书生、小姐,依赖性较强。在家里拼爹拼娘是常事,就是出门在外也得走个后门拉个关系,觉得没了关系的事情都是靠不住、办不成的。尤其是在亲朋好友的宴席上,吆五喝六划拳已不是主题,若是说不出自己认识的几个有头有脸的大佬、官员来,就觉得让坐在席的人小瞧了。乡下人则像个游侠,知道老实巴交的父母没什么可依靠的,常常独自闯荡江湖。或是亲朋好友、或三五结群、或匹马去游荡于江湖,不求长长久久,得利而安,无利则去。

  城里人喜爱沽名钓誉,好高骛远。以前叫知识青年,现在改成了市民或是创客、驴友、潮客什么的。常常想着干些大事业,可是困难太多、资金太少、场地又没有,梳理来扒拉去就是没法干、也做不了。小事情又看不在眼里,练个摊、卖个菜太丢人现眼,到了只变得个低不成高不就。乡下人则讲求实惠,小农意识强。搬个砖、和个泥干,帮个厨、择个菜也行,跑个腿、吆喝人也不栽面……,甭管么事,只要能挣钱就成。积少成多、积土成山、集腋成裘,时间长了真有些就竟然成就了大事儿。就像我在外碰到的一个乡下人老板,从小弟兄们多家里穷,三十多了都娶不上媳妇,常常被村里人笑话,老大一气之下背着铺盖卷进了邻省的私企打工。老大勤快、踏实,老板偶尔缺人时,就让老大给找几个像他这样塌实肯干的人。一来二去,老板干脆让老大承包一块干,老实巴交的老大还是吓了一哆嗦。老板说,资金、场地不用愁,你找人领着干就行。就这样,老大后来居然而成了老板,全国各地跑着承包项目,甚至远赴新疆。

  城里人计划性较强,凡事总要谋而后动,早谋晚取,到底成事还得看天的脸色。一旦遭遇挫折,城里人更容易气馁,仰天长叹:天不成我也!乡下人随心所欲惯了,家里本就没有多少钱财,铺盖一卷说走咱就走。一无所有,也就不怕失去,下乡人身陷困境常常不挠,或者换个地方,或者低尊屈就。当然了,城里人接受新事物还是快些,尤其是娱乐游戏更是如此,花样繁多、层出不穷。而相对来说,乡下人更墨守陈规些,人生地不熟,入乡先随俗。虽然乡下人进入角色较慢,一旦进入角色胆子就大了起来,就会突破条条框框,要么有所成就,要么再次坠落平地。

  虽说现今世道是“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到底城里人还是趾高气扬些,但还不至于对乡下人产生邪念。而忽然发现城乡差别、贫富差别的个别乡下人,心里急于致富,在利欲熏心之下,急火攻心而跳出儒家道德之外。利用自身也是乡下人的优势,不仅惯常欺骗乡下人,城里人也不会放过。因此,乡下人的小农意识被不法之徒窥破,再加上乡下人对乡下人较为信任,常常落入不法之徒设伏的口袋里。传销、邪教四处横行,与此不无关系。

  外来文化较易被城里人接受,城里人更爱赶时髦,跟潮流。从穿衣打扮,牛仔裤、七分裤、裙裤,还是烫发、高跟鞋、松糕鞋等,都是城里人先玩,乡下人才跟进。交谊舞、广场舞,跑酷、街舞,滑板、花样旱滑等等,都是首先在城市里兴起的.。但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还是在乡下,乡下人多少保留着传统文化,还习惯于尊拜祖先。尤其是过大年时,祭祖、续家谱是必不可少的,家谱也常常保存在乡下人手里并传承着。在过去,古人穿长衫的,一定是读书的士人或官吏们,自认为承袭着万世师表,看不起短衣打扮之人;乡下人基本是短衣打扮,这样干起活来利落。“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长衫、紫金衣带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短衣却一直在继续。记得在办公室里的一个乡下老同事,看见新来的同事给人倒水时小拇指冲着客人。事后,乡下老同事对新同事说:小时候在家如果是今天这样倒水,早被父亲骂死了。倒茶得大拇指冲着客人,倒茶时得点三下表示向客人行礼。

  无论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儒家之少年“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教化,虽然其礼教过时,其文化精神还在。孔子的三十而立,是说“不学礼,无以立”,做人先得懂得礼,这样才知道尊重他人,所谓“立于礼,成于乐”。人到了四十才能做到“思修身不可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只有知行合一才能真正不惑。五十通晓了自然变化之道和社会演变之理,才能窥伺天命。到了六十一甲子,人顺应了自然、社会的内在变化,由不违拗而达耳顺。而要想做到庄子提倡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则是要好好静思修养才行。

  乡下人是人类的腿,没有腿人寸步难行。城里人是人类的手臂,没有手臂,描绘不出人类社会。乡下人加城里人,才组合成了大脑,成就了完整的人类。人若是没有了大脑,就成了行尸走肉的僵尸。城里人与乡下人就是一部中国历史,合则兴,分则崩。城乡齐,政通和,民易使,风醇厚,与时进,中国梦。

城里人与乡下人散文【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