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游记散文【优秀4篇】

时间:2018-01-02 06:21:3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敦煌游记散文 篇一

敦煌,一个神秘而古老的地方,承载着千百年来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我来到这里,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代的繁荣与辉煌之中。

首先吸引我的是敦煌莫高窟,那些保存着丰富壁画和佛像的洞窟,每一幅画面都像是在述说着古代的故事。在暗暗的洞窟中,我仿佛可以听到历史的呼唤,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信仰。走在长长的走廊里,我不禁为那些辛勤劳作的古代艺术家们感到敬佩,他们的精湛技艺让后人叹为观止。

除了莫高窟,我还去了敦煌石窟,那里保存着大量的佛像和壁画,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历史的痕迹。我仰望着巨大的佛像,感受到了一种庄严和肃穆,仿佛可以窥见古代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

在敦煌的街头巷尾,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氛围,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手工艺品让我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市井之中。我品尝着当地的美食,感受着当地的民俗风情,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感受到敦煌的独特魅力。

敦煌,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沉淀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瑰宝。我带着对这座古老城市的敬畏和感慨,怀着对古人智慧和勤劳的敬仰,离开了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

敦煌游记散文 篇二

在敦煌的沙漠中,我看到了一座座古老的城堡,那些黯然失色的砖瓦,那些斑驳的墙壁,仿佛在诉说着古代的传奇和故事。我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感受到了历史的沉淀和文明的传承。

敦煌的沙漠风光让我心旷神怡,那一望无际的黄沙,那迎面而来的狂风,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力和神秘。我漫步在沙漠中,享受着宁静和孤独,感受到了沙漠深处的一种宁静和神秘。

在敦煌的小巷里,我遇见了一位老者,他告诉我关于敦煌的传说和故事。他说敦煌是一个神秘而古老的地方,那里贮藏着无限的智慧和信仰,每一个砖瓦都沉淀着历史的记忆,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古代的荣耀和辉煌。

我感受到了敦煌的独特魅力,这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让我感叹不已。我品尝着当地的特色美食,欣赏着传统的手工艺品,每一处景致都让我感受到敦煌的奇幻和神秘。

离开敦煌时,我心中留下了无限的留恋和感慨。这座古老的城市,这片神秘的土地,让我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和历史的厚重。我带着对敦煌的敬畏和热爱,带着对古代文明的向往和追忆,告别了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

敦煌游记散文 篇三

  提起敦煌,几乎所有去过敦煌的人,脑海里马上就会联想起那个漫天飞舞,凌空翱翔,神奇而漂亮的飞天。

  飞天,佛教中称其为香音菩萨,是个会奏乐、善飞舞,满身散发水果香味,美丽动人的菩萨。

  飞天,是希腊那个插着翅膀的小天使,是古代印度腾云驾雾的那个玉女,是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名片,是敦煌各个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艺术标志,是中华民族艺术当中一个绚丽多彩的美好形象。

  飞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这么一个永远活跃在人类社会生活当中的仙女。

  说起敦煌,有些人就会想起大名鼎鼎的唐玄奘。当年,唐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路过敦煌的时候,他就情不自禁地停留在这里开始讲经说法开导世人了。

  千年之后,我这个不信鬼神,不信佛教的凡夫俗子,在唐玄奘当年讲经传法的寺庙里,鬼使神差地买了一本佛教知识问答书籍,晚上竟然在宾馆的房间里津津有味地通读了一遍,事后琢磨唐玄奘,还琢磨了好几天,知道了唐玄奘这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不仅仅是一个佛教信徒,还是一个中国古代的第一流学者。

  我不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不是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更不是忠厚老实的沙和尚,对唐玄奘没有什么顾虑和企求,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不欣赏唐玄奘从印度带回来的那些真经佛法,并不等于我不欣赏唐玄奘的人生精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在敦煌,我没喝上古代的葡萄美酒,可却买到一个货真价实的夜光杯,并且还和敦煌市那几个疯疯癫癫的九流诗人相聚,在宾馆的房间里天南地北,社会奇闻,人情世事,无拘无束地胡吹海侃,尽情尽兴地喝了一夜的敦煌玉液老酒。

  敦煌是佛教东传的通道和门户,也是河西地区的佛教中心。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的春天,僧人乐僔漫游到敦煌的鸣沙山附近,有一天的早上,他看见天空千佛闪耀,瞬间就顿悟了。随后他就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上,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凿开了一个石窟供佛,从此,闻名于世的莫高窟便诞生了。

  十六国时期,敦煌地区开始了凿窟造佛活动,这个活动一直延续到元朝。

  敦煌石窟艺术,是产生和积存在敦煌多门艺术的综合体,它包括了敦煌建筑、敦煌壁画和敦煌彩塑。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南面25公里的鸣沙山东面的`崖壁上。石窟上下五层,南北约有1600多米。经过一千多年的风沙侵蚀,现在仍然还保存着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 2415尊泥质彩塑。

  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敦煌石窟,是一座内容十分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石窟建筑由于时代不同,形制呈现不同的特色,主要有禅窟、塔庙窟、殿堂窟、佛坛窟、大佛窟5种石窟。

  莫高窟洞窟内的泥彩塑,多属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盘事迹的造像。

  其中有一个雄伟浑厚,高达三十多米的巨大佛像,形象异常生动,令游客过目难忘。

  那些灵巧精致的小菩萨,个个性格鲜明。尤其是活灵活现,神态逼真,面目表情发自心底微笑的那个北魏时期的泥彩塑象,被人们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

  实话实说,不管你是谁,观看了莫高窟之后,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个古代美女。

  莫高窟洞窟内的壁画,分为佛像画、故事画、山水画、供养人画像和各个民族的传统神话题材,以及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画。像帝王出行、农耕渔猎、冶铁酿酒、婚丧嫁娶、商旅往来、使者交会、弹琴奏乐、歌舞百戏……林林总总,世间万象。

  游客从那些壁画当中看到了各个民族,各个阶层的各种社会生活活动。各个民族的艺术宝库,不同时代的艺术风尚,都在莫高窟里汇集成了斑斓的奇景大观。

  其中,敦煌唐代艺术,代表了中国佛教艺术最灿烂的时代,并且还把外来的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冶炼成一个天衣无缝的整体敦煌艺术。

敦煌游记散文 篇四

  小时候,老家生产的洋河酒的酒瓶标签上画着个神态自若的“飞天”,看上去仿佛喝了琼浆玉露后翩翩起舞,优雅自然。年少的自己被云霄中飘逸的“飞天”深深折服,每当大人们喝完酒后,我就会把酒瓶摸过来,用铅笔刀小心翼翼地将“飞天”从酒标上剥离出来,然后贴在书上或收藏起来。自此一直对“飞天”有着独特的情感,更想去敦煌一探究竟。

  五月份,和几个朋友搭伙去敦煌。出了火车站,顿感微风拂面。远方黄色的沙山层峦叠嶂,在晨光氤氲下,柔情腼腆,像个素面朝天、揉着惺忪睡眼的姑娘。目光顺着连绵的山脉扫去,竟有一大片寻不到头的绿荫,“锁阳城”——敦煌就在这沙漠的绿洲中。

  敦煌城外的田地植满了蹒跚的葡萄架,司机师傅瞥一眼车窗外的葡萄架说:“你们再迟几个月来,就能去园子里摘葡萄了。”凝视着窗外的葡萄园,沉浸在“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幻想中,正欲慨叹时运不济,师傅蔚然一笑,拍拍我的肩膀:“能来敦煌就是福气哎,几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也要来我们敦煌的,还有不少外国元首呢!”坐在师傅的旁边,几乎都能感受到师傅言语表情溢出的自豪与幸福的温度。一路上说说笑笑,很快就进入城区。敦煌城不大,却又一点不显得局促。小城的建筑布置得丝丝入扣,没有突兀的高楼,平缓的复古建筑群给人亲切感十足。一不小心,你就会误认为这就是邓丽君所唱的小城。

  午饭后,在数字中心乘车赶往莫高窟。无边无际的荒野上,仅有的一条沥青公路显得很突兀。车内的人双目紧盯着窗外的沙漠高山,深怕错过莫高窟的第一面。不知是谁说了句:“那不是洞窟吗”,车内的人急忙地向右侧车窗外投去目光。破败的生活洞窟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断崖面上,似乎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过往。一代代的匠人艺师委身于简陋的洞窟内,在虔诚的信仰感召下,完成了精美绝伦的壁画和雕像。

  莫高窟的外围早已修缮一新,洞窟全部安装上防盗门。参天的古树在微风中颔首,为洞窟遮挡住强烈致命的阳光。进入窟内,顺着导游的灯光,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壁画映入眼帘。梦萦已久的“飞天”终于得以想见。窟顶藻井的“飞天”衣裙飘逸,彩带飞曳,身形曲线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似乎朝向云霄飞去,又像在舞唱着佛歌清乐。导游打趣道:“‘飞天’很像今天的啦啦队,给修行的生活增添点乐趣。”很喜欢导游的比喻,修行修得是内在,有的时候,将筋骨空乏、体肤饿殍,陷入苦行的泥淖,并不能寻得真谛。相反,懂得生活的乐趣,才能在细微处遇见佛光。同行的好友不舍二目,呆呆地站立,竟忘记行走。又至一窟,众人都顾着墙壁上美轮美奂的壁画,没注意到墙角处的一尊菩萨的法相。待导游灯光从菩萨下颚打上去,微见菩萨露出二齿,微风带笑,双眉平高。从额头照下去,菩萨法相祥和,仪态自然。从左侧看去,左眉高,右眉低。右侧反之。惊叹著此像之工匠技艺高超,可称“东方的蒙娜丽莎”。菩萨无言,言皆在四方信众的目光中。或许,换个角度,换个姿态,事物的真相不会只有黑白。参观结束后,和好友在莫高窟前站立许久,舒缓心思,觉得身心轻松不少。

  驱车赶往月牙泉,在入口处很难得见月牙泉的所在,满山遮蔽的黄沙挡住企及的目光。爬至山的高处,俯瞰见一湾清泉和柳树绿茵,滑沙而下,与好友闲坐在清泉的旁边,守着太阳一点一点地淹没在沙漠的一端。渐渐地,忘记了时间.......

敦煌游记散文【优秀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