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嘴铜牙散文【优质3篇】

时间:2015-02-06 09:23: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铁嘴铜牙散文 篇一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有些人选择用文字来记录,有些人选择用影像来留念,而有些人则选择用口述来传承。而今我想要讲述的是一个铁嘴铜牙的人,一个生活中充满故事和智慧的老者。

这位老者名叫李大爷,今年已经八十高龄。他的嘴唇因为年代久远的吸烟而变得焦黑,而他的铜牙则因为年岁的增长而逐渐齿落。尽管外表有些让人不忍直视,但每当他开口讲述那些曾经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时,所有人都会被他的魅力所吸引。

李大爷是一位退休的老工人,曾经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了整整四十年。他的工作是一名技术员,负责检修机器设备。在这段职业生涯中,他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他总是能够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克服一切困难。

在他口中,每一台机器都仿佛有着自己的灵魂,而每一次修理都是一次对机器“病症”的诊断。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一丝不苟,从不马虎。他总是说:“一台机器的好坏关系到整个生产线的效率,我们必须要尽心尽力。”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同事们,让整个车间都充满了工作的热情和活力。

除了工作,李大爷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喜欢在自家的小院子里种菜养花,每天早晨他都会去公园里散步锻炼。他还是一位书法爱好者,每天都会在书房里练习书法。他的字写得一笔一划,端庄大方,仿佛一位大家闷声不响的书法家。

在李大爷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铁嘴铜牙”,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做“老当益壮”。他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分,让人深深敬佩。

铁嘴铜牙散文 篇二

生活中有许多美妙的瞬间,但更多的是平凡的日子。在这些平凡的日子里,我们或许会遇到一些“铁嘴铜牙”的人,他们或许不起眼,但却有着让人动容的故事。

我记得小时候,家乡有一位老者,名叫张爷爷。他的嘴巴长满了厚厚的茧皮,像是被岁月磨砺过的石头一般坚硬。而他的牙齿因为年岁的增长,已经锈迹斑斑,看起来有些让人不忍直视。但每当他开口讲述那些曾经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时,我们都会被他那铁般的口才所折服。

张爷爷是一位退休的农民,他在家乡的那片土地上耕种了大半辈子。他精通种田、养牲,是村里的“农业专家”。每当村里的农作物遇到病虫害,大家都会去请教他。他总是能够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细心的态度,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除了种田,张爷爷还是一位传统的手工艺人。他擅长编织竹篮、织草帽,手艺精湛。他说:“这些手工艺品,是我们村里的传统文化,不能让它失传。”每当节假日,他都会在村里的庙会上展示自己的手工艺品,得到了众人的赞赏。

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执着、坚韧的品质,看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铁嘴铜牙”,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平凡中的伟大”。他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分,让人深深敬佩。

铁嘴铜牙散文 篇三

铁嘴铜牙散文

  (一)

  在滇东北的昭通城有一座三层四角飞檐的阁楼——恩波楼,又名“望海楼”。

  望海楼始建于清朝乾隆25年,属仿古单体建筑,从建筑学的角度看并无奇特之处,文化传承更不能与滕王阁、大观楼等名楼相媲美。但是,由此楼而引发“铁嘴斗铜牙”的故事则在滇东北地区广为传颂。故事虽然有些荒诞和幼稚,但不泛趣味性——很久以前,一名四川的“铁嘴”狭路相逢一名昭通的“铜牙”,二人均有吹大话的神通,他们自诩能把假话吹成铁板上定钉的真话,且千年亘古?就这样,铁嘴和铜牙一路天南海北的吹,谁也不服谁。最后,铁嘴提议各自夸一下家乡最引以为豪的事或物,铜牙爽快的应战。

  本不相干的望海楼和峨眉山被请到了一起,铁嘴和铜牙围绕此二物真还演绎了一出亘古的`对白:

  铁嘴:“幺哥,听说过我们四川的峨嵋山吗?

  铜牙:“嗯,但没见过。”

  铁嘴:“那我给你介绍一下。”

  铜牙:“感谢,请。”

  铁嘴:“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

  铜牙:抱拳一揖。

  铁嘴:“幺哥,你觉得我们四川的峨嵋山高吗?”

  铜牙:“朋友,你见过我们昭通的望海楼吗?”

  铁嘴:“哦,小弟我不曾见过,你介绍一下。”

  铜牙:“昭通有座望海楼半截伸(生)在天野(田野)头。”

  铁嘴:“幺哥,你怕是在吹牛,除了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外,阁楼哪能伸到天野头的?”

  铜牙:“朋友,你若不信你就亲自去领略,我说的话千真万确!”

  铁嘴:“我吹了一辈子的牛,今天咋就遇上你?”

  铜牙:“同是天涯沦落人。”

  就这样,铁嘴带着一脸不快和猜疑与铜牙抱拳而别。铜牙脸上虽有得色,但内心则愧疚和不安。

  (二)

  铁嘴和铜牙一路斗嘴,不知是何方神圣听到了他们关于望海楼与峨嵋山的对白,这个故事就传到了昭通人的耳朵里。从此,铁嘴和铜牙的对白就一直在坊间流传和演绎。

  铁嘴和铜牙的对白丝毫影响不到巍峨的峨眉山,峨眉山依然屹立于川蜀大地至今享有名山的盛名,游人络绎不绝,堪称“五岳”之绝唱。但是,故事却真正让一些道听途说且有极高家乡荣誉感的川蜀儿女无不悲凄流泪。

  某一个黄昏,一行川蜀游客长途奔波后来到昭通城南郊的凤凰山麓,见到了广场上古韵遗风的望海楼。川蜀儿女失望和愤怒地解读铁嘴和铜牙的对白,一位长者率先发声:“望海楼哪能比峨眉山高,没有,真的没有!”一位佳丽叹道:“望海楼如此高,为何铜牙却说半截伸(生)在天野(田野)头?这是个天大的骗子,骗子!”结果,这伙思乡忧民的川蜀儿女为铁嘴和铜牙的对白感叹神伤,更有甚者挤出了几滴心酸的热泪。眼泪,这是人类真正的精华,伤感时,感恩时,痛苦时,眼泪把人性的真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把人间的一切悲欢离合聚为道道泪流,值得称道和喝彩!然而,此泪非彼泪,伤感者脸颊流过的或许只是一些水和有机分子的聚合物?

  一位本地长者牵着孙女(或外孙女)的手从这群心情沉重的人面前经过,小女孩好奇的眼神捕捉到了那位泪流满面的悲凄者,她天真而不解地问:“爷爷,你看那位老爷爷在流泪,他遇上困难了吗?”本地长者也注视到了这一幕,他向那位悲情者投去关爱的眼神,他们彼此会心走到了一起。两位银发老人又有了如下对白:

  四川长者:“老哥,这是你孙女,好可爱!”

  昭通长者:“虚度光阴73了。这是孙女,名叫萌萌”。

  四川长者:“我虚度72。”

  昭通长者:“西边的太阳,这一线光还能延续多久?”

  四川长者:“是呀,听天命!”

  昭通长者:“老弟,你表情凝重,因何事落泪?”

  四川长者:“唉,人老了不中用,为一点小事都要伤感半天。”

  昭通长者:“哦,看得出来你们是出来旅游,旅游就要开开心心,人生最最重要的是健康和快乐!”

  四川长者:“嗯。”

  萌萌:“老爷爷,是太阳光让你落泪了吗?”

  四川长者:“小朋友,老爷爷眼里容不得沙子,所以落泪。”

  萌萌:“爷爷,我们为什么没有落泪,我们的眼里能容沙子吗?”

  两位长者异口同声:“谁的眼里也容不得沙子!”

  萌萌:“那么,我要保护好我的眼睛,我不让沙子掉进我的眼睛。”

  四川长者:“老哥,我看望海楼不算高?”

  昭通长者:“用当代的建筑物与之相比它确实不高,但在清朝乾隆25年始建时,这望海楼可就真的是高不可攀?”

  四川长者:“你听说过铁嘴和铜牙的故事吗?”

  昭通长者:“哦,或许这是一个不宜揭开的谜,现在揭开就没有韵味了。”

  四川长者:“可我想不通,为什么铁嘴就败给了铜牙呢?”

  昭通长者:“铁嘴铜牙本身就是一对,哪有自己败给自己的,没败,没败。”

  四川长者:“败了,败了。”

  萌萌:“爷爷,你们说什么败了?”

  昭通长者:“呵呵,这是一有趣的故事,你想听吗?”

  萌萌:“想听,想听,爷爷讲,爷爷讲。”

  昭通长者:“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四川的商人与一位昭通的商人相遇,人们将他们戏称为铁嘴和铜牙。”

  萌萌:“爷爷,什么叫铁嘴铜牙?”

  昭通长者:“就是很会说话的人。”

  萌萌:“那我们天天说话,算铁嘴铜牙吗?”

  四川长者:“不算,不算。”

  萌萌:“为什么不算?”

  昭通长者:“你听爷爷讲了故事就明白了,好吗?”

  萌萌:“嗯”。

  昭通长者:“铁嘴向铜牙说:‘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尽三。’”

  萌萌:“峨眉山,去年我和妈妈去过,很漂亮,还有猴子。”

  昭通长者:“对,你喜欢峨眉山吗?”

  四川长者:“欢迎小朋友再去四川看峨眉山。”

  萌萌:“谢谢老爷爷。”

  昭通长者:“铜牙对铁嘴说:‘昭通有座望海楼,半截伸(生)在天野(田野)头。’”

  萌萌:“哦,现在的公园把原来的田野埋没了,稻香味也不在了,好可惜!”

  四川长者:“天野”?“田野”?唉,高,实在是高!

  萌萌:“老爷爷,你说什么高?”

  四川长者:“小朋友,欢迎你再去四川,去峨眉山,再见。”

  萌萌:“老爷爷再见。”

  一群悲情者面对西边天际最后一丝残霞,列好队,摆出小女生般娇情的妩媚与望海楼合了影。

  萌萌听到望海楼飞檐上的风铃随风发出的“叮当”声,她欢快地迎了过去——

铁嘴铜牙散文【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