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课文的主要内容(最新3篇)

时间:2018-05-03 05:13: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的主要内容 篇一

在《回忆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与鲁迅先生的相识和相处经历,向读者展示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不凡品质。作者首先回忆了自己第一次见到鲁迅先生的情景,当时鲁迅先生正在为一个年轻女孩的作品做点评。作者被鲁迅先生深刻的眼神和严谨的态度所吸引,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敬意。

随后,作者开始介绍了自己与鲁迅先生相处的点点滴滴。鲁迅先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并不张扬,总是低调和谦逊。但是当他谈及文学和社会问题时,却显露出强烈的正义感和批判精神。鲁迅先生对文学的要求极高,他认为文学应该是真实的反映社会现实的工具,而不应该成为华丽的虚构。他常常鼓励年轻作家要有勇气直面社会的黑暗和丑恶,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在与鲁迅先生的交往中,作者深刻感受到了他对人民的深情厚爱和对社会的忧虑。鲁迅先生始终站在弱者一边,声援受压迫的劳动者和农民。他坚定地认为只有通过改革社会制度,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在他的影响下,作者也开始意识到文学的力量和责任,开始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作品为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这篇课文,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人格,感受到他对文学和社会的热爱和执着。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位社会的良知和正义的代表,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的主要内容 篇二

《回忆鲁迅先生》这篇课文通过作者的回忆,展现了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的形象。在课文中,作者首先回忆了自己第一次见到鲁迅先生的情景,当时的鲁迅先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严肃和专注让作者感受到了他的伟大和高尚。

随后,作者介绍了自己与鲁迅先生相处的一些经历。鲁迅先生平时生活简朴,言谈举止谦和,但是当谈及文学和社会问题时,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的锐利和坚定让人无法忽视。鲁迅先生对于文学的要求极高,他认为文学应该是真实的反映社会现实的工具,应该批判社会的丑恶和不公。他对于年轻作家的鼓励和指导也让作者受益匪浅,激励着他不断前行。

在与鲁迅先生的交往中,作者深刻感受到了他的正义感和对社会的忧虑。鲁迅先生始终站在底层人民的一边,呼吁改革社会制度,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他的思想和行动激励着作者也投身到社会改革的行列中,努力为弱势群体发声,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篇课文,读者可以更深刻地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品格,感受到他作为一位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的伟大魅力。鲁迅先生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更体现在他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中,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而努力。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的主要内容 篇三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的主要内容

  《回忆鲁迅先生》是作者萧红所著,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回忆鲁迅先生》课文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主要内容:

  作者与鲁迅先生一家的生活中的小事,一点一点追忆鲁迅,去怀念他那种智慧、幽默、爽朗、平易近人、关爱他人,将鲁迅更拉近人们身边。

  写作特点:

  描写具体而生动,语言朴实无华,人物神态等描写生动。 作者笔下的鲁迅:

  坦率、敏捷、和善、幽默、爽朗、对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 生活平凡随意,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伟大而平凡。

  课文评点:

  对于普通人来说,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令人不可触及。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实际上,伟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文章开头就是神来之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是萧红用自己心灵感受的非常个人化的鲁迅,是一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够伸手去触摸的可亲的鲁迅。文中尚有多处提到了鲁迅的笑声: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随便,这样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萧红时时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也居然学会了以自己的好心情来回报鲁迅先生,那一次天晴了,太阳出来了,“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这又是一种如何温馨和谐的其乐融融的景致啊。

  “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一往无前、义无返顾的大无畏精神。淡淡几笔,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的一些习惯动作,就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得……”他自己就从来不注重穿着,但却从不缺乏审美观,那些美学的诊断足见他独到的眼光,那根桃红色的束发的绸条马上引来了鲁迅的严正反对 “不要那样装饰她……”看来自然朴素、庄重严肃还是鲁迅追求的美的境界。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我一说你该不穿了。”如此一句简单的语言哪里可见鲁迅的尖锐与咄咄逼人,它体现了鲁迅怎样的人情练达啊。

  鲁迅“欢喜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饭也欢喜吃硬饭”;就是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鸡汤; “鲁迅先生前面摆着一碗酒,酒碗是扁扁的',好像用做吃饭的饭碗”,他从不在意用什么精致的东西,简单随意的生活也隐隐透露着鲁迅刚毅倔强的个性。他虽然胃不好,但对着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的不好,鲁迅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地流露出对妻子尊重与依赖的爱意,还有更多对小辈的体恤。

  描写特别生动具体的是鲁迅在寓所接待并宴请冯雪峰的场面。萧红笔下的冯雪峰开朗健谈,学问渊博,广闻多见,“走过二万五千里”,被鲁迅戏称为贩卖精神武器的“商人”。冯雪峰——为毛泽东和鲁迅牵线搭桥的人,在触摸巨人心灵的同时,他用自己的思想、学识、胆略,影响着鲁迅,鲁迅亦承认“还没有人解剖过我像我自己那么解剖”的。这个部分鲁迅的诙谐风趣,自然随和,当可为我们所见,对于青年人的爱护,对革命的支持在此文中也进一步得到体现。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他强烈地要求着别人,严格地约束着自己,却仍能宽容地对待别人,谁说鲁迅不可亲近?他对于青年人的爱,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的可亲的体温,他是那个寒冷年代的一个无可替代的强大的热源。

  阅读鲁迅的著作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回忆鲁迅先生》,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鲁迅是人而非神。他有着普通人的心态,他可以对人的穿着品头论足,他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有普通人一样饮食、起居,他同样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正如他的诗歌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的主要内容(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