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散文【精简3篇】

时间:2012-09-02 06:45:4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皖南散文 篇一

初秋的皖南

初秋的皖南,依旧是一片葱翠的山峦,一片宁静的田野。清晨的阳光透过稻谷间的缝隙洒落下来,田间的劳作声和鸟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

走在乡间的小道上,随处可见农民们忙碌的身影。有的在田间劳作,有的在晒稻谷,有的在小河里洗涤农具。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劳动的喜悦,仿佛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路边的村庄宁静而古朴,青瓦白墙的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偶尔会有一两个孩子在门前嬉戏打闹,带着天真的笑容。老人们坐在门口晒太阳,悠闲地聊着家常。

皖南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稻谷金黄,果实累累。走在田间小路上,稻香扑鼻,果香扑面。一片丰收的景象让人心生感慨,感叹大自然的馈赠之丰盛。

夜晚的皖南,依旧是一片寂静。星空璀璨,星光闪烁。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狗吠声,更显得这片宁静的夜晚更加静谧。

初秋的皖南,是一幅宁静且美好的画卷,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到生活的平和与幸福。

皖南散文 篇二

皖南的山水画

皖南的山水,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静谧而深邃,让人心旷神怡。

山,起伏连绵,苍翠欲滴。山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走在山间小道上,清风拂面,鸟鸣悦耳,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水,清澈明净,溪水潺潺流淌。小溪蜿蜒在山间,潺潺流淌,清澈见底。溪旁的石头上青苔丛生,树影婆娑,仿佛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水墨画。

山水相依,相映成趣。山峦倒映在湖面,湖水倒映在山间,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置身其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奇迹。

皖南的山水画,不仅是一种风景,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在这里,人们可以远离尘嚣,静心静气,感受大自然的馈赠,感受生活的美好。这幅山水画,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一种永恒的回忆。

皖南散文 篇三

皖南散文

  中国。皖南。黟县。

  青山里,卧着一个古老的村落,像卧着一头古水牛;村口,一棵红杨树,一棵白果树,是村的“牛角”;树都五百高龄了,却在云烟的洗濯下,绿亮亮的,青葱葱的。

  扑面一汪湖水,谓之南湖,说是村的“牛肚”,水清粉绿,嫩嫩的样儿;水里面,还有水中的马头墙,还有,砖雕门,狗和栀子花,荷锄翁,女人在门口做针线活儿,都在波光中,晃动清亮;稍一抬眼,一只水鸭,白着身子,在湖边一方裸石上埋头梳羽,尽管有游人不停地拍照,它却不惊不乍的,一幅见多识广的模样儿。

  村中没有多余的.色彩,只有白的墙,黑的瓦,一清二楚着,好似一幅中国水墨画,朦朦胧胧里又清清楚楚着徽州人简单的生活;但是,游客摩肩接踵,有戴着太阳帽的,还有撑着太阳伞的,一如繁花盛开,千朵万朵,把一个黑白的小村,点缀得五彩斑斓。

  小街,石板铺就,湿漉漉的;墙壁,斑驳苔青,图画着沧桑;巷渠,呢喃清歌,细细的水声……走近民居,便见方方天井,上接天宇,下接地气;还有,晴蓄阳,阴蓄雨,肥水不流外人田;过日子,不浪费一寸光一滴水;这是徽州人的生活理念。

  小小南湖书院,却刻有朱熹的治家格言,供有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像,联语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回头,就见一扇窗,那玻纹一如冰面的冻花,直叫人想起“寒窗”一词;承志堂的辉煌,就是“读书高”的佐证,那是徽商汪定贵,读书读出的张扬,是他带回金银细软无数,破土动工砌了这座宅院;宅子里,每一方灰砖,每一截木头,每一块青石,无不用尽匠心,处处雕刻精湛,处处艺术奇葩,它彰显着一个理儿:离艺术最近的,往往是民间百姓;几盆杜鹃,于天井的敞亮中,开得花团锦簇的,开得红粉艳笑的;堂屋几上,有钟,有瓶,还有镜,谓之终生平静。

  月沼塘,是人工开挖的“半个月亮”;传说是一个徽商的女人,为解相思之苦,出资挖了这方池塘,取花半开、取月半圆,以存等待,以存希望,以存念想;塘边都是错落有致的徽式建筑,水映着房,房衬着水,互相对映,格外雅致。月沼塘畔,还有几个女人,在洗菜,在淘米,在浣衣,在濯足;她们都是健康的肤色,红得像太阳,白得像月亮;她们都是一脸的亲切,叫人联想胡适的诗歌《兰花草》: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她们轻柔的话语,就像春天翩然归来的紫燕,呢喃着日子的喜悦。

  这就是徽州的宏村;这就是“中国画里最美的乡村”;在不远处的水面上,有两只白鹅,自得其乐地游过来,自由自在地游过去;在蓝色的水镜里,一只白鸽,伫立在高高的马头墙上,正衔着一朵洁白的云……

  于是,我写诗歌:《一指水墨写宏村》:

皖南散文【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