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津古渡寻旧踪散文【精选3篇】

时间:2013-01-06 09:15: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西津古渡寻旧踪散文 篇一

西津古渡,位于江西省峡江县的一个小镇上,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渡口,曾是古代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如今,虽然已经不再是繁忙的交通要道,但它仍然保留着古老的风貌,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寻觅历史的足迹。

漫步在西津古渡,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繁华时期。古老的石桥横跨在清澈的河水上,两侧是古老的建筑,青瓦白墙,仿佛在述说着往昔的故事。走在石板路上,脚下的石板已经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镜,但却仍然能感受到曾经车马往来的痕迹。

沿着古渡向前走去,来到了一个古老的码头。这里曾经是商贸往来的热闹场所,现在已经变得安静下来。但站在这里,可以想象出当年商船来往的场景,听到船工的呼喝声,感受到古代的生活气息。

在西津古渡的一角,有一座古老的庙宇,里面供奉着历代的城隍。走进庙宇,一股浓厚的香气扑面而来,仿佛能闻到古代人们虔诚祈祷的味道。庙内的石碑上记录着古代的历史事件,让人不禁感叹时间的流逝,历史的变迁。

西津古渡,是一处让人沉浸在历史氛围中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古代的繁荣与兴旺,也能体会到岁月的沧桑和变迁。每一处古老的建筑,每一块石板路,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寻找那些旧时光的踪迹。

西津古渡寻旧踪散文 篇二

西津古渡,是一处承载着古代历史文化的地方,也是我心中的一片净土。每次踏入这片古老的土地,都会让我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到岁月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

漫步在西津古渡的石板路上,脚下的石板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镜,仿佛在述说着古代的故事。古老的建筑依然屹立在两旁,青瓦白墙,散发着一股古老的气息。站在古渡的石桥上,眺望着远方,清澈的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微波,宛如一幅古老的画卷。

走进古渡的一角,来到一座古老的庙宇。庙宇内供奉着历代的城隍,香火缭绕,让人感受到一种虔诚和安宁。在庙宇的墙上,挂着一幅古老的字画,上面记载着古代的历史事件,让人不由得想起那段古老的岁月。

古渡的一角,还有一个古老的码头,曾经是商贸往来的重要场所。现在虽然已经不再繁忙,但站在这里,仍然能感受到古代商船来往的繁荣场景。河水静静流淌,仿佛在述说着古代商贸的兴盛。

西津古渡,是一处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古代的繁荣与兴旺,也能体会到岁月的沧桑和变迁。每一处古老的建筑,每一块石板路,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寻找那些旧时光的踪迹。

西津古渡寻旧踪散文 篇三

西津古渡寻旧踪散文

  到镇江回乡休闲,坐公交车到镇江博物馆,看到右手有一条石路,宽约10米。路牌上赫然写着“西津渡”,心中猛然一惊,原来这就是著名的西津古镇啊!

  从央视的节目中看过介绍,知道它的人文、历史价值。于是,弃博物馆而不顾,立即随妻上山游览。

  西津渡位于蒜山脚下,蒜山不高却清秀,石路分几段,每段二十多阶台阶。拾路攀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与博物馆相连的'灰楼,圆形红砖的门窗垛子十分抢眼。灰楼前有白色石牌,刻着“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当年五口通商后,英夷见镇江山势险要,扼长江、通商衢,抢占江边西津渡口的有利位置,设领事馆。如今,山河巨变,英夷之领事馆蒙着耻辱依然矗立在蒜山半腰,而镇江却再也没有外国治外法权的领地。

  过领事馆,石路变窄,一侧靠山有不少建筑,一侧是峭壁被石墙护住。街上寥无行人,好像只有我们夫妻是游览者,余者都是街上居民和商户,正好静静观赏。行至“五十三坡”,坡下有了民居,但被拆除,正在建设停车场,遍地石砾和碎砖瓦。看来,当地政府正在开发西津渡。据说已经修复的西津渡曾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001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解除项目奖,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赞美西津渡说:“漫步在这条古朴典雅的街道上,仿佛是在一座天然历史博物馆内散步,这里才是镇江旅游的真正金矿。”可能由于这个原因吧,当地政府不管是否懂得古街的价值,反正大张旗鼓地修复着、维护着。可悲之处,也在这种保护性修缮中,在保护历史遗迹的口号下,许多地方整修后的项目已成为垃圾。

  往前有“西津花苑”遗址,大门紧闭,还没开放。前边不远就到了“观音洞”,洞旁就是“观音寺”,对面则是故渡文化馆。寺内香客寥寥,馆里也空旷渺渺。行不远,到元代建“昭关石塔”,白色关隘只容得一人通行,关上建白色石塔,颇有特色。看来,这里是古人从西津渡上岸进入镇江必经之路,设军固守,万夫难敌。出关,有立于峭壁上的“待渡亭”。沿亭一圈置坐席,奇怪的是,坐席似“美人靠”。亭下有石碑,记述着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几次下江南,过西津渡的事迹。

  顺亭侧街道下行,两侧都是古朴的民居,江南院落,精致典雅,看出当时镇江人生活的雅致、舒适。不远,就是江边。沿江大道颇为壮观,江边还没有开发,绿地杂陈、树木婆娑。沙土地上随意散放着几块长江石,造型、花式天然而成。临长江大街是一小山,小山顶上有庙宇、有亭。山脚有一小湖,水清似泉。湖心亭飞檐卷角,匾额用楷书刻“京江亭”,有联曰:“唐室无辜遗才女京江千载念斯人”,联语与亭侧汉白玉京女雕像相合,说着一段京江女风雅的典故。

  沿山脚从另一条街折合西津渡老街,街旁都是古朴的层楼商铺。灰砖墙面高约十几米,与狭窄不足两米的街道形成峡谷。仰面观楼宇的出檐砖刻、窗棂雕花和错落山墙,仿佛在阅读历代江南建筑的精华。

  再进古街,镇江商会、恒顺醋老店、米酒老店等老字号汇集街道两侧。没有修缮的民居院落里,老翁老妪坐在竹凳上休闲,做着家务。街侧一小径通向蒜山,沿径信步,不觉来到山半腰。小径的石路变为土道,两侧都是迎春欲开的山花和树木,山路几无可循,似隐似现地漫延着。倏忽小路一侧变成了峭壁,我与妻大惊,毕竟年迈,不能冒险。再回西津老街,寻找没有去到的里弄街巷。

西津古渡寻旧踪散文【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