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浏河古镇的散文(优秀4篇)

时间:2012-02-08 02:31:2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描写浏河古镇的散文 篇一

浏河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境内,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镇。走在古镇的街道上,仿佛穿越时光,感受着古老与现代的交融。

清晨的浏河古镇,宁静而美丽。晨曦中,古色古香的建筑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芒,粉墙黛瓦,流水潺潺,仿佛一幅水墨画。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花香和古香古色的味道,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古代。

走进浏河古镇,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古老的街道,两旁是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斑驳的青砖和老墙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古镇的小巷弯弯曲曲,每一处都充满着历史的痕迹和故事,仿佛在述说着古镇的兴衰荣辱。

古镇上的居民生活宁静而安逸,他们过着简朴而幸福的生活。每到傍晚,古镇上的灯笼亮起,微风拂过,带着淡淡的鱼腥味,小吃摊上的人们围坐一起,品尝着地道的江南美食,聊着家常,温馨而和谐。

浏河古镇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还有着独特的风景和人文韵味。古镇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生活的气息和人情味,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归属感和温暖。

描写浏河古镇的散文 篇二

浏河古镇,是一座被时光遗忘的小镇,它静静地躺在江南水乡的怀抱中,仿佛一个古老的童话故事。

白天的浏河古镇,熙熙攘攘,游客络绎不绝。古镇的街道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吃摊,传统的手工艺品店,还有各种古色古香的建筑,吸引着游人驻足观赏。古镇的古桥上,悠闲地散步的老人,手里拿着旧式的竹编扇,笑容满面。

而夜幕降临,浏河古镇变得更加迷人。灯笼高挂,街灯闪烁,古镇上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息。夜市的小吃摊上,烤鱼、糖葫芦、臭豆腐等美食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前来品尝。古镇的小巷里,传来悠扬的古筝声和古老的吟唱,仿佛在述说着古镇的故事。

浏河古镇的魅力在于它的古朴和独特。它不像现代化的城市那样喧嚣和繁忙,而是保留着古老的风貌和传统的生活方式。走在古镇的街道上,仿佛能够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静好,体会到一种古老而温暖的人情味。

浏河古镇,它是一座被时光遗忘的小镇,却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让人流连忘返,乐此不疲。它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小镇,值得我们去探寻和品味。

描写浏河古镇的散文 篇三

  大研古镇在丽江,我就住在古镇里。

  是夜里凌晨落机,被一位普米族的姑娘接机到饭店。那姑娘好让人心动,说着南方口味的普通话,词语的尾音很轻柔,很贴人心。我老问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姑娘竟不回避,委婉的让人心悦诚服。我说她是搞导游的,她笑了,说是做水净化器生意的,今天帮朋友来接机。我感慨她没有做旅游,她说她是普米族人,性子直的不会转弯,人也长的不漂亮,做不来的哟。我笑了,却到了古镇。

  古镇在灯火里,辉煌耀眼,能看到天上的明月和星辰,蓝的天就像一潭深湖,清澈而明净,只见星星在湖底闪烁。从雾霾中走出的人,突然落得如此清明的世界,真是喜出望外。

  入住了一座木楼,到处雕梁画栋的,长长的沿廊里安静的能听到脚踏木质的咯吱咯吱声。那声音很清亮,随步子打着节奏,脚下却很柔软,像踏在浮云间。入得云南,这一夜的梦都在云里飘着。

  奇怪的,早早就醒了,推门往外去,全然一个木的世界。木门、木柱、木梁、木窗,窗上有花格,梁上有花纹,屋顶上的灰瓦间还卧着一个瓦猫。阳光从屋顶斜下了,瓦檐下的灯笼就红彤彤的耀眼,像一个个红火球儿漾得满园喜庆。阳光真好,蓝天上浮过一朵白云,像一条龙,张牙舞爪的。慢慢的,就幻化出一片叶,飘在那里不动。

  院里有水池,池中有喷水的瓶子,晶亮亮的水珠儿在那里跳跃,满院便叮叮咚咚的响。清晨的花草很有精神,藤架上开满了紫色的花。这里到处都有绿,盆儿、瓶儿,木楼的隔檐上,绿叶四处垂挂,如清泉漫泻,春色满园,其实这天还在正月里。池中有鱼,大红的尾巴,不游,嘴儿也不动。它在等待阳光!阳光仍在木楼上。院中很静,听得见风儿的丝丝声。

  突的在红色的木柱上,看到一个小牌,称我的住处为“猫居”,且有两句词语:“猫咪高卧清静处,贵客寻觅幽雅居”原来这木楼能让我这般清心,在幽雅中独处,是与这里的文化有关。我开始细察这座木楼,这里到处有着龙的图纹,腾云驾雾的样子,梁柱间显现着各种花纹图案,木墙上挂着佛的图像,有藏传佛教的释文。而木楼之上有着成片的脱漆,尽管可以看到翻新的痕迹,却也能感觉出那里透出的分量。木楼的历史一定很久远。

  踏出木楼,才看到一块石碑,上书:木王府驿站旧址。便问到一位纳西族人,她说:此楼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怨不得我的感觉会那般强烈,原来我是在历史的长廊中独行呢。

  我踏入这座古镇,就像走进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中,木楼里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这里无处不是木的柱,木的墙,木的门窗,木的阁楼,木櫈木桌木椅,木的门槛,木的楼梯。就连入厕,也要踏上木梯,望着原木的花纹,舒心小解。这木楼之下,便是青石,石阶、石礅、石鼓、石狮、石槽、石栏、石桥,青石的屋基,彩石的道路,各种石的怪兽。有的一面墙都是青石所砌,明显着凿石的纹线,竟像一副石雕画。

  而木石之上是湛蓝的天,雪白的云,云是成朵成朵的飘。飘过木楼的顶,就能看到灰蓝的瓦和尖翘的楼角,楼脊上常常就卧着一只瓦猫。猫是陶土所制,张着大口,面目狰狞且又形象可爱。它们永远面向远方,凝视苍穹,张牙舞爪的面对任何鬼神与邪恶。怨不得云南的民宅之上都要请它镇宅,視为神怪。这种瓦中之物,倒是这座古镇极显神趣。下为青石,中为原木,上是灰瓦蓝天,白云朵朵,人皆在自然天地中过活,何乐而不为呢。

  说此处如画,画常在水中。这里几乎条条街上有流水,流水无声,缓缓而动,清亮亮的水底能看到石的花纹。有开阔的河在古镇中流,就有了小桥流水与人家。而水中则无船,无鱼。有水草丛生,扯着长长的绿茎,与脚边屋前木楼檐下的花花草草融在了一起,这里便成了一个绿色世界。这绿在流水中,石槽中,木桶中,各式各样的花盆和花瓶里,借天时地理的忧势,竟长出了各自百般的情态,让我这北方的汉子,喜欢养植花草的人,为之惊奇,为之愧叹!竟也想到一句诗词:“丽郡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

  走在古镇的小巷里,你是很费眼神,因为你的视界中,已经充满了惊喜和意外。而小巷里密密匝匝的商铺,却又让你眼花缭乱的不能歇息。在这一家挨着一家的店铺里,总是能看到亮光光的银器,店主正在制做银镯而敲打的咣咣声响。能看到满屋的墙上地上,挂着的,放着的,大大小小的非洲手鼓。这手鼓制作精细,配饰华丽,还是近些年才常常创入人们的视线。曾在西安古城的旅游景区里,沿街道边看到过这样的鼓手,伴着节奏极强的乐曲,入神贯注地打起手鼓,随着那种形体节奏和他眼神中闪动的喜悦,鼓手便成为一种艺术,诱惑着成群的人围观不止。而古镇里的鼓乐,竟让我驻步,因为眼前的鼓手都是靓丽的姑娘,穿着民族彩装,个个神采奕奕,望着围观的游客,喜笑吟唱。一首“我的小宝贝”那种极具优美而沉迷、空旷且又冲击心灵的曲调,足以使人流连忘返,百听不厌。还好,这里处处皆有这样的鼓手,这样的舞台,“小宝贝”的乐曲就不曾间断。这种非洲手鼓与网红的曲调给这座古镇带来的欢乐,真是难以估量,因为它已经成为这里的一种文化和艺术,成为纳西文化的另类现象。

  总是顺着弯曲的道路慢行,彩色的石径常常会让人迷途往返,这里的街与巷相互串连,虽说没有死路,一旦误入,总会绕着大圈而又走回原处。多亏那些石碑导示图,否则如入八卦迷魂阵了。其实,细心游转,你会看到各种牌坊,看到明清时的城楼,看到蚀迹斑斑的古老石桥和那充满纳西文化的街名。当然东巴文字在这里处处皆是,凡有汉字的地方总是有象形文字在那里表现,目睹这种趣味横生的文字,内心会起波澜。想象人类文字的产生是一种多么有趣的旅行,而在纳西族人的古镇间,竟能寻觅到这种旅途的风景,这真是一个意外的喜悦。

  走入古镇的四方街,一片四千平米的空阔天地里,展开地图细察,你会吃惊这座古镇的布局。原来这里的道路无规无矩成网状,说是古城却无城墙,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走在宽街小巷间,常常会生出曲径通幽之感。然而无论你是从何处走来,到了四方街便是古镇的中心了。此处还有说头,据传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形状而建,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枢纽站,明清以来各方商贾云集,民族文化从这里交汇生息,如今就成了丽江经济文化的交流地,也是丽江古城的代名词了。

  若能走遍这座古镇,就能踏过三百五十四座石桥,这个数字真让人吃惊!足以说明这古镇的水道多么丰富。就像这些石桥的名字,美名其曰锁翠桥、映雪桥、大石桥、万千桥、马鞍桥、南门桥、仁寿桥等等。而每每立于一座古桥之上,看到桥边墙上涂满了东巴文化的象形文字,人的思绪就会远走高飞,飞往拉市海那茶马古道的原始族群,飞往纳西族原始部落的白沙古镇,飞往玉龙雪山以及人间天堂似的香格里拉。那是一种人与自然无比和谐,相互交融的美丽世界,那里有着神秘与崇尚,有着敬畏与向往,有着天人合一的神圣境界。

  就在登上狮子山的陡阶旁,我看到了一扇木门,深红的漆已经脱落,斑斑驳驳的半掩着,这扇门可以告知它的历史,而门里正坐着一位老太太,穿着纳西族人典型的青蓝与红与花配饰的服装。那张爬满深皱,苍老而黑黝的面孔,会让你看到纳西族人历经沧桑和饱经磨难的历史。在这个人满为患的古镇中,走遍大街小巷都难以见到的古稀老人,你不得不尊敬地走近她。想与她交流,她且沉默不语,有人想拍照,老人拒绝并用手遮挡,唯独那双失去神采的`眼睛,望着你。无语之间就有了一种隔膜,因为你毕竟是闯入她们家园的外来者哪。

  从这双眼里你究竟读到了什么!老人的拒绝又意味着什么!外来者的闯入又能带来什么!当然,我在这座古镇中行走,不可能孤独,而是被成千上万的人拥挤着,在市场运作下的纷繁杂世里度步。还是那位普米族姑娘告诉我,今天的古镇原住民纳西族人已经很少了,多是外来人在这里赚钱,也就是说这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将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会给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名城带来什么!

  我无法释怀自己,向那位老人点点头,耳闻两岸酒吧里传出的阵阵摇滚,踏上那高高的石阶,随着人流独行而去。我多么希望这座古镇永远保留着蓝天和白云,清清的玉河和悠闲的步态,保留住座座木楼里散发出的民族文化和气息。因为这样,我的独行才具有意义。

描写浏河古镇的散文 篇四

  早就知道浏河古镇老街的原样已因岁月的侵蚀损坏很多,但去年以来的一番改造,却又让她重新充满了古韵风情……让我们跟随摄影镜头去感受老街的风情万种,触摸老街的沧桑痕迹。

  老街北入口新建了牌坊,那种古色古香的味道,一下子把人拉入了久远的时空。牌坊是一个四柱三楼的牌坊,上面是木结构的,底下是石柱的。整个造型带点明代的风格,跟天妃宫的建筑风格相呼应。与北入口的牌坊不同,西入口牌坊的柱子采用混凝土浇筑,牌坊的横梁则采用体现浏河地域文化特色的过海梁。

  走在悠远深长的老街小巷中,踏着青石板,寻着古镇的平静舒坦,感受着古镇的风情万种,心也会柔软起来,那么纯净,那么空灵……老街的小巷与两旁的老房子构成了曲径通幽的一处美景,宛如贯穿于生命脉络一般清晰依旧……

  据了解,古镇保护一期工程目前基本完工,主要实施了澛漕河及中心北街、河西街、新华东街改造,完成了路面修复、立面整饰、三线入地、雨污分离、河道清淤等工程。其中,重点对沿街房屋进行外立面修缮,凸显古建筑风格;对澛漕河进行河道疏浚,驳岸修缮,改善水质;适当增加景观小品、街区亮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如今,古镇的环境悠闲而清静,没有都市繁华的喧嚣,没有朝九晚五的匆忙,有的只是一种闲适自在的水边人家味道。

  “小桥、流水、人家”,这些都是江南水乡的基本元素。在浏河古镇改造的过程中,也同样注重对古桥风貌的修复还原。位于中心街老浏河上,南北走向的老浮桥古称宁海桥。作为浏河镇较有名的桥梁之一,老浮桥也被列为浏河古镇保护工程中的重点修复对象,设计师告诉记者,这次老浮桥修复改造主要是把原来桥下的柱子用石头包砌起来,形成拱形状,使桥梁整体更加牢固美观。除了老浮桥,沿澛漕河还改造了永安桥、中间桥、水带桥等6座桥梁,同时还新建了几座仿制古拱桥。其中浏河最古老的石桥水带桥,之前桥面出现开裂,现在已经修复,并增设了栏杆。改造后的7座桥梁更好地呈现了江南古镇的风貌,成为浏河古镇一道道亮丽的水上景观。

描写浏河古镇的散文(优秀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