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侗乡的风雨廊桥散文(经典3篇)

时间:2015-05-01 04:13:3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三江侗乡的风雨廊桥散文 篇一

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有着许多美丽的风雨廊桥,这些廊桥是侗族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当我走在这些廊桥上,都会被它们独特的风格和历史故事所吸引。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程阳风雨桥,它建于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桥身由木结构搭建而成,风雨廊桥的特点之一就是桥面上有一条长廊,不仅可以遮风挡雨,还可以让行人在桥上休息。在雨天,行人可以躲在廊桥下,听着雨滴敲击木板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除了程阳风雨桥,三江侗乡还有许多其他的风雨廊桥,每座廊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有的廊桥是为了方便村民出行而修建的,有的廊桥是为了纪念历史事件而建造的。每一座廊桥都承载着侗族人民的情感和文化传统,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走在三江侗乡的风雨廊桥上,我感受到了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与祥和。桥上的木结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风吹过来,带着田间的气息。远处的村庄被绿树环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这里的人们生活简朴,但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三江侗乡的风雨廊桥,是侗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走在这些廊桥上,仿佛穿越了时光,感受到了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我深深地被这里的美丽和神秘所吸引,希望能够再次来到这里,继续探寻这座美丽侗乡的奥秘。

三江侗乡的风雨廊桥散文 篇二

当我再次踏上三江侗乡的风雨廊桥,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这里的廊桥依然那么宁静优美,每一根木柱、每一块木板都散发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里,我结识了一位侗族老人,他告诉我关于这座廊桥的许多故事。他说,这座风雨廊桥是侗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他们为了方便出行而修建的。在过去的岁月里,廊桥见证了侗族人民的艰辛和奋斗,也记录了他们的欢乐和悲伤。

走在廊桥上,我感受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桥下流淌着清澈的小溪,溪水潺潺,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桥旁树木葱茏,花草丰盛,鸟语花香,让人心旷神怡。我闭上眼睛,倾听着大自然的声音,感受着这片土地的宁静与美好。

三江侗乡的风雨廊桥,是侗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杰作。每一座廊桥都承载着侗族人民的情感和记忆,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里,我看到了侗族人民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也体会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走出三江侗乡的风雨廊桥,我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感慨。这里的美丽和神秘让我流连忘返,我希望能够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感受这里的宁静与祥和。三江侗乡的风雨廊桥,是一座永恒的传奇,也是一段永不磨灭的记忆。愿这份记忆永远留在我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美丽的风景。

三江侗乡的风雨廊桥散文 篇三

三江侗乡的风雨廊桥散文

  廊桥,世世代代侗族人管它叫风雨桥。有河必有桥,有寨必有桥。位于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区毗邻地带的三江侗乡,就有风雨桥108座。桂地多山,气候万千,白云会从葱郁的山间飘荡开来。哪片云彩有雨,说不好,需随时留意。风大雨骤,在田中劳作的农人,被急雨所迫,一时心急,赶不回家,只能小跑着躲进桥中,躲避风雨。桥两旁,长长的木凳供人憩息。抬眼望去,林溪河婉转而来,茶林满坡,翠木簇拥,田园耕地,农夫劳作,水车低鸣,灌溉农田。

  过了桥,就是寨子。吊脚楼临水而立,依山而筑,采青山绿水的灵气,与大自然浑然一体,散发着生命的纯真,没有一丝的喧嚣与浮华,身临其中,所有的烦恼,会烟消云散,困顿的胸怀会爽然而释。人类的心灵包含着整个大自然。人,归根结底还是大自然的孩子,在大自然中结庐而居,自由自在地栖居在大地之上,心会被洗得干干净净的。

  林溪河,河水清澈、宁静,清澈得能看见水中卵石的纹路,宁静得能观察到游鱼疲倦时打哈欠的全部过程。侗家青年男女的爱情也是清澈的。

  “饭养身,歌养心”。歌唱是心灵的独白,歌声是最好的媒人。歌唱让青年男女找到了爱情的归宿。日落西山,最后一抹晚霞挂在天边。青年男女三五为伴,走出吊脚楼。风过竹叶,如同耳语,筛出一地的温柔。河岸边,歌声响了起来。一曲情歌刚落,一曲情歌对接。埋藏心底的恋歌,像放飞的白鸽,飞过河水,飞过林梢,飞过暮色低垂的山坡,盘旋于情人的耳畔,在心头寻巢作窠。月亮出来了,脉脉的月光似乎把歌声带入了梦中。歌声,搭起了男女青年心灵的桥梁。停止歌唱,觅到心仪的伴侣的青年男女,会双双牵手,走进廊桥,并肩坐在长廊的木凳上。河水潺潺,蛙声鼓噪,淹没了甜蜜的话语。

  歌声结下了百年姻缘。祖祖辈辈,一座座廊桥,为恋人们遮挡了风雨,也为他们带来了吉祥、甜蜜和幸福。

  美丽的爱情,终于有了归宿。迎娶新娘,大多会选在春节前后,集中在腊月二十八或三十。接新娘不抬轿子,不送嫁妆,新郎和伴郎在天未亮鸡没叫之前,把新娘接出门。岁阑年尽,夜色笼罩,寒气逼人,一些男青年不在家中休息,跑到路边村口,燃起三五堆篝火,为一对新人引路,也是为能尽早地看见美丽的新娘。一对新人离篝火也来越近。火光把新娘的脸蛋映得红红的,她既兴奋又害羞。男青年们围拢过来载歌载舞,簇拥着,朝婆家走去。这时,天刚刚露出鱼肚白。

  无风无雨的日子里,太阳从山岗上升起。林溪河边老水车,年复一年地转个不停,带上来的水浇灌着稻田。少年在河边嬉戏,童真的笑声,应和着潺潺的水声。廊桥的一天又开始了。

  年轻的妇女怀抱着娃儿走进廊桥。廊桥,她再熟悉不过。初恋的梦,是从这里启程的,爱情是从这里延伸到寨子中去的。桥没变,心没变,只是多了一分醉人的心境,娃儿的哭闹,竟变成无边无际的幸福,洋溢在她眉宇之间。

  男人们下田劳作,一些中老年妇女来到了桥上。她们大都带着刺绣的活计来。说笑的.多是中年妇女,上了年纪的婆婆们,似听非听,一脸沉静,专心地忙于指间的针线。

  侗绣这种手艺是“母传女”“婆传媳”,或者根本没有老师教,全是靠自己模仿和悟性,勤问和勤练。女孩子大都从十二、三岁时动针线。绣得好,满足了自己的自尊心,将来出嫁后,更能受到公婆的尊重。家用的鞋面、枕套、帐帘。童帽和围裙,都要靠自己亲手绣得。图案大多是花卉、雀鸟等,如能绣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繁复图案,会得到大家赞捧,心里自会美上一阵。

  远山静谧,稻香袭人,寨子里不时传来芦笙的乐声。白云在走,又似乎停止不动。山水、廊桥、女人把大自然装扮得如此和谐。刺绣的阿婆一脸慈祥,堆在脸上的皱纹,自自然然,从没被生活的痛苦扰乱过,变形过。人活着,莫过于拥有一个自由的灵魂。人生的过程,不外就是生老病死,灵魂自然流转,完成生命的起承转合。天堂如果有,我来过。

  侗家人好客。千百年间,侗族的“百家宴”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民族特色。“百家宴”又称“合垅饭”。俗话说:“吃百家饭,联百家心,驱百种邪,成百样事。”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一是侗年,初一后的15天里,人们天天沉浸在节日的气氛里。青年男女身着节日的盛装,唱歌跳舞。远远望去,青年女子服饰,色彩艳丽,图案繁复,配上装饰,更显花团锦簇,流光溢彩,舞动时,线条优美,富有变换,如彩蝶探花,缤纷绚丽。芦笙响起,男女青年蜂拥过来跳起芦笙踩堂舞。舞步是简单的三步、五步,循环往复,步履轻盈和谐。三五个或七八个跟着一队芦笙,形成一个舞队,一队跟着一队以舞步环圆圈绕行。人装不下了,舞圈外又另起舞圈,一圈套一圈,形成一组笙歌雄浑的交响,舞蹈欢乐的漩涡。

  夜幕降临之前,人们纷纷聚集到鼓楼或戏台前,摆开“百家宴”。桌子一张张一字摆开,酒香、菜香立刻会弥漫整个村寨。不醉不归。醉了,心就不落尘埃。醉中乾坤,就是让人看见醒时看不见的风景。

  “芦笙歌舞侗家年,风雨桥上百家宴”。“百家宴”搬到了廊桥上来,平静了一年的廊桥,此时此刻开始沸腾。开宴前,男女青年照例跳起芦笙踩堂舞、“多耶舞”,祈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桌子在廊桥里一字摆开,各家各户担着竹篮,竹篮里放着他们亲手制作的炒菜,一一摆放到桌面上。如果是客人,被阵阵菜香吸引,急忙入席,就错了。早早地,侗家姑娘们在桥头站成人墙,“阻拦”客人,她们端过酒杯,唱着祝酒歌,向你敬酒,只有酒喝干了才可上桥。

  侗乡的酒是糯米酒,酒度低,甜绵可口。别小看了这种酒,不知不觉中,就会喝多,喝多了,会让人三天不醒,久久地沉浸在醉乡之中。吃饭开始,姑娘们拿来酒碗唱起祝酒歌逐个敬酒。侗家敬酒歌非常犀利,远方的客人听不懂歌词的意思,但歌声高昂激扬,音色犀利,站在身旁,我会感觉到耳膜在震动。姑娘们站在客人面前用手,揪住客人的一只耳朵,端过酒碗,嘴刚沾到碗边,那酒就一股灌将下来。没多一会,又有一组上来,循环下去。一杯接一杯,只有醉了,你才是真正的侗家客人。这种单纯的爱,拉近了一位又一位外乡客人。起初,我还在暗自嘱咐自己,千万不能喝多,不经意间,已抵挡不住侗家人火一般的热情。

  芦笙的音乐迷人。灯光下,老人的脸酡红,女孩的眼笑成弯月……整座廊桥,被欢乐笼罩着。酒香四溢的廊桥里没有侗家人和外乡人之分,来了就是自家人。醉就醉去吧,我已放松了自己的警惕。被酒击垮,垮在视自己为亲人的侗家山寨里,仍不失自己血性。此时此刻,我的脸,被张张笑脸包围着,簇拥着。我也学着对面客人的样子,端起酒碗,立起身子大声呼喊:“吆……咿……”

  岸边,篝火点燃了。少有少的玩法,老有老的乐趣,几个阿公、阿婆在相互对唱,你一句我一句,那情景比青年人还不忌讳,互相唱和,歌声幽婉而风趣。

  篝火越燃越旺。人们手拉手围成圈,跳起歌舞。尽管我多么不情愿,还是被拉进跳舞的队伍。侗家的节日,越晚越热闹,饮酒对唱。歌声响彻林溪河两岸,夜风把歌声吹得很远,很远……

  廊桥,将迎来新的黎明。

三江侗乡的风雨廊桥散文(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