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三克油散文(精简3篇)

时间:2014-01-06 03:21: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再见了,三克油散文 篇一

三克油,这个曾经陪伴了我许多年的朋友,如今却要离开我的生活了。它是我最亲密的伙伴,每次烹饪时都离不开它的陪伴。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不得不告别这位老朋友了。

我还记得第一次遇见三克油的情景,那是在我刚搬进新家的时候。刚开始煮菜的时候总是手忙脚乱,不知道该加多少油,结果有时候菜太油腻,有时候又太干瘪。后来,一个朋友介绍给我三克油,说它可以帮我掌握好油的用量,从此之后,我和三克油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克油,它不仅是一种调味品,更是我烹饪生活中的得力助手。每次炒菜时,我总是准确地根据它的指示来添加油,保证菜肴的口感恰到好处。它的存在让我变得更加自信,不再害怕破坏菜肴的口感。我喜欢看着它安静地躺在厨房的角落里,仿佛在默默地守护着我的烹饪技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地发现,我对三克油的依赖已经成为了一种束缚。有时候,我不再相信自己的判断,总是依赖它的指示,甚至开始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开始怀疑,我到底是在为了烹饪美味的菜肴,还是为了追求完美而沦为了三克油的奴隶。

就在这个时候,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我决定告别三克油。我不再需要它的指引,我要重新找回自己的烹饪乐趣,去探索更多可能性。虽然告别是痛苦的,但我知道,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成长,找到真正属于我的烹饪方式。

再见了,三克油,谢谢你曾经的陪伴,我会怀念我们在厨房里度过的美好时光。但是,现在是时候让你离开了,因为我相信,我已经做好了迎接新挑战的准备。

再见了,三克油散文 篇二

三克油,一个看似普通的调味品,却承载了我太多的回忆和情感。每次看到它,都会勾起我许多美好的记忆,让我感叹时光的飞逝。

我记得,第一次使用三克油的情景,是在我大学毕业后搬进新家的时候。那时的我对烹饪一窍不通,每次做菜都是一团糟。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推荐给我三克油,说它可以帮助我掌握好油的用量,让菜肴更加美味。从那时起,我和三克油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克油,它就像是我的私人导师,每次炒菜时都会准确地指引我该添加多少油,保证菜肴的口感恰到好处。我喜欢看着它那简洁的设计,感受着它带给我的安全感。它的存在让我变得更加自信,不再害怕失败,而是敢于尝试更多不同的烹饪方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地发现,我对三克油的依赖已经超出了必要的范围。有时候,我开始怀疑,我是在为了烹饪美味的菜肴,还是为了追求完美而不断地依赖它。我开始意识到,我需要摆脱这种依赖,重新找回自己烹饪的乐趣。

于是,我做出了一个决定,我决定告别三克油。虽然这个决定有些痛苦,但我知道,只有这样我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的烹饪方式,挑战更多可能性。再见了,三克油,谢谢你曾经的陪伴,我会怀念我们在厨房里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现在,是时候让你离开了,因为我相信,我已经做好了迎接新挑战的准备。愿我们在未来的生活里各自精彩。

再见了,三克油散文 篇三

再见了,三克油散文

  我是从高中开始学英语的。老师姓谭,是一个年纪比较大的男老师。谭老师讲话慢条斯理,声音不是很清晰,大家叫他谭外婆。那时候我国刚开始学英语,还没有形成英语热。我们也不懂什么国际音标,班上很多同学都是在英语单词后面用汉字标注读音,如“英语”,读成“英格里斯”,“谢谢”读成“三克油”,“走吧”读成“累死狗”,让人感到有点滑稽。当然,我是不屑于这样读的,太土了。要知道,那时会说一句“哈罗”,都会让人刮目相看的。

  我觉得英语太容易了,课外不用学了,每次考试都是90多分。不过都是哑巴英语,一句话都不会说,只是叽里呱啦拿着书本读。至于读得怎么样,恐怕只有鬼知道。班上一个男同学非常发狠,每天早晨读英语,后来嘴巴都比别人宽,像个青蛙,不知是不是读英语读的。

  上大学后,英语老师都是大美人。我刚入学时遇到的英语老师是刚刚毕业的,年纪比我们大不了几岁。上英语课时,大家都挤着坐前面,不知是想好好学习呢,还是想好好看看美女老师。上课时,老师的脸总是红红的,像盛开的桃花很好看。调皮的男同学回答问题时,故意做鬼脸,弄得老师脸更红了,像农村生娃娃后做满月酒时桌上的红鸡蛋。这时,我们男同学就哈哈大笑起来了。

  大三时,开了英语选修课。这选修课还要考试,从几百人里挑了几十人组成一个班。

  老师是外语系来的,长得很美,白白净净,个子高挑,那优雅知性的.气质,让男同学都看呆了。不像现在的明星,光是一个外表。老师在台上一站,气场就来了,像在舞台上一样。我们学的是许国章英语,又是从第三册学起,全英语交流。我的天啊,跟看电影差不多,一节课下来,基本上一句也没听懂,就知道老师用标准的伦敦口音在流畅地说着故事。如果不看老师的脸,你还以为是到了英国。我们男同学都有点蠢蠢欲动,既想坐到前面看看美丽的老师,但又怕老师提问。不过,老师知道我们的水平后,提问就少点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大大方方地坐到前几排,抬着头看老师讲课,有时自己也像和尚念经似的跟着老师读。上课纪律非常好,班上没一个开小差的。

  我们有时候会和外国留学生碰到一起。在走廊里,我们和金发碧眼的老外前言不搭后语地聊着。在走廊的另一头,很多同学瞪大了眼睛看着我们。过后,一个全班长得最好的女同学羡慕地问我,你们刚才说了什么。我告诉她,就聊了聊国籍、天气之类的。女同学说,想不到,你还会说英语啊。我得意地说,瞎说吧。

  我们那时还学了一段时间的俄语。俄语比英语难多了。我们没有一点基础,俄语老师是一个老太太,大家也提不起多少劲。最后,除了几个单词外,一句话也没学会。

  参加工作后,除了评职称考外语,平时英语根本用不着。刚开始还找一些《英语世界》之类的刊物看看,以后就提不起多少兴趣了。因为这东西你学得好不好都没用,反正用不上。这时,我想到了一个成语,叶公好龙,大概说的就是这类事吧。

  几年后,基本上把学生时代学的外语都还给老师了。有时监考四六级英语,看到学生试卷上密密麻麻几十页英语时,都惊呆了,当年自己是怎么过来的啊。

再见了,三克油散文(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