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鸣的散文【最新6篇】

时间:2018-09-03 08:10: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蛙鸣的散文 篇一

夏夜的蛙鸣,是一首自然交响曲。在乡村的夜晚,蛙儿们在田间地头欢快地交响着,仿佛在述说着它们的故事。这种声音是如此的质朴和朴素,却又能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一片清晨的田园之中。

蛙鸣的声音,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律。它们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快速,时而缓慢,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心情。有时候,它们齐声合唱,宛如一支悠扬的合唱团,让人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慰藉和安宁。

在蛙鸣的声音中,还夹杂着一丝丝夜晚的清凉。夏夜的微风拂过身旁,带着水汽的气息,沁人心脾。蛙鸣声如同一把清泉,让人在炎炎夏日中感受到一丝清凉。闭上眼睛,静静聆听蛙鸣声,仿佛置身于一片幽静的天地,心灵得到了净化。

蛙鸣的散文 篇二

夜幕降临,乡村的小池塘里传来了动听的蛙鸣声。那是一种独特的音乐,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悄悄走到池塘边,仔细聆听着这美妙的声音。

蛙鸣声深沉悠扬,像是乐曲中的低音部。在夜晚的宁静中,它们的声音显得格外清晰动听。蛙儿们似乎在用它们的歌声述说着生活的点滴,让人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温暖和感动。

蛙鸣声如同一阵清风,吹拂着心灵的角落。在这美妙的音乐中,我感到心情愉悦,烦恼和忧虑都仿佛被一扫而空。闭上眼睛,静静聆听着蛙鸣声,我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田园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放松。

蛙鸣声,是夏夜的交响曲,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好礼物。让我们静下心来,聆听这美妙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愿蛙鸣声永远伴随着我们,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宁静和温馨。

蛙鸣的散文 篇三

  喜欢看央视《远方的家》。那天,从唯美的电视画面里听到了久违的蛙鸣。

  或许时间太长了,乍听起来有些生疏。那潺潺的水声,匍匐在水流间的水草;那跳跃的精灵,嬉戏在池塘里的身影;那摇曳的芦苇,遍布在河岸边的蒲草,这情形恍然如昨,就像浸润在宣纸上的墨迹有轻有重的在脑海里清晰起来。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居家在塞外的一个小火车站。隔着一道长城,东边就是京畿,就连车站都归北京西直门车务段管辖。出八达岭西行不远,人们得视线自然就会看到一片烟波浩渺的水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水库。自那时起,高峡出平湖波光山影映京西,“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节气改变了塞外的荒漠,渔船帆影水乡泽国走入了人们的生活。

  顺着小站往北,大约二三里地的样子就到了最近的湖汊。沿途的庄稼有北方旱地的小麦、玉米、谷子、黍子、高粱、红薯、葵花、豆类,再往前就是一望无际的网格稻田,离水最近的则是繁花似锦平展展的草场。

  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江南的水稻能在这儿安家落户,湖中的渔船帆影能在这儿张网捕鱼,在当地的历史上都是开天辟地的事情。

  水,润泽着土地,滋生着湖汊,遍布着溪流,喷涌着泉眼,勾勒出沼泽,衍生出鱼类和水生植物。

  人们逐渐熟悉了数不清的燕子、蜻蜓在飞舞;习惯了天空中排着人字形队伍的大雁在鸣叫;认识了野鸭、天鹅、地噗、鱼鹰、鸥鸟、鹭鸶;知道湖里有金色鲤鱼、鲫鱼、撅嘴鲢鱼、草鱼、鲳鱼、嘎鱼、小白条鱼、七星鱼、胖头鱼;人们感知到了水边有水蛇还有成群的蚊虫牛虻。这些,都是可见的,唯有那蛙鸣隔空入耳,季节一到数里相闻。

  每年阳历的五月上旬,就有胆大的青蛙开始独唱了。这声音有着初始的萌动,骄傲显摆;有着天生的炫耀,挑逗霸气;体型较大的雄蛙身披绿中带着黄赫的斑纹,当身旁伴着一只恣意倾听的雌蛙的时候,声音叫得尤其洪亮。这时的水田沟渠中,到处是“压着摞摞”的青蛙,演绎着新生命的传情布道。

  这声音得刻意地倾听,无意间感知,呱——呱呱——待走近,一个漂亮的跳水,一条漂亮的孤线,一只翠绿的精灵,会在水中展示优雅的蛙泳天资。它会在一片水草上停留,隔岸一缕嫩绿中驻足。用不了几天,缓弯的水流中,平缓的稻田里,到处淤积漂浮着黏糊糊的蛙卵,那粘液的色彩黑色的蛙卵亦如剖开的火龙果瓤样儿。万物天成,这些蛙卵一天一变,几天工夫就变成了黑乎乎长出小尾巴的蝌蚪。眼瞅着这些蝌蚪的四条腿越长越长,尾巴越来越短,最终嬗变成漂亮的小青蛙。这些小青蛙太能闹腾,成群结队蹦跳的遍地都是,随着天气渐暖,等到稻苗快结穗的时候,这些蛙儿们已经长大了。

  忽然有一天,稻田和沼泽里的蛙鸣开始了。蛙—— 一个声音,哗—— 一个频率,呱——震耳欲聋。那时的夜晚是寂静的,这声音,聚集在广袤的河滩,穿过星闪的夜空,透过暗香的果园,一直传到安静的小站和毗邻的小村里。

  小孩子淘气,被蛙鸣声吸引,约上几个调皮鬼到稻田边玩耍。走得近了,只见水塘地埂上一片白花花的,每只青蛙的每次鸣叫,都会在腮两边鼓起两个大大的白气泡儿。那动作真是努劲儿,那声音真是嘹亮,细听,还能辨出呱呱声,但呱呱的多了,此起彼伏了,声音合一了。走进这一片,这里的声音止住了,看见的只是它们受惊吓跳跃溅起的水花儿,根本不影响整体的鸣唱,走到那一片,如是循环着刚才的场景。孩子们扯着嗓门儿大喊,想和蛙鸣比个高低,可叹那奶声奶气和着稚气的童声很快就被淹没了。赌气拿起事先准备好的石块乱投一气,想压抑一下蛙鸣的声音,根本不管事儿,倒是觉得声音比刚才更大了。

  白天,蛙鸣少些,暴晒的时候蛙鸣少些,越是阴天儿傍晚蛙鸣的声音就会大起来。也曾见过青蛙被蛇咬住后发出的呱呱声,那声音带着凄惨的警示,似乎是出于同情弱者的天性,小伙伴们冒着危险打蛇,促使它把青蛙吐出来。蛙儿的皮都破了,叫出的呱呱声都没了气力,好在它还活着。它的皮肤不再翠绿已经变的有些黄褐色了,看来那一只老青蛙,但愿它能度过这一劫。

  时过境迁,这声音随着水库来水的减少淡去了,水乡泽国随着水质的变坏干涸了,水田变成了旱地,这一切只能停留在记忆里了。

  好想再听到蛙鸣,真的好想!

蛙鸣的散文 篇四

  冬天落第一片雪时,就想到,“蛙几时才叫?”希望听见它们“咯,咯,咯。”因为人似乎已患着半身不遂,一直坐到旧圈椅里,难得出门——要玩必须请两个人抬着,坐轿子玩实在无味——于是只好和火炉作伴,究竟的日子也还是不知道。

  终日坐到椅里,原也说不上如何痛苦,身体是早失去知觉了的麻木不仁,反而没有痛苦。无如老坐在它身上,未免抱歉,椅又似乎很忠实,大约是古老之故,总是呈着笑迷迷的呆相,从未发出怨言,因此心里愈觉不安。但是真的要一下跃起,也还办不到,虽然寂寞也罢,只好将就的坐着,让大好的时光幽幽从窗外溜过。

  时光溜去了。要想的也都想尽。

  “蛙什么时候叫呢?”

  日子过得自然很模糊,却还能够看出是下雪。凤是在狂奔,凶刁的狼也般打着嗯哨,有时躲进死巷里呜咽悲鸣。槐树和榆树的梗枝嚓啦嚓啦的相咬。似乎连雀子也明白了当前的厄运,躲进深深的檐下去了。纵使时令再变得离奇,娃也不会叫的。

  然而依旧不能断念,期待着蛙声,那咯咯的蛙声。虽然半身早已麻痹,终究尚有耳目口鼻诸物在,能听而且要听,能看而且要看……没有办法。况且也反对不得。据说圣人是贬斥物欲的,实行起来,上天亦将狼狈的吧。聪明之极。不过,圣人终归死了,这妙想似乎也从未实行,纵令活着,不依旧徒然吗?

  “蛛什么时候才叫呢?”

  心里不禁酸楚。尽管嚷,是容易惹人忌恨的。为着打破寂寞,有时确曾想连喊几声:“寂寞啊,寂寞啊!”一则未必会有人听见,实在怕人忌恨,况且嚷似乎不是好事,所以不嚷,将一切封存心里。自然心会想,这又是“可咒诅的物欲。”又想,倘使将这“可咒诅的物欲”斩断岂不很好……这次是一个至高的神笑了,勒腮露齿……哎!真已蠢得到家。

  人类这东西本有几分蠢相;不赫相他去成仙,蠢的听其自然吧?有梦且做—然而半身不遂是否会恢复健康呢?娃鸣的时候;声音是否只有一种呢?哇鸣的时候j花是否仅仅一朵呢?……

  期待着的蛙毕竟叫了,咯,咯,咯!然而事情也不大妙,因为想无可想,便又担心看明年这池子里的蛙……

蛙鸣的散文 篇五

  最近看到一篇关于蛙鸣的文章,心生感慨,脑海中突然涌现出诸多儿时的生活碎片,因为曾经许多无数个烦闷的夏日,每晚都是蛙鸣伴我入眠!

  我生长在农村,70年代人们的生活简朴清贫,记得那时村里的小路还都是坑洼不平的泥路,尤其是梅雨天,小路变得松软粘脚,每次走在泥泞的小路上,总是提心吊胆如履薄冰,不仅是担心滑倒,还因为鞋底沾满了厚重的泥巴,腿就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重,真是举步维艰……

  小时候我家住在村子的最后一排,再后面就是那绿油油的菜地,和许多深浅不一的河沟,那片菜地曾是我们儿时的游乐场,那时一个个瘦弱的身影经常穿梭于田垄之间,奔跑于河沟两旁,欢乐无忧的笑声时常响起……

  农村的夜晚深沉、静谧、悠远,唯有胡同头那盏昏黄的路灯散发出淡淡的光晕,站在门口向远处眺望,高高的玉米地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影影绰绰颇有几分诡异和神秘……

  那时的我们都早早的睡觉,人虽躺在床上,但耳朵依然如兔子般警觉,万籁俱寂的夜晚,不同的声响冲击着耳膜,首先是砖缝,墙角或草丛里传出的蛐蛐低鸣,那“嘟嘟”声清脆悦耳,委婉动听,很有穿透力,我好像看到它们昂着头振动着如薄纱的羽翼,那样子好开心!

  有时夜里还会偶尔传来几声急促的狗叫,继而是“呜呜”的低鸣,可能是它惊扰了主人的美梦遭到主人呵斥,这声音犹如平静的湖面突然激起的浪花,又快速消散……

  夏天印象最深的还是蛙鸣,沉闷寂静的夜晚,没有一点风丝,只有这天籁之声在星空下回响,和谐的蛙鸣声抑扬顿挫,此起彼伏,俨然是完美的大合唱,想起一句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虽然用在这里有点牵强,但蛙鸣带给我们的愉悦可是感同身受,那时的自己早想象着跑到河边去偷窥它们的表演了,去慰问一下青蛙总指挥,去聆听一下青蛙们的演唱,去看看它们鼓动腮帮可爱的样子,去发现那些五音不全或唱歌跑调的青蛙……想着想着,那“呱~呱”的天籁之声越来越远,逐渐模糊,只剩下夜的安静与平和……

  岁月的脚步越走越快,儿时的记忆已被抛在脑后,如今穿梭于钢筋水泥中的我们,忙碌成了生活的主旋律,我们早已失去享受蛙鸣的耳福了,繁忙的生活让我们无暇顾及花开花落、草长莺飞;无心倾听燕舞莺啼、夏虫低鸣;没时间欣赏云卷云舒,清风朗月,在奔忙中我们失去了曾经的本真,淳朴,甚至善良,我们已缺少感知美的情怀……

  是啊!感受蛙鸣其实更多的还是怀念当初的自己……

蛙鸣的散文 篇六

  这些日子,我十分怀念过去那些年里,耳边常常响起的如浪似潮的蛙鸣,以及与眼前蛙跳奔忙的景象。

  记得刚来崇明时,县城的规模远没有现在这么大,出小区没多远,即可以看到绿色的稻田和纵横交错的小沟渠。每逢烟花三月,杨柳吐出嫩芽和柳絮,万物复苏绿草茵茵之时,随着绵绵多情的春雨接二连三地下起来后,那一大片泛着粼粼碧波的稻秧田,以及纵横交错的小水沟,水塘等,随处都能听见阵阵蛙鸣。

  清晨,迎着和熙的柔风,漫步在田埂和沟渠旁,会惊喜地发现,蛙儿们经过寒冬的苦捱,个个都鼓足了劲,拼了命地叫闹起来。它们的歌声是那样的雄浑,那般的嘹亮,且此起彼伏、错落有致。它似大海的巨涛浩浩荡荡、波澜壮阔,又如一曲高亢、瑰丽的交响乐,和谐优美、充满激情,令你顿时忘掉一切烦恼和郁闷,陡然间会涌出一种与它们共鸣的冲动。这些大自然的歌手神情异常投入,个个都拼命地鼓起那两个大大的气泡,饱含深情的尽力欢叫着。这种忘我的情愫令我感动,更让我陶醉。那一瞬间,我猛然觉得这可爱的精灵,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也激发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让你流连忘返、久久徘徊、难舍难分。

  当夜色朦胧,微风拂面,一轮明月高挂天幕,如果你轻轻地走在旷渺的原野里,“呱呱……呱呱”的蛙鸣顿时充盈于耳,如浪如潮的喧闹惊天动地、如泣如诉,强烈宽厚的节奏荡人心魄、惊鬼泣神。而且皎洁的夜空,微风还会不时送来油菜花芬芳浓郁的幽香,此时,青蛙们似乎格外兴奋,加之脚步声的惊动,它们仿佛在表现其极大的灵性般,纷纷鱼跃而起蹦入水中,在水中、草丛旁、田畔旁,忽而欢呼跳跃,忽而尽情放歌,忽而相互嬉闹……这一切,让人在静谧中领悟出天籁之音的亲切和奇绝,于融融春意和热爱大自然的片片挚情里,感知如钱塘宏潮般的汹涌奔放。

  我对青蛙情有独钟的原因,也许是上小学时就形成了。那时听老师讲:青蛙是农田卫士,每年能吃上万只害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于是,我就格外喜欢它翠绿色身躯,始终高昂得头颅,姿态优美的端庄,特别是那对强健有力的后肢,尤为令我羡慕不已。

  然而,随着城市的兴起,生态环境的恶化,加之人类的大肆残捕滥杀,青蛙是越来越少了。往年那些欢快雄浑的蛙鸣早已不复存在,那种乡村自然、清新的田园气息,也残缺不堪、惨不忍睹了。辛弃疾著名的《西江月》里描述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江南美景,在现实生活中更是很难寻觅。

  这让我在一种回忆中又有了更多的期盼!

蛙鸣的散文【最新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