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若清风,静如兰美文【优质6篇】

时间:2016-08-01 01:21: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淡若清风,静如兰美文 篇一

清风徐来,吹拂过脸庞,带来一丝清凉。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仿佛在为这片世外桃源增添一丝神秘的色彩。在这个角落,时间仿佛停滞了,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那么美好。

身处其中,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思绪在这里得到了释放,烦恼和忧虑似乎都随着清风飘散而去,只留下一颗平静的心。这里没有纷扰,没有喧嚣,只有一片宁静的天地,让人心灵得到净化。

在这个世界上,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喧嚣与纷扰,让人感到疲惫不堪。然而,当我们能够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静谧之地,去远离这些喧嚣,静心聆听内心深处的声音时,才能够真正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清风拂过,带来了一丝清凉,也带走了一些杂念。在这静谧的环境中,我仿佛找到了自己的栖息之所,让心灵得以静谧,让思绪得以舒展。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心静自然凉”的道理吧。

淡若清风,静如兰美文 篇二

静如兰,淡若清风,这样的美丽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兰花虽然不是最艳丽的花朵,但它那清雅的气质却让人心生敬意。就像一位淑女,不张扬,不浮夸,只默默地绽放自己的美丽,让人不由自主地为之倾倒。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人们往往被各种各样的物质所迷惑,追求那些外在的华丽和炫耀。然而,当我们能够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去欣赏那些淡雅的美好时,才能够真正品味到生活的美丽和价值。

兰花的美丽并不需要花哨的外表,它那淡淡的清香,那淡淡的色彩,都展现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正如人们所说的,淡如清风,静如兰,这样的美丽才是真正的永恒。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往往被太多的杂音所干扰,很难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静谧之地。然而,当我们能够在内心深处找到一份宁静,去欣赏那些淡雅的美好时,才能够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淡若清风,静如兰,这样的美好让人心生向往。或许,我们都需要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去远离尘世的喧嚣,在宁静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美好。

淡若清风,静如兰美文 篇三

  走过红尘的纷扰,弹落灵魂沾染的尘埃,携一抹淡淡的情怀,迎着清馨的微风,坐在岁月的源头,看时光婆娑的舞步,让自己安静在时间的沙漏里,感受淡如清风,静若兰的唯美。——题记

  仰卧在大自然的摇篮里,枕着岁月的臂弯,依着时光的轻柔,心漫步在淡淡的微风里,把过往凝聚成一朵花的淡雅,好比空谷幽兰的静美。

  喜欢兰之醇美,因为它生长在幽静的深谷里,不与群芳争艳,不羡慕花园的繁华,守着自己的一片净土,韵染天地大自然的灵气。静静的盛开,不带一丝张扬,散发着若有若无的淡香,让人心生怜爱和敬仰。有着“四大君子”之称,“蕙质兰心”美德。来世愿做兰花一朵,不求大红大紫,只想在平淡中开落。不求人人回眸,只想在安静中随风淡泊。

  只想做一个素心浅浅的女子,依在流年的窗口,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淡若清风,静如兰。铺一笺墨香,轻笔淡写,将曾经的记忆蕴藏在文字的痕迹里,默然守候,悄悄悯然。

  生活中,我不是最好的,但我却有一颗最真挚,善良的心。不论贫穷和富有,丑陋和美丽,都以同样的心理看待。不骄不燥,不坑不骗,心平气和,和颜悦色。怀一颗坦然自若的心,以平易近人的姿态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许,我的心是一滴透明的水珠。入眼,清洁平淡,入心,温婉清馨。

  喜欢一个人安静地躺在摇椅里,戴上耳机,陶醉在音乐优美的旋律里,让歌声带我穿越境界,仿若身临其境。也会听到心醉,心碎,暗然落泪。这种感觉,只能在“静”中才能拥有,一颗蕙质兰心,在玲珑剔透里的感触。

  人生之路,终有几朵熏香的嫣红散落在其中,点醉了生命旅途的平庸。待到繁华过后,平淡之时,仍有一股淡淡余香,一缕绵绵柔情,回味无穷,缠绵不休。花开,花落,是经年,来是偶然,去是必然,无须抱怨,遗憾,欣然面对,把一切都看淡。

  淡,是开在角落里一朵宁静的小花。温婉了岁月,清浅了时光。我于淡泊中安然,细数流年,笑看绕过指尖的风烟。我愿随清风淡去,你是否还站在原地,牵着繁华,留恋不舍?我真的不想回眸,多看一眼那庸俗的缠绵,眼泪里的虚伪。请放手,让我安静地走……

  前世,我是佛前的一朵青莲,只因贪恋红尘,坠入尘埃,沾染一身的烟雨愁绵。跳不出三界,困在五行之中,只求在六道轮回之中,再做佛前的青莲,看透尘世的纷扰,人性的自私和贪婪,虚假和险恶,远离人间的恩恩怨怨,清澈明朗。朝看红霞,晚融夕阳沐眠。安之若素,不累不烦。

  是岁月老去了,还是早已心灰意冷,淡漠红尘。没了缠绵悱恻的情愫,不再有争强好胜的萌动。只想守着一份宁静,用一颗安定祥和的心,看时光葱茏里的慢慢凋零,面对岁月的苍桑,把一切都看淡。

  既然不能改变,不防试着接受。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恒定淡然,豁然开朗。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

  淡然,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对人生的态度,是一种美德,一种涵养,一种风度,一种勇敢,一种力量,一种原则。来自于心灵深处,不与群芳争姝丽,淡若清风。

  生命本是一场花开的过程,是心灵相约的驿站。只有处在宁静中,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感触心灵深处的呼唤。才能看清尘世里,繁华过后成萧条的残境。面对浮萍,我早已习惯了独自承受孤寂,看时光蹉跎在流年里悄无声息。生活赐予我们应有的幸福,同时也带来许多遗憾和不足。不必抱怨,不必自卑,看淡便是晴天。与其抱怨,不如改变对人生的态度,加强自己世界关的改造。学点阿Q精神,换个角度,可以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以冷静的态度来看待问题,也许会看到易想不到的风景,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春”的遇见。

  淡定,遇事波澜不惊,才会看清波诡云谲的多变。用淡然的心态看待红尘万物,用心灵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让阳光的明媚冲淡心底的忧虑,携一抹淡淡的兰香,静观红尘过往。嫣然一笑,在风轻云淡的日子里飘浅。

淡若清风,静如兰美文 篇四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涵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讨厌;你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这几个人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的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我这番话都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脚。这两句诗就是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近来看周启孟的《雨天的书》引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徘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觉得这种情境真是幽美。你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现在姑且就一时所想到的写几句给你着: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古诗,作者姓名佚。

  山涤余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陶渊明《时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目送飘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叔夜《送秀才从军》。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春蝉。渡头余落日,建里上孤烟。王摩诘《赠裴迪》。

  象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梁任公的《饮冰室文集》里有一篇谈烟士披里纯,清姆斯的《与教员学生谈话》(aes:Tals T Teachers and Students)里面有三篇谈人生观,关于静趣都说得很透辟。可惜此时这两部书都不在手边,不能录几段出来给你看。你最好自己到图书馆里去查阅。詹姆斯的《与教员学生谈话》那三篇(最后三篇)尤其值得一读,记得我从前读这三篇,很受他感动。

  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昧,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释边牟尼在菩提树阴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眼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著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你有时大概也发生同样感想罢?

  眠食诸希珍重!

  你的朋友孟实

淡若清风,静如兰美文 篇五

  春天日子是长极了的。长长的白日,一个小城中,老年人不向太阳取暖就是打瞌睡,少年人无事作时皆在晒楼或空坪里放风筝。天上白白的日头慢慢的移着,云影慢慢的移着,什么人家的风筝脱线了,各处便都有人仰了头望到天空,小孩子都大声乱嚷,手脚齐动,盼望到这无主风筝,落在自己家中的天井里。

  女孩子岳珉年纪约十四岁左右,有一张营养不良的小小白脸,穿着新上身不久长可齐膝的蓝布袍子,正在后楼屋顶晒台上,望到一个从城里不知谁处飘来的脱线风筝,在头上高空里斜斜的溜过去,眼看到那线脚曳在屋瓦上,隔壁人家晒台上,有一个胖胖的妇人,正在用晾衣竹竿乱捞。身后楼梯有小小声音,一个男小孩子,手脚齐用的爬着楼梯,不一会,小小的头颅就在楼口边出现了。小孩子怯怯的,贼一样的,转动两个活泼的眼睛,不即上来,轻轻的喊女孩子。

  “小姨,小姨,婆婆睡了,我上来一会儿好不好?”

  女孩子听到声音,忙回过头去。望到小孩子就轻轻的骂着,“北生,你该打,怎么又上来?等会儿你姆妈就回来了,不怕骂吗?”

  “玩一会儿。你莫声,婆婆睡了!”小孩重复的说着,神气十分柔和。

  女孩子皱着眉吓了他一下,便走过去,把小孩援上晒楼了。

  这晒楼原如这小城里所有平常晒楼一样,是用一些木枋,疏疏的排列到一个木架上,且多数是上了点年纪的。上了晒楼,两人倚在朽烂发霉摇摇欲堕的栏干旁,数天上的大小风筝。晒楼下面是斜斜的屋顶,屋瓦疏疏落落,有些地方经过几天春雨,都长了绿色霉苔。屋顶接连屋顶,晒楼左右全是别人家的晒楼。有晒衣服被单的,把竹竿撑得高高的,在微风中飘飘如旗帜。晒楼前面是石头城墙,可以望到城墙上石罅里植根新发芽的葡萄藤。晒楼后面是一道小河,河水又清又软,很温柔的流着。河对面有一个大坪,绿得同一块大毡茵一样,上面还绣得有各样颜色的花朵。大坪尽头远处,可以看到好些菜园同一个小庙。菜园篱笆旁的桃花,同庵堂里几株桃花,正开得十分热闹。

  日头十分温暖,景象极其沉静,两个人一句话不说,望了一会天上,又望了一会河水。河水不象早晚那么绿,有些地方似乎是蓝色,有些地方又为日光照成一片银色。对岸那块大坪,有几处种得有油菜,菜花黄澄澄的如金子。另外草地上,有从城里染坊中人晒得许多白布,长长的卧着,用大石块压着两端。坪里也有三个人坐在大石头上放风筝,其中一个小孩,吹一个芦管唢呐吹各样送亲嫁女的调子。另外还有三匹白马,两匹黄马,没有人照料,在那里吃草,从从容容,一面低头吃草一面散步。

  小孩北生望到有两匹马跑了,就狂喜的喊着:“小姨,小姨,你看!”小姨望了他一眼,用手指指楼下,这小孩子懂事,恐怕下面知道,赶忙把自己手掌掩到自己的嘴唇,望望小姨,摇了一摇那颗小小的头颅,意思象在说:“莫说,莫说。”

  两个人望到马,望到青草,望到一切,小孩子快乐得如痴,女孩子似乎想到很远的一些别的东西。

  他们是逃难来的,这地方并不是家乡,也不是所要到的地方。母亲,大嫂,姐姐,姐姐的儿子北生,小丫头翠云一群人中,就只五岁大的北生是男子。胡胡涂涂坐了十四天小小篷船,船到了这里以后,应当换轮船了,一打听各处,才知道××城还在被围,过上海或过南京的船车全已不能开行。

  到此地以后,证明了从上面听来的消息不确实。既然不能通过,回去也不是很容易的,因此照妈妈的主张,就找寻了这样一间屋子权且居住下来,打发随来的兵士过宜昌,去信给北京同上海,等候各方面的回信。在此住下后,妈妈同嫂嫂只盼望宜昌有人来,姐姐只盼望北京的信,女孩岳珉便想到上海一切。她只希望上海先有信来,因此才好读书。若过宜昌同爸爸住,爸爸是一个军部的军事代表。哥哥也是个军官,不如过上海同教书的二哥同祝可是××一个月了还打不下。

  谁敢说定,什么时候才能通行?几个人住此已经有四十天了,每天总是要小丫头翠云作伴,跑到城门口那家本地报馆门前去看报,看了报后又赶回来,将一切报上消息,告给母亲同姐姐。几人就从这些消息上,找出可安慰的理由来,或者互相谈到晚上各人所作的好梦,从各样梦里,卜取一切不可期待的佳兆。母亲原是一个多病的人,到此一月来各处还无回信,路费剩下来的已有限得很,身体原来就很坏,加之路上又十分辛苦,自然就更坏了。女孩岳珉常常就想到:“再有半个月不行,我就进党务学校去也好吧。”那时党务学校,十四岁的女孩子的确是很多的。一个上校的女儿有什么不合式?一进去不必花一个钱,六个月毕业后,派到各处去服务,还有五十块钱的月薪。这些事情,自然也是这个女孩子,从报纸上看来,保留到心里的。

  正想到党务学校的章程,同自己未来的运数,小孩北生耳朵很聪锐,因恐怕外婆醒后知道了自己私自上楼的事,又说会掉到水沟里折断小手,已听到了楼下外婆咳嗽,就牵小姨的衣角,轻声的说:“小姨,你让我下去,大婆醒了!”原来这小孩子一个人爬上楼梯以后,下楼时就不知道怎么办了的。

  女孩岳珉把小孩子送下楼以后,看到小丫头翠云正在天井洗衣,也就蹲到盆边去搓了两下,觉得没什么趣味,就说:“翠云,我为你楼上去晒衣罢。”拿了些扭干了水的湿衣,又上了晒楼。一会儿,把衣就晾好了。

  这河中因为去桥较远,为了方便,还有一只渡船,这渡船宽宽的如一条板凳,懒懒的搁在滩上。可是路不当冲,这只渡船除了染坊中人晒布,同一些工人过河挑黄土,用得着它以外,常常半天就不见一个人过渡。守渡船的人,这时正躺在大坪中大石块上睡觉。那船在太阳下,灰白憔悴,也如十分无聊十分倦怠的样子,浮在水面上,慢慢的在微风里滑动。

  “为什么这样清静?”女孩岳珉心里想着。这时节,对河远处却正有制船工人,用钉锤敲打船舷,发出砰砰庞庞的声音。还有卖针线飘乡的人,在对河小村镇上,摇动小鼓的声音。声音不断的在空气中荡漾,正因为这些声音,却反而使人觉得更加分外寂静。

  过一会,从里边有桃花树的小庵堂里,出来了一个小尼姑,戴黑色僧帽,穿灰色僧衣,手上提了一个篮子,扬长的越过大坪向河边走来。这小尼姑走到河边,便停在渡船上面一点,蹲在一块石头上,慢慢的卷起衣袖,各处望了一会,又望了一阵天上的风筝,才从容不迫的,从提篮里取出一大束青菜,一一的拿到面前,在流水里乱摇乱摆。因此一来,河水便发亮的滑动不止。又过一会,从城边岸上来了一个乡下妇人,在这边岸上,喊叫过渡,渡船夫上船抽了好一会篙子,才把船撑过河,把妇人渡过对岸,不知为什么事情,这船夫象吵架似的,大声的说了一些话,那妇人一句话不说就走去了。跟着不久,又有三个挑空箩筐的男子,从近城这边岸上唤渡,船夫照样缓缓的撑着竹篙,这一次那三个乡下人,为了一件事,互相在船上吵着,划船的可一句话不说,一摆到了岸,就把篙子钉在沙里。不久那六只箩筐,就排成一线,消失到大坪尽头去了。

  洗菜的小尼姑那时也把菜洗好了,正在用一段木杵,捣一块布或是件衣裳,捣了几下,又把它放在水中去拖摆几下,于是再提起来用力捣着。木杵声音印在城墙上,回声也一下一下的响着。这尼姑到后大约也觉得这回声很有趣了,就停顿了工作,尖锐的喊叫:“四林,四林,”那边也便应着“四林,四林”。再过不久,庵堂那边也有女人锐声的喊着“四林,四林”,且说些别的话语,大约是问她事情做完了没有。原来这就是小尼姑自己的名字!这小尼姑事件完了,水边也玩厌了,便提了篮子,故意从白布上面,横横的越过去,踏到那些空处,走回去了。

  小尼姑走后,女孩岳珉望到河中水面上,有几片菜叶浮着,傍到渡船缓缓的动着,心里就想起刚才那小尼姑十分快乐的样子。“小尼姑这时一定在庵堂里把衣晾上竹竿了!

  过了一会。想起这小尼姑的快乐,想起河里的水,远处的花,天上的云,以及屋里母亲的病,这女孩子,不知不觉又有点寂寞起来了。

  她记起了早上喜鹊,在晒楼上叫了许久,心想每天这时候送信的都来送信,不如下去看看,是不是上海来了信。走到楼梯边,就见到小孩北生正轻脚轻手,第二回爬上最低那一级梯子。

  “北生你这孩子,不要再上来了呀!”

  下楼后,北生把女孩岳珉拉着,要她把头低下,耳朵俯就到他小口,细声细气的说:“小姨,大婆吐那个……。”

  到房里去时,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静静的如一个死人,很柔弱很安静的呼吸着,又瘦又狭的脸上,为一种疲劳忧愁所笼罩。母亲象是已醒过一会儿了,一听到有人在房中走路,就睁开了眼睛。

  “珉珉你为我看看,热水瓶里的水还剩多少。”

  一面为病人倒出热水调和库阿可斯,一面望到母亲日益消瘦下去的脸,同那个小小的鼻子,女孩岳珉说:“妈,妈,天气好极了,晒楼上望到对河那小庵堂里桃花,今天已全开了。”

  病人不说什么,微微的笑着。想到刚才咳出的血,伸出自己那只瘦瘦的手来,摸了摸自己的额头,自言自语的说着,我不发烧。说了又望到女孩温柔的微笑着。那种笑是那么动人怜悯的,使女孩岳珉低低的嘘了一口气。

  “你咳嗽不好一点吗?”

  “好了好了,不要紧的,人不吃亏。早上吃鱼,喉头稍稍有点火,不要紧的。”

  这样问答着,女孩便想走过去,看看枕边那个小小痰盂。

  病人明白那个意思了,就说:“没有什么。”又说:“珉珉你站到莫动,我看看,这个月你又长高了!”

  女孩岳珉害羞似的笑着,“我不象竹子罢,妈妈。我担心得很,人太长高了要笑人的!”

  静了一会。母亲记起什么了。

  “珉珉我作了个好梦,梦到我们已经上了船,三等舱里人挤得不成样子。”

  其实这梦还是病人捏造的,因为记忆力乱乱的,故第二次又来说着。

  女孩岳珉望到母亲同蜡做成一样的小脸,就勉强笑着,“我昨晚当真梦到大船,还梦到三毛老表来接我们,又觉得他是福禄旅馆接客的招待,送我们每一个人一本旅行指南。今早上喜鹊叫了半天,我们算算看,今天会不会有信来。”

  “今天不来明天应来了!”

  “说不定自己会来!”

  “报上不是说过,十三师在宜昌要调动吗?”

  “爸爸莫非已动身了!”

  “要来,应当先有电报来!”

  两人故意这样乐观的说着,互相哄着对面那一个人,口上虽那么说着,女孩岳珉心里却那么想着:“妈妈病怎么办?”

  病人自己也心里想着:“这样病下去真糟。”

  姐姐同嫂嫂,从城北卜课回来了,两人正在天井里悄悄的说着话。女孩岳珉便站到房门边去,装成快乐的声音:“姐姐,大嫂,先前有一个风筝断了线,线头搭在瓦上曳过去,隔壁那个妇人,用竹竿捞不着,打破了许多瓦,真好笑!”

  姐姐说:“北生你一定又同小姨上晒楼了,不小心,把脚摔断,将来成跛子!”

  小孩北生正蹲到翠云身边,听姆妈说到他,不敢回答,只偷偷的望到小姨笑着。

  女孩岳珉一面向北生微笑,一面便走过天井,拉了姐姐往厨房那边走去,低声的说:“姐姐,看样子,妈又吐了!”

  姐姐说:“怎么办?北京应当来信了!”

  “你们抽的签?”

  姐姐一面取那签上的字条给女孩,一面向蹲在地下的北生招手,小孩走过身边来,把两只手围抱着他母亲,“娘,娘,大婆又咯咯的吐了,她收到枕头下!”

  姐姐说:“北生我告你,不许到婆婆房里去闹,知道么?”

  小孩很懂事的说:“我知道。”又说:“娘娘,对河桃花全开了,你让小姨带我上晒楼玩一会儿,我不吵闹。”

  姐姐装成生气的样子,“不许上去,落了多久雨,上面滑得很!”又说:“到你小房里玩去,你上楼,大婆要骂小姨!”

  这小孩走过小姨身边去,捏了一下小姨的手,乖乖的到他自己小卧房去了。

  那时翠云丫头已经把衣搓好了,且用清水荡过了,女孩岳珉便为扭衣裳的水,一面作事一面说:“翠云,我们以后到河里去洗衣,可方便多了!过渡船到对河去,一个人也不有,不怕什么罢。”翠云丫头不说什么,脸儿红红的,只是低头笑着。

  病人在房里咳嗽不止,姐姐同大嫂便进去了。翠云把衣扭好了,便预备上楼。女孩岳珉在天井中看了一会日影,走到病人房门口望望。只见到大嫂正在裁纸,大姐坐在床边,想检察那小痰盂,母亲先是不允许,用手拦阻,后来大姐仍然见到了,只是摇头。可是三个人皆勉强的笑着,且故意想从别一件事上,解除一下当前的悲戚处,于是说到一个很久远的故事。到后三人又商量到写信打电报的事情。女孩岳珉不知为什么,心里尽是酸酸的,站在天井里,同谁生气似的,红了眼睛,咬着嘴唇。过一阵,听到翠云丫头在晒楼说话:“珉小姐,珉小姐,你上来,看新娘子骑马,快要过渡了!”

  又过一阵,翠云丫头于是又说:

  “看呀,看呀,快来看呀,一个一块瓦的大风筝跑了,快来,快来,就在头上,我们捉它!”

  女孩岳珉抬起来了头,果然从天井里也可以望到一个高高的风筝,如同一个吃醉了酒的巡警神气,偏偏斜斜的滑过去,隐隐约约还看到一截白线,很长的在空中摇摆。

  也不是为看风筝,也不是为看新娘子,等到翠云下晒楼以后,女孩岳珉仍然上了晒楼了。上了晒楼,仍然在栏干边傍着,眺望到一切远处近处,心里慢慢的就平静了。后来看到染坊中人在大坪里收拾布匹,把整匹白布折成豆腐干形式,一方一方摆在草上,看到尼姑庵里瓦上有烟子,各处远近人家也都有了烟子,她才离开晒楼。

  下楼后,向病人房门边张望了一下,母亲同姐姐三人都在床上睡着了。再到小孩北生小房里去看看,北生不知在什么时节,也坐在地下小绒狗旁睡着了。走到厨房去,翠云丫头正在灶口边板凳上,偷偷的用无敌牌牙粉,当成水粉擦脸。

  女孩岳珉似乎恐怕惊动了这丫头的神气,赶忙走过天井中心去。

  这时听到隔壁有人拍门,有人互相问答说话。女孩岳珉心里很希奇的想到:“谁在问谁?莫非爸爸同哥哥来了,在门前问门牌号数罢?”这样想到,心便骤然跳跃起来,忙匆匆的走到二门边去,只等候有什么人拍门拉铃子,就一定是远处来的人了。

  可是,过一会儿,一切又都寂静了。

  女孩岳珉便不知所谓的微微的笑着。日影斜斜的,把屋角同晒楼柱头的影子,映到天井角上,恰恰如另外一个地方,竖立在她们所等候的那个爸爸坟上一面纸制的旗帜。

淡若清风,静如兰美文 篇六

  都说百合馥郁,我总是凑近才闻得着。

  晚餐后无事,想到明日放假,案头还有学生笔记尚未批阅。于是信步走至办公室,低头欣赏。自习已上,老师们都在教室。我藏在自己的阁子里圈圈点点,一阵又一阵连绵不绝的香气扑鼻而来。诧异之余忽然醒悟,这香味来自桌上的百合。百合是教师节那天学生送的,我从家里带了个玻璃瓶修修剪剪插上。白日,办公室里纷纷扰扰,我竟未闻到这百合的香。此刻,寂静之中,万象皆隐,只有这香袅袅婷婷萦上心头。

  香,我闻到,我未闻,都在那里,不一样的是此刻办公室的寂静,我心也随之宁静。这样也能够说香从静中生。

  细想来,静,由青和争组成。所谓青,植物初生之色,所谓争,双手一上一下相牵拉,是为坚持。那么静,就是让人在五色乱目,五音迷耳的嘈杂尘世坚持初心吧。

  静是与自然的和解,惟静能赏。慢慢走,欣赏啊。汲汲于功名,蝇营于微利,脚步只能惶恐,只能匆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悠然的姿态,才能领略山气日夕佳,才能赏观飞鸟相与还,才能听到唱晚的渔舟,阶前的秋雨。

  静是大脑的释放,惟静生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静则能排除一切干扰,专注一事。静才能摒弃万千诱惑,无欲则刚。古人云,每临大事有静气,也就是说静才能体察万物之端倪,洞幽烛微,才能泰山崩于前而不色变,才能赢。谢安石,“此小儿辈破贼”可称典型。

  静是孤独的自守,是与内心的对话。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好一个深林人不知,好一个明月来相照。这是伟大的孤独,这是高贵的寂寞。天才数学家佩雷耳曼被称作隐士,他拒绝领所有的奖,即使是自己的重要成果对庞加莱猜想的解决也只是随随便便在互联网上发了三篇文章,是天才加上淡泊宁静才有惊人成就。同样,也只有瓦尔登湖的宁静才能成全梭罗。

  寂静之中,周记很快批阅结束。走在校园的小径上,疏影斑斑,蛩鸣不绝。那香,却还心头萦绕,久久不散。

淡若清风,静如兰美文【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