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救灾感人故事【精选4篇】

时间:2012-08-04 08:33: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抗洪救灾感人故事 篇一

在那场突如其来的洪灾中,很多人都被困在了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在这危难时刻,却有一位普通的农民成了整个村庄的英雄。

这位农民名叫王明,是当地的一名农田主。当洪水来袭时,王明并没有选择逃离,而是决定留下来帮助那些被困在洪水中的村民。他带着一根绳子,冒着巨大的危险,一个个将被困的村民救出来。有的是老人,有的是孩子,有的是妇女,他没有选择,只是义无反顾地往前冲。

在他的带领下,许多人得以脱离水患,找到了安全之地。虽然王明也受了伤,但他却毫不在意,只顾着救人。他的勇敢行为感动了整个村庄,成为了大家口中的英雄。

洪水最终退去了,村庄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王明的事迹却被人们传颂了很久,成为了这场灾难中最感人的故事。

抗洪救灾感人故事 篇二

在另一个村庄,也发生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抗洪救灾故事。

这个村庄是个偏僻的山区,平时人迹罕至。但当洪水袭来时,这里成了孤岛,无法外出。村民们只能在自己的房屋上等待救援。

然而,救援并没有来临。在这个危急时刻,一位年轻的女孩站了出来。她叫李丽,是这个村子里唯一的医生。她不顾自己的安危,决定带领村民自救。

李丽组织村民们一起抬起木板,搭建起了一座简易的木筏。然后,她带领村民们排着队,小心翼翼地登上木筏,开始了冒险的逃生之旅。

在洪水肆虐的情况下,木筏摇摇晃晃,一不小心就会翻倒。但李丽却稳定地站在最前面,指挥着大家,让每个人都平安度过难关。

最终,村民们成功逃出了洪水的包围,找到了安全的地方。他们感激地看着李丽,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这段抗洪救灾的故事也被人们传颂,成为了那个村庄中的一段传奇。李丽的勇敢和无私精神,让人们铭记在心,成为了这场灾难中最温暖的一抹色彩。

抗洪救灾感人故事 篇三

  7月21日,一场61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了张家湾镇,数个村庄同时受到龙卷风的洗劫,一时间砖瓦横飞、树木折断、房倒屋塌、断水停电,灾情不断……群众陷入惶恐的境地。

  “险情就是冲锋号,灾情就是动员令”。张国瑞在得知灾情后,心急如焚,不顾身体不适,冒着倾盆大雨,以最快的速度驱车赶往事发村庄,第一时间出现在受灾村庄干部群众面前。虽然他浑身湿透,形象有些狼狈,但却很好地稳定了受灾群众的恐慌情绪,给他们打上了一针强心剂。

  “群众的安危,就是我们的安危。”在遭遇龙卷风损害严重的西定、大辛庄等村,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天灾造成的巨大破坏和当地干部群众手足无措的混乱场面,张国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定要快速把干部群众组织起来,实施自查自救!绝不能出现人员伤亡!”于是,他冒着如注的大雨,协调村干部召集村内的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抢险自救突击队,进行临战动员。“迅速查看最需要救援的人,特别是平房”,“快速检查村内危房和用电线路,防止发生房塌伤人和触电亡人!”随着张国瑞发出的一声声指令,党员干部纷纷投入排险自救之中,及时排除险情20余处,清理危房15处,转移人员30余人,避免了人员和财产发生更大损失。

  百姓的利益大于一切。22日凌晨,随着持续倾注的暴雨,不少村民家都进了水,而且水越进越深,形势危急。张国瑞此时已感觉满身疲惫,浑身乏力,并且有些头晕目眩,他知道自己高血压犯了,应该喘口气休息一下。但一想到党员干部的领导责任和眼前这严峻的形势,张国瑞内心深处油然升起一股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他继续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此时村内已经断电,漆黑一片,张国瑞就和村干部深一脚浅一脚地逐户查看房屋进水情况,对屋内有积水但又不愿转移的人,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工作;对少数群众因不满而说的牢骚话、抱怨话、责骂话,都笑脸相对;对那些需要转移而又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亲自动员救助,想方设法把他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经过不懈努力,张国瑞和村干部先后动员并转移了20余名村民,转移完毕时,天已经放亮了。

  自7月21到7月23日,在连续3天的抢险救灾工作中,张国瑞始终坚守着“群众利益大于天”的信念,以共产党员的一颗拳拳赤子之心,奋战在抢险救灾第一线,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抗洪救灾感人故事 篇四

  7月21日,张家湾镇遭遇北京61年来最强降雨和罕见的龙卷风袭击。狂风过处,房屋倒塌,树木连根拔起,部分村断水、断电,河水暴涨倒灌导致沿岸许多村民家中被淹。此时,有一个人正焦急万分、坐立难安,时刻心系着群众安危。危急时刻,她掷地有声:“要把抢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第一己任!”她就是张家湾镇党委书记张小艳。

  一、坚持一线指挥,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

  在接到部分村受灾严重的消息后,张小艳安排班子成员每两人一组,冒雨赶赴受灾严重的大辛庄、枣林庄、何各庄等村,现场指挥救灾工作。22日一整晚,她都在积水严重的张湾镇村,指挥疏散群众,抽调排水设施,紧急排出村内积水,为群众协调安置场所。那一夜,她没有休息一分钟,而且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她也没有停下脚步,走遍了全镇受灾的43个村庄,查看了流经张家湾镇的凉水河、萧太后河等河流的每一个重点部位;她为每一名干部打气,为每一名受灾群众鼓劲。这样的精神,这样的力量,让人感动,难怪有群众感慨地说:“您是我们的脊梁骨,是我们的好书记!”

  二、果断决定,第一时间启动抢险救灾应急预案

  大雨过后,面对全镇惨重的受灾情况,张小艳焦急痛苦,但她深知,越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越不能打乱仗。在实地调查受灾情况后,她立即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成立了抢险救援、统计审核、后勤保障、宣传报道等7个应急工作组,有计划、有分工、有组织地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同时,为了进一步做好与各村的沟通工作,她号召全镇包村干部、57名挂职副书记紧急深入所包村,协助开展灾情核查、抢险自救等工作,并且每两小时向镇党委汇报一次情况。这些天,她始终在机关吃住,每天的工作就是下村排查灾情、组织协调和部署救灾工作,哪里有情况,她就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最长时间连续工作了42个小时。汗水干了又湿,湿了又干,但她始终没有离开抢险救灾的第一线。

  三、统筹协调,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针对部分村出现的断水、断电情况,张小艳迅速协调,紧急调集并发放了蜡烛、方便面、矿泉水等救灾物资,让群众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为了尽早恢复受灾群众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她积极协调供电、电信、消防等部门连夜开展抢修工作,清障车、垃圾清运车、抽水泵等救灾设备每天都在紧张运行中;她主动争取各方力量支援,民政、红十字会等单位纷纷伸出援助之手,600顶帐篷、1200个气垫床、1000床棉被、方便面、矿泉水等各种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短短3天时间,全镇57个村全部恢复了用水用电,道路基本畅通。由于防疫措施及时到位,全镇没有发生一例次生灾害。如此大规模的救灾行动,让群众看到了希望,体会到了党委、政府的力量。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份职责,一股力量。张小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心系群众、无私无畏、勇敢顽强的优良作风,带领全镇的党员干部为群众筑起了一道风雨打不透的“钢铁长城”。

抗洪救灾感人故事【精选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