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看到老散文【精选3篇】

时间:2011-05-04 05:21: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三岁看到老散文 篇一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往往会被工作、学习等各种事务所紧紧束缚,很少有时间去停下来,放慢脚步,去仔细感受周围的一切。但有时候,一些意外的事情,会让我们突然醒悟,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

我有一个三岁的侄子,他是一个非常调皮捣蛋的小家伙。每天满脸灰污,总是不安分地在家里东跑西颠。有一天,我正在家里看电视,他突然跑过来抱着我的腿,撒娇地说:“姐姐,陪我玩好不好?”我皱着眉头说:“不行,我在看电视,你去找别人玩吧。”他听后一脸失望地走开了。我继续专心看电视,直到节目结束才意识到自己的冷漠。

第二天,我去看望侄子,他还是一如既往地调皮捣蛋。但这一次,我主动和他玩耍,陪他画画、玩游戏,看他开心的笑容。那一刻,我突然感到一种幸福,一种久违的温暖。我想起了小时候,也曾有人愿意花时间陪伴我,让我感受到被爱的温暖。

从那天起,我开始学会放慢脚步,停下来,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温情。我学会了和家人朋友多沟通、多交流,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用心感受他们的情感。我发现,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好,只是我们忽略了它。而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往往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发现。

三岁看到老散文 篇二

生活中总是有一些小小的感动,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让我们重新反思自己的处事态度。这些感动有时来自于身边的人,有时来自于一些意外的事件。

我曾听说一个关于三岁孩童的故事。有一天,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在街头看到一个老人摔倒了,她毫不犹豫地走上前去,用她那双稚嫩的小手扶起老人,然后拉着老人的手,小心翼翼地带他到安全的地方。这个小女孩的举动感动了很多人,也让不少人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同样的善举。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一个道理: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无论我们遇到何种困难,善良和关爱都是我们应该坚守的底线。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很忙,没有时间顾及他人,但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需要我们关注和帮助的人。

因此,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学会放慢脚步,去感受周围的一切美好;让我们学会用心倾听身边人的心声,用心感受身边人的情感;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用善良的举止温暖他人的心灵。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价值。

三岁看到老散文 篇三

三岁看到老散文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回想一下那些熟悉的人的小时候,还真不能不信服这个理儿。

  大凡成人之后憨厚的,小的时候都有些诚实得愚钝;成人之后精明的,几乎在小的时候都是狡黠乖戾的。

  有一个憨厚的亲戚,小的时候傻得可笑也可爱。

  那回,她母亲趁哥哥姐姐不在家,单独给她往口袋里装了很多炒熟的葵花籽,还叮嘱她说:“别让你哥和你姐那两个馋猫看着,要不,他们非抢光了不可。”

  她牢记着母亲的话,却舍不得连着吃完,而是隔一会儿,用小手捏出来一个磕了。

  等到在外边淘气回来的哥哥姐姐,刚一吵吵嚷嚷地露面,她则紧张地用小手按住还鼓鼓囊囊的口袋,连声说:“我口袋里没有葵花籽,我口袋里没有葵花籽,你们可别抢啊。”

  这明显的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告白,一下子就泄露了全部秘密。

  结果,哥哥姐姐如两只捕食的`小饿狼,撞上去就开始了一次堪称一扫光的抢劫。

  还有一个诚实的人,他小时候也傻得可以。

  有一次,有人来找他父亲,他父亲不愿意露面,就吩咐他告诉找的人说不在。

  您猜怎么着?他就对找人的人说:“我爸说了,他不在家。”

  弄得他爸灰头土脸拉倒。

  这说的是关于憨厚的例子。

  其实,关于狡黠的例子也不少。

  有好多聪明的人,小时候都被父母骂成人来疯或晒脸。

  有一个人讲起小时候的趣事道:家里穷,好吃的东西少,只能隔三差五地吃个新鲜儿。可是,小孩子忍不住馋,总想着吃,而大人从来不可能随时满足孩子的热望。弄得小孩子垂涎三尺了,也不敢轻易向大人索要,要了不但得不到,还会遭骂。

  次数多了,小孩子就总结出来这个规律。

  对于死规矩,小孩子无能为力,但狡黠的孩子却会能动地利用规律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来了客人的时候,大人是会忍耐孩子的调皮捣蛋的。

  小孩子便举一反三地发挥起来。

  在没有外人的时候,提要求大人不是不予以满足吗?那好,咱就选在来客人的时候,当众提。即使得不到满足,也不会当着客人被打骂。

  那个小孩儿就在外人来家时,大声嚷嚷:“妈,我要吃糖块儿。”

  大人瞪了他一眼说:“就那几块糖,早吃没了。”

  那个人小孩儿则更加紧逼道:“有,就在柜子里锁着呢,不信你打开看看。”

  大人看了看客人以及客人带来的孩子,只有尴尬地把怒气压下,然后乖乖地打开锁,取出糖块儿,分给自己的孩子和客人的孩子。

  一枪两个眼儿,还不如当初就给自己孩子拿出来吃了。大人那个气啊,发狠非好好教训自己的孩子一顿。可是,等到客人离开后,基本上火气也就消得差不多了。

  结果,狡黠的小孩儿就得逞了。

  争取了,虽然吃到的不多,但不争取就一点儿得不到。小孩子虽然说不出来这个道道儿,但却实实在在地这么去做了。

  要往高了说,也是不修道已在道中的一种表现。

  过去日子穷时,是这样,现如今,依然没有什么大的分别,只是,聪明的越来越多。

  前不久我看过一个桥段,有位奶奶发微信给孙子:你惨了,赶快去躲起来,你的老师因为你逃学,现在来家里找你了! 孙子回道:奶奶,要赶快躲起来的是你!因为我今天打电话向老师请假,说奶奶过世了,所以今天不去上学了! 这时,奶奶已经给老师开了门。 老师很惊讶地说:您老是? …… 奶奶不慌不忙地跟老师说:今天头七,我回来看看,不好意思! 老师当时就趴下了。

  狡黠的孙子和更狡黠的奶奶,骗老师,配合得天衣无缝,真可谓是老猫房上睡一辈留一辈了。

  这孩子长大了聪明则聪明矣,不过,有这样溺爱孩子的精明的奶奶助纣为虐,只怕娇纵出来的孙子会聪明不到当处。

  这样的例子只能博得茶余饭后一笑,而能感动人的还是虽然愚钝却忠厚的范例。

  比如这个故事:猫和猪是好朋友。一天猫掉进洞里,猪拿来了绳子,猫叫猪把绳子扔下来,结果它整捆扔了下去,猫很郁闷地说:“这样扔下来,怎么拉我上去?” 猪说:“不然怎么做?”猫说:“你应该拉住一头绳子啊!”结果猪就跳下去拿了另一头绳子,说:“现在可以了!”猫哭了,哭得很幸福;有的人不是很聪明,却值得你终生拥有。

  以上,讲过了这么几个故事,不外乎想表明这样一个观点:如果还不够了解正接触的人,又无从了解的,那么,根据三岁看到老的说法,不妨去了解了解其人的小时候,就是三岁以后的那些时候。

  我觉得,应该有所收获。

  (因为感动于朱暖老师对我文的喜爱,所以,我指定朱暖老师编辑此文。在此,对打开此文的其他编辑老师,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并致以深切道歉。)

三岁看到老散文【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