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我在美国当老师【实用3篇】

时间:2011-07-02 09:37: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美文欣赏:我在美国当老师 篇一

在美国当老师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工作之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能够影响和塑造年轻一代的未来。每天走进教室,看着孩子们充满好奇和憧憬的眼神,我感到无比自豪和责任重大。

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老师,我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工具,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除了教学工作,我还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和社区服务。和同事们一起策划举办各种文化节、运动会和义工活动,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也能够丰富多彩地度过。通过这些活动,我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和他们的需求,也能够增进与同事们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在美国当老师并不容易,每天都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更加坚定了做好教育工作的决心。我相信,只要用心去爱和关心每一个学生,用智慧和耐心去引领和教导他们,就一定能够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美文欣赏:我在美国当老师 篇二

作为一名在美国当老师的教育工作者,我时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在这个充满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国家,我学会了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思想和观点,让学生们在开放的环境中自由地表达和探索。

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们的引路人和启蒙者。我会鼓励学生们勇于探索和挑战自己,教导他们如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会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在我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我会设计各种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课程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与学生们的互动和讨论,我不仅能够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在美国当老师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意义的工作,但也是一份充满快乐和成就感的职业。每当看到学生们在我的引导和帮助下取得进步和成功,我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我愿意继续努力,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创造美好的明天。

美文欣赏:我在美国当老师 篇三

美文欣赏:我在美国当老师

  算起来,我在波士顿大学当国际关系与政治科学的讲师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其实像我这样博士读到第二年就开始教课的不算太多,当时恰好学校的一位年轻女教授休产假,临时找不到其他人顶替,系主任就直接派我去教这门“太平洋地区的挑战”的国际关系课。没想到学期结束,学生给我的评价出奇的好,从此一“教”不可收拾,不仅连续教了4 年,还不断尝试新的领域。在美国教书的这几年,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到了美国学生的状态,也有不少有意思的小故事。

  在美国的课堂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种背景的学生都会出现,所以某种程度上也映射了一个微型的国际社会。记得有一次上课,讲东亚二战时期的历史,我自然而然就提到了南京大屠杀。坐在后排的一个日本学生忍不住站起来说:“孙教授,南京大屠杀的数字是虚构的,而且这不是日本政府或者军队的行为,仅仅因为少数日本士兵没有守规矩,犯下了一些罪行,结果大家反倒都来怪日本了……”日本学生反映的恰恰是日本国内关于这段历史是如何阐述的。如果在平时,我肯定会据理力争,可这是在课堂上,一个老师去和一个学生争论,把其他同学晾在一边,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于是,我让班上的韩国学生来评论,韩国同样有过被日本侵略的历史,所以四个韩国学生滔滔不绝地对日本学生进行了轮番“轰炸”,后来班上的其他学生也开始或“批判”或“劝架”(基本都是站在中韩一边)的时候,我以教授的身份平息了这场争论。日本学生事后虽然不是很服,但也很感激,因为我在课堂上没有以教授的身份压制他。

  根据我教学多年的经验,班里的国际学生往往都是比较用功的,而美国学生则相对更会去“寻找生活与学习的平衡点”。经常会有美国学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跑来请假,比如,恰逢某个民族或宗教节日,参加的运动队出去比赛……这些“假”都是有学校的规章制度保障的。我甚至还碰到过一个学生,因为和女朋友异地恋闹分手,特地请了假赶去挽回恋情的。

  有时候,学生请假不光有学校制度的保障,还有国家法律的保障。就在两周前,我的一个学生因为法院传唤,被召去当一个谋杀案的陪审,因此向我请假。美国的陪审制度规定陪审团成员在陪审期间不能看报看电视,以免受外界对此案评论的影响,几乎是被关在屋里,很久不能与外界联系,自然不能来上课了。波士顿当地的法官还特地给我发来邮件,向我阐述了美国法律第234A 章第61 节的规定,学校不能因为去参加陪审的学生缺课而惩罚她。由于我教公共政策的课,也涉及到了法律和政府的关系,所以学生的缺课并没有什么影响,反倒在分享了她作为陪审的经历和感悟之后,给班里其他学生(也包括我)上了极其生动的一课。

  每年暑假的课,都是向波士顿本地社区的老人们开放的,我们叫它“长春项目”。这个项目本身就是针对退休后的老人开设的,只要有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就可以花很少的钱,坐到大学课堂里来上课。这些老人的生活阅历极其丰富,有在战场上打过仗的老兵,也有在大公司历练过的高管。我的暑期班上就有个老兵,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和中国人打过仗,现在要听一个中国青年给他授课,想必需要很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过学习的热情超越了一切,他经常会跟班里的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还掏钱印一些延伸阅读材料发给大家,也会虚心地向我请教问题。从这些老人们身上,我也学到了许多东西。

  我不太喜欢中国传统式的教课方法,老师在上面讲,所有学生在下面听。我会经常引入一些互动,比如抛出一个很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多学生都在评语里写道,非常喜欢这样的课堂讨论,而且觉得讨论的时间还可以增加。

  我的博士导师每年假期都会飞到中国的大学教课,他对中美教学方式的不同也深有感触。他说如果在中国上课时展开太多的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和家长都会觉得不划算,花了那么多钱,老师你不讲自己的东西,老让学生在那里讲,这算什么呢?所以他每次去中国讲课,虽然很不习惯,但也会入乡随俗,尽量少安排课堂讨论,多一些讲课的.时间。但是在美国,学生们特别喜欢能有机会自己去探索,以小组的形式去做一些课件,只要老师有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同时配上一些辅助的文献,这样他们是最满意的。一旦老师讲得太多,美国学生会觉得自己没有参与感,都只是老师的一家之言,不够全面和多元。

  美国学生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像中国学生那么在乎自己的分数。有时候我给B 以下的分数都会觉得很难下手,因为在私立大学读书,学生付的是昂贵的学费,如果拿一个C 回家,父母会不会很伤心呢?其实并不是这样。有一次我给了一个C+,这个同学还专门来感谢我,说在我的课堂上学到了很多,他的其他学科也都不太好,但在我的课上却有了进步,告诉父母以后,父母也很开心。这样的例子还不少。在我看来,美国学生可能更多的是和自己比,他们不会因为其他同学比自己成绩好,或因为拿不到A 而闷闷不乐,只要自己有进步就是成功。

  和中国一样,我在美国教过的学生,不管已经离开多久了,都会继续和我保持联系。就在上个星期,一个我4 年前教过的香港籍女生就来跟我分享香港的局势,同时想听听我的分析。他们已经把我当作值得信任的朋友,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和境遇告诉我。能有这样一群“小伙伴”“忘年交”,确实是一件挺幸福的事儿。

美文欣赏:我在美国当老师【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