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读书笔记(最新6篇)

时间:2019-09-01 08:43:3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诫子书》读书笔记 篇一

《诫子书》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作者为战国时期的孟子。这本书以给子女教育的方式为主题,内容充满着智慧和教育之道。在阅读《诫子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学到了许多关于家庭教育和人生道理的宝贵经验。

首先,孟子在《诫子书》中强调了孝顺的重要性。他认为,孝顺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基本准则,只有孝顺父母,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孟子通过丰富的寓言故事和生动的语言,向读者传达了孝顺的真谛。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风气的变化,孝顺的精神逐渐被淡忘,因此我们更需要通过阅读《诫子书》这样的经典著作,来唤起我们内心深处对孝道的重视和传承。

其次,孟子在《诫子书》中还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只有修身养性,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孟子用“三绳五望”、“八行”等方法,教导子女如何修身养性,如何做一个有德行的人。这些教诲不仅适用于古代,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道德沦丧、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情况屡见不鲜,我们更应该通过阅读《诫子书》这样的经典著作,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的来说,阅读《诫子书》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诸多有关家庭教育和人生道理的智慧,也感受到了孟子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的关怀。我相信,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和传承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诫子书》读书笔记 篇二

《诫子书》是一本家庭教育的经典著作,作者是孟子。这本书以给子女教育的方式为主题,内容充满了智慧和教育之道。在阅读《诫子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孟子在《诫子书》中提出了“教育从娘始”这一观点。他认为,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她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孟子通过许多生动的故事和寓言,向读者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和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我们应该重视孩子的教育,注重家庭教育的力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其次,孟子在《诫子书》中还提出了“教育不可怠”这一观点。他认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不能怠慢。孟子通过“先闻讲习,然后教诲”等方法,教导子女如何学习和修养,如何做一个有德行的人。这些教诲不仅适用于古代,也适用于现代社会。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做一名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总的来说,阅读《诫子书》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通过这本书,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持续性。我相信,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育人、教育子女,培养出更多有品德、有才华的人才。愿我们都能从《诫子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家庭教育进行到底,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诫子书》读书笔记 篇三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管过了几个朝代,都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希望。

  《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非淡泊无以明志”。他的儿子诸葛瞻谨遵父亲的教诲,也成为了一个淡泊明志的人。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时,诸葛瞻在杀场上不收受敌国的高官诱降,忠心的为自己的国家奋力战斗。最终光荣的战死,年仅37岁。读到这里,我心里感慨万分。想到现在我们有的家长却教育自己的孩子当班长,上名校,。真想对他们说,我们上学是吸收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做好准备“接世”,而不是为了这些虚名。

  《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夫学须静也”。就是说:做什么事都安静下来,不要浮躁。我也要学习《诫子书》中的“静以修身”。学会静思以修身养性。只有在困难面前,把心静下来,学会思考,才能战胜困难,才能想出更深的学问和道理。

  《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因为只有努力学习,多听、多看、多想才能增长自己的本领。同样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有毅力,只有坚强的毅志力,永不放弃,才能战胜学习中的困难。这一点我是颇有感触的,我平时既要学习学校的各门功课,又要学习钢琴。各种音乐理论知识,长时间的琴键练习有时真是让我想放弃。今天,读了《诫子书》,更让我坚定了“非志无以成学”的道理,今后我要常常用这句话勉励自己。

  流芳百世的《诫子书》中讲了许许多多的道理。这些道理简明易懂,真是我人生的一盏指路明灯!

《诫子书》读书笔记 篇四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留芳千古的谋略家。今天爸爸推荐我读他写的《诫子书》,让我从他教育儿子的侧面懂得了他超人的智慧不是天下掉下来的,而是他修身、立志、勤奋和学习的结果。

  《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文章主张通过“静”来个修身,通过“俭”来养德。教育他的儿子要有远大志向,并通过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来实现志向,而要学习好知识就要宁静专一。否则年华将随时光而飞驰,人的斗志也将随岁月而流逝,最终将象枯树一样枯败零落,成为社会无用之材,悲哀地坐守穷困的草舍,到老了一事无成,后悔莫及。

  诸葛亮对他儿子这样教育,相信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诫子书》对我也很有教育意义,我生性好动,爱好广泛而难以专心做好一件事,遇到困难就爱打退堂鼓,以至于学习成绩起伏不定,下棋更是大起大落,大概就是因为没有“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诸葛亮之所以年仅二十八岁就当了刘备的军师,谈笑间杀敌于千里之外,并在乱世中为刘备打下蜀国江山,名垂千古,肯定是从小“宁静致远”,博览群书。我想我如果从现在就开始专心学习,“宁静修身”、“勤俭养德”,成不了诸葛亮,也定能比诸葛亮儿子强。

《诫子书》读书笔记 篇五

  昨天我学了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童趣》,它的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沈同。我读完后深深体会到了中国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这个令人入迷的文字就是——文言文。我小学的时候受文言文版的《三国》,《水浒》的影响,接触了一篇文言文——诸葛亮的《诫子书》。这篇文章不仅仅只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更是世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就是《诫子书》的原文。

  这篇文章不长,甚至很短。但只要读懂它的人一定会说“英雄所见略同”,就一定会佩服这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作者诸葛亮。

  诸葛亮就是想告诉我们学习得静下心来,不要浮躁,要珍惜光阴,刻苦学习才会有大作为。这篇文言文的中心句子就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让我深刻体会到人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就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如果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就能达到远大目标。诸葛亮当年躬耕于南阳,保全性命于乱世,他不求为诸侯做事,放弃了功名利禄。在刘备三顾草庐后,助刘备与东吴联盟共抗曹操,后又辅助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一生都在追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诫子书》读书笔记 篇六

  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8岁的儿子诸葛瞻的家书,是诸葛亮一生经验的总结和对儿子殷切的期望和要求。多么伟大的父爱!也是后人教育子孙的楷模篇。诫子书的主要内容是:是大丈夫要修身养性、以节俭、朴素来陶冶自己的情操,还要淡泊名利。学习时要清静,努力而有毅力,要有远大的志向。如果怠慢就不能学以致用,急躁就不能陶冶心性。年华随时日流逝,意志也随时日消磨,就会变得如枯黄的叶子一样,被时代抛弃。最后只能悲伤地守在自己贫穷的茅庐里,后悔也来不及!

  诸葛亮不仅告诫了他的儿子,同时也告诫了我们,让我明白做什么事先要有明确的目标,有志向。“心中没目标,一根稻草压弯腰;心中有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但是,光说是不行的,要紧的是抓紧时间,努力去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少的时候要扎实基础,充分地汲取知识,好好学习。不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等到老的时候,才后悔,空悲切,时不再来。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无限的知识海洋中。

  现在我六年级了,更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尽自己的努力,考上一流的中学。考上理想的中学就要付诸于行动。这段时间,我的收获本写的作文进步不小,这与杨老师倡导的课外阅读影响极深。我要让课外阅读积累的素材,充实我的收获,有质有量,做好每天有价值的收获!

  “夫君子须静也,才须学也”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学任何东西,首先要静,这我深有体会,从小学毛笔时,就是练静心,心里急躁,是学不好的。偶尔的.时候,作业多了,又想看电视,然后就马马虎虎地做,字迹也潦草了。当本子发下来,错的一塌糊涂,好惭愧!这就是首先没有静下来,长期草率、浮躁就会荒废学业。

  戒子书一篇意义深远的古诗文。它让我反省了自己,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终身受益匪浅!

《诫子书》读书笔记(最新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