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讲记》读书笔记

时间:2012-01-08 03:20:1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儿童健康讲记》读书笔记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儿童健康讲记》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儿童健康讲记》读书笔记1

  因为孩子生病,拿起来《儿童健康讲记》这本书,然后就一直没放下。作者李辛,是一个中医医生,也是个心理咨询师,很奇妙的双重职业。这两个职业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关联和互通性。

  这本书是他在多个国家做的演讲的合*,所有的演讲主题只有一个:人。

  拿起这本书,本来是很功利的希望找到对症下药的药方,看了发现自己所得远超一次感冒发烧的经验。下面的内容都不是原文,而是我对书上内容的理解,所以出现偏颇是必然的。小伙伴们有兴趣可以自己找原文来看看。

  人本质上来说是一个能量团,有我们能看到的肉体,还有我们看不到的心理、以及与宇宙的能量交换。地球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团,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也都是能量团,与宇宙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能量的交流。

  这其实并不是怪力乱神,也不是唯心主义,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

  比如家里只有我和爸妈三个人的时候,是一个样子,当我儿子回来了,他出现在客厅的那一刻,家里的氛围立马就活跃起来。而同样的场景,如果进来的是一个物业维修工,或者来访的邻居,家里的氛围也会和我们三个人在家的时候不一样。

  比如今天老板开会,黑着一张脸,说着日常的工作。可能说的内容和上周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你就是感觉到了压抑。是他周身正在散发着一股浓烈的不爽的气场,影响到了你的气场。

  再比如去医院的停尸间和去医院的产房,就算装修一模一样,你的感觉也完全不同。这是环境的能量。

  能量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就能感觉到,而且时刻感觉到。这种感觉到的东西其实就是对方的能量与我们能量的交换,以及我们的能量与环境能量的交换。

  所以能量是个真实存在的东西,哪怕看不见摸不着。

  人这个能量团时刻在与外界发生着交换,而人体本身就是能量凝聚起来的实体。人是有身体、精神(心理)和能量三个密切相连的部分,几乎没法独立的去看某一个,能量是身体和精神的桥梁。

  身体可以分成上焦、中焦、下焦三个层次,对应着人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也是人体的肺、肠胃和肾所处的位置。

  上焦是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中焦是把人吃掉的食物消化吸收转化为内在的物质能量流转全身。下焦是人的根本,就像手机充电器,一般都是给他充电以及储存电量,只有当手机没电了,而且没有外部电源的时候,才需要用到充电器。下焦平时都是用来储存能量的,是先天之本,只接受往里充电。如果身体已经开始消耗下焦的能量了,说明问题比较严重。

  这个三焦既是位于身体上中下的位置,也是由外而内代表浅、中、深的关系。

  无论是生病还是日常生活,都是从身体、精神、还有除这两部分之外但是仍属于这个人自己的能量三个方面去考虑。我觉得这是个非常整体的观点。原本我对中医的认知是中医会从身体这个整体去治病,现在刷新了这个认知,中医是从能量的层面来调整和改善身体的,远比我之前以为的更为全面。

  李辛说治病的思路就是三条:

  有没有,就是资源有没有?

  通不通,就是渠道通不通?

  定不定,就是精神定不定?

  这似乎是个可以在人生中通用的思路。

  对治病而言,有没有就是身体的能量是否充足。

  比如感冒,如果是个比较健康的人,一年就感冒2次,当他处于感冒状态的时候,除了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就没有别的症状了,睡的好精神好,那么能量是充足的,不吃药过一周自己就好了。如果是个常年卧在病床上的人又感冒了,可能就很难治,因为他自己的能量已经很少了,没有多余的资源拿出来解决感冒的问题。

  通不通就是三焦、经络、脏腑是否通畅。当有资源的时候,这些物资是否能顺利的调动到对抗疾病的地方去。

  精神在书上分为定、散、清、浊四种状态。精神定不定是指的定和清两种状态。这基本上是个只可以意会的东西。神情、神志的稳定、坚定、安定、淡定、清明、清晰,大概是这样。

  当一个人定和清的时候,生病了也比较容易好。面对困局也比较容易走出去。与之对立的应该是恐惧、恐慌、焦虑、焦躁、混乱、无头绪等等的状态。

  比如孩子生病的时候,家人比较稳定,不紧张,孩子相对来说好的比较快。

  关于定不定,我想到朋友之前分享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她的一位老师跟她描述过高僧走路的样子。

  在火车站出站的地方,人潮特别拥挤,就看到一位僧人从人潮里面走出来,他走的不快不慢,神情也是淡淡的,没有被人挤到的痛苦或者愤怒的表情,目光很坚定朝着马路另一边。他走到哪,人潮似乎就为他打开一小片空地,当他走过去,人潮又在他身后合拢。似乎他身体周围有个无形的罩子,让他并没有受到人潮的影响。他就这样不紧不慢的走到了马路那边,然后消失在视线里。

  这或许是一个经不起理智推敲的场景,比如如果这位僧人去挤早高峰的西二旗地铁,是会被人推搡着上去,像我们一样被挤的肩膀都变形了,还是能自带金钟罩为自己开辟一块小天地?

  但是我每次想起来这幅图景,心中总会升起一股力量。或许这就是定的力量。

  这本书还给了一张处方,然而,知道和做到之间隔着一座跨海大桥。

《儿童健康讲记》读书笔记2

  最后一自然段:如果你开店,会很清楚你的进货量和出货量,还有资金量。也可以这样留意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和精神层面,这样你对自己和家人的了解在很多方面比一个陌生的医生要明白很多。要靠自己去学习、去感受、去判断。

  现在很多人认为只要我去医院,我交了钱就一定要把我治好,治不好我就跟你闹!其实这种闹就是把这种原本是自己人的责任推向医院,有些疾病或者外伤意外我们暂且不论就单纯的慢性病而言其实就是平时不注意使得疾病慢慢的黏上了自己。说实话现代人包括家人能知道其身体处在什么状况的能有多少?有些人说医生态度不好,不负责!大医院的坐诊大夫一天下来上厕所的时间都是很紧张的,加上患者众多,每位患者平摊下来每人沟通的时间就是很少!想要全面了解病情实在是难啊!

《儿童健康讲记》读书笔记3

  女儿学校每两周会有家长的读书会,按照规定如果不能去的话要提交相应篇章的读书笔记,这周正好培训小小妈有预约患者所有就不能去了,书一定要读的,笔记也是要交的,正好贴出来感兴趣的家长也可以借鉴着看看。

  第二篇的标题是相信孩子自我成长的能力,上个章节主要讲的是孩子疾病和体制的问题,这个章节主要是论述了孩子成长中的问题。通篇来看很多问题都是家长们现在正在犯的错误而且都是还不以为然常常被忽略。

  P73第一自然段:"孩子的许多病患与精神心理因素和家庭、社会环境有紧密的关系。尤其对幼儿,父母长辈的精神状态、思想认识、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形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小环境,这个小环境也是核心环境。"本章开篇第一段就把这个最重要的问题阐明了,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教师,所以需要我们每位家长自省,我们足够好吗?我们有缺点嘛?我们希望把这些不要的东西传递给孩子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改掉不该有的坏毛病,尽量让一切向好的方向发展。

  P74第二自然段:“植物在小的时候是不能施肥过多的,因为它的根系还不发达,无法吸收太多的养分,浇了太多的太浓的肥料,反而会把小数的根烧坏,导致小树的枯萎。我在门诊中发现,现在的孩子常常因为吃得太多、太好,导致消化不良,不光是食物,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补给也太多太好。”随着现在物质的巨大富足,满足对于物质的需求变得非常简单,但孩子的需要的真的像孩子想要的那么多吗?相对于物质,在精神上家长又给了孩子们多少营养呢?现在电子产品的泛滥让多少孩子过早的背上了精神上的负担,由于心智没有发育成熟根本无法处理那么多看到的场景以及人物关系,所以学习倡导的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我在家严格控制女儿!在P76中间部分:“孩子在玩现代电子玩具的时候,精神是只出不如的,一直玩,只会让精神越来越散,越来越弱,而和自然的东西交流就有滋养孩子的能量。”

  P76最后自然段:“作为父母要有意识的让自己的震荡减少,让自己的意识、精神、内心清晰稳定,不乱不暴躁,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滋养。这些无形的东西,远远超过我们用金钱、用关系得到的资源。我们现在太在意那些有形的东西,但是这些无形的东西,作为父母可以做到的却不做。这就是舍本逐末。”P80倒数第二段:“如果父母关系不好或者家里气氛急躁、慌乱的,这些对小孩子的体制都会有影响,容易感冒、发烧、睡觉不安宁,已经生病的容易加重,治起来也不顺利。”是不是这两段啪啪啪啪的打脸?也不多少说什么了,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好的坏的都会传给孩子!强调一个字“静”,这样“神”才会宁。

  P85第二自然段:“对于小孩子,要注意他们的精神状态、精神环境,还有大人以什么方式与孩子的内心进行交流,有些家庭会忽视较深层次的、精神层面的内心交流,只是进行物质层面的交流,这些对孩子的内心发展还不够深入。”成人习惯性的把对孩子的疏于关心或者是照顾或者是对孩子的愧疚等等以物质的`方式进行补偿,这样让孩子会觉着很多事情处理都可以用物质的交换来完成,而忽略了情感才是我们这个社会维系下来的基础,物质只能是很小一部分,一个小工具罢了。

  接下来的篇幅就是作者和听众的互动很多都是具体的事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还是希望家长们有时间自己读完为好。

《儿童健康讲记》读书笔记4

  一、整体观

  无论是健康、心理或是教育,都是针对人的,而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仅这个人不可分割,他与家庭这个小环境不可分割,与家庭以外的大环境同样是不可分割的。这与我们大众的思路完全不同:生活里,头疼了怎么办?当然是治头疼了,在医院里,挂相应的门诊号;学校里也一样,语文、数学、英语各门功课一一对应;现代科学体系分门别类,越分越细,分得越细大众越认可,越显得高大上,尤其是医院。可是现在的医院治病吗?除了产生越来越多的病名而外,越来越多的病需要终生服药,那是治病吗?而中医恰恰相反,追根溯源,回到本质,回到原点。李辛大夫更加抓住本质,中医看病记住三条:“有没有”,“通不通”,“定不定”。通过判断能量有没有、管道通不通、神定不定,从而判定病情处于什么位置,是在上焦、中焦还是下焦。

  孩子与家庭父母的链接可能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只知道父母要陪伴孩子,要在身边,可是有多少父母是人在心不在?如果身、心只能二选一,孩子会选择我们的身还是心在他的身边呢??书中作者谈到一个朋友的案例:朋友因为孩子近期脾气暴躁,学习下滑,注意力不集中而向作者咨询,你知道作者开的药方是什么吗?每天孩子出门、放学回来,晚上睡前抱抱孩子,是那种身心俱在的抱孩子。

  什么叫“身心俱在”?比如孩子要放学回来了,他到家前,你心里就已经开始想着他。这个药方使用了没多久,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了。写到这里,我在想,作者的这个朋友也是很通透的呢,我相信很多人用这个药方都会是无效的,因为我们的心都过于忙乱。

  怎样理解与家庭以外的大环境的不可分割呢?这里的大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有能量的,尤其是那些好山好水有大能量。为什么放假了大家都喜欢去农村,喜欢去郊外?哪怕什么都不做静静地坐一坐都很惬意,原因就是自然的能量可以疗愈我们,虽然我们说不清楚,但我们的身体是知道的。

  有时候在某些环境下,我们会感觉浮躁,心神不宁,很累;但在好山好水的环境下人会很静,很舒适,这就是因为环境的能量场不同。我自己的切身体会:在我娘家呆着人就很燥、不耐烦;我自己的孩子会跟我说不想回外公外婆家;以前我会在其他地方找原因,现在我很清楚,就是我娘家的能量场太低。因为我父母吵架一辈子,到现在吵了快40年了,能量场能高吗?古语:家和万事兴,并不单单是一句吉祥的话语,里面有深刻的道理。

  二、认识自己、安顿身心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什么?认识自己,并认清自己,然后不拧巴,舒展地活着。从而身、心、意相通,病也就少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迎刃而解,孩子,身边的人都会舒展。

  可是认识自己好难;

  不拧巴、舒展地活着难吗?难!那些做到的,我们都称之为高人。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这部分内容一直是存在的。孔子说:从心所欲不逾矩;《道德经》有云:复归于婴儿;这都是活得很高的一种状态,一种与外界无关,只关乎自己内心的状态。书中作者也提到相关的建议帮助安静自己的内心,其中一个就是打坐。刚开始打坐时,很浮躁,根本坐不下去,因为我们的心习惯了忙乱;

  慢慢地能坐下去了,就能体会到自己的大脑从来没有安静过,念头一个接着一个,其实就是大脑中的故事,要么是对过去的懊悔,要么就是对未来的忧虑。这种状态很正常,慧心课时刘老师说:就像一杯浑浊的水,在澄清的过程中,其中的杂质慢慢漂浮、呈现。如果没有打坐的时间,作者建议哪怕是间隙,给自己那么几分钟让自己安静都是好的。

  除了打坐,还有一个方法是:提升自己的能量。高能量可以运行高版本、繁杂程序,低能量只能运行简单的、低版本的程序。比如:一天工作结束后,只能瘫坐着看个电视,做饭、干家务都觉得很累,更别说学习或其他了;如果是充足的休息过后,可以高效率的、哼着歌干家务,运动、学习、思考都不在话下。

  怎么提高自己的能量?我这里所说的能量,不是指累了,休息一下就恢复,或是吃饭提高的能量;而是有的人,我们看着就喜悦,她像太阳一样吸引你,照耀你,提升你。怎么提升这个能量呢?靠近高能的人和物,加上运动。

  能量是流动的,孩子没有受到污染,能量高,当我们处于低能时,孩子的能量就会流向我们;所以不要说是为人父母的我们照顾孩子,其实是孩子在滋养我们。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肯定不愿意消耗孩子的能量了,那我们就去靠近那些高能量的人和物。身边没有高能量的人,至少要有意识的远离那些低能量的人;高能量的物,比如大自然,比如传统文化中的经典;配合运动,可以达到提高自己能量的目的。

  其实无论是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孩子教育也好,自己不焦虑,不恐惧,身心安顿,能量提高,一切迎刃而解。从这个角度也能解释

那句话:我是一切的根源。

  这次的阅读,从字里行间里,让我感受到李辛老师的思想也是庞大而精深的,而且多个领域贯穿始终。学问、思想到了一定的境界就都是相通的,就像山长一样。郑重推荐这本书,我想过段时间再来看,还会有新的收获。

《儿童健康讲记》读书笔记5

  第三自然段:有时候小孩子发高烧,家长急坏了,小孩的“神”挺定的,挺开心的,不觉得痛苦,能吃能喝还在玩,只是在发烧,那他其实是在第一阶段,而且很有余地,神气还没有影响到。你所要做的,就是那些有经验的西医建议的:没事儿,给他喝水,六七天自己会好的。但是如果你既没有经验,又太害怕了,给他一通打压,最后“老虎”打死了,“武松”也受伤了

  女儿小时候生病慢慢我们也知道了看孩子状态,那时也没什么理论基础,就是经验,并不知道是“神”的缘故,只是知道如果孩子状态还好就不用太过担心。自从女儿第一次生病被医生折腾够呛之后我们就再也没有因为感冒发烧而去过医院了。近期女儿学校小学部和幼儿部发烧频发,家长们有多少会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处置的呢?往往看到孩子生病家长的心已经不定了,即使认为上面一段说的有道理但是放到自己孩子身上这样来用是需要勇气和魄力还有毅力的。所谓生病的四个阶段,第一第二阶段体内正气足,就是能量还是有的,还是可以跟病魔作斗争的。第三第四阶段正气不足,虽然感觉上病痛并没有给孩子带来多大损害,但是孩子无精打采,就是说能量不足,已经无力和病魔斗争,所以孩子生病观察孩子状态,平时注意孩子体质,我想基本孩子出不了什么大毛病。

  P126第三自然段:我们现在是漏得多,回得少。现在从小学甚至从托儿所就开始用电脑写作业,要跟上时代潮流,尽快进入互联网时代,但互联网的诱惑很大,小孩子很容易迷失在里面,精气神早早就消耗光了。不是时代有问题,不是电脑、互联网有问题,是我们无法把这些当成一个单纯的,知识帮助我们生活、工作的帮手,而把它当成满足无限欲望的工具,把自己的精、气、神都投入进去无法自拔。

  本章节讲的是避免透支能量,后边讲的也很好就不摘抄了。中医里有句话要不是看这本书我都快忘记了:静则神聚,躁则神亡。有多少孩子除了正常的课业负担外家长又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让孩子一直处在运转的状态,得不到休息。如果对于这些课外班是感兴趣的喜欢的还好些,他会感到快乐开心。如果孩子是被家长强迫去参加的,或者说去不去都行的状态我想下一步是不是就是“躁”了?孩子过早的损耗掉精气神,又得不到补充,孩子很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心理障碍、适应障碍,不能专注学习。

《儿童健康讲记》读书笔记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