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日记

时间:2016-05-04 09:33: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关于数学的日记(精选58篇)

  不知不觉中一天又要结束了,我们一定有不少所感触的事情吧,让我们今天做个总结,写一篇日记吧。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数学的日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的日记 篇1

  今天,我带了10元钱到好又多超市的3层楼去买书。

  我找来找去找到了一本《神话传说》,一看封面就知道里面有许多精彩的故事。我决定买下它,可一看定价,我又愣住了,原来这本书是11元。我一边看着这本书,一边摸着口袋里的钱,可真叫我为难呀!

  售货员阿姨看到我为难的样子,亲切地问:“怎么了,小朋友?”我腼腆地说:“我想买这本书,可是钱不够。”她又问:“你带了多少钱?”“只有10元。”我说。阿姨笑了笑说:“小朋友,你看定价牌上还写着‘优惠售书,一律九折’。”我问:“什么叫‘一律九折’呀?”阿姨说:“就是按定价的十分之九收款,比如10元的书,只收9元。”

  我算了算,这本书只要9元9角。“对呀!”我连声向阿姨道谢。

  今天,我既买到了满意的书,又学了知识,心里真高兴!

  数学的日记 篇2

  6月9日星期三晴

  这天,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道思考题:

  一只蜗牛被困在了井里,井深15米,蜗牛每一天向上爬1米,半夜向下落30厘米,蜗牛什么时候能爬出井?

  我在草稿纸上列了算式:蜗牛每一天爬100-30=70厘米,蜗牛10天爬70×10=700厘米,蜗牛20天爬70×20=1400厘米,第21天蜗牛还剩1500-1400=100厘米=1米。蜗牛爬出井,共需20+1=21天。

  原先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啊!

  数学的日记 篇3

  今天数学课上,老师教我们学习了搭配中的学问,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了这样一句话:“一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星期一的菜谱是一个荤菜肉丸子,两个素菜分别是白菜和冬瓜。”老师问同学们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我举手回答了这个问题,第一种是:肉丸子配白菜,第二种是肉丸子配冬瓜。

  老师夸奖我,我心想这么简单的内容难不住我的,还暗暗自喜。这时,老师又板书星期五的菜谱,荤菜有肉丸子和虾,素菜有白菜,豆腐、冬瓜,怎样搭配?我们搭配了很多种,老师要求我们搭配时不重复,不漏掉。我这时才意识到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骄傲。这节课我们很开心。

  数学的日记 篇4

  这几天,我们学习了方程。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方程首先是个等式,同时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利用等式的性质,我学会了解方程、检验方程,还会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记得在寒假中,我在妈妈的指导下预习方程。当时觉得,用方程解决问题很麻烦,又要设Χ又要写解,同时思考问题时思路还与原来不一样,觉得很不理解。后来,在老师的讲解下,我终于明白了,通过设一个未知数,并且找出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就能列好方程了。

  妈妈给我说,我们现在学的是简单的方程,以后还要学二元方程三元方程等等一些复杂的方程,那时就能解决更多的问题啦!

  现在我觉得:学方程真好!

  数学的日记 篇5

  今天,妈妈对我说:“女儿,我们来玩一个数学游戏吧。”我问:“玩什么游戏?”妈妈说:“你不是已经学会了八个方向吗?今天就观察我们的家。”我开心地说:“好呀!好呀!”

  妈妈问:“以客厅为中心,北面有什么?”我说:“北面是我的书房,我天天在那里学习、看书。”妈妈又问:“那南面、东面、西面呢?”我说:“南面是阳台,你每天早上都在那里运动,东面是大门,我们每天进进出出都要经过,西面是黄昭瑜姐姐的房间,那里有她天天学习的书桌和她的书。”妈妈又问:“那妈妈的房间和厨房在什么方向?”我回答:“你的房间在西南面,那里有上网的电脑。厨房在东南面,外婆天天在那里做好吃的饭、菜。“妈妈高兴地说:“方向全对,100分。”

  我的家真好,我爱我家。

  数学的日记 篇6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去逛超市买牙膏。到了超市,我们直奔洗化柜,我们发现了同种竹盐牙膏有两种卖法:

  1、3个110克的牙膏组成清新畅享装是17.9元;

  2、一支重150克的牙膏是8元。

  妈妈对我说:“书汀,我们今天打算多买一些牙膏回去慢慢用,你看这两种卖法的牙膏买那种省钱呢?”这下子可把我难住了,妈妈又对我说:“今天我们把17.9元就当成18元你来算一算吧!”我立即说:“买清新畅享装省钱。”妈妈问:“为什么呢?”我说我是这么想的:18元买三盒,用18÷3=6(元)那么110克的牙膏6元每盒。150克的牙膏8元每盒,也就是多2元钱多买40克牙膏,照样算1元可买20克牙膏。而买150克的牙膏1元买不到20克。所以我认为买清新畅享装省钱!妈妈听了以后高兴的对我说:“太棒了!学好数学真有用!”

  今天,我知道了,原来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还能省钱呢,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数学!

  数学的日记 篇7

  今天,我们学习了人民币,1元里面有10个1角,1元里面有2个5角。10元里面有10个1元,10元里面有2个5元,10元里面有5个2元,100元里面有2个50元,100里面有10个10元,100元里面有5个20元。

  人民币分为两种面值,纸币和硬币,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上面乱写乱画,平时要节约用钱,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星期天,妈妈给我100元钱,要我去买学习用具,我高高兴兴的拿着钱来到超市,就买了一个橡皮2元,书包32元、文具盒5元、彩笔12元、一大捆铅笔10元钱,收银员要我算一算一共要多少元钱?

  我想起在学校的数学课上学过的连减计算方法,列式:100元—2元—32元—5元—12元—10元=61元,收银员夸我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我开心的笑了。

  数学的日记 篇8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一本书有三十页,每一页是一本书的1/30。分数还可以用来加减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1。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一个饼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1/2,再把这两份拼起来,就是有2个1/2,刚好是一个饼。分数在加减时,如果分母都是一样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样,就是1了。

  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老师还提醒我们,写分数时,一般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数学的日记 篇9

  在生活中可以碰到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有一天,我和老爸一起去买东西,共花了130元钱,而老爸想试试我的能力,就对我说:“儿子呀,假设10元表示A,20元表示B,50元表示C,100元表示D。根据这个信息,你讲讲可以列多少个方程呢?”。我想,A+B+D=130元、A+B+2C=130元、A+6B=130元、2A+3B+C=130元、3A+5B=130元、4A+2B+C=130元。我说:“有6种”。老爸说:“这么简单都不知道,有无数种呀”!我又想了一下说:“呀!我只想到加和乘,没想到减与除”。爸爸又说:“你也错了,加和乘也不止这么点,自己回去好好想想吧”!

  这次老爸的这个问题让我懂得了遇到问题要考虑全面,仔细推敲,全面准确理解题意,否则便轻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数学的日记 篇10

  有一位善良的“母亲”,她的名字叫“文具盒”,她一共生了四个女儿。

  有一天,她准备了一根长尺子,想考考女儿们学习测量的情况。

  大女儿说:“我叫橡皮擦,长得矮矮胖胖的。”说完,往长尺子跟前一站,只有2.5厘米高;二女儿毫不示弱,说:“我叫三角板,长得像三角形。”说完也往长尺子跟前一站,有7.5厘米高;三女儿说:“我叫直尺,长得又扁又长,看我的。”说着趾高气扬地往长尺子跟前一站,耶!15厘米高啊;四女儿不服气地说:“我叫自动铅笔,长得又长又圆,四姊妹数我最高。”接着大摇大摆地往长尺子跟前一站,啊!16厘米高也。妈妈高兴地说:“你们都是我的好女儿。”

  我站在旁边想:我也学会了测量。

  数学的日记 篇11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买菜啦!买文具啦!量布啦等等,都需要用到数学。

  有一次,奶奶带着我去文具店买文具。我要了一枝黑笔,两枝红笔,三枝蓝笔和三块橡皮分别要:1.5元;3元;4、5元和3元。一共要12元,可不知怎么,销售员居然说要25元,我马上速算起来,才慌然大悟,要不然这13元钱就离我们而去了。

  在回家的路上,奶奶在一个劲儿不停得在夸我聪明,说学习就是要这样不断地学以致用。我以后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多多运用到生活中来。

  数学的日记 篇12

  今天,我发现了一道十分有趣的题。经过认真分析与细心计算,我终于把这道题“打败”了。

  题目是这样的:一家三口,妈妈和爸爸同岁,妈妈的年龄是儿子的三倍,三人四年前年龄之和是七十二岁,三人现在各为多少岁?

  一看到这道题,我顿时傻了眼,彻彻底底地被这道题难倒了。但我知道,如果就这样“认输”的话,将会令多少人失望啊!

  于是,我静下心来,开始慢慢分析,终于发现,这是一个和倍问题。原来,这个问题的突破口就在“三人四年前年龄之和是七十二岁”这个条件当中。从这里,我们可以求出三人今年的年龄之和:72+4×3=84(岁)。求出三人今年的年龄之和

后,我们便可以用解决和倍问题的方法来求出儿子今年的年龄:84÷(3×2+1)=12(岁)。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根据“妈妈和爸爸同岁”和“妈妈的年龄是儿子的三倍”这两个条件来算出父母今年的年龄:12×3=36(岁)。

  从今天这道题,我明白了遇到困难时,不要因为恐惧而退缩,困难越大,我们便越要勇往直前,打败困难。

  数学的日记 篇13

  星期五天气晴

  爸爸问了我一道题一千克绵花与一千克铁,哪个重?我说:“铁重。”“为什么?”爸爸说。我说:“不对,应该是一样重的。”“错了,在正常情况下,铁重,因为铁的密度大体积小,浮力小,所以铁重。在真空环境下,一样重的。”爸爸说。

  星期六天气晴

  今天我和姥姥去商店买生活用品。先买了一瓶沐浴露28元,然后买了4块香皂,一块3.5元。我去结账的时候我算了算一共42元,我给了收银员100元,收银员找给我了58元。

  算式:28+4x3.5=42(元)

  100-42=58(元)

  数学的日记 篇14

  今天拉琴的时候,老师总是提醒我注意拍子。

  我有点疑惑。老师慢慢地跟我解释后,我恍然发现这就是数学问题呀!全音符是四拍,拉的时候心里要默数四拍“1,2,3,4”。二分音符是全音符的二分之一,就是两拍,拉的时候心里默数两拍“1,2”。四分音符是全音符的四分之一,就是一拍,拉的时候就数一个“1”。八分音符就全音符的八分之一,也就是八分之四,就是二分之一拍,拉的时候就是“半个1”。

  弄明白了音符的关系,好像上了一节数学课,生活里真是无处都有数学呀!

  数学的日记 篇15

  晚上,弟弟说肚子饿了要喝奶粉,我看到妈妈在洗衣服,就帮忙给弟弟泡奶粉。可是我不知道要多少的水和多少的奶粉,于是我跑去问妈妈。妈妈跟我说需要180毫升的温水。我又问妈妈需要几勺奶粉,妈妈说:“30毫升的温水需要1勺奶粉,那180毫升的温水需要几勺?你算算看!”我一边嘴上在加一边手指数着几个30:30+30=60,60+30=90,90+30=120,120+30=150,150+30=180。终于数到第6个30加起来就是180了,我赶紧跟妈妈说是6勺。妈妈笑着说:“答对了,但是如果你学了乘除法,算起来就会更简单了180÷30=6,很快就能算出来了。”原来可以这么简单啊!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要好好学习它!

  数学的日记 篇16

  星期日,妈妈带着我去逛商场,因为正值圣诞期间,所以许多商家都在进行打折扣销售,店面外边挂着许许多多花花绿绿的牌子,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正当我看得起劲时,妈妈拉着我走进了一家红蜻蜓皮鞋专卖店,我一看,新款棉靴6折起。啊哈,我们不是前不久刚好学过打折扣销售的有关知识点吗?现在正好派上用处了。我把妈妈看中的那双棉靴原价记下来,又看看现价,原价是460元,现价是276,276÷460×100%=0.6×100%=60%。

  不错,确实是六折。我连忙向妈妈解释了一遍,妈妈听了我的解释,点头称赞道:“不错,现在学会学以致用了。”说着,又拉着我走进了奥康皮鞋专卖店,这家店同样也在打折扣销售,只是打折的幅度大了些,有打5.8折的,有6.8折的,还有7.8折的,我看见了一双正在打5.8折销售的冬靴,想要妈妈为自己买一双,便又算了起来。这双鞋原价为580元,580×58%=580×0.58=336.4≈336元,580-336=244元。哇,降低了将近一半。

  真是太划算了。在我的劝说下,妈妈只好买了一双。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一家美特斯邦威的专卖店,妈妈准备给我买两件羽绒服,商场的优惠活动如下:一件打8折出售,两件打6折出售。

  我思索着,实在想不出到底先一件一件买合算还是买两件合算,只好再算了起来。一件羽绒服的原价为360元,另一件羽绒服的原价是420元。如果先买其中一件,那么360×80%=288元,420×80%=336元,288+336=624元。如果两件一起买,那么:(360+420)×60%=780×0.6=608元,608元<624元。两件一起买合算一点儿,这么一算,豁然开朗,原来购物中藏着这么多的数学奥秘。要是没有一定的数学知识还真有可能被忽悠了,只有具备很快的口算本领,才能在现场买到既喜欢又便宜的物品呢。虽然只节省了十几元钱,但我已经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学以致用,就足够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有收获。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数学充满了奥秘,它可以点燃智慧之光。因此,我们要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去探索数学,数学的大门永远为你开启,等待你发现更多的规律与奥秘。

  数学的日记 篇17

  因为这个学期的数学期末成绩不是很好,所以老爸又开始了六年级上学期的数学复习计划。

  “首先,今天我们复习的是我们平常常用的折扣。”“啊哈,这个很简单啊。”我打了一个响指。“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概念。”“商店有时降价出售的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很好。来,就拿星期一的例子来说吧,我和你妈妈给你买了羽绒服,原本是699元的,现在打了七折,那么我们应该付多少元呢?”“这很简单。”

  我拿出了草稿纸:“首先,七折就等于70%,那么应该用原本的钱数,去乘以折扣,就可以得出现在的价格啦,应该用699×70%等于……”我在草稿纸上认真的一算着,生怕算错,验算了一遍又一遍:“是489.3元。”“没错。”爸爸拍了拍的小脑袋:“算的可好。”我心里乐开了花。

  “好的,再来,现在我要换一种题目的方式咯,现在我们知道现价是489.3元,也是打了七折,请问原价多少元,应该怎样算啊?”“哈哈,老爸你又抄袭上面的题目啦,很简单,用现价除以折扣就可以得出啦,那么应该是489.3÷70%=699元,都不用算啦。”“不错,不错,那么下面我们再来做做书上的一道题目,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是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应该怎样算啊?”我摸了摸“糊涂”的小脑袋,突然灵机一动:“简单,首先我们应该找出单位“1”,其次看到“便宜”这两个字,说明是要求相差数的,应该用原价去乘以相差数,应该就是160×(1-90%)=16元。”

  “嗯,很好。”爸爸拍了拍掌,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数学的日记 篇18

  前几天我过生日,全家人来到王品牛排聚餐,妈妈店了6份主餐,积了6积分,加上原先的积分9,共15积分,工作人员送了我们一张白金卡,我们又买了10送1的礼券抵掉了6份主餐的钱。

  后来我想:到底是10送1礼券划算还是打9折的白金卡划算?回家后,我在纸上算:10送1礼券相当于你花10份主餐的钱可以吃到11份主餐,一份主餐350元,所以10送1礼券共用3500元,再加上原来吃的9份,共6750元。而白金卡你得先吃15份主餐,积到15分以后,领取白金卡。所以前面的是6×350=2100元。但15和20无法比较,所以假设再用白金卡买5份主餐:5×350×0.9=1575,再把2100元加上1575再加上原来的9份(3150)最后结果是6825.6825>6750。结果令人不解,为什么看似划算的白金卡在本次消费中并不划算。

  我怀疑我师父算错了,因为10送1礼券相当于10÷11=0.9090≈0.91折,可白金卡打的是0.9折,0.9×10=9(元),0.91×10=9.1(元)。明显10送1礼券会比白金卡更不划算,可在实际结果中,10送1礼券会比白金卡便宜。

  经过了苦苦思索后,我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用10送1礼券的话,用原价买的只有9份,而为了积够换白金卡的积分,你又要用原价买15份的主餐,差别就在于此。结论很简单:在本次消费中,用10送1的礼券会比用白金卡更加划算。

  我算出来后欣喜若狂,原来选优惠也有这么多讲究。

  数学的日记 篇19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我们一家人到街上去玩。今天街上的人可真多,好多店铺都装扮的漂漂亮亮的,还贴了好多海报。“爸爸,为什么好多店子都写着‘八折、九折’的,是什么意思啊?”

  “哦,是打折。”爸爸说,“知道打折的意思吗?”

  “什么意思啊?”我摇了摇头,望着爸爸。

  “打折,说明白一点就是降价。是那些卖东西的老板为了多销售一些商品的手段。‘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来卖。同样,几折就是按百分之几十来卖。”

  “百分比我们还没学过,那要怎么算啊。”听完爸爸说的,我顿时没了精神。

  “没学过,可以找学过的方法嘛,也不动动脑子,提示你一点,从分数入手。”说完,爸爸就不再说了。我脑子里一直都在想这个问题,没过多久我们买完东西就回到了家。

  刚进家门,我立马到房间里拿出草稿纸来算这个问题。

  “分数入手,分数入手……”我咬着笔头找不到班的头绪。

  “怎么,还在想打折的问题,没想出来?”“嗯,还是搞不懂。”我期盼的看着爸爸。

  “好吧,告诉你。来,我们先来考虑一个问题——分数是什么?”爸爸不先告诉我反而问我问题。

  “分数就是几分之几啰。”我不假思索的回答。“还真直接,呵呵。好了,我们首先要记住分数的两个特点。一个是分数每一份都是平均分的;一个是被平均分的都可看成单位‘1’。记住了吗?”爸爸说。“嗯。”我点了点头。

  “好,商品的打折就是降价,按照折扣价来卖。几折就是百分之几十,也就是说把价格分成100份,只要其中的几十份价格就可以买到。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把价格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百元以下,把它们变成分,再分成100份,有多少元每份就是多少分;另一部分是百元以上有多少百元分成100份每份就是多少元。再把每部分分别乘以折扣也就是百分之几十的分子几十。注意第一部分的单位是分。然后统一单位元,两部分相加就行了。”

  “谢了。老爸,我知道了,以后有问题再找你。”

  “不要老是靠我,自己多想想,要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数学的日记 篇20

  今天,我和爸爸去逛超市。

  爸爸带我到卖蔬菜的那个小角落去买菜。我们买了2斤黄瓜、1斤西红柿,还有2斤我最爱吃的土豆。回来的路上爸爸问我:“黄瓜正好有4只,我们一家三口,但是妈妈去济南了,我们两个人每人吃几只?我想起了以前学的除法,我说:“4÷2=2,每人吃两只。”爸爸又问:“这4只黄瓜,一共花了3元2角,每只多少钱?”我想了想,说:“3元2角,是32角,32÷4=8,每只8角。”爸爸点了点头,笑着说:“你算得真对!”今天,我真高兴呀!买到了爱吃的蔬菜,又学到了数学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数学的日记 篇21

  这天,妈妈带我经过学校,看到了学校的大操场。

  “妈妈,学校的操场真大,那条跑道有多少米啊?”妈妈对我说:“一圈跑道应该有200米或者400米。”“我们每次体育课都要围着操场跑三圈,还是蛮累的”我对妈妈说。妈妈问:“如果跑道是200米一圈,你们每次跑3圈一共多少米?”我低头算了一下:200+200+200=600米。妈妈又说:“如果跑道是400米一圈,你们跑5圈一共是多少米?”“400+400+400+400+400=2000米。”我回答道。我又想了一下,都是相同的数字相加,我还可以这样算400×5=2000米,“400米的跑道跑5圈是2000米,没错!”妈妈笑着说:“你跑100米要用多长时间?”我想了想:“平时上课我跑50米大概需要10秒钟,100米就是20秒钟。”妈妈接着问:“那你在400米的跑道上跑3圈需要用多长时间?”我愣了一下,开始思考起来,跑100米需要20秒,跑400米需要20×4=80秒,跑3圈就是80+80+80=240秒,60秒=1分钟,240秒=4分钟。我擦了一把汗,告诉妈妈:“跑3圈需要4分钟,妈妈,这个跑道太坏了,一会是200米,一会是400米,我要算晕了!”听到我的话,妈妈乐的哈哈大笑起来。

  学校的跑道还真的挺有意思的,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把人绕晕,等开学了我也一定要给同桌分享一下,看看他会不会晕。嘻嘻……

  数学的日记 篇22

  今天是妈妈发工资的日子,我特别高兴,因为妈妈带我去超市买了30个小月饼。

  回到家后,奶奶、爷爷、妈妈和我一起坐在沙发上看奥运会回放。奶奶把月饼装盘端上来,爷爷吃了3个,妈妈吃了3个,我也吃了3个。妈妈问:“还剩多少个?”我回答:“还剩18个。”妈妈接着问:“怎么算出来的?”我说:“先算3+3+3+3=12(个),再算30—12=18(个)。”妈妈又说:“我们刚刚学习了乘法口诀表,你能用乘法算一下吗?”我回答道:“3×4=12(个),然后再算30—12=18(个)。”妈妈说:“这样是不是更简单了。”我也这么觉得。

  明天我要和小伙伴们一起吃月饼,一起说乘法,看谁最厉害。

  数学的日记 篇23

  快乐的星期六到了,我陪爸爸去店里上班。

  刚到店里,爸爸接到客户的电话。原来是要买保温台上的份数盘。爸爸接完电话就对我说:“今天爸爸考考你吧!客户要买4个保温台上份数盆,1个保温台上有6个份数盘,一共要几个?”我在心里想了想6+6+6+6=24(个)。爸爸又问到:“你还有其他方便快速一点的算法吗?”我转念一想,暑假刚学的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我快速地算了出来,和加法的答案是一样的。爸爸听到答案后,给我比了个大拇指。爸爸说:“那我们仓库里的份数盆是12个一箱,那这样我们需要给他们送几箱呢?”我赶紧在心里默默想了一下,24—12—12=0刚好2箱。我连忙跟爸爸说:“2箱就可以。”爸爸听完开心地笑了,还请我吃了雪糕。

  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身影。

  数学的日记 篇24

  周二,我和妈妈来到游泳培训班继续学游泳。教练让我游了十个来回。

  游泳结束后,妈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十个来回需要做几组游泳动作?”妈妈想考考我的计算能力。

  我想了想,一个来回我需要做16组游泳动作(一组游泳动作包含:2个蹬腿、抬头换1次气并把手往两边划1次),那10个来回就是有10个16组游泳动作。我想了两种算式,第一种是连加算式:16+16+16+16+16+16+16+16+16+16=160;第二种是乘法算式:16×10=160。

  我答出了妈妈的问题,我还和妈妈讲两种计算方法。妈妈又问我:“你觉得哪种算式最简便呀?”我笑着回答:“当然是乘法算式了啦!连加让我在纸上花了好长时间计算,我头都晕了。”妈妈伸出大拇指夸赞我说:“真棒!妈妈还以为你只会用最麻烦的办法去计算呢,哈哈!”

  我和妈妈都开心地笑起来。

  数学的日记 篇25

  今天早上做作业时,妈妈给了我2张数学口算题卡,我看了一下,马上跟妈妈说:“不对,妈妈,你好像弄错了,老师说每天100道口算题,你今天给我2张,虽然第二张的题目不到一半,但2张加起来就有100多道啦。”没想到妈妈给我的回复却是——就只有100道,没有多也没有少,不信你自己数数看。“好!”我可不想多做点,最近这些口算题比起一年级可难多啦,我也是为了早点做完早点休息呀。于是我就开始数起来,我先数第一张:一共有4列,每列有20行,就是20+20+20+20=80(道),再数第二张也有4列,每列只有5行,就是5+5+5+5=20(道),第一张80加第二张20道,刚好:80+20=100(道),没有多一道,也没有少一道。

  妈妈说原来今天在操作电脑时,排版没有排好,平常是只有一张的(4列,每列25行)今天就多用了一张纸,但是口算题数不变。后来妈妈还说2年级你们就开始学乘法了,以后你就会知道4个20相加,不用20+20+20+20=80这样来算,可以用4×20=80,这样算题就简单多了。

  想想数学真奇妙!

  数学的日记 篇26

  今天,我在家玩多米诺骨牌。

  骨牌有浅绿色、深绿色、橙色、黄色4个颜色。我数了数,每个颜色各有20个骨牌。我用乘法算了算,总共有4×20=80(个)。我把骨牌装进多米诺骨牌小火车,数了数,一次最多可以装27个。每趟小火车会自动把骨牌排成一条直线。我想:小火车要开几趟才能运完呢?于是我用加法算了一下,27+27+26=80(个),小火车要开3趟才能运完,最后一趟小火车比前面2趟少了1个骨牌。我把3排骨牌同时推倒,发现26片骨牌的那组取得胜利。我想要3组同时获胜,于是拿掉了2个,那么总数就变成了26+26+26=78(个)。接着,我又同时推倒3排,这次3组同时获胜。

  多米诺骨牌真好玩,下次我要再玩出新花样!

  数学的日记 篇27

  我家这幢楼一共有7层。有时候我在想:“楼里一共住了多少人呢?每天进进出出的都好像碰不到几个邻居嘛。”于是我带着这个问题找到了妈妈。

  妈妈对我说:“那我们今天就来算算,我们这幢楼里大概住了多少人吧!”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我拿来纸和笔,这时妈妈问:“我们这里一共有7层,每层楼里住着两户人家,那你来算算,我们这幢楼里一共有多少户呢?”我迫不及待地回答道:“二七十四,或者用加法表示7+7=14”妈妈非常满意地点点头。她接着又问道:“如果每户都是三口之家,那么,我们这幢里一共住着多少人呢?我想了想回答说:“14+14+14=42,或者用乘法表示14×3=42。”妈妈好奇地问我:“14×3=4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我自信地告诉她:“我先把14分成10和4,接着分别把10和4与3相乘。”于是我用笔写出算式10×3+4×3=30+12=42,“我算的对吗?”妈妈连忙夸我:“宝贝,你是最棒的!”以此类推,如果一户家庭住着4口人或者5口人,我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轻松地算出来。

  数学真的是太奇妙了!生活中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它就无处不在!

  数学的日记 篇28

  暑假里我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有跑步、拍球和跳绳。

  每次跑步50米为8秒左右,妈妈问我:“5个来回跑了多少秒呢?”我想:“5个来回就是10次,那么就是10×8=80秒”妈妈又问:“那80秒等于多少分钟呢?”“这个简单,1分钟等于60秒,那么80秒等于1分20秒。”“答对啦!”妈妈再考考你:“如果你跑了64秒的话,那么你跑了多少个来回呢?”这个就有些难了,于是我就想:8+8=16,16+8=24,24+8=32,……,56+8=64,终于算好了,是4个来回。妈妈说她那里有个魔法秘诀:8×8=64。这让我感到很惊讶,真的是8个8加起来就是64。我接着问:“7个8是多少?”妈妈脱口而出说:“7×8=56”。“那8个9是多少?”“8×9=72”……真的好神奇!居然都完全正确,而且速度也那么快。“妈妈,我也想要得到这个秘诀”。于是妈妈向我出示了乘法口诀表,拿着这个魔法秘诀,果然计算速度提快了许多。

  数学的日记 篇29

  今天,妈妈带我来到妞妞妹妹家里玩。

  我和妹妹在玩耍时,突然发现她家墙壁上的瓷砖有规律,我立马想到了这可以用乘法算出总数。我先数了一共有5排瓷砖。然后我再数,一排有8个。我说:“5×8=40(块)”。这时候妹妹好奇地问我:“姐姐,你怎么不用加法呀?”,我说:“因为每一排的瓷砖数量相同(加数相同),可以用乘法,几个几相加,就是几乘几”。妹妹羡慕地说:“姐姐,我也想长大,这样我也可以用乘法了。”

  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太有趣了!

  数学的日记 篇30

  一天,我想喝酸奶了。妈妈说:“可以呀!但你要回答一个问题,答对了才行。”

  妈妈问:“如果店里1杯芦荟酸奶要2瓶冰红茶的价钱;一瓶冰红茶要2瓶矿泉水的价钱;一瓶矿泉水2元,那么芦荟酸奶和冰红茶分别是几元呢?”我一时没想出来,聪明的小读者们,你知道吗?

  我给小读者们的参考答案:

  冰红茶:2+2=4(元);2×2=4(元)

  芦荟酸奶:4+4=8(元);2+2+2+2=8(元);2×4=8(元);4×2=8(元)

  我喝到了我的芦荟酸奶,聪明的小读者们,你答对了吗?

  数学的日记 篇31

  一天,小明要去交电费,突然发现电力公司为了鼓励节约用电,修改了以前收费的方法,变成了: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52元收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千瓦时,超过部分按每千瓦时0.6元收费。

  这可把小明害苦了,要知道,他对数学一窍不通啊!没办法,她只好回家慢慢算了。小明家十月份用电共121千瓦时,该如何算呢?这时,小明的妹妹小红回来了。她看哥哥愁眉苦脸的,就问他怎么了……终于搞清楚事情了以后,小红决定帮帮这个“数学白痴”。她坐下来,耐心地为小明讲解:“我们家一个月用电超过了100千瓦时,121-100=21(千瓦时)21×0.6=12.6(元)超过的千瓦时要交12.6元,再算100×0.52=52(元),然后把五十二元加上十二点六元就等于六十四点六元了,多简单啊!你想到哪去了!”“喔,原来是这样啊,我还以为有多复杂呢!”小明恍然大悟。

  最后,小明终于顺利地把电费给交了。当他看到有人在电力公司门口焦急地计算自己该交多少钱时,小明就热心地跑过去,指导他怎样算。小明愉快地想:教别人的感觉不懒啊!看来以后我得“改头换面”,重新学数学啦!

  数学的日记 篇32

  我们现在开始学厘米和米,今天,就在操场上上了一节不一样的数学课。

  我们学习了身体上的“尺”,认识了许多量长度的名称,它们分别叫“拃、步、庹、脚”。高老师教我们用脚量米的时候双脚要靠拢,用步量米的时候要跟平时走路一样大小的步子就能量出一米的步数。

  这一节数学课上得真有趣!我们不但认识了量长度的各种单位名称,还学会了怎么去用它。

  数学的日记 篇33

  大家都知道数学与生活是离不开的,比如到商店买东西都要有价钱的。

  比如商价的¥和元差不多一样,还有商场和小卖店的比较,商场利润多,因为商场的标价是那么的便宜,所以商场的人多些,别看商场价钱很低,比如是一元两角的商品,假如有十个人,那就是十二元,而小卖店的商品很贵,人就少些,如果是二元五角,小卖店那就比商场的价钱少二倍。

  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数学的日记 篇34

  今天,讲了一节有趣的课,题目叫做:认识圆形,当然,圆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形状,例如:车轮、方向盘、园钟、碗……这些都是最常见的。

  那么第一个讨论的话题就是:可以用什么方法画圆?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同样也引来了同学们的一阵思考。也有人提出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方法,如用手比着画一圈儿、把胳膊抡圆画一个大大的圈、或是用方形切圆……

  讨论了许久,一位同学提出的法子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方法如下:

  1、将一条鞋带(或绳子)一端固定在某一个点。

  2、再将另一端捆上一根笔。

  3、拉直鞋带,用带笔一端画一周(中心不能动)

  这样一个完美的圆就画好了,这个方法比其他一些方法画的更标准,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能调节圆的大小,所以我们都十分赞同。

  但,有了圆规这样的方便工具,我们就不用非常费力的画圆了,那方便的圆规该如何使用呢?方法如下:

  1、右手握住手柄。

  2、将圆规的两个脚分开到指定圆的半径长度。

  3、针尖对准位置用带笔一端围绕中心画一周。

  对,这十分简便,画得也标准。那么圆心,半径,直径是什么呢?我们都很好奇,老师耐心地说:“听着,圆规画圆时,针尖对准的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与圆上的任意一点叫半径,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用字母d表示。要说直径有几条呢?那就是——无数条,半径的道理也是同样。而且圆还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把圆沿任何一条直径对折,两边都可以重合。圆还真是个有趣的看似简单的图形!

  数学的日记 篇35

  10月18日 星期五 天气晴

  星期五,金老师教了我们新的数学知识,就是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计算步骤如下:第一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上面的个位上。第二把除数与商相乘,算出总数里分出了多少,写在被除数下面。第三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下面。第四将余数与除数相比,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另外我还会把这些东西用在日常生活中呢!

  数学的日记 篇36

  10月18日 星期五 天气晴

  星期五的下午,我们来到了香港的科学馆。我看到了有很多的电脑,还有哈哈镜……我回头一看,看见有很多很多的纪念品,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在这里买了两个指南针,一个是圆形8元钱,另一个是球形的也是8元钱,我一共带了45钱,花了16元钱,还剩下45—16=29元钱。

  今天我很开心,因为我有了这两个指南针,以后就可以分出方向了。

  数学的日记 篇37

  10月19日 星期日 天气 晴

  今天我买了一包QQ糖,在打开之前,我突然想数数里面到底有几个,就打开来数了数,一共有33个,掉了两个,吃了四个,还剩:33—2—4=27(个)。我要把这27个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多少个呢?列:27÷4=6(个)3(个),哦!原来每人平均分到6个,还多了3个。因为算对了,妈妈还把这3个奖给我吃了呢!

  数学的日记 篇38

  10月12日 星期天 天气:阴

  这一周我们学习了除法算式的竖式。

  怎么列呢?是先写一个“厂”字,再把被除数写在“厂”字的里面,把除数写在“厂”左面。计算出来的得数叫“商”,写在“厂”字的上面,还要对齐个位。计算时,是先用“商”乘除数,然后用被除数减去它们的积,看得数是几。如果它们相减后的最终结果不是零,是一个小于除数的数,那么这个数就是余数。除法真有趣!

  数学的日记 篇39

  10月19日 星期天 晴

  今天,爸爸让我先测量出一块地板砖的边长,首先算出一块地板砖的周长,然后再算出5块地板砖并排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

  我测量出地板砖的边长是60厘米,算出它的周长是:60 × 4 = 240 (厘米)。5块地板砖拼成的长方形的宽是60厘米,长是60 ×5 = 300 (厘米),那长方形的周长是:(60+300) × 2= 360 ×2 = 720 (厘米)。

  老师评语:掌握了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同时,还会做几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的题目,计算条理清晰、过程正确,好!

  数学的日记 篇40

  今天下午,在做数学练习题时,我看见了一道会迷惑人的数学题,题目:37个同学要渡河,渡口有一只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们要全部渡过河,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多少次?(一个来回算一次)

  我一看,简单,直接拿起笔就写上37—5—5—5—5—5—5—5=2,数了一下,有7个5,那就是要使用这只小船至少7次。写完了,我拿给妈妈看。妈妈一看,笑着对我说:“小船是不是需要一个同学撑船呀,那么每次是不是只能乘4人。”我一听,马上接着说,那撑船的同学要减掉,那37—1=36人,这样剩下的就是36—4—4—4—4—4—4—4—4—4=0,最后一次到对岸当船夫的同学也上岸,我数一下,有9个4,那所以至少要走9次。妈妈笑着说:“对了!”

  粗心的人往往会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个撑船的人。我就是那个粗心的人,下次再遇见这样的题目,可要仔细看清楚呢!

  数学的日记 篇41

  晚上,妈妈买的鞋架到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快递袋准备帮妈妈搭鞋架。

  刚打开包装袋,我就看到了3捆按不同长短分类的管子、9片灰色的长方形垫布、1张带有卡通图片的防尘布和一堆三角扣。我拿起这些配件,研究起来。这时妈妈问我:“爽爽,你看搭1层鞋架需要多少根管子呢?”我灵机一动,脱口而出:“长方形有4条边,所以要2根长管子和2根中长管子,另外要连接第2层,还共需要4根短管子,搭1层一共要2+2+4=8(根)管子。”妈妈又问:“那搭10层要几根管子呢?”“1层8根管子,10层就是10个8,那就是10×8=80(根)啦!”妈妈点点头,又考我:“那10层分别需要都多少根不同长度的管子呢?”。我认真地想了想:“1层要2根长管子、2根中长管子、4根短管子,搭10层需要长管子10×2=20(根),中长管子10×2=20(根),短管子10×4=40(根)。”妈妈对我竖起大拇指。算好了之后,我就认真地搭了起来。

  不一会儿我就搭好了1层,妈妈又问:“你搭1层用了5分钟,那搭10层要多少时间?”我挠了挠头:“1层5分钟,10层,当然是,10×5=50(分钟)啦!”时间慢慢地过去了,我一个人把10层都搭好了,接下去只剩下组装了。我花了3分钟把第1层和第2层用三角扣连起来,10层花了9×3=27(分钟)。妈妈故意疑惑地问:“为什么10层是9×3=27,不是10×3=30分钟呢?”我得意地回答:“妈妈,你这就不懂啦,2层需要3分钟,3层需要2个3分钟,以此类推,10层就需要9个3分钟呀!再加上刚才搭鞋架花了50分钟,我一共花了27+50=75(分钟)也就是一个小时15分钟!”

  妈妈听完我的分析,一边夸我是个聪明能干的孩子,一边给我拍照留念。我不仅一个人搭好了比我还高的鞋架,还用刚学的乘法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我开心极了!

  数学的日记 篇42

  晚上,爸爸带回来一箱牛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牛奶,这时候,妈妈走过来对我说:“你数数这箱牛奶有多少瓶?”我马上开始数了。第一次,我是一瓶一瓶地数,一共是24瓶;第二次,我是两瓶两瓶地数,也是24瓶。妈妈又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数得更快?”我思考了一下说:“一列一列地数最快,一列有8瓶,一共有3列,就是8+8+8=24(瓶),也可以这样算:3×8=24(瓶)。”妈妈对我竖起大拇指,夸我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

  数学的日记 篇43

  今天我和好朋友周子然去看书。我们来到阅览室,阅览室里的书可真多呀!有绘本、有故事书……我们先来到了最喜欢的绘本区。我和周子然一起数了一下,发现每一行都有20本书。

  这时周子然想要考一下我,对我说:“你知道绘本区一共有多少本书吗?”我抬头数了数发现一共有三行,每一行都有20本。那么绘本区一共有20+20+20=60(本)。周子然听完我的回答后十分赞同。

  于是,我们一起在阅览室从下午一点阅读到两点半。我看了绘本30页、故事书28页,一共看了30+28=58(页),总共花了一个半小时。一小时等于60分钟,半小时就是30分钟,也就是我看了60+30=90(分钟)。

  阅读的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今天真是开心的一天!

  数学的日记 篇44

  星期天,我运动完后和妈妈一起回家。走到家楼下看着这一级级台阶,我顿时感觉无力,心想:不就是爬6楼嘛!我是男子汉,区区几级台阶怎么能难倒我!

  说爬就爬,我一开始爬得可快了,妈妈一直走在我后面,可过了一段时间,我的脚越来越慢,腿似乎有千斤重,妈妈就鼓励我继续加油,终于到了6楼。

  妈妈说:“孩子,你知道我们从1楼到6楼走了多少台阶吗?”

  我说:“刚刚我只顾着爬没数”。

  妈妈又说:“你看,每层楼有18级台阶,那么你能算出多少台阶吗?

  我想了想:从一楼到二楼走18级台阶,二楼到三楼也是18级台阶,那么从一楼到六楼,就有5层,应该用算式18+18+18+18+18=90(级)。

  妈妈对我竖起大拇指,又说:“从一楼到二楼用了2分钟,照这样的速度,从一楼到六楼需要几分钟?”

  我思考着:从一楼到二楼用了2分钟,那么到6楼,就应该有5个2分钟,应该用算式2+2+2+2+2=10(分钟)

  妈妈说:“也可以用乘法来计算:5×2=10(分钟)。”

  妈妈还跟我讨论了关于乘法的思路,真是一次不错的经历。

  数学的日记 篇45

  今天早上天气晴朗,我和夏洱妹妹去了杭州乐园玩。

  我们去玩了摩天轮。摩天轮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小隔间,每种颜色隔间有4个,每个隔间能做4个人。妈妈问我:“所有黄色的隔间能坐多少人?整个摩天轮能坐多少人?”我快速地答道:“黄色能坐16人,因为黄色有四个小隔间,每个可以坐4人,所以是4+4+4+4=16(人)。摩天轮总共有4种颜色,每种颜色都是一样多的,所以是16+16+16+16=64(人)。摩天轮总共能坐64人。”回答好问题后,我们一起上了摩天轮。爸爸还给我们定了美味的美食,真是又好吃又好玩。

  我们下了摩天轮后,爸爸告诉我们:“等以后我们学了乘法,这个就更简单了。”我好期待学乘法啊!

  数学的日记 篇46

  暑假里我学会了现代智力七巧板。七巧板一共有5副,每副有7块组成。妈妈问我这样一共有多少块呢?我是这样算的,在本子上一个一个地加7+7+7+7+7=35。妈妈告诉我可以用刚学的乘法口诀快速算出来哦!我灵机一动,在心里默默地想和7有关的乘法口诀。“五七三十五”,和我用加法算得答案一样。哇!原来乘法口诀这么方便。妈妈给我竖起了大拇指。

  七巧板可以单副拼,也可以多副拼,可以拼成人、鱼、字、火箭、轮船,还有动物等等。只要肯动脑筋就可以拼出各种各样的图形。今天我是一副一副地拼,总共拼了九副。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母女同乐这幅图。瞧!我用长长的直角板和大板拼出了妈妈的身子,就像我被抱在怀里一起哈哈大笑的样子。

  现代智力七巧板真有趣,同学们一起来玩吧!

  数学的日记 篇47

  10月18 星期六 晴

  今天妈妈教我玩扑克牌游戏,一副扑克牌不要大小王,J、Q、K是数字零、A是1,其它的不变。每人放两张在桌上,看谁能用加减乘除算出得数等于24,四张牌不能重复用。妈妈示范了几次给我看,我看明白了,于是我们就开始玩。我有好多都算不出来,但出了这样的四张牌我算出来了,8一张、3一张、j一张、A 一张,我想3×8×1+0=24。妈妈夸我好聪明,后来我还算对了一题,7一张、8一张、9一张、A一张,我想了好久,原来是(7+8+9)×1=24。还有最简单的一题我很快就算出来了,那就是4一张、6一张、Q一张、J一张,4×6+0+0=24,我玩得很开心。妈妈说玩这样的游戏可以使我的口算能力加强,所以我要经常玩。

  数学的日记 篇48

  10月19日 晴

  我在学校里学习了四边形的有关知识。

  先学习四边形的特征,四边形就是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因为它两祝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正方形和长方形以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它们的角都是直角。今天我主要学的是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周长指的就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对今天的学习感到很有趣。

  数学的日记 篇49

  又是一节精彩的数学课又是一节值得回味的课又是一节知识的总结课……

  “今天我们学的是圆,大家知道在没有圆规的情况下怎么画圆吗?”这句话一出口原本热闹的教室立刻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便开始有同学举手了,“老师可以用水杯底画”“老师可以用量角器一半一半的画。”“老师可以用手臂轮着一圈画。”“老师还可以把大拇指定住,其他手指绕一周转一圈”大家又开始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老师把这几种方法都记录下来,“还有别的方法吗?”老师问到,“这些都无法改变圆的大小。”“老师,我知道了!”一个同学激动地举起手来。“”用鞋带绑上笔,另一端固定住,绷直线画一个圆。”

  这个同学的方法和圆规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后来就发明了圆规,第一步怎么做?“”把圆规拿起来”“怎么拿?”“冲着把儿一端”“你说的不精准,如果按你的说法来说针尖儿早已扎进肉里了”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开始总结了第一步是用手捏住圆规的手柄,第二步是分开圆规的两角,第三步是固定住圆规的尖角,第四就是旋转一周。圆心就是尖角所在的点,决定圆的位置用o表示。半径决定的是圆的大小,用r表示,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用d表示。而我却意外的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在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数学的日记 篇50

  今天数学课我们学了“圆的认识”。

  首先就是画圆的方法。可以用杯子底或盖比着,用笔绕着它旋转一周;可以用鞋带,一端系着笔,另一端固定在一个地方,拉直鞋带,固定的一端不动,有笔的一端旋绕一周,鞋带的长度决定了圆的大小,它长圆就大,它短圆就小;还可以用手臂,以肩膀为圆心,手里拿着笔,旋绕一周就画出来了。

  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用圆规,先把两脚分开,分开的长度取决于要画的圆的半径是多长,尖脚固定在纸上,另一头绕着尖脚旋绕一周,在画的时候尖脚不能移动,移动就画不出一个完整的圆了。

  用圆规画圆时,尖脚所在的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大写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小写字母“r”表示,半径的长度也是圆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小写字母“d”表示。画完要标出圆心、半径或直径。

  同一圆内,两条半径等于一条直径,一条半径等于二分之一条直径。所有半径长度相等,所有直径长度相等。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圆是对称图形,对称轴有无数条。圆的中心位置是由圆心决定的,圆的大小是由半径决定的。

  最后老师还给我们出了道判断题:“直径是半径的2倍。”“错——”我们不谋而合。原因是必须在同一圆内直径才能是半径的2倍。

  数学的日记 篇51

  11月12日 星期:三 天气:晴

  今天,我们学“圆”。

  因为先前老师让我们早就准备了一下,买了圆规。开始上课,老师就让我们画三个圆,并让我们找找这些圆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同学们的手立马举了起来。“圆的大小不一样!”“都是圆形!”老师赞许地点了点头,说:“你们再画出几条对称轴。”我们很快就OK了,七嘴八舌地说:“一个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对称轴都相等!”

  “对了!”

  “同学们,那我们也就可以得出一条结论:圆是轴对称图形,一个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懂了吗?”“懂了!”同学们大声回答道。

  通过事后的学习,我还知道了: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半径一般用r表示,直径一般用d表示。半径的距离就是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d=2r 或r=2/d。

  呀,时间也不早了,我该复习一下上课时写的笔记,在这里闲话不多说了,拜拜!

  数学的日记 篇52

  10月30日 星期:四 天气:雨

  今天,老师教了我们“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差不多,都是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可不是空穴来风!

  16:4的比值是4,那4:1的比值也是4,再仔细观察一下两组数。16到4是除以了4,4到1是除以了4,也就是说“16:4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了4”,比值依然是4,那么反过来看4到16是乘了4,1到4是也是乘了4,就说明4:1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成了4,比值依然是4。

  从这一个例子中就可见一斑了,所以,我们才得出了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2,0除外,比值不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如果前项先乘,后项再乘那就不行了;也一定要是“相同的数”,如果不是相同的数,一个乘3,一个乘4,那就更不行了;当然,0就要除外了!

  我在这里可是给大家提了个醒呦,六年级的朋友们可一定要注意哦!

  数学的日记 篇53

  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克和千克的知识。原来,生活中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质量单位克或千克。通常,计量比较轻的物品我们用“克”(g)作单位,比如:一支口香糖、一盒儿童牙膏、一枚硬币、一盒饼干等物体的重量。计量比较重的物品我们用“千克”(kg)来做单位,比如:一桶洗衣液、一箱苹果、一袋大米的重量,还有我的体重等。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告诉妈妈老师让我们在生活中找一找与质量单位有关的知识。于是,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超市。一进超市,就看见超市门口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排排牛奶,我看了看,发现上面写着每盒牛奶的净含量250克,这时,妈妈就问我:“一箱牛奶12盒,每盒牛奶250克,那么一箱牛奶是多少千克呢?”我用12×250g=3000g在课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1000g=1kg,那么3000g就等于3kg,旁边的阿姨听见了,夸我真聪明。

  后来,我和爸爸妈妈又去买了1千克苹果,妈妈告诉我:“在生活中,人们还习惯用‘斤’和‘两’来表示物体有多重,2斤=1千克,1斤=500克。”“哦,原来是这样呀!那我们今天买了1千克苹果也就是2斤喽,一共有5个。”我高兴地回答。在称重时,我还发现超市里用的大多都是电子秤。听老师说过,称非常重的物体要用磅秤,我还没见过呢,有机会我一定要亲自去看一看。

  今天我很开心,因为我通过生活实践,学到了很多知识,还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数学知识真是无处不在呀!我一定要努力学好数学,用我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问题。

  数学的日记 篇54

  今天,是哥哥的升学宴,我负责准备奖品,于是,我和姐姐拿着妈妈给的100元钱去超市选购奖品。

  因为,和妈妈事先有约定奖品的标准,要实用、质量好、不能贵、更不能超总预算,这对于我和姐姐来说是个大难题,在超市我们认真的选了好半天,反复看价格对比,才最后选定要买的一、二、三、四等奖,分别是葡萄酒、水杯、蓝莓汁、小碗。

  最后决定,购买一等奖葡萄酒一瓶,单价20元/瓶,二等奖水杯两个,单价15元/个,三等奖蓝莓汁三瓶,单价6元/瓶,四等奖小碗四个,单价4元/个,由于我自己没买过这么多东西,这下把我愁住了,幸亏在姐姐帮助下我才计算清楚,20×1+15×2+6×3+4×4,最后总共花费84元,收款时付100元,找回16元。

  哥哥的升学宴搞得非常成功,奖品好也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亲戚们都夸我会买东西,我心里美滋滋的,非常有成就感。通过这次购物实践,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主要是数学方面的,例如:两位数乘法,连加法,100以内的减法等,生活中能用到的数学知识真是太多了,以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好数学,加油。

  数学的日记 篇55

  今天的玩转数学课,徐老师教我们用橡皮泥和牙签做立体图形。徐老师要求我们先按照大屏幕上的立体图形搭建一个三棱体和一个正方体,然后再用徐老师教的方法自创一个有趣的立体图形。小朋友们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想到的立体图形多种多样,有的搭建了下节课要做的长方体,有的搭建了和房子一样的形状,还有的搭了一个非常复杂的铁塔,特别是李妤昕同学,她搭了一个三层楼的房子,难度非常大,直到下课之前才搭建完成,她的作品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赞扬。这堂玩转数学课,让同学们学到了用最简单的材料,一样能搭出复杂的图形,让图形千变万化。

  今天的数学课真好玩,同学们的脸上都挂着微笑!希望以后这样的课堂越来越多,让我们的数学学习越来越快乐!

  数学的日记 篇56

  数独,一种数学益智游戏,它种类繁多:有标准数独、额外区域数独、不等号数独、窗口数独、奇偶不规则数独等……

  “1不可能,2不可能,3不可能……”房间里传出一大串比机关炮还快的“不可能”声。没错,我和老爸正在做“标准数独”游戏。“标准数独”是这样的:每行、每列、每宫(3x3)中的数字只能填1到9,不能重复,根据已知条件填满空格。

  刚开始做第一道数独题目的时候,还很不熟练,用到了好几次假设,所得的结果却违反了规则,只好推到重来。于是我们吸取教训,不使用假设,有多种可能性且做不来的空格先跳过,只做只有唯一答案的空格。做完只有唯一答案的空格后,随着空格越来越少,有多种可能性的空格也变为了只有唯一答案的空格,数独就解出来。

  做第二道数独题目的时候,我们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从头到尾几乎没有遇到“敌人”的丝毫“反抗”,十分顺利地解决了比第一题还难的题目。

  万事开头难,只要不怕失败,坚持下去,找到方法,就会势如破竹,取得胜利。

  数学的日记 篇57

  1月25日星期六有雨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寒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后。这道题是这样的: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的面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妈妈来了。妈妈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妈妈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另外一条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的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数学的日记 篇58

  12月25日星期六有雨

  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

  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30元、40元、60元……”

  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

  在此,我也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不信你就试一试!

数学的日记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