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摘抄(优选6篇)

时间:2017-07-03 07:19: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摘抄 篇一

书籍名称:《教育的本质》

作者:约翰·迪维

本书是一本探讨教育的本质和意义的经典之作。作者约翰·迪维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思维能力。下面是我在阅读这本书时的一些摘抄和读后感:

1. “教育不是把信息灌输给学生,而是激发他们内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句话让我深思,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和引导,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2. 作者提到了“教育的自由”这个概念,他认为学生应该在自由的环境中学习,而不是在严格的规则和束缚下。这点让我想到了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学生常常受到严格的纪律和规范的束缚,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

3. 书中还提到了“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作者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智慧、有创造力的人。这让我想到了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不仅仅追求分数和成绩,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激发他们内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他们创造自由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智慧、有创造力的人。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摘抄 篇二

书籍名称:《教育心理学》

作者:吴玉章

《教育心理学》是一本经典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作者吴玉章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入探讨了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下面是我在阅读这本书时的一些摘抄和读后感:

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在教育中的应用。”这句话深刻地概括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教育心理学不仅仅是研究学习和教学的心理过程,更重要的是探讨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育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作者介绍了“认知发展理论”和“学习理论”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有很大帮助。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和学习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3. 书中还提到了“情感与态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作者指出,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对于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价值观念,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取向。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心理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心理学不仅仅是研究学习和教学的心理过程,更重要的是探讨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育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和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价值观念,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取向。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摘抄 篇三

  品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字里行间感觉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细流,我顺溪而下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无限广阔、无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园。在这教育的伊甸园里我看到了五个光芒闪耀的花环悬挂在高高的苹果树上,它们的名字叫作德、智、体、美、劳。我看到了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谐向上的爱的海洋。

  在《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序言中,朱永新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真实故事:一位叫布罗迪的英国退休教师,在布满尘埃的阁楼上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叠发黄了的旧练习册。它们是他50年前31位孩子的习作,作文的题目是《未来我是———》。31个孩子有31个梦想,有想当总统的,有想当驯狗师的,有想当领航员的,有想当王妃的……

  那位老师突发奇想: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罗迪的手中,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上的梦想是当一名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正当布罗迪猜测着各种可能,满怀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进一家私人博物馆时,他意外收到英国教育大臣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同时也感动万分。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脑子里,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戴维的行动使朱永新教授获得启迪: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我感到很荣幸,因为我拜读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园里属于自己的那棵苹果树。因为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权利和责任分享朱教授爱的教育、理想教育的梦想,并用它提醒和改写自己从今往后的实践和追求。因为我也有一颗充满理想和激情的跳跃的心。如果你要问我的梦想是什么?那就是我愿我的青春永驻苹果树下!

  教书数年曾经黯然气馁过,失意灰心过,作一名幼儿教师有什么意义?要替一群孩子梳小辫、擦屁股,穿衣、擦鼻涕,还要教他们知识技能、品德习惯、锻炼体能,既要接受家长苛刻的好坏评价,还有随时接受幼儿园领导严格周密的检查,而在外行人看来干得再优秀也只不过是个高级保姆。

  曾经有人问我:“你们幼儿园里教师怎么都这么青春啊?那你们老了怎么办?也和孩子们一起蹦啊?跳啊?想想真滑稽。”我随口反驳说:“年纪大了就当园长或者后勤领导呗!”其实细思量,哪个幼儿园需要那么多园长,那么多领导啊?我们老了怎么办?还能不能跳啊蹦的?或许很多幼儿教师曾和我一样思附过这个问题:我们今天的绚丽到底能保持多久?我们的活泼,我们这份可引以自豪的特殊的童心童稚能保持多久?

  今天,我终于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答案。朱永新教授告诉我们:“要挖掘你生活中、职业中的内在魅力。”教师,作为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可能永远达不到职业排名榜的最前列,但是我相信,一个优秀的、理想的教师,一定会在自己的内心把它排在最前列!是啊!细想一下,不当幼儿教师我们照样会老,正因为作幼儿教师我们的外表都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亮丽很多,我们的心态一般都比同龄人要有活力很多,这是我们的职业,我们的孩子给予我们的美丽,是孩子们影响着我们,带动着我们,年轻着我们,使我们的青春延续再延续......

  拜读了《新教育之梦》一书之后,我不再怕自己老了怎么办?不再问自己还要教多少年书?还可以跳、唱多久?因为我知道了“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朱教授说“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了五年,十年,及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我追求作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师: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一个自信、自强、勤

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挑战自我的老师;一个善于合作,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老师;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我相信那必将是一个永远年轻老师。

  花儿不会因为畏惧凋谢而后悔绽放,小溪不会因为畏惧干涸而放弃流淌,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阵子”,它们都知道抓住每个最精彩的“一阵子”去赢取一辈子的生存价值。作为幼儿教师,或许我们的绚丽也只有一阵子,但只要认真把握好这“一阵子”,使它发挥生命真正的价值,那便是最自然,最从容的生存蕴意。我愿自己生命中最美丽的一阵子时光留给苹果树下的孩子们,和他们快乐的学习、游戏。愿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怀着“新教育之梦”谱写自己辉煌的“一辈子”!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摘抄 篇四

  最近读了《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将来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教育行为细节

  育人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必须摆脱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关注自身行为的细节,从细小之处来影响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与不经意间的一个细节。一句平常不过的话,一个细小不过的动作,都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灵烙下痕迹。一次无意的非言语行为失误,一句脱口而出的伤人之语,则有可能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育产生的真实影响与预期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教师教学行为细节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能够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这些行为也体现了教师个人的基本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表现出来的行为细节,不管是言语行为,还是非言语行为,不管是有意表现出来的行为,还是无意流露出来的行为,都可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乃至日常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为为例,假如教师表现出得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能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绪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假如教师表现出失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疏远师生之间的情感,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教师管理行为细节

  在学校教育世界里,教师经常承担着管理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课堂管理或者教学管理;在课余与学生的互动中,要进行学生管理。教师在管理课堂、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努力从细节之处做好管理工作。教师与学生打交道比较多,尤其要注意管理自己的管理行为细节。

  四、教师学习行为细节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激增的当代,作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需要抓住各种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因而,不管参加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还是自我学习,教师都要管理好自己的行为细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教师日常行为细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在校园之中的日常行为,也要时时注意细节,以免给学生传递不良信息。在很多时候,教师日常的行为细节,就是对学生的一次次“身教”,而且这种教育比“”言教更具影响力。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摘抄 篇五

  本学期学校为了提高教师们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又发了两本书给大家学习,就我个人而言感觉很好,这样通过教学之余时间学习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对增强自己教育教学能力有很大的裨益。

  在学习《教师的20项修炼》时看到教师的反思一章节时,感触很多。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教学反思旨在引领老师们“关注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分析问题与困惑、成功与失败,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觉得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反思促发展,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成为教师。事实上,教学反思是教师的自发行为,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毋需刻意追逐。

  一、运用现代课程观,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现代课程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教育的原则,重新审视教师的作用。现在的教师,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学不是为了教师的表演和个人魅力的展示,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从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等多重角色。这一转变对于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而言,并非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因此需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角色。

  为了适应这种多重角色,教师备课不应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组织教案和讲授上,不应以自己所理解的重点难点去把握教材,也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教学目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重在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学习,选择正确的学习路线和学习策略;告诉他们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处理信息的手段,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传授出去。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一切活动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主要精力应放在策划、组织、启发、引导、点拨、答疑、做好总结工作上来,摆正教师的主导位置和学生的主体位置,力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评价应以学生的“收获与发展”为标准,而非教师“教给了什么”。本学期我教的《电子技术项目课程》就是以此为标准要求自己的教学。

  二、运用教育民主思想,反思自己的学生观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谐发展。其核心是实行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观念是教师人格特征的重要内容。实行教学民主,首先,要求教师把学生放到一个平等的人的位置来对待,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人格,关注学生的尊严与情感,真诚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伙伴型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把学生当人看。其次,始终记住学生是思想意义上的未成年人、不完美的人和需要教化之人,学校是他们走向成年、走向完美、接受教化的主要场所,教师是他们的引路人,来自教师的鼓励、宽容或讽刺、批评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教师要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对待有缺点、犯错误的学生要多宽容,少责备;多激励,少批评,绝不能讽刺挖苦,要

  意识到哪怕是一句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也有可能扼杀他一辈子的上进心。要坚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教师充分提供表现、思考、研究、创造的机会,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再次,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的差异。十个手指头不一般齐,学生也是各有特点的,要把每个学生都视作一座尚待挖掘的矿藏,无论是金矿、铜矿或铁矿,都有他们各自不同的价值。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关注的全体学生,还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否提供了适合于发挥每个学生潜能的学习模式,给他们创造了多少发挥潜能的机会;是否千方百计地发掘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运用现代学习观,反思自身综合素质

  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就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只着眼于学生素质,而忽视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那么教育的成效也难以有很大提高。因此教师要经常扪心自问自身素质上的差距。

  现代学习观认为学习既表现为接受,也表现为感悟、体验、发现和探究。知识经济时代对从业者提出了“终身学习”的客观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另一方面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自己也要“学会教学”。教师和学生无疑都是学习者,随着现代传媒的发达,学习方法多样化,学生很有可能比教师了解得还多,很难想象一个孤陋寡闻、因循守旧的教师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不但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更要有自己的独创,这种独创正是来自于教师的体验、感悟、发现和探究。教育者必须是创造者,教师本身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素质,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师的20项修炼》一文中指出,“教师要有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一举一动都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那怕知识再渊博,也决不是称职的教师。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外,还要具备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心态,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和克服心理障碍,有效铸造人类灵魂的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四、运用唯物辩证法,反思教与学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就教学而言,本身包括教和学两方面,教为学而存在,学又要靠教来引导,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但教学改革长期以来普遍强调和关注的只是“教”的改革,以至教学改革变成了单纯是教师的事,而忽视了学习层面的改革。这种由教师单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由于缺少学生的广泛参与,往往难以深入下去,在实践中也收效甚微。 “教改”与“学改”是教学改革的两个方面,两者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教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改革,所以,“学改”是“教改”的深入与落脚点;没有“学改”,“教改”便失去了意义;“教改”是“学改”的依托,离开了“教改”,“学改”便失去了指引。学校的教学活动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上,没有学习主体对学习的投入,学习观念与方法的更新与改进,以及对学习目标的追求,再好的“教改”也是徒劳。因此,必须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作用,突出学习改革的重要性。

  传统学习方式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书本知识是间接经验,学生要将它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必须以一定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为基础。这就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的开展,如以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为目的的认知实践,处理自身日常事务的生活实践,处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交往实践等。

  因此,教师应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的转变;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积极倡导现代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激烈的社会竞争呼唤学校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责无旁贷。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树立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并不断地运用于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实现教学相长,以使自己的工作具有更大的成就和意义,为人才培养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即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了学生的学习而多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首先要从自己的教学开始查找问题,如果说在教学环节中,我们的老师能为了学生而多考虑自己的教学行为,平时,多问问学生的听课感受,在写教学体会时,常反思自己,多给自己找找缺点,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那么,你将是学生心目中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摘抄 篇六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摘抄(优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