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日记之家乡的腊八节(通用6篇)

时间:2017-04-04 09:48: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生日记之家乡的腊八节 篇一

今天是腊八节,这是我家乡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晨,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庙里祭拜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庙里香烟缭绕,人们神情庄重,我跟着他们虔诚地磕头。祈祷完毕,我们又去买腊八粥和腊八面线,这是腊八节的传统食物,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中午,家里摆满了各种美食,我看到了糖蒜、腊八糖、腊八豆腐、腊八蒜、还有腊八粥和腊八面线。这些食物不仅好吃,而且寓意着吉祥如意。我和家人一起吃饭,开心地聊着家常,仿佛忘记了一切烦恼。

下午,我们家还准备了一些腊八活动,比如腊八树、腊八灯和腊八脑袋。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笑声不绝于耳。爸爸还给我讲了腊八节的传说故事,让我更加了解这个传统节日的来历和意义。

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烤着红薯、瓜子和花生,吃着糖蒜和腊八糖。火炉里燃烧的火光映照在我们脸上,温暖而幸福。我闭上眼睛,感受着这份家的温暖和幸福,心里充满了感恩和满足。

腊八节,是我家乡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在这一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也更加珍惜家人和亲情。愿家乡的腊八节越来越繁荣,我们一家人永远幸福快乐!

小学生日记之家乡的腊八节 篇二

今天是腊八节,我家乡的传统节日。清晨,我和妈妈一起准备了腊八粥,把大米、红豆、莲子、桂圆等食材放在一起煮,香气扑鼻。腊八粥煮好后,我和妈妈一起去庙里祭拜祖先,祈求平安和健康。

庙里人山人海,香火缭绕,虔诚的信徒们一个接一个地磕头祈祷。我也跟着他们磕了三个头,心里默默祈祷着。祈祷完毕,我和妈妈又去买了些腊八面线和腊八糖,准备晚上和家人一起分享。

中午,家里摆满了各种美食,我看到了糖蒜、腊八豆腐、腊八蒜、腊八粥和腊八面线。这些食物看起来色香味俱全,我咽了口水。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开心地享用着这顿团圆的午餐,笑声不断。

下午,我们家举办了一些有趣的腊八活动,比如腊八树、腊八灯和腊八脑袋。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快乐地度过了一个下午。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烤着红薯、瓜子和花生,吃着糖蒜和腊八糖,温馨又幸福。

腊八节,是我家乡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在这一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也更加珍惜家人和亲情。愿家乡的腊八节越来越繁荣,我们一家人永远幸福快乐!

小学生日记之家乡的腊八节 篇三

  中国民间农历腊月初八有熬腊八粥的习俗,称为“腊八节”。腊八粥的来历,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故事。

  佛祖成道腊八节本是佛教节日。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出家修道,过了六年苦行生活,他饥饿疲惫到了极点。有一个牧女给他送来了乳糜-(奶粥),食后恢复了体力,洗去了身上的污垢,在菩提树下终于觉悟成佛。佛教把这一天作为“成道节”。印度佛教传人中国,中国佛教徒认为释迦牟尼成佛是在十二月(即腊月)初八,遂以“腊八”为成道节。在古代,每逢这一天,各寺院都要诵经纪念,仿效牧女献乳糜事,以各种香谷、果实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

  祭祀腊神汉代始规定于腊月初八为腊祭日。每到腊八这一天,为了祭祀腊神,民间往往要准备一顿别具风味的粥。这种粥是用五谷杂粮掺入花生、栗子、红枣、核桃仁、杏仁,用微火煮熟炖烂,再添加红糖,做成八色香粥,称之为“腊八粥”。粥煮成之后,先要盛上几碗,放置于庭院天井、碾磨盘上、牛马羊猪圈的门上,以表示同庆丰收、迎吉祥之意。由此可知,当时的“腊八粥”与佛教没有关系,完全是我国自己的传统祭日。

  纪念岳飞宋朝民族英雄岳飞,坚持抗金,遭奸臣秦桧诬陷。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飞进京。岳飞无可奈何,急急班师,一路粮食不济。百姓闻讯,户户送去粥饭,岳军合混而食,道谢而去。这天乃腊月初八。后岳飞被害,百姓为示怀念之意,每年腊月初八烧起“百家饭”。

  皇帝喝粥在安徽流传皇帝喝腊八粥的事故:朱元璋小时候家中贫困,在财主家放牛,他经常挨打受骂,饥肠辘辘。有一次他牵牛过独木桥,老水牛跌到桥下摔折了腿,财主把他关在一间屋里,三天三夜不给饭吃。他饿慌了,发现一个老鼠洞,一挖开发现一个老鼠粮仓,里面有大米、豆子、粟米、珍珠米、红枣……什么都有。他就把这些东西煮了一锅粥吃,觉得比什么都香甜。后来,朱元璋打了天下,做了皇帝,吃腻了山珍海味,一天晚上,朱元璋又想起当年这种粥来,传令御厨用各色五谷杂粮煮成粥进奉,大宴群臣,这一天正是农历腊月初八,因而赐名“腊八粥”。

小学生日记之家乡的腊八节 篇四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饥饿和劳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发现,女童急忙跑回家寻找食物。可她家境贫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种的杂粮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几粒米。姑娘向来慷慨大方,乐于助人,她将每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搜罗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很快苏醒过来,并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每到这一天,寺庙里的僧众将募化来的斋粮煮成稀饭,来供奉神佛,将佛粥供过之后,再分给穷人食用。后来,腊八粥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腊八粥作为民间的吉祥食品相互赠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丰收以及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年的腊月初八,母亲都会给全家人熬一锅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那时的生活很清苦,没有太多的东西用于做粥的配料,可是母亲却总会想尽办法给我们做上热腾腾的腊八粥。母亲把事先煮熟的红豆、绿豆、花生和淘净的大米、小米、黏米、芝麻一起倒入大锅中,盖上锅盖,在灶里架好火。待开锅后,母亲隔一段时间用饭勺搅几下,防止粘锅,随着锅里咕嘟咕嘟冒起的泡泡,腊八粥的香味顿时溢满了整个土屋。

  手捧着盛满香喷喷腊八粥的大碗,心里感觉幸福极了。急不可耐地吃上一口,甜甜的粘粘的滑滑的感觉让我爱不释手。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暖和温馨,给全家人平添了一种过年前的节日气氛。那时我只是觉得腊八粥好吃,而没有想得太多,直到之后离开了家,才越发感受到这其中承载着母亲太多的.辛劳,太多对子女的美好祝愿。

小学生日记之家乡的腊八节 篇五

  “腊八”还是佛教的盛大节日。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煮粥供佛。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还可以增福增寿。所以人们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很多,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讲究,粥里有红枣、莲子……总计不下二十种。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在半夜时分开始煮,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你想,这样复杂能不好喝吗?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各种花样,再放在锅中煮。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一碗粥有这么多知识,中国真不愧是文明大国啊!我真自豪是中国人!

小学生日记之家乡的腊八节 篇六

  大家知道吗?今天是腊八节,过腊八节吃腊八粥,这个古老的风俗大家应该都知道。

  今天晚上,我写完作业,一股诱人的香甜扑鼻而来,我急忙跑到餐桌旁,定睛一看,哇!是我的最爱:腊八粥。我使劲都嗅了嗅,杂粮的各种味道混在一起,有:葡萄干、花生、红枣、糯米、黑米、薏米、大米……妈妈笑容满面地走过来,高兴地说:“来尝尝我的好手艺吧!”

  我立刻坐下,捧起不锈钢碗贪婪地嗅着这诱人的香气,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扒一口饭在嘴里,啊——!绝妙好手艺,那甜甜的、香香的、葡萄干的微酸味、其它的杂味儿掺在一起,分不清哪个对哪个了,那么甜,我甚至怀疑妈妈放几勺糖在里面了。我很快将一碗美味“消灭”了,又吃了一碗,再吃半碗,再吃半碗,我一共吃了整整三大碗。香、香甜、甜、甜酸,这腊八粥真令人回味无穷啊!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腊八粥的味道呢!这真是舌尖上的“腊八节”!

小学生日记之家乡的腊八节(通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