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日记:我们身边的雷锋(实用3篇)

时间:2013-01-03 01:22: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雷锋日记:我们身边的雷锋 篇一

今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去上班,却在路上看到了一个让我感动的场景。一个老人摔倒在地,周围的人都在匆匆赶路,唯有一个年轻人停下来扶起了老人,并询问是否需要帮助。这个年轻人正是我周围的雷锋,他用他的善良和热心温暖了这个陌生老人的心。

这个雷锋,平时并不显眼,他不是公司的领导,也不是最出色的员工,但却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他总是乐于助人,从不计较得失,用他的行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每当同事有困难时,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每当有人需要帮助时,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他的善良和热心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温暖,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关爱。

雷锋并不一定要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他可以是一个平凡的员工,一个普通的市民,但他的一颦一笑,一个举手投足,却能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一种美好。雷锋就在我们身边,他或许没有金钱和权力,却有着一颗善良和真诚的心,这就足以让他成为我们心中的英雄。

今天,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利益的社会,我们更需要身边的雷锋,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让我们向雷锋学习,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让这个世界充满爱与希望。

雷锋日记:我们身边的雷锋 篇二

昨天晚上,我参加了一个慈善晚会,看到了许多热心的人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其中一个叫做张华的女士让我印象深刻。她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但却在工作之余投身于慈善事业,经常去养老院和孤儿院做义工,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那些需要关爱的人。

张华就是我们身边的雷锋,她用自己的善良和热心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不求回报,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爱和温暖。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她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真正的美好,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雷锋并不一定要有多少财富和名声,他可以是一个普通的市民,一个平凡的工作者,但他的一颦一笑,一个举手投足,却能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一种真诚和关爱。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就是那些平凡而伟大的人,他们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让我们向张华学习,用自己的行动去传递爱和温暖,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身边的雷锋,让这个世界充满爱与希望。愿我们身边的雷锋永远存在,让人间更加美好。

雷锋日记:我们身边的雷锋 篇三

  一面依然飘扬的旗帜:“陈金刚学雷锋小组”

  在三明,“陈金刚学雷锋小组”可谓家喻户晓,它还作为三明学雷锋活动的一块“牌子”,影响到了全省、全国。“陈金刚学雷锋小组”成立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1年,最早是从“补鞋”起家的。当年16岁的陈金刚到三明化工总厂石灰氮车间当学徒工,看到工人的鞋子很容易坏,萌发了帮助同事们义务补鞋的想法,就在进厂后的第七天成立了雷锋义务补鞋小组。陈金刚成了第一任组长。后来一步步发展成了“陈金刚学雷锋小组”。上世纪80年代,“陈金刚学雷锋小组”迈出新步伐。在全国第一个文明月活动中,他们率先从厂区走上街头,用行动向社会倡导学雷锋、树新风,成为当时福建省第一支面向社会的学雷锋先进集体。到了上世纪90年代,“陈金刚学雷锋小组”主要转向了岗位学雷锋,承担车间里的一些急难险重任务。当然,小组的传统项目,比如进社区帮助居民修锅碗瓢盆,帮助孤寡老人等,依然坚持着做。组”。企业改制后,“陈金刚学雷锋小组”的活动,衍生到了公司团委组织的青年团员活动中。“陈金刚学雷锋小组”已经是一个品牌,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而这价值的核心就是奉献、敬业。

  三明电业局学雷锋志愿服务队

  三明电业局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07年4月,现有队员164人,全部为35周岁及以下青年,是一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富有爱心的团队。近年来,该队在市委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和该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积极围绕市志愿者协会及我局中心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加快建设开放三明、幸福三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该志愿服务队在社区中创新推行社区居民“电保姆”学雷锋志愿服务,通过在全市49个社区建立“一点一卡一牌一队伍”,有效拓宽了志愿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在服务社区、服务百姓中充分发挥国家级文明单位的模范带头作用,在企业与社区之间架起了一座畅通的“连心桥”,推进了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时任三明市市长邓本元了解该活动后,作出“服务意识树得牢,服务举措树得实,请宣传部做好宣传工作”的重要批示。这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主要做法是:设立社区“电保姆”联系点,印制发放“电保姆”志愿服务卡,在社区安装电力温馨提示牌,在社区派驻一支“电保姆”志愿服务小分队,“电保姆”活动实现常态化管理。

  黄小清:幸福敬老院20位老人的女儿

  黄小清,中共党员,1969年7 月出生,清流县供电有限公司余朋营业所收费员、余朋乡幸福敬老院院长。1991 年自费创办幸福敬老院,21年来先后义务赡养19位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并按当地的习俗为15位病故老人送终,共为敬老院老人支付了30多万元的生活费和医药费。在家庭发生多次变故,陷入经济困难之际,她与家人节衣缩食,借钱赊账,却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位敬老院老人。2011年6月,她的丈夫在去采购建设新敬老院材料的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去世,新敬老院建设陷入困境,但黄小清却没有打消她的信念,仍然坚守独自承担起敬老院重任。2011年9月,新敬老院——幸福敬老院顺利竣工搬迁。一位基层员工,一名普通女性,以善为本,以义为重,担道义,尽爱心,把精力和心血倾注在对社会有利、对他人有益的善行义举上。近年来,她先后荣获“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中国助人为乐好人”、“全国电力行业2010年‘感动电力’年度人物提名奖”、福建敬业奉献好人、“2011福建年度人物”、2011年度“感动福建”十大人物、2011年度“福建省女职工标兵”、三明市十佳文明市民等称号。

雷锋日记:我们身边的雷锋(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