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全文译文讲解

时间:2016-05-07 04:48: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菜根谭全文译文讲解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儒家经典,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言辞中流露出山林意趣,渗透着万物一体的世界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菜根谭全文译文讲解,欢迎大家分享。

  菜根谭全文译文讲解

  1、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大意】

  一个坚守道德规范的人,虽然有时会遭受短暂的冷落;可那些依附权势的人,却会遭受永久的凄凉。大凡一个胸襟开阔的聪明人,能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并且又能顾及到死后的名誉问题。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

  2、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大意】

  一个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阅历虽然很短浅,但是所受各种社会不良习惯的感染也比较少;一个饱经事故而阅历很广的人,各种恶习也随着增加。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与其讲究做事的圆滑,倒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点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3、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大意】

  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般光明,没有一点不可告人之事;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才学像珍珠美玉一般珍藏,绝对不轻易让人知道。

  4、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

  势力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而不用者为尤高。

  【大意】

  权利和财势,以不接近这些的人为清白,接近而不受污染就更为清白;权谋术数,以不知道才算高明,知道而不使用就更为高明了。

  5、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大意】

  一个人的耳朵假若能常听些不中听的话,心里经常想些不如意的事,这才是敦品励德的好教训。反之,若每句话都好听,每件事都很称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剧毒之中了。

  6、和气致祥,喜神多瑞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大意】

  在狂风暴雨的天气中,连飞禽都感到哀伤忧虑;在晴空万里的日子里,连草木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以一天没有和祥之气,而人间也不可以一天没有欢欣之气。

  7、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

  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大意】

  美酒佳肴和大鱼大肉都不是真正的美味,其实真正的美味只是那些精茶淡饭;标奇立异,超凡绝俗的人,都不算人间真正的伟人,其实真正的伟人只是那些平凡无奇的人。

  8、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大意】

  恰如我们每天所看到的,天地好像一动也不动,其实天地的活动一时一刻也没停止。早晨旭日东升,傍晚明月当空,可见日月昼夜都在奔驰,可在宇宙中,日月的光明却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一个聪明睿智的君子,平日闲暇时胸中要有一番打算,以便应付意想不到的变化,忙碌时也要做到忙里偷闲,享受一点生活中的乐趣。

  9、静中观心,真妄毕见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大意】

  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自己独自静静坐着观察自己的内心,才会发现自己的妄心全消而真心流露,当此真心流露之际,觉得精神十分舒畅,应用自在之机油然而生;若这种真心能常有该多好,可希望之心偏偏难以全消,于是心灵会感觉惭愧不安,到最后才幡然悔悟而有改过向善的意念出现。

  10、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大意】

  被当政者垂恩重用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从政时不可过分贪恋权位,应抱有“见好就收”、“急流勇退”的态度;不过有时遭受小小的挫折,反而使人走上成功之路,因此遭受不如意的事打击时,千万不可罢休,不再继续奋斗。

  11、澹泊明志,肥甘丧节

  蔾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盖志以澹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

  【大意】

  能够忍受吃粗茶淡饭的人,他们的操守多半都像冰一般清,纯玉一般沌白;而讲求穿华美衣服、吃山珍海味的人,他们大多都甘愿作出卑躬屈膝的奴才面孔。因为一个人的志气要在清心寡欲的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而一个人的节操都在贪图物欲享受中丧失怠尽。

  12、眼前放得宽大,死后恩泽悠长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恩惠要留流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恩。

  【大意】

  一个人眼前待人处事的态度要放得宽厚些,只有如此才不致使你身旁的人对你有不平的牢骚;至于死后留给子孙与后人的恩泽,则要把眼光放得很远,才会使子孙万代永远怀念。

  13、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大意】

  在狭窄的路上行走时,要留一点余地给别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好菜时,要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安全的方法。

  14、脱俗成名,超凡入圣

  作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得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功夫,灭除得物累便超圣境。

  【大意】

  要想成为一个很会作人的人,并不是要懂得什么高深的大道理,只要能摆脱世俗的利欲就可跻身名流;要想求到很高深的学问,并不需要特殊的秘诀,只要能排除干扰、宁静心情的杂念就可超凡入圣。

  15、义侠交友,纯心作人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

  【大意】

  跟朋友相处时,必须抱着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而作人处事也要存着一颗天真无邪的赤子之心。

  16、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大意】

  追求名利时不要抢在他人之前,进修德业时不要落在他人之后;当享受物质生活时不要超过自己的身份地位;当修养品德时,不要达不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标准。

  17、退即是进,与即是得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大意】

  为人处事以遇事都要让一步的态度才算是最高明的人,因为让一步就等于是为日后进一步留下了余地;而待人接物以抱宽厚态度的人为最快乐,因为给人家方便就是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的基础。

  18、骄矜无功,忏悔灭罪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过一个悔字。

  【大意】

  即使有世间最伟大的丰功伟绩,也承受不了一个骄矜的“矜”字所起的抵消作用;即使犯了滔天大罪,只要能作到一个懊悔的“悔”字,就能赎回以前的过错。

  19、完名让人全身远害,归咎于己韬光养德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大意】

  不论如何完美的名气和节操,都不要一个人自己独占,必须分一些给旁人,只有如此,才不会惹起他人的怨恨而招来灾害,从而保全生命的安全;不论如何耻辱的行为和名声,也不可完全推到他人身上,自己一定要承担几分,只有如此,才能掩藏自己的智能而多一些修养。

  20、天道忌盈,卦终未济

  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

  【大意】

  不论作任何事都要留有余地,就是不要做得太绝,这样造物的上帝不会嫉妒我,甚至于最愿与人恶作剧的鬼也不会伤害我。假如一切事物都要求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一切功劳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即使不为此而发生内乱,也必为此而招致外患。

  21、人能诚心和气,胜于调息观心

  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间形骸两释、意气交流,胜于调息观心万倍矣!

  【大意】

  任何家庭都应该有一种真诚的信仰,任何人的生活都要有二种不变的原则。一个人如果能保持纯真的心性,言谈举止自然温和愉快,就能与父母兄弟相处得很融洽,比用静坐调护身心还要好上千万倍。

  22、动静合宜,道之真体

  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气象,才是有道的心体。

  【大意】

  一个好动的人就像乌云闪电,霎时就会无影无踪,又像风前的残烛孤灯,摇曳不定忽明忽暗。一个喜欢清静之人,如熄灭的灰烬,又像丧失了生命的枯木,生命力消失。可见过分的变幻和清静,都不是合乎理想的人生观,只有在缓动的浮云下,平静的水面上,才能看到鹞鹰飞舞、鱼儿跳跃的景观,用这两种心情来观察万事万物才算是具有崇高道德的人。

  23、攻人毋太严,教人毋过高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

  【大意】

  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接受,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希望太高,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做到。

  24、净从秽生,明从暗出

  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跃彩于夏月。因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

  【大意】

  粪土里所生的虫是最脏的,可一旦化为蝉却只饮秋天洁净的露水;腐败的野草本不发光,可一旦孕育成萤火虫以后,却可在夏天的夜空中发出耀眼的光彩。由此而知,洁净的东西常常从污秽中产生,明亮的事物常常在黑暗中出现。

  25、客气伏而正气伸,妄心杀而真心现

  矜高倨傲,无非客气;降服得客气下,而后正气伸。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大意】

  一个人之所以会有矜气高傲的无理态度,都是由于受外来血气的影响,只要把这种外来的血气消除,光明正大刚直无邪的气概才能出现。一个人的所有欲望和想象,都是由于虚幻无常的妄心所造成的,只要能铲除这种虚幻无常的妄心,善良的本性就会显现出来。

  26、事悟而痴除,性定而动正

  饱后思味,则浓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常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

  【大意】

  酒足饭饱之后再回想美酒佳肴的味道,这时所有的甘美味道已全部消失。房事满足之后再回味性欲的情趣,那男女之间鱼水之欢的念头已全部消失。因此如常能事后悔悟,来做另一件事的开端时的参考,那就可消除一切错误而恢复聪明的本性,这样做事就算有原则,一切行为自然都合乎义理。

  27、轩冕客志在林泉,山林士胸怀廊庙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

  【大意】

  身居政职的人,要保持一种隐居山林淡泊名利的思想;身为平民居住在田园中的人,必须要胸怀治理国家的雄心壮志。

  28、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大意】

  人生在世不必勉强去争取功劳,其实只要没有过错就算功劳;救助人不必希望对方感恩图报,只要对方不怨恨自己就算知恩图报了。

  29、作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澹泊是高风,太枯是无以济人利物。

  【大意】

  尽心尽力去做事本来是一种很好的美德,但如果过分认真而使心力交瘁,就会使精神得不到调剂而丧失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本来是一种高风亮节,但如若过分清心寡欲,对社会人群也就没有什么贡献了。

  30、原谅失败者之初心,

  注意成功者之末路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大意】

  对于一个事业失败而感到心灰意懒的人,要使他恢复当初奋发上进的精神;我们对于一个事业成功而感到万事如意的人,要观察他是否能永远维持下去。

  31、富者应多施舍,智者宜不炫耀

  富贵家宜宽厚,而反忌刻,是富贵而贫贱其行矣!如何能享?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

  【大意】

  一个富贵家庭待人接物应宽大仁厚,而很多人却刻薄无理,这种人虽身为富贵之家,可他的行径却与贫相同,这如何保持富贵的身分呢?一个才智出众的人,本应谦虚有礼不露锋芒,可许多人反而夸耀自己的本领如何高强,这种人虽表面聪明,其实他们的言行与无知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那样,他的事业到头来又如何不败呢?

  32、居安思危,处乱思治

  居卑而后知登高之为危,处晦而后知向明之太霭;守静而后知好动之过劳,养默而后知多言之为躁。

  【大意】

  先站在低矮处然后才知攀登高处的危险性,先在阴凉处然后才知过分光亮的地方会刺眼睛,先保持宁静的心情然后才知道喜欢活动的人太辛苦,先保持沉默心性然后才知道话说多了很烦躁。

  33、人能放得心下,即可入圣超凡

  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

  【大意】

  一个人能丢开功名富贵的权势思想的左右,就可超越庸俗的尘世杂念;一个人不受仁义道德等教条的束缚,就可以进入超凡绝俗的圣贤境界。

  34、我见害于心,聪明障于道

  利欲未尽害心,意见乃害心之蟊贼;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藩屏。

  【大意】

  名利欲望未尽会杀害我的心性,自以为是的偏私和邪妄是残害心灵的毒虫;色未必都会妨碍人的品德,只有自作聪明的人才是破坏道德的最大障碍。

  35、知退一步之法,加让三分之功

  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大意】

  人情冷暖是变化无常的,人生道路是崎岖不平的。因此,当你遇到走不通的路时,必须明白退一步的作人方法;当你事业一帆风顺时,一定要有把好处让三分给他人的胸襟和美德。

  36、对小人不恶,待君子有礼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大意】

  对待品德不端的小人,抱严厉的态度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于不憎恨他们;对待品德高尚的君子,抱恭谨的态度不难,难的是对待他们有礼。

  37、留正气给天地,遗清名于乾坤

  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还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淡泊,遗个清名在乾坤。

  【大意】

  人宁可保持纯朴、无机诈的本性而屏除后天的聪明才智,以便保留一点浩然正气还给孕育灵性的大自然;人宁可抛弃俗世的荣华富贵而过着清虚恬静的生活,以便留一个纯洁高尚的美名还给孕育本性的天地。

  38、伏魔先伏自心,驭横先平此气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大意】

  要想制服邪恶必须先制服自己内心的邪恶,自己内心之恶制服之后,一切其他邪恶自然都不起作用。要想控制不合理的横逆事件,必须先控制自己容易浮动的情绪,这样所有外来的横逆之事自然不会侵入。

  39、种田地须除草艾,教弟子严谨交游

  教弟子如养闺女,最要严出入谨交游。若一接近匪人,是清静田中下一不净的种子,使终生难植嘉禾矣!

  【大意】

  在家教导子弟,要像养一个大闺女那样,必须严格管束他们的出入和所交的朋友。万一不小心接交了坏人,就等于在良田之中播下了坏种子,这样的孩子就一辈子也没出息了。

  40、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

  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大意】

  关于欲念上的事,绝不要依靠职务之便,而苟且占为己有,一旦贪图非分的享乐就会坠入万丈深渊;关于义理方面的事,绝不要由于畏惧困难,而产生退缩的念头,一旦退缩就要与真理正义有千山万水之隔。

  41、不流于浓艳,不陷于枯寂

  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

  【大意】

  一个心胸豁达的人,不但要求自己的生活丰足,对待别人也要讲究丰足,因此他凡事都讲究气派豪华。一个欲望淡泊的人,不但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就是对待别人也很淡薄,因此他凡事都表现得冷漠无情。所以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日常的爱好,既不过分奢侈,也不过分刻薄吝啬。

  42、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

  彼富我仁,彼爵我义,君子固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志一动气,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铸。

  【大意】

  别人富有我坚守仁德,别人有爵禄我坚守正义,所以一个有守有为的君子决不会为统治者的高官厚禄所收买。人的智慧一定能胜大自然,意念可转变受到蒙蔽的气质,所以一个有才德的君子决不会向命运低头。

  43、立身要高一步,处世须退一步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灌足,如何超远;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鹅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大意】

  立身处世若不能保持超然的态度,就好像在泥土里打扫衣服,在泥水里洗灌双脚,又如何能出人头地呢?处理人世事物若不抱多留一些余地的态度,就好比飞鹅扑火,公羊用角去顶撞篱笆,哪会使身心感到愉快呢?

  44、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

  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

  【大意】

  求学问一定要除掉杂念,集中精力专心致志从事研究;如果立志修养品德却又流于功名利禄,必然不会有什么高境界的真实造诣;如果读书只是在吟咏诗词方面感兴趣,那一定会显得浮浅而没有什么心得。

  45、真伪之道,只在一念

  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也;处处有种真趣咏,金屋茅舍非两地也。只是欲闭情封,当面错过,便咫尺千里矣。

  【大意】

  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仁慈之心,连以慈悲为怀的维摩诘和屠夫刽子手的本性也都相同;世间到处都有一种合乎自然的真正的生活情趣,连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与简陋的茅草屋也没什么差别,可惜人心经常为情欲所封闭,因而就使真正的生活情趣错过,结果造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局面。

  46、道者应有木石心,名相须具云水趣

  进德修道,要个木石的念头,若一有欣羡,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咏,若一有贪著,便坠危机。

  【大意】

  凡是进德修业、磨练心性的人,必须有一种木石般坚定的意志,若对外界的荣华富贵有所羡慕,那就会被物欲所困惑;凡是治理国家、服务人群的政治家,必须有一种宛如行云流水般的淡泊胸怀,假如一有贪婪名利的念头,就会陷入危机四伏的险恶深渊。

  47、善人和气一团,恶人杀气腾腾

  吉人无论作用安详,即梦寐神魂无非和气;凶人无论行事狼戾,即声音唉语浑是杀机。

  【大意】

  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不论言行举止都极镇定安详,甚至就连睡梦的神情也都洋溢着一团和气;反之一个性情凶暴的人,不论做什么事都手段残忍狠毒,甚至就连在谈笑之间也充满了恐怖的杀气。

  48、欲无祸于昭昭,勿得罪于冥冥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受病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

  【大意】

  肝脏感染上疾病,眼睛就看不清,肾脏染上疾病,耳朵就听不清。病虽生在人们所看不见的内脏,但病的症状必然发作于人们所能看见的地方;所以君子要想表面上没有过错,必须从看不到的细微处下功夫。

  49、多心招祸,少事为福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大意】

  一个人的幸福莫过于无事牵挂的了,一个人的灾祸没有比疑神疑鬼更可怕的了。只有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人,才知道没有事是最大的幸福,只有那些经常心如止水的人,才知道多心病是最大的灾祸。

  50、处世要方圆自在,待人要宽严得宜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宜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大意】

  当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时,待人接物应严正刚直;当政治黑暗天下纷乱时,待人接物应圆滑老练;当国家行将衰亡的末世时期,待人接物就应刚直与圆滑并用。对待善良的君子要宽厚,对待邪恶的小人要严厉,对待一般平民大众应宽严互用。

  51、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

  不忘。

  【大意】

  自己虽帮助过人,也不要常常挂在嘴上、记在心头,但若作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却不可不经常反省;反之如果别人曾经对自己有过恩惠却不可轻易忘怀,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则不可不立刻忘掉。

  52、无求之施一粒万钟,

  有求之施万金无功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则千粟可当万钟之报;利物者,计己之施,贵人之报,虽然百镒难成一文之功。

  【大意】

  一个施恩于别人的人,不可老把恩惠记在心头,更不可存让别人赞美的念头,这样即便是一斗米也可收到万钟的回报;一个用财物帮助别人的人,不但计较自己对别人的施舍,而且要求人家的报答,这样就是付出一百镒,也难收到一文钱的功德。

  53、推己及人,方便法门

  人之际遇,有齐有不齐,而能使己独齐乎?己之情理,有顺有不顺,而能使人皆顺乎?以此相观对治,亦是一方便法门。

  【大意】

  每个人的际遇有所不同,有的可成就一番事业,有的则一事无成,在各种不同的境遇中,自己又如何能要求特别待遇呢?每个人的情绪各有不同,有的稳定,有的浮躁,又如何要求别人事事都与你合作呢?假如自己能心平气和地来观察,也就是设身处地地反躬自问一下,这也是人生中最好修养门

  径。

  54、恶人读书,适以济恶

  心地乾净方可读书学古,不然见一善行窃以济私,闻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籍寇兵而赍盗粮矣。

  【大意】

  只有心地纯洁的人才可读圣贤书、学古人的道德文章,否则看到一件古人所做的好事,就私下作为自己的见解,听到古人所说的一句好话,就私下拿来掩饰自己的缺点,这就等于送武器给敌人,送粮食给强盗。

  55、崇俭养廉,守拙全真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能者劳而府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大意】

  豪奢的人财富再多也感到不够用,这如何比得上贫穷节俭而有赢余的人呢;有才干之人心力交瘁反而招致大众怨恨,如何比得上愚笨的人安闲无事而能保全纯真本性呢。

  56、读书希圣讲学躬行,

  居官爱民立业重德

  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为口头禅;立业不思重德,为眼前花。

  【大意】

  读书不去研究古圣先贤的思想精义,只能成为一个写字匠;作官如果不爱护人民,只知受禄,就如一个穿着官服的强盗。只知研究学问却不注重身体力行,那就像一个不懂佛理只会念经的和尚;事业成功后却不想为后人积一些阴德,那就像一朵艳丽却很快凋谢的昙花。

  57、读心中之名文,听本真之妙曲

  人心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残篇断简封锢了;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艳舞湮没了。学者须扫除外物,直觅本来,才有个真受用。

  【大意】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部好文章,可惜却被内容不健全的杂乱文章给封闭了;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首美妙的乐曲,可惜却被一些妖邪的歌声和艳丽的舞蹈所埋没了。所以一个有学问的读书人,必须排除一切外来物欲的引诱,直接用自己的智慧寻求本性,如此才能求得一生受用不尽的真学问。

  58、苦中有乐,乐中有苦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大意】

  在困苦时能坚持原则把握方向,当问题解决时自然能得到出发自内心的.喜悦,只有这种喜悦才是人生真正的乐趣;反之,如果在得意时有过分狂妄的言行,往往会因此而跟他人结下冤仇,种下日后发生祸患的悲剧根苗。

  59、无胜于有德行之行为,

  无劣于有权力之名誉

  富贵名益,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兴废;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大意】

  一个人的荣华富贵,如果是从高深的道德修养中得来,那就如同生长在大自然环境中的野花,会不断繁殖绵延不绝;如果从建立政治功勋中得来,那就如同生在花园中的盆栽一样,只要稍微移动,花木的成长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若靠特权或恶势力而得,就如插在花瓶中的花,由于根没有深植在土中,很快就会凋谢。

  60、人死留名,豹死留皮

  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大意】

  在春天和煦的阳光照拂下,就连花草树木也争相为大地铺上一层美丽景色,飞鸟也懂得唱出几句美妙的歌声。一个读书而又有才干的士大夫,若能侥幸出人头地身居高位,同时又能吃得酒足饭饱过上豪华的生活,却不肯为后世写下几部不朽名著,或留下一些有益世人的事迹,那他即使活到一百岁也如同一天都没活过。

  61、宽严得宜,勿偏一方

  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大意】

  一个作学问的人,思考要细密,行为要谨慎,同时又要有潇洒脱俗的超凡胸怀,凡事都不拘泥细节,如此才能保持生活中的情趣。反之,假若一味克制自己,过极端清苦的生活,就如同大自然中只有落叶的秋天,而没有和煦的春天,这又怎能培育万物的成长而至开花结果呢?

  62、大智若愚,大巧似拙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大意】

  一个真正廉洁的人不与人争名,反而建立不起廉洁之名,那些到处树立名望的人,正是为了贪图虚名才这样做。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不炫耀自己的才华,所以看上去反而很笨拙,那些卖弄自己聪明智慧的人,正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愚蠢才这样做。

  63、谦虚受益,满盈招损

  攲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大意】

  攲器因为装满了水才倾覆,扑满因空无一物才得以保全。所以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宁愿处于无争无为的地位,也不要站在有争有夺的场所,日常生活宁可感到缺欠一些,也不要过分美满。

  64、名利总堕庸俗,意气终归剩技

  名根未拔者,纵轻千乘甘一瓢,总堕尘情;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世,终为剩技。

  【大意】

  一个人如不彻底拔除功利思想,即使他能轻视荣华富贵而甘愿过清苦的生活,最后仍然无法逃避名利的诱惑;一个受外力影响而不能在内心加以化解的人,即使他能恩泽天下甚至造福千秋,其结果仍然算是一种多余的伎俩。

  65、心地须要光明,念头不可暗昧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

  【大意】

  一个人的心地如光明磊落,即使立身在黑暗世界,也如站在万里晴空下一般。一个人如果有邪恶不端之念,即使在光天化日之下,也像被魔鬼缠身一般。

  66、勿羡贵显,勿虑饥饿

  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人知饥寒为虑,不知不饥不寒之虑更为甚。

  【大意】

  一般人都只知道名誉与官职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却不知没有名声没有官职才是人生真正的乐趣。一般人都只知道饥饿跟寒冷是最痛苦的事,却不知那些不愁衣食的达官贵人,他们的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才是最痛苦的。

  67、阴恶之恶大,显善之善小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尤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大意】

  一个人做了坏事而怕人知道,可见这种人还有羞耻之心,也就是在恶性中还保留一些向善之心;一个人做了善事而急于让人知道,就证明他做善事只是为了贪图虚名和赞誉,那么在他做善事时,已种下了可怕的祸根。

  68、君子居安思危,天亦无用其技

  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君子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听用其伎俩矣。

  【大意】

  上天的奥秘变幻莫测,有时使人先陷于窘境而后再春风得意,有时先让人一番得意而后再受挫折,这都是上天有意捉弄自命为英雄豪杰的人。因此有才德的君子,当不如意时要适应环境,遇到逆横事件也一笑置之,在平安时要想到危难,这样,就连上天也无法施展他捉弄人的巧计了。

  69、中和为福,偏激为灾

  躁性者火炽,遇物则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杀。凝滞固执者,如死水腐木,生机已绝,俱难建功业而延福祉。

  【大意】

  性情急躁的人,他的一言一行都如烈火一般炽热,所有与他接触的人都会被焚热;一个刻薄寡恩的人,他的一言一行如冰雪一般冷酷,无论何人碰到他都要遇到残害。一个头脑顽固而刻板的人,既像一潭死水,也像一株朽木,死沉沉的完全没有生机,这都不是能成大功业而造福于人类的人。

  70、多喜养福,去杀远祸

  福不可徼,养喜神以为召福之本而已;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而已。

  【大意】

  人间幸福不可勉强去追求,能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是追求人生幸福的基础;人间的灾祸实在难以避免,能消除怨恨他人的念头,是远离灾祸的法宝。

  71、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业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守拙无巧。

  【大意】

  即使十句话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可你若说错一句话就会立刻受到指责;即使十次设计九次成功也未必有人会奖赏你,可只要有一次计划失败,埋怨责难之声就会纷纷而至。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宁可保持沉默寡言,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话都不随便说;尤其在做事方面,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绝对不能自作聪明。

  72、杀气寒薄,和气福厚

  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唯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禄也长。

  【大意】

  大自然有四季的变化,春夏温暖万物获得生机,秋冬寒冷万物就丧失生机。一个性情高傲冷漠的人,他的表情就如秋冬寒气冷漠而无人敢接近,他所得到的也就冷漠而淡薄。只有那些性情温和、满怀热情的人,既肯帮助别人也可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他所获的福份不但丰富,而且他的禄位也会源远流长。

  73、正义路广,欲情道狭

  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荆棘泥土。

  【大意】

  大自然中的道理就像一个宽敞的大路,只要人们略为用心探讨,心灵深处就会觉得无边辽阔豁然开朗;人世间欲望就好像一条狭窄的小径,刚一把脚踏上就会觉得眼前是一片崎岖不平的泥路,只要稍不小心就会把脚陷入泥潭中。

  74、磨练之福久,参勘之知真

  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大意】

  人的一生有苦有乐,只有在苦难中磨练而得的幸福才能长久;在求学中,既要有信心又要有怀疑的精神,有疑就去勘证,只有在不断考证中得到的学问才是真学问。

  75、虚心明义理,实心却物欲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大意】

  一个人一定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只有谦虚才能容纳真正的学问和真理;同时人也要有择善固执的态度,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抵抗外来物欲的诱惑。

  76、厚德载物,雅量容人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大意】

  一块肮脏污秽的土地,才是长植物的好地方;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往往没有鱼虾生活。所以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应具有接纳庸俗的气度和宽恕他人的雅量,绝不可自命清高,不跟任何人来往而陷入孤独状态。

  77、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泛驾之马可就驰驱,跃冶之金终归型范。只一优游不振,便终身无个进步。白沙云:“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无病是吾忧。”真确论也。

  【大意】

  一匹性情凶悍的马,只要训练有术,驾驭得法,仍可骑它奔驰万里;在熔化时爆出炉的金属,最后还是被人注入模型变为器具。一个人只要一贪图吃喝玩乐,就会使精神陷于委靡不振的状态,如此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所以陈献章才说:“做人有过失没有什么可耻,只有一生不知悔悟的人才最值得忧心。”这的确是一句至理名言。

  78、一念私贪,万劫不复

  人只一念私贪,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

  【大意】

  一个人只要心中出现一点贪婪或偏私的念头,那他原本刚直的性格就会变得懦弱,原本聪明的头脑就会被蒙蔽得很昏庸,原本慈悲的心肠会变得很残酷,原本纯洁的人格会变得很污浊,结果就等于毁了他一辈子的品德。所以古圣先贤一致认为,做人要以“不贪”为修身之宝,这样才能超脱物欲度过一生。

  79、心公不昧,六贼无踪

  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贱。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独坐堂中,贼便化为家人矣!

  【大意】

  每个人眼睛所看、耳朵所闻的声色都是外来的敌人;每个人都有容易冲动的感情,无法满足的欲望,这些心理上的邪念都是内在的敌人。不管是内敌还是外贼,只要身为主人翁的你自己保持灵魂的清醒,每天都循规蹈矩不违背情理法则,那么,所有心理上的敌人都会成为你修养品德的助手。

  80、勉励现前之业,图谋未来之功

  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

  【大意】

  与其谋划没有把握完成的功业;到不如维护已经完成的事业,与其懊悔以前的过失,还不如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错误。

  81、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字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大意】

  一个人的气质要恢宏广阔,但绝对不可以流于粗野的狂放;思想观念要缜密周详,但绝不可繁杂纷乱;生活情趣要清静恬淡,但绝不可过于枯燥单调;言行志节要光明磊落,但绝不可流于偏激刚烈。

  82、不著色相,不留声影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大意】

  轻风吹过稀疏的竹子固然会发出沙沙的声响,可是当风吹过去之后竹林并不会留下声音而仍旧归于寂静;大雁飞过寒冷的深潭固然会倒映出雁影,但是当雁飞过去之后清澈的水面依旧是一片晶莹并不会留下雁影。由此可见,一个具备高深品德的君子,当事情来临时,他的本然之性才会显现出来,事情过去之后,他的本性也就恢复原来的空虚平静。

  83、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大意】

  清廉纯洁而又有能容忍不廉的雅量,心地仁慈而又有能当机立断的魄力,聪明睿智而又有不失于苟求的态度,性情刚直而又有不矫枉过正的胸襟,这就像蜜饯,虽然浸在糖里却不过分地甜,海产的鱼虾虽然淹在盐里却不过分地咸,一个人要能把持这种不偏不倚的尺度才算作美德。

  84、君子穷当益工,勿失风雅气度

  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士君子一当穷愁寥落,奈何辄自废弛哉!

  【大意】

  一个贫穷的家庭要经常把地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个贫穷家的女儿要经常把头梳得干干净净,摆设和穿著虽不算得豪华艳丽,但是却能保持一种脱俗高雅的风范。因此,一个有才德的君子,一旦际遇不佳而处于穷愁潦倒的景况,绝对不应该萎靡不振、自暴自弃。

  85、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

  【大意】

  在闲暇的时候,不要轻易放过宝贵的时光,最好要利用这段时间为以后的事情作一些准备,等到忙碌起来就会有受用不尽之感;当平静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以便为日后担任艰巨工作作些准备,等到艰巨工作一旦到来就会有应付自如之感;当你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没有任何人看见的地方时,也能保持你光明磊落的胸怀,既不产生任何邪念,也不作任何坏事,如此才能使你在众人面前受到人们的尊敬。

  86、临崖勒马,起死回生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走,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

  【大意】

  当你心中刚一浮起邪念时,假如你能发觉这种邪念有走向物欲或情欲方向的可能,就应该立刻用理智把这种欲念拉回正路上去。坏的念头一产生立刻有所警觉,有所警觉后立刻设法来挽救,这是扭转灾祸为幸福、改变死亡为生机的重要关头,所以你绝对不可以轻轻放过这邪念产生的一刹那。

  87、宁静淡泊,观心之道

  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

  【大意】

  一个人只有在宁静中心绪才会像秋水般清澈,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本源;一个人只有在闲暇中气概才像万里晴空一般舒畅悠闲,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灵魂;一个人只有在淡泊明志中内心才会像平静无波的湖水一般谦冲和蔼,这时才能获得人生的真正乐趣。大凡要想观察人生的真正道理,再也没有比这种观人之术更好的了。

  88、动中静是真静,苦中乐是真乐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大意】

  在万籁俱寂的环境中所得到的宁静并非真宁静,只有在喧嚣环境中还能保持平静的心情,才算是合乎人类本然之性的真正宁静;在狂歌热舞环境中得到的快乐并非真快乐,只有在艰苦环境中仍能保持乐观的情趣,才算是合乎人类本然灵性的真正乐趣。

  89、舍己毋处疑,施恩勿望报

  舍己毋处其疑,处其疑即所舍之志多愧矣;施人毋责其报,责其报并所施之心俱非矣。

  【大意】

  假如一个人要想作自我牺牲,就不应该存计较利害得失的观念,存这种观念就会使你对这种牺牲感到犹豫不决,既然对你的牺牲心存计较犹疑,那就会使你的牺牲志节蒙羞。假如一个人要想施恩惠给他人,就绝对不要希望得到人家的回报,假如你一定要求对方感恩图报,那就连你原来帮助人的一番好心也会变质。

  90、厚德以积福,逸心以补劳,修道以解厄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以形,吾补吾心以逸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

  【大意】

  假如上天不给我许多福分,我就多作些善事来培养我的福分;假如上天用劳苦来困乏我,我就用安逸的心情来保养我疲惫的身体;假如上天用穷困来折磨我,我就开辟我的求生之路来打通困境。假如我能做到以上各点,上天又能对我如何呢?

  91、天福无欲之贞士,而祸避祸之人

  贞士无心徼福,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人著意避祸,天即就著意中夺其魄。可见天之机权最神,人之智巧何益?

  【大意】

  一个志节坚贞不贰的君子,虽然不想追求自己的福祉,可是上天却使他无意之间得到他本不想得的福分;一个行为邪僻不正的小人,虽然用尽心机妄想逃避灾祸,可是上天却在他巧用心机时来剥夺他的精神气力使他蒙受灾祸。由此观之,上天对于权力的运用真可说是神奇无比,变化莫测,极具玄机,人类平凡无奇的智慧在上天面前实在无计可施。

  92、人生重结果,种田看收成

  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胭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语云:“看人只看后半截。”真名言也。

  【大意】

  歌妓、舞女、酒女等风尘女子,虽然半生以卖身卖笑为业,但是如果到了晚年能嫁人,当一名良家妻子,那么她以前放荡淫佚的生活,并不会对后来的正常生活构成妨害;可是一个一生都坚守贞操的节烈妇女,假如到了晚年由于耐不住空闺寂寞而失身的话,那她半生守寡所吃的苦就都付诸东流。俗谚说:“要评定一个人的功过得失,必须看他的后半生的晚节。”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93、多种功德,勿贪权位

  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公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

  【大意】

  一个普通老百姓只要肯多积功德、广施恩惠、帮助他人,就等于一位有实际爵禄的公卿宰相受到万人的景仰;反之一个达官贵人假如一味贪婪权势而把官职作成一种生意买卖欺下蒙上,那么这种行径的卑鄙就如同一个有爵禄的乞丐那样可怜。

  94、当念积累之难,常思倾覆之易

  问祖宗之德泽,吾身所享者是,当念其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祉,吾身所贻者是,要思其倾覆之易。

  【大意】

  假如要问我们的祖先是否给我们留下有恩德,就要看看我们现在生活所享受的程度是否高,假如确实高,那就算祖先累积下了恩德,我们就要感谢祖先当年留下这些德泽的不易;假如我们要问我们的子孙将来是否能生活幸福,就必须先看看自己给子孙留下的德泽究竟有多少,假如我们给子孙留下的恩惠很少,就要想到子孙势将无法守成而容易使家业衰败。

  95、只畏伪君子,不怕真小人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及小人之自新。

  【大意】

  一个伪装心地善良的正人君子,和无恶不作的邪僻小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一个正人君子如果改变自己所操守的名节,他的品格还不如一个毅然痛改前非而重新做人的小人。

  96、春风解冻,和气消冰

  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大意】

  如果家里的人犯了什么过错,不可以随便大发脾气乱骂,更不可以用冷漠的态度进行冷战而不管他,如果他所犯的错你不好意思直接说,就要假借其他事情来暗示让他改正;如果没办法立刻使他悔悟,就要耐心等待时机再殷殷劝告。因为循循善诱,就好像春天温暖的和风一般,能消除冰天雪地的冬寒,同时也像温暖的气流一般能使冬天冻得如石块的冰完全融化,这样充满一团和气的家庭才算是模范家庭。

  97、能彻见心性,则天下平隐

  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然无险侧之人情。

  【大意】

  一个天性善良、心地纯洁的乐观主义者,把人间的万事万物都看得很美好,而毫无缺陷;一个天性忠厚、心胸开朗的达观主义者,待人接物都抱着宽大为怀的态度,因此他把万事万物都看得很正常而毫无邪恶。

  98、操履不可少变,锋芒不可太露

  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固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露其锋芒!

  【大意】

  一个具有高深才德而又能淡泊明志的人,一定会遭受那些热衷名利的人所怀疑,一个言行谨慎处处检点的真君子,往往会遭受那些邪恶放纵无所忌惮的小人的嫉妒。所以一个有才学而又有修养的君子,万一不幸处在这种既被怀疑又遭忌恨的恶劣环境中,固然不可以略为改变自己的操守和志向,但也绝对不可以过分表现自己的才华和节操。

  99、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大意】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艰苦贫困的环境中,那周围所接触到的全是有如医疗器材、药物般的事物,在不知不觉中会使你敦品励行,把一切毛病都治好;反之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良好环境中,就等于在你的面前摆满了刀枪等杀人的利器,在不知不觉中使你的身心受到腐蚀而走向失败的路途。

  100、富贵而恣势弄权,乃自取灭亡之道

  生长富贵家中,嗜欲如猛火,权势似烈炎,若不带些清冷气味,其火炎不至焚人,心将自烁矣。

  【大意】

  一个生长在豪富权贵之家的人,物质享受方面可说应有尽有,因此就会养成各种不良嗜好和喜欢作威作福的个性;但是不良嗜好对人体的危害就有如烈火,作威作福专权弄势的脾气对心性的腐蚀就有如凶焰;假如不及时给他一点清凉冷淡的观念缓和一下他强烈的欲望,那猛烈的欲火即使不使他粉身碎骨,早晚有一天也必然会像引火自焚般把他毁灭。

  菜根谭的经典名句

  1、“霜天闻鹤唳,雪夜听鸡鸣,”得乾坤清纯之气。“晴空看鸟飞,活水观鱼戏,”识宇宙活泼之机。

  2、白日欺人,难逃清夜之鬼报;红颜失志,空贻皓首之悲伤。

  3、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

  4、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焰冰竞;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洪应明《菜根谭》

  5、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目真],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6、不昧己心,不拂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7、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洪应明《莱根谭》

  8、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得此意以持身涉世,感与应俱适,心与境两忘矣。

  9、苍蝇附骥,捷则捷矣,难辞处后之羞;萝茑依松,高则高矣,未免仰攀之耻。所以君子宁以风霜自挟,毋为鱼鸟亲人。

  10、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的;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的。

  11、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洪应明《菜根谭》

  12、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当少壮之时,须念衰老的辛酸。

  13、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14、翠筱傲严霜,节纵孤高,无伤冲雅;红蕖媚秋水,色虽艳丽,何损清修。

  15、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则无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则无豪横之名。

  16、地宽天高,尚觉鹏程之窄小;云深松老,方知鹤梦之悠闲。

  17、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18、钓水,逸事也,尚持生杀之柄;弈棋,清戏也,且动战争之心。可见喜事不如省事之为适,多能不如无能之全真。

  19、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澜恬静的目光。——洪应明《菜根谭》

  20、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如眼前花。

  21、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22、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只是主人公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

  23、泛驾之马可就驰驱,跃冶之金终归型范。只一优游不振,便终身无个进步。白沙云:“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无病是吾忧。”真确实之论也。

  24、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般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

  25、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以养吾圆机。

  26、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洪应明《菜根谭》

  27、福不可邀,养喜神以为招福之本;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

  28、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废兴。若以权力得者,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29、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菜根谭》

  30、古人闲适处,今人却忙过了一生;古人实受处,今人又虚度了一世。总是耽空逐妄,看个色身不破,认个法身不真耳。

  31、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必胜非勇,能胜能不胜之谓勇。

  32、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士君子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33、忽睹天际彩云,常疑好事皆虚事;再观山中闲木,方信闲人是福人。东海水曾闻无定波,世事何须扼腕?北邙山未省留闲地,人生且自舒眉。

  34、毁人者不美,而受人毁者遭一番讪谤便加一番修省,可释回而增美;欺人者非福,而受人欺者遇一番横逆便长一番器宇,可以转祸而为福。

  35、会心不在远,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便居然有万里山川之势,片言只语内,便宛然见万古圣贤之心,才是高士的眼界,达人的胸襟。

  36、己之情欲不可纵,当用逆之之法以制之,其道只在一忍字;人之情欲不可拂,当用顺之之法以调之,其道只在一恕字。今人皆恕以适己而忍以制人,毋乃不可乎!

  37、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礼,多出机心。

  38、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39、姜女不尚铅华,似疏梅之映淡月;禅师不落空寂,若碧沼之吐青莲。

  40、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洪应明《菜根谭》

  41、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青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

  42、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洪应明《菜根谭》

  43、居官有二语曰:“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居家有二语曰:“惟恕则平情,惟俭则足用”。

  44、夸逞功业炫耀文章,皆是靠外物做人。不知心体莹然,本来不失,即无寸功只字,亦自有堂堂正正做人处。

  45、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开万善之门,无如寸心挹损。

  46、廉官多无后,以其太清也;痴人每多福,以其近厚也。故君子虽重廉介,不可无含垢纳污之雅量。虽戒痴顽,亦不必有察渊洗垢之精明。

  47、两个空拳握古今,握住了还当放手;一条竹杖挑风月,挑到时也要息肩。

  48、鹩占一枝,反笑鹏心奢侈;兔营三窟,转嗤鹤垒高危。智小者不可以谋大,趣卑者不可与谈高。信然矣!

  49、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菜根谭》

  50、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51、梦里悬金佩玉,事事逼真,睡去虽真觉后假;闲中演偈谈元,言言酷似,说来虽是用时非。

  52、迷则乐境成苦海,如水凝为冰;悟则苦海为乐境,犹冰涣作水。可见苦乐无二境,迷悟非两心,只在一转念间耳。

  53、密则神气拘逼,疏则天真烂漫,此岂独诗文之工拙从此分哉!吾见周密之人纯用机巧,疏狂之士独任性真,人心之生死亦於此判也。

  54、面上扫开十层甲,眉目才无可憎;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

  55、磨[石厉]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施为宜。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

  56、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57、念头宽厚的,如春风煦育,万物遭之而生;念头忌□[克寸]的,如朔雪阴凝,万物遭之而死。

  58、宁有求全之毁,不可有过情之誉;宁有无妄之灾,不可有非分之福。

  59、贫贱骄人,虽涉虚骄,还有几分侠气;英雄欺世,纵似挥霍,全没半点真心。糟糠不为彘肥,何事偏贪钩下饵;锦绮岂因牺贵,谁人能解笼中囵[囗+化]。

  60、贫贱所难,不难在砥节,而难在用情;富贵所难,不难在推恩,而难在好礼。

  61、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62、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缄,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63、琴书诗画,达士以之养性灵,而庸夫徒赏其迹象;山川云物,高人以之助学识,而俗子徒玩其光华。可见事物无定品,随人识见以为高下。故读书穷理,要以识趣为先。

  64、勤者敏于德义,而世人借勤以济其贪;俭者淡于货利,而世人假俭以饰其吝。君子持身之符,反为小人营私之具矣,惜哉!

  65、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有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居;性命的我要认得真,则万理皆备而其心常实,实则物欲不入。

  66、趋炎虽暖,暖后更觉寒威;食蔗能甘,甘余便生苦趣。何似养志于清修而炎凉不涉,栖心于淡泊而甘苦俱忘,其自得为更多也。

  67、热闹中著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冷落处存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味。——洪应明《菜根谭》

  68、人心有部真文章,都被残编断简封固了;有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艳舞湮没了。学者须扫除外物直觅本来,才有个真受用。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一失意之悲。

  69、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

  70、人之有生也,如太仓之粒,如灼目之电光,如悬崖之朽木,如逝海之微波。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乐?——洪应明《莱根谭》

  71、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

  72、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人知饥寒为忧,不知不饥不寒之忧为更甚。

  73、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事事成个宽舒气象;鄙夫念头迫促,便禄薄而泽短,事事成个迫促规模。

  74、荣宠旁边辱等待,不必扬扬;困穷背后福跟随,何须戚戚。

  75、荣与辱共蒂,厌辱何须求荣;生与死同根,贪生不必畏死。

  76、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消得家庭内嫌雪,才为火内栽莲。

  77、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义之门;驰得尘俗之肩,方可挑圣贤之担。

  78、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善移风化者,当因其所易而渐及之,毋轻矫其所难。

  79、少壮者,事事当用意而意反轻,徒汛汛作水中凫而已,何以振云霄之翮?衰老者,事事宜忘情而情反重,徒碌碌为辕下驹而已,何以脱缰锁之身?

  80、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儆惕惰气;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天机。

  81、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堪止,心似既灰之木,何妨刀割香涂、——洪应明《菜根谭》

  82、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洪应明《菜根谭》

  83、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毋巧。

  84、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

  85、士君子处权门要路,操履要严明,心气要和易。毋少随而近腥膻之党,亦毋过激而犯蜂虿之毒。

  86、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87、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笑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菜根谭》

  88、世态有炎凉,而我无嗔喜;世味有浓淡,而我无欣厌《菜根谭》

  89、势利纷华,不近者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菜根谭》

  90、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91、思入世而有为者,须先领得世外风光,否则无以脱垢浊之尘缘;思出世而无染者,须先谙尽世中滋味。否则无以持空寂之后苦趣。

  92、伺察以为明者,常因明而生暗,故君子以恬养智;奋迅以为速者,多因速度而致迟,故君子以重持轻。士君子济人利物,宜居其实,不宜居其名,居其名则德损;士大夫忧国为民,当有其心,不当有其语,有其语则毁来。

  93、随时之内善救时,若和风之消酷暑;混俗之中能脱俗,似淡月之映轻云。

  94、天地尚无停息,日月且有盈亏,况区区人世能事事园满而时时暇逸乎?只是向忙里偷闲,遇缺处知足,则操纵在我,作息自如,即造物不得与之论劳逸较亏盈矣!

  95、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惟气和暖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

  96、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涂。

  97、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所以福来不必喜,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所以祸来不必忧,要看他会救。

  98、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君子只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

  99、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非。

  100、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

  101、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102、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能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春雪,势必潜消。——洪应明《菜根谭》

  103、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104、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洪应明《菜根谭》

  105、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洪应明《菜根谭》

  106、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107、毋忧拂意,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毋惮初难。

  108、闲烹山茗听瓶声,炉内识阴阳之理;漫履楸枰观局戏,手中悟生杀之机。

  109、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洪应明《菜根谭》

  110、心是一颗明珠。以物欲障蔽之,犹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涤犹易;以情识衬贴之,犹明珠而饰以银黄,其洗涤最难。故学者不患垢病,而患洁病之难治;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难除。

  111、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

  112、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菜根谭》

  113、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安脚?貌偕松共瘦,知忧喜无由上眉。

  114、信人者,人未必尽诚,己则独诚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菜根谭》

  115、休与小人仇雠,小人自有对头;休向君子谄媚,君子原无私惠。

  116、学者动静殊操、喧寂异趣,还是锻炼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须是操存涵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静的风光,才见处一化齐之妙。

  117、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118、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一缕一丝勿容贪冒,变可为万物立命、天地立心矣。

  119、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120、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

  121、一念慈祥,可以酝酿两间和气;寸心洁白,可以昭垂百代清芬。

  122、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终身检饬,难盖一事之愆。——洪应明《菜根谭》

  123、一字不识而有诗意者,得诗家之真趣;一偈不参而有禅味者,悟禅教玄机。——洪应明《菜根谭》

  124、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出此入彼,念虑只差毫末,而超凡入圣,人品且判星渊矣。人胡不猛然转念哉!

  125、阴谋怪习、异行奇能,俱是涉世的祸胎。只一个庸德庸行,便可以完混沌而招和平。

  126、饮宴之乐多,不是个好人家。声华之习胜,不是个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个好臣工。

  127、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

  128、与人者,与其易疏于终,不若难亲于始;御事者,与其巧持于后,不若拙守于前。

  129、语云:“登山耐险路,踏雪耐危桥”。一耐字极有意味。如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撑持过去,几何不坠入榛莽坑堑哉!

  130、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洪应明《菜根谭》

  131、遇大事矜持者,小事必纵弛;处明庭检饰者,暗室必放逸。君子只是一个念头持到底,自然临小事如临大敌,坐密室若坐通衢。

  132、遇欺诈的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的人,以和气熏蒸之;遇倾邪私曲的人,以名义气节激励之。天下无不入我陶熔中矣。

  133、鹬蚌相持,兔犬共毙,冷觑来令人猛气全消;鸥凫共浴,鹿豕同眠,闲观去使我机心顿息。

  134、簪缨之士,常不及孤寒之子可以抗节致忠;庙堂之士,常不及山野之夫可以料事烛理。何也?彼以浓艳损志,此以淡泊全真也。

  135、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136、芝草无根醴无源,志士当勇奋翼;彩云易散琉璃脆,达人当早回头。

  137、钟鼓体虚,为声闻而招击撞;麋鹿性逸,因豢养而受羁糜。可见名为招祸之本,欲乃散志之媒。学者不可不力为扫除也。

  138、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洪应明《菜根谭》

  139、作人只是一味率真,踪迹虽隐还显;存心若有半毫未净,事为虽公亦私。

菜根谭全文译文讲解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