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原文及翻译(9)

时间:2018-06-09 08:18:2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原文】

  适墓不登垄,助葬必执绋。临①丧不笑。揖人必违②其位。望柩不歌。入临不翔。当食不叹。邻有丧,舂不相③;里④有殡,不巷歌。适墓不歌,哭日不歌。送丧不由径⑤,送葬不辟途潦⑥。临丧则必有哀色,执绋不笑。临乐不叹。介胄则有不可犯之色。故君子戒慎,不失色⑦于人。

  【注释】

  ①临:到达之意。

  ②违:离开的意思。

  ③相:古人舂米时有专门的歌声相配,邻居有丧事,舂米时不能唱歌。

  ④里:邻里之中。

  ⑤不由径:指不走偏僻的小路。

  ⑥途潦:路途上的水坑。

  ⑦失色:失态的样子。

  【译文】

  进到墓地时不要登上坟丘,参加葬礼时必须帮助挽柩车。到达丧礼地时不要嬉笑。与人作揖时必须离开位置。见到柩车时不要再唱歌。进到丧家哀悼不要若无其事。面对饭食不要叹息。邻居有丧事,舂米时就不要唱歌;邻里有殡仪,就不要在巷子里唱歌。进到墓地就不要唱歌,在哭悼的日子里不要唱歌。送丧车时不要走小径,送葬车时不要躲避路上的水坑。参加丧礼时必须面带哀伤的神色,挽送柩车时不要嬉笑。欣赏音乐时不要叹气。披上甲胄就要显出不可侵犯的神情。所以君子时时保持谨慎,就不会在别人面前有失态表现。

  【原文】

  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①,刑不上大夫②。刑人不在君侧。兵车不式③,武车绥④旌,德车结旌。

  【注释】

  ①礼不下庶人:指礼节不用来约束老百姓。

  ②刑不上大夫:指刑法不用来制裁大夫之上的人。

  ③式:式礼。

  ④绥:舒展之意。

  【译文】

  看见国君据轼而行礼时,大夫就要下车致敬;看见大夫据轼而行礼时,士人就要下车致敬。礼制不及于庶人,刑罚不及于大夫之上的人。因此在国君左右都是没有受过刑罚的人。在出征的兵车上,无须据轼行礼;田猎用的武车上,旌旗是招展着的;巡狩用的德车,旌旗是垂着的。

  【原文】

  史载笔,士载言。前有水,则载青①旌;前有尘埃,则载鸣鸢②;前有车骑,则载飞鸿;前有士师③,则载虎皮;前有挚兽,则载貔貅④。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⑤,招摇⑥在上,急缮其怒⑦。进退有度,左右有局,各司其局。

  【注释】

  ①青:水鸟之意。

  ②鸢:指老鹰。老鹰叫则风起,风起会扬起尘埃。

  ③士师:军队之意。

  ④貔貅:与"皮休"同音。指一种凶猛至极的野兽。

  ⑤朱鸟、玄武、青龙、白虎:用四种动物来代表四种星象,分别代表南、北、东、西。

  ⑥招摇:指的是北斗七星的柄端,置于行军队伍中来指示方向。招,与"勺"同音。

  ⑦急缮其怒:指的是士气高涨的样子。缮,与"劲"同音。

  【译文】

  掌管文书的人携带文具,司盟的人携带文辞。在队伍行进途中前面有水,就竖起画有水鸟的旌旗;前面风起扬尘,则竖起画有鸣鸢的旌旗;前面遇有车骑,则竖起画有飞鸿的旌旗;见有军队,则竖起虎皮之旌旗;遇有猛兽,则竖起貔貅之旌旗。凡是行阵,前锋为朱鸟,后卫为玄武,左翼为青龙,右翼为白虎,中军竖着北斗七星旗帜,来坚定其战斗精神。前进后退,有一定的法度,左右队伍,亦各有主管的人。

  【原文】

  父乏雠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②;交游之雠,不同国。

  【注释】

  ①雠:与"仇"同,指仇人。

  ②不反兵:指的是不返回家去拿兵器,用随身的武器就可以。

  【译文】

  对待父亲的仇人,不可与其共存于天下;对待兄弟的仇人,要随时携带兵器等待;对待朋友的仇人,不可与其同在一个国家。

  【原文】

  四郊多垒①,此卿大夫之辱也;地广大,荒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

  【注释】

  ①四郊多垒:卿大夫所治之地,四面都是堡垒。指被他人侵占。

  【译文】

  若一国的四境都筑有堡垒但被他人侵占,可见大官们不能安治其国,而那堡垒就是卿大夫的耻辱;如果任凭广大的土地荒废而不加整理利用,那荒废的土地也就是士人们的耻辱。

  【原文】

  临祭不惰。祭服敝①则焚之,祭器敝则埋之,龟策②敝则埋之,牲死则埋之。凡祭于公者,必自彻其俎③。

  【注释】

  ①敝:破旧之意。

  ②龟策:占卜用的草。

  ③凡祭于公者,必自彻其俎:士陪同君王行宗庙之礼,俎中盛放的牲肉,在祭祀完之后,士以下的官员则要亲自把它拿回家中,士以上的则会由国君手下之人送回到家中。

  【译文】

  参加祭祀活动时不要有怠惰的表现。祭祀穿的衣服破旧了就要烧掉,祭祀用的器物坏了就要埋掉,卜筮用的龟策坏了就要埋掉,祭礼用的牲畜死了就要埋掉。士陪同君王行宗庙之礼,俎中盛入的牲肉,在祭祀完之后,士以下的官员则要亲自把它拿回家中,士以上的则会由国君手下之人送回到家中。

  【原文】

  卒哭乃讳①。礼,不讳嫌名②,二名不遍讳③。逮事④父母,则讳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则不讳王父母。君所无私讳,大夫之所有公讳⑤。《诗》、《书》不讳,临文⑥不讳,庙中不讳。夫人⑦之讳,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妇讳不出门⑧。大功、小功⑨不讳。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注释】

  ①卒哭乃讳:人死之后的第一次祭礼,哭祭结束,将灵符置于祖庙,表示从此以后以神灵视之。不再称呼他的姓名。

  ②嫌名:指与姓名同音的字。

  ③遍讳:忌讳的意思。

  ④逮事:侍奉之意。本句指的是有父母在,可以服侍。

  ⑤公讳:指的是君讳。

  ⑥临文:写文章之意。

  ⑦夫人:这里指的是国君的夫人。

  ⑧妇讳不出门:在古代,妇人家中的忌讳是不能通行于厅堂之上的。

  ⑨大功、小功:都是丧服名,与死者的关系较为疏远,所以就可以不避讳死者的名字。

  【译文】

  行过卒哭之祭,就要避讳用死者之名,而据礼之规定,同音的名可以不避讳,双字名只要避用其一。倘若生时侍奉父母,就得避用祖父母之名;如果生时已不及侍奉父母,则可不避讳祖父母之名。在国君的地方,不以家讳为禁忌,但在大夫的地方,仍需遵守一国之讳。另外,读《诗》、《书》,写文章,以及庙中祭告之词,都无用讳。即使在国君面前对话,亦可以不讳其夫人之名,因为妇人的名讳限于家内。其次,大功、小功的亲属,亦不用讳。凡是到了一个地方,便要打听他们的禁忌;到了另一国家,就要打听他们的风俗习惯;同理,到了别人家里,也要先问他们忌讳的名。

  【原文】

  外①事以刚日②,内③事以柔日④。

  【注释】

  ①外:出国界或庙外之意。

  ②刚日:指的是单数日,即甲、丙等日。

  ③内:在国内或是庙内做事情。

  ④柔日:指的是双数日,即乙、丁等日。

  【译文】

  庙外举行典礼,适宜用单数日;庙内举行典礼,适宜用双数日。

  

礼记原文及翻译(9)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