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2)

时间:2019-09-02 05:45: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潘岳《秋兴赋并序》“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

  陶渊明之前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一诗时,就曾取潘文中“池鱼笼鸟”之意写了“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3)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

  提问:找出描写田园风光的句子,并且请同学们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描绘这一副图景

  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空旷的田园背景下点缀着茅屋,熔注作者自得心情

  榆柳覆郁,桃李飘香,自然真情,全在字里行间

  炊烟袅袅,弥漫飘渺,胜似仙境,美似神仙

  鸡鸣狗吠,一副和谐祥和之景象

  提问:这幅图景给大家带来什么感觉?

  明确:恬静、优雅、宁静、和谐、朦胧

  提问:为何把这幅图景渲染得如此之美?

  明确:这一切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拓展:“鸡鸣”“狗吠”

  《老子》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 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乐府诗集·相和曲·鸡鸣》“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荡子何所之,天下方太平”

  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4)归去如何

  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见作者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

  (拓展:“虚室”“自然”

  虚室:源自《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自然:“自然”一词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它不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而是一种状态,即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天然而然的)

  拓展阅读:《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诗的开篇说,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误落尘网中”,很有些自责追悔的意味。以“尘网”比官场,见出诗人对污浊官场的鄙夷和厌恶。

  “羁鸟”、“池鱼”都是失去自由的动物,陶渊明用来自喻,表明他正像鸟恋归林、鱼思故渊一样地思恋美好的大自然,回到自然,也即重获自由。那么生计如何维持呢?“开荒南野际”就可以弥补以前的过失,得以“守拙归园田”了。

  接下来描述恬淡自然、清静安谧的田园风光。虽然陶渊明从小生活在庐山脚下,这里的丘山、村落原本十分熟悉,但这次是挣脱官场羁绊,从樊笼尘网中永远回到自由天地,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喜悦之情和清新之感。他后顾前瞻,远眺近观,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以至深巷狗吠、桑颠鸡鸣、无不是田园实景,又无一不构成诗人胸中的真趣。

  “暧暧”,远景模糊;“依依”,轻烟袅袅。在这冲淡静谧之中,加几声鸡鸣狗吠,越发点染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幽闲。

  结尾四句由写景而写心,“虚室”与“户庭”对应,既指空闲寂静的居室,又指诗人悠然常闲的心境。结尾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应了诗的开头。这里显示的人格,即非别墅隐士,又非田野农夫。罢官归隐的士大夫有优越的物质生活,锄禾田间的农夫缺乏陶渊明的精神生活,所以陶渊明是真正能领略自然之趣、真正能从躬耕劳作中获得心灵安适的诗人和哲人。

  “返自然”是这首诗的中心题旨。它是诗人的人生理想,也是这组田园诗的主旋律。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2)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