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评价贾宝玉(2)

时间:2016-09-07 06:39: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红楼梦人物评价贾宝玉

  贾宝玉的生活态度是怎样的呢?第七十一回,宝玉劝说探春——

  宝玉道:“谁都像三妹妹好多心。事事我常劝你,总别听那些俗语,想那俗事,只管安富尊荣才是。”尤氏道:“谁都像你,真是一心无挂碍,只知道和姊妹们顽笑,饿了吃,困了睡,再过几年,不过还是这样,一点后事也不虑。”宝玉笑道:“我能够和姊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么后事不后事……倘或我在今日明日,今年明年死了,也算是遂心一辈子了。”

  真可谓“醉生梦死、及时行乐”了!只要是稍有头脑的读者读到这里,都会对宝玉的人生观嗤之以鼻的。所以说,贾宝玉是曹雪芹给贵族青年、纨绔子弟们树立的一个反面榜样。

  贾宝玉是叛逆者吗

  当代一些学者将贾宝玉誉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说在他身上“洋溢着对那个时代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如此评价宝玉值得商榷。

  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叛逆”一词的解释是:“有背叛行为的人。”那什么是“背叛”呢?同一词典的解释是“背离、叛变”;而“叛变”就是:“背叛自己的一方,采取敌对行动或投向敌对的一方。”那么好了,贾家“敌对的一方”在哪儿呢?

  如果说他们对自己一方采取了敌对行动,那就更不可能了。没有一点儿刚烈的贾宝玉,在他父亲面前唯唯诺诺一副可怜相,怕得像老鼠见了猫;他母亲赶走了晴雯,他只会倒在床上哭。试问,他能对自己的家庭采取什么敌对行动?  或者说,宝玉的.叛逆表现在思想上?好吧,我们姑且承认:思想叛逆也算叛逆。

  学者们使用率最高的,莫过于贾宝玉论“文死谏、武死战”的那段话了——

  “人谁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拚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拚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污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拚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还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

  清代批书人对这段话大加赞赏,认为宝玉议论得精辟。当代人却说“宝玉反对忠君思想”,不知从何说起。没见宝玉说“那朝廷是受命于天”的吗?接下去的话的意思也是“朝廷至仁至圣,天地才把万几重任给他的”,明明是拥戴的意思,何来“反对”之说?贾宝玉反对的,是那些糊涂的文官,为邀忠烈之名,胡乱批评,拚得一死,反把“昏君”的坏名声强加给皇上。如果文官皆不死于谏,正说明皇帝至仁至圣,武官皆不死于战,正说明武官智勇双全、维护了和平。贾宝玉主张的,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品位的忠君,怎么会是反对忠君?

  贾宝玉不爱读书是真的,但他却是崇儒尊孔的。在二十回,说宝玉把须眉男儿都看成可有可无的混沌浊物,那父亲、叔伯、兄弟呢?“因孔子是亘古第一人,说下的不可仵慢,只得要听他这句话”。将孔子尊为亘古第一人的人、惟孔子之话是听的人怎会反孔?贾宝玉毁僧骂道,但从不亵渎儒家圣人。

  有的研究者说贾宝玉反对程朱理学,证据是宝玉曾说“只除明明德外无书,都是前人……混编纂出来的”。对这句话,宝玉自己都检讨了:“那原是小时不知天高地厚信口胡说”。小孩子信口胡说的话,自然不能当成罪证,也不能当成别的什么“证”。

  以此来判定宝玉叛逆,就如同在贾政笞挞宝玉时说的“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那是冤屈宝玉了.

  惜春及宝玉两人出家问题之一见破译《红楼梦》

  作者: 一筏

  <前言>张爱玲曾说的人生三大憾事之一就是曹版红楼不全!

  那是因为她没完全看懂曹公之真意! 包括很多红学家!

  对上面那个署名"宗春启"的人发表的见解, 后学实在是不敢苟同!

  红楼之关键是第一,二,五回中的描写僧道之事!

  看脂批就很好理解! 红楼说到底,是一句"浮生如梦, 悟透出家."

  《红楼梦》堪称古典文学的集大成者, 此已成为公论, 但大多读者甚至学者之知, 恐怕也只限于"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言表, 而未入骨髓, 不中肯綮! 而若欲破译其中真意的关键, 末学以为只能从正确看待惜春及宝玉两人出家问题入手!

  小说中多言僧道之事,而宝玉又常毁僧谤道。不少看官以为此即是曹公之真实意。然据不才看来,宝玉之行为无异于一幽梦幻境中颠倒错乱的痴人之梦呓之语,尚在迷梦中未醒矣!那何为曹公之真意呢?让我们来看看他笔下的出家人。其中单主要人物就有三人出家, 即妙玉, 惜春及宝玉。

  从对妙玉的判词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和《红楼梦》曲[世难容]之"......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来看, 她是个口空心染, 六根未净, 身在空门, 情系红尘的假修行人 。最终也是落得个"多情自古空余恨",甚至流入"风尘肮脏"之所! 因此抛开此人不作赘述, 下面先来看看惜春。

  小说中对惜春的着墨虽不多, 但其个性却让人印象深刻. 她的孤僻狷介是与妙玉志趣相投的。对她这样的个性刻画得入木三分的是在抄检大观园时那一段: 当她的丫头入画因私传东西受到遣责,这时惜春的表态不但不为入画辩解讨请,反而顿促或打,或杀,或卖,快带了她去。她说“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又说“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一个人,为什么给你们教坏了我!”。 有学者以为这些说明了惜春已由极端个人主义发展到了“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实际上她只是逃避现实,以求个人的精神解脱而已。但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从曹公对惜春其它处的描写, 再加上对她的判词 "堪破三春景不长" 来看, 作者虽然不赞同她的冷若冰霜, 只求自保, 但应该是肯定惜春是大彻大悟, 然后出家修行的! 惜春自称要作“自了汉”, 这一称谓是佛教中大乘对小乘圣者的贬称, 佛教分大乘小乘,小乘重自度,大乘重度他 。但“自了汉”也属于了生脱死的解脱圣人! 判词“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是对“富贵如浮云”世事无常的真实写照! 其中“可怜”二字未必是曹公的贬义 。小说中作者常常正话反说, 真假宝玉就可见一斑。而《红楼梦》曲[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 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之中无一句不是大彻大悟之语! 但仍有学者误解, 说曹公写惜春“这实际上已成了对宗教的批判。”这实在是应了曹公的那句“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了!

  《红楼梦》中禅机处处, 处处佛理 。几百年来也未有多少人能参透其中玄机!唉! 可叹! 可叹!

  而曹公对惜春的态度可能关键在于她不及宝玉多情博爱和悲天悯人! 又有学者说宝玉的出家是一种反抗,也是非常绝情狠心的行为。这实乃佛教外界人士对佛教的误解! 如果宝玉的出家只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反抗,他完全可以有别的更好选择。比如象祝英台一样,徇情后与情人双双化蝶,成就一段千古爱情佳话!他的出家绝非是一种无聊而可怜的反抗,而是由黛玉的“情情”即“为情而生,为情而死。”中看破人世, 而至于“情不情”即“浸淫情中之后, 却不再为情所困。”。 四大家族的败落只是宝玉出家的导火索, 宝玉向来就视富贵权势如粪土! 而由多情博爱中终归空无所得, 继而大彻大悟的他, 出家修行是必然的! 而第一回中描写了空空道人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 见上面"大旨谈情",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 石头记>>为<<情僧录>>。读者多知曹公常用"影射" 的手法。比如晴雯是黛玉的影子; 袭人是宝钗的影子。那这个空空道人难道就不会是 宝玉吗?! 但无论如何, 真所谓“多情菩萨种”, 宝玉实为佛家的大乘菩萨之根器, 出家之后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也!

  而宝玉参禅一节,黛玉问:“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当时虽已有所悟, 但仍为情所困,心系红楼,暂未参透,不能应答。然佛家有佛法僧三宝,自性清净心能不为尘世所染如玉之说。若是非要道破作者天机,可以一偈对之:

  ‘至贵佛法僧三宝,至坚清净心一玉。

  佛法僧住清净心,宝玉自然是宝玉。

  而主人公宝玉的向佛的结局,并非是宝玉乃一悲剧人物。恰恰相反,此实是一积极行为!如《红楼梦》曲[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其中"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这一句已无余表明曹公了对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真正价值取向------所谓浮华人世如红楼, 皆似佛家所说的镜花水月, 不过一梦尔!

  阅毕《红楼梦》,偶得三言两语, 一并抄下,以资茶余饭后闲话:

  多情自古悲苍狗

  纳兰再感初见时

  放翁虽叹三声莫

  至今仍在梦园游

  缠绵离别空余恨

  曹公惊醒顽石梦

  逝者如斯天亦老

  何为沧桑人正道

  释迦福报帝王家

  财情色绕如锦花

  一朝将那三春破

  成佛做祖中道达

红楼梦人物评价贾宝玉(2)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