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导学案(2)

时间:2017-02-01 08:30: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哪句话证明吕蒙学有所成?(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③表现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是用什么手法?(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侧面描写)

  ④鲁肃为什么对吕蒙会“刮目相待”?(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

  2.课本剧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登台表演。

  (1)通过朗诵、表演,你认为文中的人物当时神态和心态如何?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文中任何一个人的看法?

  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2)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想一想孙权、吕蒙是什么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分析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①孙权:严格要求 殷切期望

  以身作则 现身说法

  语重心长 言辞恳切

  ②吕蒙:知错就改 虚心好学 才干谋略 大有长进

  3.理解主旨。

  学习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读书学习非常重要。

  (2)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

  (3)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4)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5)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七、联系课文,延伸拓展

  1.联系《伤仲永》一课,你觉得本文和《伤仲永》有什么异同?你还能举几个类似的例子吗?

  方仲永有天才却没有接受后天教育,而泯然众人;吕蒙通过发奋读书而由“吴下阿蒙”变成令人刮目相待的博学之士,说明一个人的成才与天资有关,更取决于后天学习。

  学生联想有关人物与名言。

  人物:爱因斯坦、牛顿、丑小鸭

  名言: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三字经

  朝闻道,夕死可也。——《论语》

  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2.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难道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我们可不可以共同分享?

  八、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这是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作业:

  1.背诵全文。

  2.选做: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体会。

  3.课外选读《三国演义》。

  板书:

  (一)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叹学 结友而别

  【教后反思】

  【教学补充】

  1、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

  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2、分析人物对话,讨论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进行分析。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严格要求,同时严厉中又可见殷切希望。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找出吕蒙的前后态度变化,说说他是怎样的人。

  吕蒙:知错就改 虚心好学

  (3)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感叹句,惊讶不解的语气,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反问句,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4)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鲁肃敬才、爱才。侧面表现吕蒙才略进步惊人。

  语言(人物对话)

  (5)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请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孙权劝学》导学案(2)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