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先进医护人员事迹【经典6篇】

时间:2015-07-01 08:11: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抗疫先进医护人员事迹 篇一

抗疫先进医护人员事迹:奋斗在抗疫一线的黄医生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巨大挑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医护人员冲锋在前,用自己的双手守护人民健康。其中,黄医生就是其中一位值得称赞的抗疫先进医护人员。

黄医生是某一线城市的一名呼吸科医生,本职工作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然而,当疫情爆发时,他毅然选择加入抗疫一线,投身到与新冠病毒的战斗中。

作为一名医生,黄医生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他不仅从未迟到过,还总是提前到医院,为了能更充分地准备工作,他放弃了休息时间,将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病人。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甚至连吃饭喝水的时间都不舍得浪费。

黄医生的付出和努力不仅仅停留在工作岗位上,他还主动参加了每天的科普宣传活动,向市民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并鼓励大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他利用自己的名声和影响力,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抗疫行动中,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在抗疫一线,黄医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他时刻面临被感染的风险,但他从未退缩过。他戴着厚重的防护装备,冒着高温和湿气,为病人救治。他不怕辛苦,也不怕危险,只是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疫情尽快结束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医生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被誉为“抗疫英雄”。他的努力和奉献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和勇气,激励着更多的人加入到抗疫行动中。他的事迹也成为了一种精神力量,鼓舞着人们面对困难和挑战,坚定信心,共同抗击疫情。

抗疫先进医护人员事迹 篇二

抗疫先进医护人员事迹:用爱心守护生命的李护士

在抗疫一线,不仅有医生们的辛勤付出,还有一群默默奉献的护士们。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用自己的爱心和专业为病人提供最全面的护理。其中,李护士就是一位值得敬佩的抗疫先进医护人员。

李护士是某一线城市的一名护士,她本是一名普通的外科护士,但当疫情爆发后,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加入抗疫一线。

在抗疫一线,李护士是一名非常受欢迎的护士,她总是微笑着面对病人,用温暖的话语和关怀的动作给予他们安慰和鼓励。她的专业素养和耐心让病人们感到安心和信任,她总是尽力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护理。

李护士的工作时间非常长,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即使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她也没有退缩过,始终坚守在岗位上。她时刻关注病情的变化,随时为病人提供及时的护理和救治。她的付出和努力使得许多病人能够顺利康复,重获新生。

除了工作上的付出,李护士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疫情的严重性和防控的重要性,她也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分享自己的护理经验和心得,帮助更多的人了解疫情和自我防护。

李护士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被誉为“抗疫天使”。她的爱心和专业为我们带来了希望和温暖,激励着更多的人加入到抗疫行动中。她的事迹也成为了一种精神力量,鼓舞着人们面对困难和挑战,坚定信心,共同抗击疫情。

抗疫先进医护人员事迹 篇三

  为众人抱薪者,必为人民守护。驰援医疗队响应“党员站出来、冲上去”,秉持“医病、医人、医心”职责精神,“穿了这身白衣,就要扮演好它的角色”。医者仁心,从来不需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也不需矫揉造作的过度宣传,将心比心,为负重前行守护“万家灯火”的白衣“战士”致敬!

  您始终昂扬“医者父母”心态,甘愿做向死而生的“拓荒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医者父母心,苍穹之光下您把牢生命的舵桨,为救死扶伤、守万家灯火、誉杏林春暖。战“疫”前路漫漫,您说“这一生不就为了几个病人嘛”,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勇敢逆行;战“疫”曙光再现,亿万人民同袍共情,您付出了心血甚至生命,仍乘风破浪、共盼归期。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从“疫”线医护到村(社区)家庭“签约”医生,一批批救治筛查“主力军”给人民带来无限震撼和鼓舞,让我们看到敬重生命带来生机盎然、色彩斑斓“最美的样子”。越是危险越向前,越是吃劲越不能松懈,要把一切行动落在当下,“口号”不如实干,实干就在现在。

  您始终保持“战时冲锋”姿态,筑牢与病魔较量的“隔离带”。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锋。“医者仁心!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定不辱使命!”“请战书”的5个感叹号道出从“疫”线至“最后一公里”,“排头兵”带领我们与病魔较量时敢担当、能作为的真实心声。“跟我上”号角吹响,隔着厚厚的玻璃,您自创“手语”交流,怕打扰病患休息;您为拉近与年幼病患距离,白大褂上手绘“卡通图案”;您12小时不吃不喝,“防护服能省就省”;您通宵做26个CT坐在墙角睡着……您细心贴心、昂扬挺起的“战时”姿态令人泪目,严谨灵活、协同高效的“战略战术”令人安心。您的“姿态”让人心疼,初心不忘、使命勇扛,要让“跟我上”怀化出广大党员干部“试金”“淬火”力量,靠前站位、奉献在前。要让“战时”点滴行动激励英勇战斗,人民至上,筑牢战“疫”“安全屏障”。

  您始终保持“赶路奋进”状态,谱写与生命共鸣的“交响曲”。护佑生命、救死扶伤是“白大褂”的神圣使命,拉锯同时间赛跑的“百米道”,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只为救治病患。您娓娓道来如何认识病毒、辨析症状、预防感染、自我防护……始终把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维护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这份与生俱来的职业荣誉感让您无所畏惧,也让您甘愿超负荷、高风险工作,一路兼程一路承担。而今关键时期,医患关系高度协调、稳步提升,更要夯实尊医、爱医、护医基础,维护医护队伍良好形象,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氛围。要以感恩奉献的思想认同和拼搏奋进的行动自觉服务群众,立场坚定、忠诚担当,为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站好岗”“把好关”。战“疫”至今,在共创“拐点”医护人员的“示范答卷”引领下,我们交付的“赶考答卷”,必将不负众望、优异出色。

抗疫先进医护人员事迹 篇四

  今年42岁的张志田,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医生,宣恩县李家河镇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带着10岁的儿子从杭州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计划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张志田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张志田主动向宣恩县卫生健康局“请战”,愿意参与李家河卫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张志田走进卫生院,成为该院一名“编外医生”。

  张志田从医20余年,主要从事放射科临床医学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张志田发挥自己优势,参与卫生院影像学报告诊断。

  李家河卫生院进出口只有一个大门,医护人员和患者通道通用,张志田与卫生院商量改造,按照传染病楼两通道、三分区的标准,隔离出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分开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物区。同时,针对通道还改造两个小门出入住院楼,该院在卫生院大门,也专门用隔离带分开为进、出口。

  该卫生院医用物资紧张,张志田便多渠道联系,为卫生院筹集捐助医用防护物资。“又捐物资,又捐技术,真的很感动。”李家河卫生院院长段万能表示。

  家住来凤县大河镇大坝社区的杨铮,2020年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外地一企业上班。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杨铮看到监测点人手不够,主动申请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服务。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排查过往车辆,为车上人员检测体温,同时利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指导执勤人员规范防护措施。

抗疫先进医护人员事迹 篇五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苏家作乡卫生院共产党员李建军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最危险、最关键的时刻,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

  李建军是示范区苏家作乡卫生院副院长,共产党员,分管行政后勤和医保工作。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斗争中,他作为卫生院的副院长、共产党员,一面全力配合杨院长做好全院的疫情防控工作,一面做好全院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展示了一名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风采。

  从1月21日以来,苏家作乡卫生院的全体人员全力以赴,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取消春节节假日,开始了抗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李建军就时刻想着自己是名共产党员,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面对突如其来的传染性极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隔离措施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他来不及考虑个人的危险就赶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去开展工作。

  与此同时,他还积极配合杨院长搞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管理,在卫生院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将卫生院人员进行了合理分组,成立了10个专项小组。同时及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组织全院人员认真学习掌握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科学知识,协调相关科室和专项小组,进一步完善科室、分组的管理措施,保证全院每一位医护人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同时,自身不染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建军没有“临时”思想,而且在关键时刻把全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加扎实,充分利用工作闲暇间隙,和同志们谈心,交流思想,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李建军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全院人员对防治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信心更加坚定了。一些心理压力较大的医护人员也稳定了情绪,积极投入到一线的战斗中。在卫生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斗中,每时每刻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不知劳苦、不畏疲倦。

  “关键时刻必须冲在前”,这是对他——一名共产党员的最真实写照。

抗疫先进医护人员事迹 篇六

  1月24日,荆州一医主治医师王道亮是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医疗人员,第一轮换岗后,刚解除隔离观察的王道亮再次主动请战,重返抗击疫情第一线。疫情当前,使命必达。王道亮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一个念头:救人

  “患者的心率快速下降,如果不做紧急处理,患者会很快出现心跳骤停。”王道亮毫不犹豫地冲上去,给患者开始实施胸外心脏按压,进行抢救,随着急救药物开始起效,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转危为安。

  抢救时空气中的气溶胶密度较大,暴露的危险更大,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时大幅度的动作可能会导致防护服的破损。面对危险,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抢救患者,必须争分多秒。在抢救之前,王道亮设想过万一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怎样做,然而真正操作起来,这种担心早被抛到脑后,“光想着怎么救人了。”好在一切顺利,没有发生意外。这样惊心动魄,与死神抗争的场景无时无刻不在隔离病房内上演,高压力、高紧张的状态是工作日常,半夜起来抢救患者更是习以为常。

  一种态度:责任

  每天早上8点王道亮都会准时穿上防护装备。查房时,王道亮都问的特别细,包括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体温、咳嗽等症状,年龄、基础疾病,检查结果及用药情况,等等,进而做出判断。

  对确诊患者,王道亮责任就是执行新冠肺炎专家组治疗方案。患者个体差异很大,有的症状轻,有的危重,有的恢复快,有的迟迟不见慢,有的还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其它疾病……王道亮和医疗团队采用综合疗法和个性化治疗,确保每一名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救治。“这既是为患者负责,也是为患者家庭和社会负责,把好治疗最后一道关口,让患者顺利康复,安全回归家庭和社会。”王道亮说,这就是战“疫”医生必须承担起的特殊的责任,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一线医护人员还有很多,“他们都很年轻,也更辛苦,夜班8个小时,不能休息,特别困时,只能趴在桌子上及躺椅上稍作休息。”

  一个信念:担当

  “这次新冠疫情,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但是出于医生的职责,生命相托,关键时刻我们必须托得住。必须有信心、有能力,更是有担当有责任去尽力救治患者。”王道亮已经1个多月没有回家了,新年安排的节奏全部打乱了,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王道亮爱人在安排。

  王道亮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而且没有休息日。他说经过这次实战有了隔离病房工作的经验,比如穿脱防护服、怎样对病人检查治疗等。按照要求,出隔离病房后需医学隔离观察14天,2月25日,王道亮立刻申请再次进入隔离病房。他希望,现在没有新增病例,按照这样的节奏持续,疫情早日结束。疫情结束后,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将手里没有完成的手术做完。

抗疫先进医护人员事迹【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