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尾村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塘尾村
塘尾村(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塘尾村)
塘尾村位于东莞市石排内,古村以古围墙为界,全村总面积为39565平方米,现存古民居约268座,21座祠堂,19座书室,10眼古井,4个围门,28座炮楼。塘尾古村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东莞现存较好,规模较大的古代村落。塘尾古村于2002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公布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其后又被评为广东省旅游特色村,其民俗文化活动“康王宝诞”也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目录 塘尾概况 塘尾古村 富而不贵 祭祖仪式 收缩展开 塘尾概况据族谱《陇西李氏家乘》记载,宋末李栎囚遭权贵排挤,只身由东莞白马逃来塘尾,被黎姓人家收回并配与女儿,历元、明、清近六百年的发展,李氏逐渐兴旺,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人口增至1000多人,塘尾围成李氏家族聚落。塘尾明清古村落依自然山势缓坡而建,围前三口鱼塘一大二小,分别代表蟹壳与两只蟹钳,围面两口古井代表两只蟹眼,仿生喻意一只巨蟹守护后面的村落和前面的千亩良田。古村落布局合理,由围墙、炮楼、里巷、祠堂、书室、民居、古井、池塘、古榕等组成很有特色的聚族而居的农业村落文化景观。尤为可贵的是,古村落格局保存完整,未经破坏的明清建筑比较多,保留大量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灰塑建筑构件,明、清、民国至改革开放前使用的生活和生产用具也有大量保存,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现今塘尾明清古村落居民多搬出外住,房屋空置或出租给外地民工居住,塘尾村民委员会协调村民进行古村落的保护与管理。2001年被广东省政府评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塘尾古村塘尾明清古村落以古围墙为界,依自然山势而建,里巷布局合理,安全防御设施齐全。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所建,红石做门、窗框和砌墙基,水磨青砖清水墙,保存大量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灰塑建筑构件,遗留历代众多的生活、生产用具。祠堂建筑除宗祠以三进布局外,各家祠则是二进四合院形式。民居布局多以三间两廊、三间一边廊为主,因与巷道的相对关系而有所变化。民居与书室结合、民居与祠堂结合是塘尾明清古村落的一大特点。以下对塘尾明清古村落重点建筑进行描述: (1)塘尾古围墙、围门和炮楼:始建于明,历代有维修。围墙绕古村落成封间一周,周长860.8米,高5米,宽0.35米,红石墙基,青砖墙体,每隔4米有一附墙。在围墙东南、西南、西北、东北角开有四个围门,村民分别称之为东门、南门、西门和北门。以东门规模最大,宽4.24米,长5.38米,高9.30米,为两层青砖镬耳山墙建筑,围门之上镶“秀把东南”匾额。围墙附有28个谯楼(当地乡民称楼斗、炮楼),以28个天文星宿命名,规棋有大有小,一般尺寸为长、宽各4.5米,高7米,围墙、围门和炮楼组成完整的防御设施,保障塘尾古村落的安全,近百年来先后成功抵御了1911年清军的抢劫和1944年石碣吉洲土匪李朝的侵犯。现围门完好,围墙基本完整,炮楼尚存19个。 (2)古巷道:塘尾古巷道成井字形网状布局,主要巷道有南北走向的直巷7条,东西走向的横巷4条。巷道由红石条石铺就而成,宽2米左右,巷道下面有完整的排水渠。至清末光绪年间,富绅李植忠改建部分红石巷为花岗岩麻石巷,横穿围面,从东门出围到牛过村,可达当时的南社火车站,由北门出围直达当时的木排村石龙渡口,总长度近10公里,现仅存围内300米。 (3)古井:塘尾明清古村落有古井10眼,分布在各巷道旁公共使用或民居、家祠天井内私家使用。井壁用青砖砌筑,井沿则用整块红石挖空而成,一般直径0.87米,高0.40米。至清末采用花岗岩石。 (4)李氏宗祠:始建于明,历代有维修。五开二间三进院落布局,抬梁与穿斗混合梁架结构,硬山顶。宽17.8米,长43.7米,占地面积777.9平方米。明成化年间李质中举后,在宗祠追远堂挂“文魁”木匾,文革期间木匾被毁。民间二十一年(1932)宗祠辟为东莞第十六间小学,为石排第一间小学。 (5)景通公祠:始建于清中期,为十世祖景通家祠,三开间二进院落布局,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硬山顶。宽9.5米,长17.1米,占地面积162.45平方米。封檐板、梁架木雕和犁头、横梁石雕工艺精美。 (6)梅公祠:建于道光年间,为十二世祖家祠。三开间二进院落布局,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宽8.8米,长14.3米,占地面积125.84平方米。梅公祠保留从明代十世祖至清代二十二祖的祖先牌位原物,为东莞地区罕见。公祠还摆放了塘尾民间信仰神康王的神像,因而又称康帅府。 (7)守善堂:为家祠与民居结合的典型代表。家祠与民居是光绪年间建造的一体建筑,有侧门相通。家祠为三开间二进院落布局,民居为三间一边廊建筑。家祠宽9.14米,长11.9米,民居宽5.8米、长11.23米。民居建筑规模和装饰工艺稍逊
于家祠。家祠屏风、梁架装饰精英。 (8)宝卿家塾:民国年间李冀南扩建祖居而成,宽8.85米,长9.5米,早期为家祠与民居结合的建筑,学冀南与陈伯陶同中乡试后,改家祠为书院。现存东莞清末探花陈伯陶1919年题书的“宝卿家塾”红石门匾。 (9)七房厅与墩睦堂:为家祠与家祠结合的典型代表。七房厅为李松石家祠(乡民习称家祠为“厅”),墩睦堂为李松石之子家祠,中间有房门和天井相通,建筑总宽度为9.6米,总长度为20.95米,其中七房厅长10.31米、中间天井长1.04米,墩睦堂长9.6米。七房厅建于同治、咸丰年间,墩睦堂建于光绪年间,皆为三开间二进院落布局。墩睦堂封檐板、梁架木雕工艺精美 。 富而不贵东莞富庶之地,水泥路笔直,一路上,车窗外掠过工业建筑、修剪整齐的花坛、崭新的住宅小区,乡土气荡然无存。石排镇离莞城一个多小时车程,再搭摩托车至塘尾村,当司机说到了,我与摄影记者方谦华都有几分诧异,周围是广东农村的新式村屋,哪来古村落的'痕迹? 老人和小孩簇拥在几棵榕树下玩耍,打听之下,方知从旁一不起眼的门楼进入,对门墙上一溜钉着木牌,上刻“康真君座镇”字样;一旁墙上挖一小龛,内置男女社神,前垂纱质白帘,左右对联“白发知公老,黄金赐神人”,横批“福德宫”,此福德正神即土地公。穿过门楼,清一色红石基青石砖的古建筑,朴实无华。 却说这塘尾村民有经商的传统,明清六百年间李氏人丁兴旺,相对不足的田地难以承载人口发展,此处靠近东江,不少人于是出外谋生,近到东莞四大古镇之一石龙,远到广州,香港未开埠前,已有塘尾李氏去做生意。清末民初,塘尾财力到达鼎盛,做船运、卖药材、进行粮食贸易、开钱庄等,李氏族人纷纷在外赚到第一乃至不知第几桶金,尤让塘尾李氏引以为豪的是香港二十八“隆”,生意甚是兴旺。 发达后的李氏回乡建家祠书房,望后人在仕途上有所出息。然而李氏遵循着南方商人一贯的低调,纵然家境殷实,却并不显富张扬。保存下来的家祠书房,甚少有广东其他地方农村富豪的做法:用镬耳墙,在屋脊雕饰夔纹等,当然此举一来由于李氏虽富却不贵,较少在朝廷当高官之人;二来这些建筑外表虽不奢华,真正精致之处却藏而不露。 村委特地让我们看一堵半塌的黄泥墙,我们好生奇怪,不就一堵泥墙吗,有什么奥妙?原来这泥墙却是村中唯一一堵,所有房屋,清一色红石青砖,古时砖贵,非家底殷实,必难以支付建筑成本。长老李陈焜说,看砖就知道一户人家是否富裕。附近燕岭盛产红砂岩,故墙基多用红石。富裕的人家,用青砖侧放砌墙,墙体整整厚实一倍,而砖亦用多一倍。有人还在墙内夹层设机关防贼,贼人凿墙至半,动及机关,则有地砖如铡刀放下,将其手生生砍下。 而书房家祠的室内装饰更显精致,在间隔上费尽心思,我们看过近十间家祠书房,没有一家布局是一样的,而门框、屋檐、梁柱的木雕或灰雕,虽谈不上奇巧,亦无不是一刀一斧,精雕细刻。走进这些民居,虽然昔日容貌已只剩依稀,但那份滋润、那份把家里经营得一丝不苟的精致,依然让人不得不慨叹低调的塘尾李氏确实懂得过日子。
祭祖仪式清明后一天,到塘尾已近中午,村委急急通知全村男丁中午12点半在村口出发,去祭祖上坟,一时半刻不好安排采访。我们一听也来劲了,当下决定跟随他们祭拜先人。 塘尾原有数个姓氏杂居,李氏六世祖从白马迁至此定居后,李氏一脉发展迅速,很快成为当地第一大姓。六世祖坟选址在邻村南社附近,背依一绿意盎然小山冈,面朝一水平如镜碧绿湖。按传统塘尾李氏应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一祭祖,因那天乃六世祖生忌,后把清明扫墓与本氏祭祖合而为一,选在清明后一日。 李氏子孙浩浩荡荡,车队排开一长龙往祖坟开去。六世祖的坟用麻石修葺一新,到达后族人捡两草垛压在墓头,祭品有一百来斤被剖开两爿的大烧猪,用红纸覆盖,上插一刀,一鸡,两叠烧肉,三个苹果,四个叠得整整齐齐的大包,几杯米酒。上香,各人分一叠元宝点燃,几枚纸元宝被滚滚上扬的烟气吹起。 中途另一队李氏抬两只稍小的烧猪加入,老人告诉我,那是横沥镇水边村与企石镇南坑村的李氏分支。待烧过元宝,三个村老老少少的男丁纷纷聚到祖先坟前,稍稍作拜,然后,每人分得一个大白包,等包吃过,收拾残局,把大烧猪抬回宗祠让祖先继续享用,到晚上大家再到村中食堂聚餐,分食烧猪。于是一年一度的祭祖,历时一个多小时后结束。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塘尾村
塘尾村(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塘尾村)
塘尾村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中心地带,占地虽只有9平方公里。
目录 简介 发展建设 简介村民1200多人,但在村务公开方面却以“早公开、敢公开、全公开、会公开”而远近闻名。走进今天的塘尾,政通人和,经济发展,群众放心,外商安心,干部也当得称心。10多年来,这里没有出现一例对村干部的投诉,没有出现过一例群众上访。“透明村”已经成了塘尾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发展建设在近10年来村里建设的大大小小100多项工程中,没有出现一例“豆腐渣”工程。修网球场、足球场,建小公园,为村里2万多外来工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场所,美化投资环境。出现了外商争相前来投资的火热场面。从1984年引进第一家外资企业至今,塘尾村已经有80多家外商企业。丰宾电子、王彬塑胶、永井塑胶、美宏公司等外资企业纷至沓来。去年,塘尾村新引进了6家企业,今年又引进3家,村里几项主要的经济指标多年来年均递增都在15%以上。 近10年多来,塘尾村98%以上的家庭被评为文明户,塘尾村也多次被评为市、区的文明村,1999年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2000年还获得“全省理顺基层管理体制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镇塘尾村
塘尾村(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镇塘尾村)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井头墟镇塘尾村
塘尾村(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井头墟镇塘尾村)
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郴江镇塘尾村
塘尾村(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郴江镇塘尾村)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市良口镇塘尾村
塘尾村(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市良口镇塘尾村)
目录 简介 主要农产品 村内资源 企事业单位 收缩展开 简介塘尾村邻村有溪头村,合群村,,山清水秀,人勤物丰,人杰地灵,该村内环境优美、地势平坦、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该镇重要的文化、商贸集散地,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会,吸引了众多商家,有效推动了该镇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该村党支部以远程教育接收点为依托,建管并重,学用结合,着力建设一方阵地,教育一方群众,培育一方乐园,构建一方和谐,远程教育工作开展有声有色。
主要农产品平菇,脆甜,秋葵,柠檬,球芽甘蓝,桃子,荔枝,绿叶菜,
村内资源铝,锌,铜,
企事业单位塘尾村信用社,塘尾村村委会,塘尾村广播站,塘尾村民兵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