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语录句子【精彩6篇】

时间:2015-08-05 08:32: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太极拳语录句子 篇一

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不仅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太极拳语录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让人们在修炼太极拳的过程中不仅锻炼身体,更能修身养性,达到心灵的平静与和谐。

1. “太极者,无极而生,有极而灭。” 这句话告诉我们,太极之道是无穷无尽的,宇宙间的一切都是在太极的运行之中,生生不息。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顺应自然规律,顺势而为,做到以柔克刚。

2. “以静制动,以慢胜快。” 太极拳强调的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在练习过程中,要做到身心平衡,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专注,这样才能在动作中达到柔和自然的境界。慢慢练习太极拳,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奥义。

3. “劲由腰发,气由丹田提。” 太极拳的力量来自于腰部的发力,而呼吸调控则要借助丹田。通过不断练习太极拳,我们可以提高自身的气血循环,增强体质,提升自我修养。

4. “拳行如婴儿,身似悬线。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太极拳要求身体动作要柔和流畅,如同婴儿般自然无拘无束。在练习过程中,要保持整个身体的协调与平衡,做到动静结合,达到身心统一的境界。

5. “心静自然凉,形松气足。” 太极拳的练习要求心境平和,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冷静。只有这样,才能让身体放松下来,气血畅通,气足形松,才能达到太极拳的境界。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武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锻炼了身体,更是在修炼内心,提升了自我修养。让我们在太极拳的世界中,领悟其中的智慧,体会其中的乐趣,达到身心的平衡与和谐。

太极拳语录句子 篇二

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太极拳语录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这些句子不仅仅是关于武术技巧的指导,更是对人生哲理和修身养性的启示。

1. “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我们要学会以柔克刚,遇到困难时要保持柔韧不拔的品质;同时要以静制动,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冷静,才能做到身心合一,达到最佳状态。

2. “太极者,无极而生,有极而灭。” 太极拳追求的是一种平衡的状态,无极而生,有极而灭,体现了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身心的平衡,做到内外统一。

3. “劲由腰发,气由丹田提。” 太极拳的力量来自于腰部的发力,呼吸调控则要借助丹田。通过不断地练习太极拳,我们可以提高自身的气血循环,增强体质,提升自我修养。

4. “拳行如婴儿,身似悬线。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太极拳要求身体动作要柔和流畅,如同婴儿般自然无拘无束。在练习中,要保持整个身体的协调与平衡,做到动静结合,达到身心统一的境界。

5. “心静自然凉,形松气足。” 太极拳的练习要求心境平和,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冷静。只有这样,才能让身体放松下来,气血畅通,气足形松,才能达到太极拳的境界。

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武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锻炼了身体,更是在修炼内心,提升了自我修养。让我们在太极拳的世界中,领悟其中的智慧,体会其中的乐趣,达到身心的平衡与和谐。

太极拳语录句子 篇三

  1、有能一日用力寻,阴阳消长自有真。

  2、十三势者,一炁之演练也。

  3、妙手一着一太极。

  4、精练已极,极小亦圈。

  5、刻意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6、拳不敌法,法不敌功。

  7、练习十三势必须与一炁相结合,否则便是死架。

  8、一开—合,有变有常。

  9、道法自然。

  10、若言体用何为难?意气君来骨肉臣。

  11、听劲有二:一称外听,一称内听。前者系指推手时以手去听对方之劲炁而应答随化;后者系指盘架时以灵去听自己之劲炁而合关窍玄机。

  12、十三势既喻八卦、五行,就不能忽略卦气,就不能不知生克。不知内窍外穴,强配呼吸而练,怎么不出气病。

  13、脚踩阴阳手划圆。

  14、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

  15、无处不是圈,无处不是拳。

  16、中定者,九宫也,为先天之元炁之所藏。亦即真炁穴之位。上对夹脊,下对尾闾,与灵性涌泉呼应契合。

  17、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

  18、天下之武术,莫不存有此十三势。

  19、拳势之伸缩变化,步法之进退穿插,皆依元炁而生化。

  20、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动一静,互为其根。

  21、阴阳明而手足得其用,虚实定而攻守得其宜。

  22、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23、十三势之外形要求,固为沉肩、坠肘、松腰、坐胯,如不能使神经、筋脉、骨节之元真扭结不散,随着伸缩钻翻,贯注于内窍外穴,仍难生效。

  24、顺中用逆,逆中行顺。

  25、阴阳共处一个圆,千变万化不离圆。

  26、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27、天人合一。

  28、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

  29、太极拳十三势,捧、捛、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实即八卦、五行之合称。

  30、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31、迈步时,应以尾闾上下对直,并与支持身体重心之脚跟相合,身体才能正直,不偏不倚,中劲相聚,神炁贯顶,此为三元步法。

  32、太极拳要慢要松,旨在内听自己之炁机,流行全身。结合窍穴之玄妙。这是练成内功的秘诀。

  33、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34、十三势八法,为后天八卦,故其形象圆。即一切动作,都在圆中生化。

  35、鼓荡内敛者,一炁分合也。即先天化后天,后天合先天意。

  36、开合虚实,即为拳经。

  37、无形支配有形,是政治之秘;有形控制无形,是练功之秘。

  38、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39、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

  40、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41、一阴一阳之谓拳。

  42、一伸即变化,一缩即凝聚,是即太极。动而生八卦,静而归一炁,这就是太极拳。

  43、分者,拳势之变化,属演绎,目的在于走化黏随;合者,劲炁之凝聚,属归纳,目的在于攻人发放。

  44、拳术一道,首重中和。

  45、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46、势者,内含炁机,是活的;架者,则无生机,是死的。

  47、《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48、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49、太极无极也,万物之生。负阻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

  50、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51、太极拳利用圆中之劲,旋弹于敌,这旋弹劲为八势合一,即后天还于先天,故发人而不见其形也。

太极拳语录句子 篇四

  1、太极拳功夫,不外乎是动静开合而已,但一切要在稳静的基础上作,不可有慌张冒失的现象。它虽是静,但静中藏动机。虽是动,但动中存静意,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此太极拳之道理也。

  2、在左右蹬脚的动作时,似乎将此生最多的力气用于支撑腿部,尽力做到平衡,双手呈十字形。在下势的时候,一只手像爪子一样僵直,腿做成一个较缓的坡度,另一只手随着节奏,向着前方推掌。

  3、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能四两拨千斤。不但是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一体,上乘的拳法。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分三个阶段:首先练形、然后练气、最后练神。其内含功法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功。

  4、推手发劲时,只见其眼神一看,对方便觉惊心动魄,有顷刻生死之感,此乃体态与精神合一,能在极短之时,将全身之力量集中而发,能起在突然之间,迅雷不及掩耳,令人不可抵御,亦无从抵御故耳。平时练功所以稳静缓慢者,正为蓄养此精气神,即内外各部配合之妙用也。

  5、正如俗话说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短短的六分钟,这凝聚了多少同学血汗的结晶啊!表演结束后,太极拳教练尚俊老师对此次表演给予了很高的赞赏,这就是我们持之以恒的成果。磨练意志,又锻炼身体,可谓一举两得。

  6、引进落空、借力打人,周身须完整统一,动则俱动,静则俱静,劲断意不断,才能一触即发。牵引在上,运化在胸,储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后发。一身须具备五张弓,才能做到蓄劲如张弓、发劲如发箭。劲以曲蓄而有余,周身之劲在于整,发劲要专注一方,须认定准点,做到有的放矢。劲起于脚跟,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指,须完整一气,不能有丝毫间断。

  7、松软沈稳的形势,如载重之船,沉沉稳稳地荡于江河之中,既有沉重而又有软弹之力。凡是一举一动,是以意为主使,以气来牵引,无论伸缩开合,或收放来去,吞吐含化,皆是由意气的牵引为主动,由腰脊来领动,此是太极拳与他种拳不同之处。如一势之开,不但四肢开,而心意胸脊必先为之开;如一势之合,不但四肢合,而心意胸部必先为之合,凡一切动作必须由内达外,所以称为内功。

  8、随着音乐响起,大家迅速将手举起,成抱拳礼动作,“起势”,我们不紧不慢地放下双手,迈开左腿,连贯而不失节奏地开始表演,全身柔绵而有力地开始摆动,每一个关节灵巧地配合着,身心倾听着悠扬的乐曲,双手如同白云一般舞动着,在柔和的动作中也藏着几分刚劲,双手握拳,转腿,向前缓缓冲拳,推掌,更让沉浸其中的我们觉得正在全神贯注地将混沌的天地分开,动作要多么精确,到位,整齐。

  9、练刚柔不如练柔劲,练柔劲不如练松软,练松软不如练轻灵,练轻灵又不如虚无。虚无的气势,才是太极拳最上层的功夫。其主要的练法,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意贯指,日积月累,内劲自通,拳意主能上手。四肢是外梢,不可自动,胯为底盘,务须中正,以思想命令于腰脊,以腰脊领动于四肢,尚须以神气相配,上下相随,完整一气,否则非太极拳功夫。

  10、太极拳是一门最讲求省力打人的艺术,所以借力打人、引进落空是太极拳最本质的'特点。要掌握“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技艺,就是要懂得身法轻灵之理,以意运气、以意打人,久之则身法无所不合。一身之劲在于整,一身之气在于敛,身法能一一求对,轻灵自如,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人一挨我,我在下即能得机,而在上即能得势,上下相随,前后左右无不得力也。能得机得势,乃能舍己从人;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敌变化;能因敌变化,“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技,才能出神入化。

  11、其健身方面,全凭呼吸深长,气血畅通,头脑安闲,心神稳静。其应用方面,全凭虚无的气势,沾粘跟随,在几跟几随之中,我之身势早已吃进彼身,一切的机会自送上手来,在这个时候,我的神气一动,早已如触电样将其打出矣。

  12、在练功时,要以神走,以气化,以腰领,以意去,内外一体,心神合一,神气贯串,上下一致,久而久之,便会养出非常的灵觉来,以这种灵觉用之于推手,体会对方之来劲,是百无一疾的,既已知道对方之来劲,便可顺其来势,随其方向,而作跟随沾粘之动作,他身上之缺点,便会自然的发现出来,我趁势击之,则自无不中之理也。

  13、人身之灵机,最为宝贵。凡一切处事接物,皆全赖于此,不独打拳推手也。但灵机是出于大脑神经,所以太极拳的功夫,首要在稳静的基础上练功,以养其大脑中枢神经。但所谓稳静者,是心神泰然之后,自然之中出来的真稳静,而不是强制着不动作出来的表面上的稳静,这种强制着身体不动,表面上是稳静,而心性方面仍是不静的。如果这样,就不是真静,不是真静,就不能养大脑中枢神经,也就出不来特殊的灵感,此理又不可不知。

  14、什么是太极?《易经》:“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宋代理学家则认为“太极”即是“理”。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太极,太就是至,极就是极限,也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

  15、太极拳就是这样一种既紧张又文雅,给人以全面锻炼的“阳春白雪”式的体育运动。那些国之栋梁,疲于案头的精英们,何不一试乎。明白了太极拳的体与用的关系后,可以明确地说,“练架子”是不可跨越的。甚至极端一点说,宁可不走“用”这一步,不可以不走“体”这步。有的人就只想学太极拳而不想学“推手”,他以为“推手”是另外一种东西,不属于太极拳。并且以为那是“打架”,他不想学“打人”,那是不文明的行为,而太极拳文质彬彬很文明。练架子好!不学推手。

  16、太极拳的武术技击功能,绝非仅仅表现在剧烈弹抖和振脚发力上。相反,它强调在交手中,做到“沾、粘、连、随”、“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不丢不顶”、“引进落空”等,不即不离只待最佳时机的到来,一举中的。太极拳对锻炼者的作用是全方位的,对人的体力、筋肉、骨骼关节的作用自不待说,对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和提高敏锐的反应能力意义特别重大,这个特点扩大了它的社会适应范围,无论对智力或体力劳动人群都适宜,是其他体育运动望尘莫及的。

太极拳语录句子 篇五

  1、拳打万遍,其理现。

  2、练则有,不练则。

  3、蹬脚不过膝,分脚不过腰。

  4、开合虚实,即为拳经。

  5、迈步如猫,运劲如抽丝。

  6、关节不松,柔劲不来。

  7、远拳,近肘,贴靠。

  8、拳可慢,不可滞。

  9、为于微,图难于易。

  10、要想拳练好,必把圈练。

  11、处不是圈,处不是拳。

  12、拳以眼为尊,眼为之苗。

  13、独练时敌似有敌,应对时有敌似敌。

  14、腰送客,胯坐帅府。

  15、脚踩阴阳划圆。

  16、太极本然,意莫强求。

  17、动贵短,意贵远,劲贵长。

  18、阴阳共处个圆,千变万化不离圆。

  19、外练筋,内练,腰似蛇形腿似钻,周运动螺旋。

  20、由着熟渐悟懂劲,由懂劲阶及神明。

  21、练拳须明理,理通拳法精。

  22、拳技以沉着为本。

  23、拳拳、意意,意之中是真意。

  24、光学不练功难精,光练不学意难通。

  25、练拳不练功,到场空。

  26、拳为武艺之源,功为百艺之基。

  27、拳不在多,唯在熟。

  28、打拳不遛腿,必是冒失。

  29、初学三年,天下去得;再学三年,步难。

  30、肘不离肋,不离。

太极拳语录句子 篇六

  1、左退则右进,右退则左上。

  2、 推手时,勿乱撞。拿人时,先问劲数次,倘放过机会,能使人不知我意。

  3、 肘与膝合,腕与踵合。

  4、 中平步不可太大,太大则后足不实,进退亦不灵便。

  5、放劲时,手动幅度不过五寸,然后由大收小,惟意要愈长,眼神要愈看得远,久练之,其劲自足,不必手长足长也。露禅大师发人仅用分毫劲,故时不见其手动,而对手已跌出。

  6、 发劲时,后足偷上半步,贴近对方,回束胸腹,蓄劲蓄势,而出手,则不过膝。

  7、引进入空,忽隐忽现,跟劲堵劲,上步跟步,勿使人走掉。闪赚腾挪,使人勿知所措。

  8、 出双掌要竖起,两肩井与拇指、小指成一线,力贯掌心,劲由跟发

  9、 遇人顶劲时,手略回去,身勿前俯,胸略含。

  10、人手有劲,在手上打,无劲,在身上打。

  11、采人要握指根处,勿握腕。单练采手或散手放劲,均不宜有明劲

  12、遇人托手。则翻掌下坠。

  13、练劲时间,应以适当休息,每次勿太辛苦,耗力过度。因力用尽时,则精神提不起,难长功夫。

  14、挤出时,或用掌腕之端,或用肘,不宜两头并进,变为双重。

  15、手步太长则无弹劲,放人不脆。

  16、人拿则靠。

  17、人以相对手按我肘上节(臂),则打斜飞式。按肘或略下,则打提手。按腕则叠肘,坐腰化。

  18、出拳要放松,及定点,始紧握。

  19、人托我肘,则往上化。

  20、与人接触时,前进则利,后退则失。遇逼而入,愈不得力。进步时,如得势,应走挤步,不可将后步越前,以免前手撤回,被人逃走或换劲。

  21、手与肘,应随人之劲,互相上下,如翻筋斗,然不可双重。

  22、人托我肘,则往回坠肘,以化其上托之力,同时翻掌挤,后步发之,不可退步。

  23、斜飞式应用时,人下按,则下坠右手,以左手采之;人上托,则上举右手,以右手挒之。采手要顺采,以拇指置入腕内,上步要踏入人之中心,入裆最好。

  24、太极拳开手先进左半步,意在取人侧面。

  25、下采人手时,如人前俯,则松手提掌背,击其面,人往后仰,则放之,或提掌推之。

  26、拿人时,如人使劲向上翻,则引长其手,彼必难起。如再使大劲翻,则趁势放之。

  27、人两手握我一手,要在未握定时,意在人先,变化之。如彼已握紧,则不宜变矣(人已握紧,可以抖擞劲转动我手,然后束身坠肘,引长其手,避其一手之劲,制其另一手,使彼身散乱失势,或进击之,或横推之)。人以两手握我一手,亦可用海底针之栽手,继而上步靠之。

  28、人欲踢腿,则引其踢出,以前手粘其手,勿令其再得机得势。

  29、人以单掌击来,可不必化,含胸以叠其掌,还掌以截其劲。

  30、推手时,无论人来劲长短,我均以徐扌履 应之,不可骤退或抽或落。

  31、开法有向前向后之分,合法则仅有退后。

  32、人手发劲,可以身接其劲掤之(似顶实非顶也)。

  33、以沉劲拿人之腕,则人难动。拿肘较难,肱更难。人拿我,肘可长出。

  34、太极拳法,有进无退,退即速进,切不可停。

  35、以斜飞式右手击人,左手搭人手,人愈用力,我左手愈得势。如人用力过猛,则以右手接之,变锤,以左手打其面,再以右拳放之,谓之紧三锤。

  36、人要,我不要,则不顶。

  37、进退提腿,不可提高。

  38、采人时,须顺势坐腰,再以他手按其肩,斜放之。

  39、采人至相当地位,释而放之。

  40、左手采人右手,以右手击其面。

  41、彼翻掌挤我,即提右拳含胸。

  42、人左手采,则以打虎式击其脖。

  43、彼如向上顶颈,采之不动,则用肘底锤。

  44、人以异手横采,我叠肘沉击之,伸手,跟打挒。

  45、拗步挤,须将人扌履 横,挤手可变鹰蹄。

  46、以搬拦锤式打人时,可以左手采人右手,以右掌打一挒后,不论其变何式,我即以左手变掌,按其喉,向横打之,同时打挂腿,无不仆者。

  47、放人之时,眼神看高看远,如人坐回,则看下打倒之。

  48、对敌时,应上人斜方,以直破其横。人右顺步,我上左步时,则在其右脚外,勿在其内。上右步,则在内,勿在外。

  49、我右手轻握敌手,我上左后步,左掌略弯扳其眉际,即以我右前手退击之。如人左手迎来,则迅转跨虎式,以我左手采其左手,同时换步作左前虚式,以右掌击之。

  50、有劲则滞,在意则窒。

  51、单鞭左手回时,勿近心口,近则自闭。云手之后手,亦不可过心口。

  52、松裆下坐,方有蓄劲。

  53、打人时喊叫,系高兴及沉气之作用。

  54、如封似闭,两手分开,勿宽过肩。

  55、人双手握我左右手时,须向左右斜走大圈,以硶其手,或打圈,回身坠肘拿之,或反手坠肘以阳掌尖对其胸口放之。如敌顶劲,则撤回寸许,再放。

  56、靠人时,亦向其心口而往。

  57、硶手要将人手引长,宜大不宜小。

  58、按放敌人时,按肘勿按臂。

  59、以退为进法:前步退回时,顺手引敌手往后,再上他步放之,同时眼前看,心想远。

  60、采人时,手要松,采勿僵硬。

  61、人以右手握我右手,则向右引长其手,而撅其指放之。

  62、按人时,以小指管其肘,若人向上抬,则按腕重,按肘轻。

  63、挤人时,以一手采之,他手挤之。或用一手用力掤之引其手直,而以他手挤之。若采不动,则偷移后足,则攻之。

  64、采人之手,以双手握腕,先略采之,彼拉回,松之再用力采之,则震及脑矣。

  65、推手时,十指要稍伸,略用力,不可太软。

  66、人若按我,双按则往上打。

  67、搂膝拗步要打人之横,故掌稍斜去。按人之手勿撞,要粘住再按。若人更向右转化,则徐随之向右,而在其劲头上,迅速左转(右手粘右手,左手翻之),同时含胸。去时不含,回时合,去时开。

  68、双按时,勿太开,免为人由中而入。

  69、与人动手时,前手要五六分力,稍转小圈,或移动不可停,停则不活。不用力则不能抵抗,用力太大,则滞。后手作第二道防线,以自顾。在转人时,亦可帮前手打出。

  70、粘人之手,则引其斜方,彼必无力,或往上或往下,均可截至其771、人握我腕,可引以闭之,或斜以闭之。

  72、与人推手,不可太前俯。

  73、与人动手,以右手向上,不高不低,俟其来时,右来则在外,往外化之,或采之;在内则内化之,而挤之;或往右下,以左手按之,切不可抓人之手,自受人牵制。人抓我手时,如系双手,则不沉转,但以他手挤之。人以缠丝手攻我,我往右转以化之。人如踢腿,则上前按之,切不可退,上时走其外,勿走其内。人如反蹬腿,则推其胯股自跌。

  74、人肩向后、向上,则踢腿意。

  75、轻拿重打,先稳后打,有机即打,打而复打。

  76、推手时,要两手牵粘人两手,勿令有打我之机会。如觉人用劲或忽然松动,即为打我之动机,我即趁机而打之,后发先至(杨老师谓:逢顶即打,逢丢即打,即后发先至之意)。

  77、练架子时,肘要松坠,手要长,胸要活(忌呆板),腰腿与手要一致,劲在腰腿则沉、大,在手则浮、小,要不用劲练,而人看似有劲,推手时,肩肘一段要灵活,肘腕一段要有绵劲。

  78、与人推手时,左粘则右打,右粘则左打。有机则打。但勿令人知我。

  79、人以右手顶劲太大,退而松其劲,再转圈以右手提其右手,我上彼下,则解其僵劲。或以我手,轻分其右手,迅击其胸,再继以双按,或引其劲向上落空,以左脚钩之,或人右手随我上引时,我以左手托其右手,以左掌放之。

  80、我右手搭人右手,要在其上,手指对其左肩。太开则恐其逃,太拢则人易翻。如人欲翻时,我以前节回打一圈,再向前伸出。我左手扶其肘外,伺机攻之。如敌制我,我以右手下粘其右手,以我右手搓进按之,以前手采人手向下向前,同时以我后手打迎面掌,使其身体牵动,即松前手,握拳击之。

  81、与人推手,我以左右手掤人双手时,乘人尚未发劲,我即以左右手,在掤手下打按。

  82、敌以左手按我左手,以右拳击我左面,则作左丁式,同时,我左手松架,以右拳啄劲打其腹。

  83、人以后手按我后手,若不能上起时,我以后手粘领其后手,向斜下,以我前手粘其肘而分之。如人开时,即转我前手在其肘上,以拇指开其臂,再以后手打之。

  84、人以一手按我肘,贴身时,我以被按手之手指,略用劲,向其肩峰方向斜打小圈化之。如一圈将劲,人又作第二按时,则再打一反圈化之。人以前手下压我前手,我将前手松下作海底针,再打一小圈,进步采其前手,以我后手(此时变成前手)略按其前手,小臂内层处,即转赴挤之。

  85、按人时坐掌,自练或推手,均要后退坐多,前腿坐少。单手按人时,须对其无抗力之方向,不可对后足。

  86、人以双手按我双肘,双方僵持时,我用松沉劲摆脱一手,以我另一手采敌肘。坐回后,闪身引敌向前,再以摆脱之手掌击之。同时,我采敌人之手,脱封敌肘。

  87、前右手搭人前右手,如人欲开,我手顺其开势打一小圈,再向其左肩前进。此时,我肘腕弯曲,肘下坠,食中两指微指敌,但勿用沉劲(如人松去时,我手不致下落),若敌遇我指前进欲拨开时,我候其拨至正中,则打挤。如人拨开太远,则趁其拨劲未尽,退步打一大圈,上步作双手合击之。如人欲用斜上拨劲,则转我手心,向上开提之,但不可过开,过开则滑脱矣。如人直上拨劲,则转手心向下,而粘提之,两手相粘处,不即不离,提至相当处而按之。如人抵抗,则再提。

  88、推手时,不丢不顶。跟劲兜劲,有时可带跟步。

  89、如人右手横时,以我左手食指粘其右肘,无名小两指在肘下上托,同时我右腕在其腕上下压,宛如手挥琵琶式(但非肘后,亦非合劲),左上右下搓扭之再放劲。如敌肘下坠顶牛,则以我左手至其肘弯处,开其右肘,以右手作打虎式外击之。击时,手要松。如人右手直挺,我右手压之不落,则以我右手粘处转至其右腕内,同时以我左手伸指,推其肘进略右(我之右方),以我粘彼之掌进击之。或遇人挺右拳时,以我右手采其斜下,以右足踏其前腿弯处打倒之。

  90、如人在前,分握我双腕,我可向前放之。如人屹立时,我可悠(音)劲挤之。

  91、如人在后提我双肘,我身不动,我两肘顿后可放之(切忌僵劲)

  92、如人在后抱我,一可顿肘,二可拳击其头均可。

  93、与人比赛推手时,须使其处处不得势。

  94、人按我后手肘,我佯扌履,以我右手空前(要轻灵不带丝毫劲),以我左后手补入我右腕内,挤之。人以前右手顶劲时,我以右前手粘住,转入腕内,同时,以我左手封粘其右肘,以我右手滑打之。同时,我右足略提起,配合右掌并进。如前述,以我右手粘提人右手而下按,倘人再顶劲,则再提回,往外略打一小圈,在其手掌或手指处对其身按之,以前右手采人前右手,退步上左手挤之,左前手要成斜直向。

  95、人采我靠。靠不到,则以前手打野马分鬃。

  96、以我前右手按人前右手,,以我左手托人右前肘,同时,我右手粘住打一圈,以掌击之,如欲伤人,则先以指拍之,跟住掌根放之。或以我右手顺势压下,继而提起打提手。若被闪过,则以打虎式下打其脖,再坐身以腕下钩其脖,再以肘向前放之(仍打其脖胸部)。

  97、我右掌前击时,人右手下压,则以右前臂粘转敌臂外,轻握其肘部斜采(轻采之不动,则摆。切勿用笨劲),再打挤。我右手指采敌前手,敌若贴身,则打挤,敌若伸入,则轻采后,即以左掌打其面(一往一来,同时用轻荡劲),再以右掌击之。

太极拳语录句子【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