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教的经典名言(优质3篇)

时间:2011-09-05 02:14: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关于佛教的经典名言 篇一

佛教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佛教的经典中,有许多深刻的名言,这些名言不仅仅是一句句智慧的话语,更是对人生、世界、宇宙的深刻思考和启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佛教的经典名言。

1. “不作恶,正直,慈悲,自利利他,慈悲,不说空言,不贪,不恼。”这是佛教中的八正道之一,是佛陀教导人们修行的基本准则。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远离恶念,保持正直,怀有慈悲之心,利益自己同时也利益他人,不说谎言,不贪图物质,不生气。

2. “若有一切众生,如是等于虚空,若有一切众生,如是等于须弥山王,若有一切众生,如是等于须弥山。”这句话来自《华严经》,意思是说,所有的众生都像虚空一样,没有实体,也许看起来有很多,但实际上只有一个。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超脱对物质的执着,要看到事物的本质,要超越相对的存在,追求真正的智慧和解脱。

3. “不可说,不可说,无所说。”这是《心经》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真正的智慧是无法言说的,言语只是表象,真正的解脱在于超越言语和概念。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超越言语的局限,要体悟无言的智慧,要经历心灵的净化和觉醒。

4.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是佛教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一花一叶都包含了整个宇宙的真理和法则,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能领悟到其中的奥秘。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把握当下,用心去感知周围的一切,从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和智慧。

5. “过去不可得,未来不可得,现在不可得。”这是《心经》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过去、未来和现在都是虚幻的,真正的解脱在于超越时间的束缚,活在当下,体验生命的真实和美好。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超越对时间的执着,珍惜当下,体验生命的美好和奇迹。

以上就是关于佛教的经典名言,这些名言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体验生命的真谛和美好。愿我们能够借助这些名言,找到心灵的平静和解脱,实现内心的成长和觉醒。

关于佛教的经典名言 篇二

佛教作为一种古老的宗教,有着丰富的经典和智慧,其中许多名言被视为深刻的教诲和启示。这些名言不仅反映了佛陀的智慧,也指引着人们走向内心的平和与解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佛教的经典名言。

1. “行善积德,唯此是真。”这是佛教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通过行善积德,才能真正获得幸福和快乐。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待他人,积累善行,才能获得内心的平和和满足。

2. “放下执著,心无所系。”这句话来自《心经》,意思是说,要放下对物质的执着,超越欲望和贪念,才能真正体验到内心的自由和解脱。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远离贪欲和执念,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觉醒。

3.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金刚经》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如同梦境、泡影、露水、电光,应该以这种视角来看待一切事物。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超越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追求真正的智慧和解脱。

4. “不可得见,不可得闻,不可得触,不可得知。”这是《心经》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真正的智慧是无法通过感官来获取的,要超越感官和概念,体悟无言的智慧。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超越对外界的执着,从内心寻找真正的智慧和解脱。

5.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是《心经》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佛法不依赖文字和外在的传授,直接指向人心,唤醒内心的觉悟,实现自性的佛性。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超越形式和概念,直面内心,实现内在的成长和觉醒。

以上就是关于佛教的经典名言,这些名言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启示,指引着我们走向内心的平和与解脱。愿我们能够借助这些名言,找到心灵的归宿和安宁,实现内心的成长和觉醒。

关于佛教的经典名言 篇三

关于佛教的经典名言(精选50句)

  有一种忍让叫做佛,有一种自然叫做佛,有一种自我叫做佛,有一种智慧叫做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佛教的经典名言(精选50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猎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3、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4、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5、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6、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

  7、下下人有上上智。

  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9、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10、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11、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12、佛法是不二之法。

  13、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4、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15、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1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17、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18、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19、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20、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21、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22、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23、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24、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25、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26、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27、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

  28、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29、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30、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31、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32、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

  33、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34、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35、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36、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37、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38、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

  39、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

  40、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41、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42、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43、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44、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45、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46、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47、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48、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49、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50、有分别心念佛是杂修杂念,无分别心念佛是专修专念。

关于佛教的经典名言(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