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成语是什么意思

时间:2014-07-08 02:36: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成语是什么意思

  在生活中我们要养成积累成语的意识,对提升自我有益无害。那形容工作态度我们会用到哪些成语?下面请欣赏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形容工作态度的成语相关内容。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成语是什么意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个词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齐杜弼的《为东魏檄梁文》。

  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横使江淮士子,荆扬人物,死亡矢石之下,夭折露雾之中。

  这是一篇讨伐梁国之前发出的文书,大致意思就是表示自己的这次讨伐行动有多么名正言顺,师出有名。这段话的意思大致是:只恐怕楚国走丢了一只猿猴,会祸害到整个山林里面的树木,城门失火,会让池鱼遭殃。这样让江淮地区的文人士子,荆州扬州的好接任务,都无辜死在箭矢投石之下,英年早逝在露水和烟雾当中。其实杜弼真正想说的是,你们要是觉得自己还有点真本事,就别给梁国干活了,不然白死了多不划算。

  你可能会说,这话很好理解嘛,有什么好争议的?

  有趣的,就是这“池鱼”二字。以前我对这个词的想象是,城门口失火了,自然就要赶紧救火,这个时候最近的水源莫过于护城河了。但要是护城河里面的水都拿去救火了,估计河水里面的鱼也得渴死了,要是运气不好的话,可能直接连着水一起泼到火里面当了烤鱼了。

  但是在东汉学者应劭《风俗通·佚文·辨惑》有这么一段记载:“城门失火,祸及池鱼。俗说司门尉姓池名鱼,城门火,救之,烧死,故云然耳。”

  池鱼,也许并不是水池里面的鱼,而是一个姓池名鱼的守城门官员。他为了扑灭城门的大火所以葬身火海,于是有了这个词,而在某地的'池氏族谱里面还记载了“池仲鱼”这个名字。

  至于相信哪一个,就见仁见智,只要能够帮助你记忆就可以了。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比喻因为受牵连而遭到损失或者祸害。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成语典故

  殃:灾祸。池:护城河。现在我们一般理解为:城门着了火,人们用护城河里的水救火,水干了,鱼也就死了。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又云: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

  相传,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叫池仲鱼的人,住在城门附近。有一次,城门失火,一直烧到他家,池仲鱼被烧死了。还有一说,宋城门失火,大家都舀取池中的水灭火,把池水都舀干了,池中的鱼儿都被晒死了。后一种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意思。

  另《吕氏春秋·必己》“宋君亡珠,殃及池鱼”,《淮南子·说山训》“宋君亡其珠,而池鱼为之殚(dān,尽)”。说的是春秋时,宋国的司马(官名,掌管军事)桓魋(tuí)得了一颗无价的宝珠。宋国的国君想夺取他的这颗宝珠,便给他加了一个私藏国宝的罪名,把他驱逐出境。桓魋却始终不肯交出宝珠。宋君派人去抄家无果,只好逼问他:“你到底把宝珠藏到哪里去了?”桓魋答道:“扔到鱼池里了。”这个爱财的宋君竟下命令: 汲干鱼池的水,细细寻找。结果,宝珠没有找到,一池子的鱼却遭到了意外的灾殃。

  由此,后人以“池鱼之祸”形容飞来横祸;以“殃及池鱼”比喻无辜被牵连受害;以“池鱼”比喻无辜受害的人。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主持编著的。《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作。应劭则是东汉人。《风俗通》的意思,是在解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来历,可知此语在应劭之前就有了。这样看来,“宋君亡珠,殃及池鱼”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两种说法在古文中是并存的,现在一般只引用后者。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原本还有比喻坏事蔓延牵连到好人的意思,但后来这层意思逐渐淡化了,现在一般用来比喻无辜受连累。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成语故事

  成语名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成语拼音: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无端受牵连而遭祸。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殃:灾祸;池:护城河。城门失火,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无端受牵连而遭祸害。

  成语来源:北齐·杜弼《为东魏檄蜀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成语造句: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觉得皂白不分,势必‘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宋国的一城门发生火灾,火借着风势越烧越旺,城里的居民纷纷到护城河去取水灭火,大火被扑灭了,但护城河的河水也被舀干了,河里的鱼再也没法生存下去了。

  城字开头的成语

  城门失火 城下之盟 城狐社鼠

  包含有城字的成语

  城下之盟 满城风雨 背城借一 万里长城 丰城剑气 黑云压城 空城计 连城之价 城门失火 二卵弃干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成语

  这则成语出自北齐.杜弼《檄梁文》。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注音】chéng mén shī huǒ , yāng jí chí yú

  【典故】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北齐·杜弼《檄梁文》

  【释义】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无端受牵连而遭祸

  【结构】复句式

  【近义词】城门鱼殃

  【同韵词】匹妇沟渠、顾全大局、惟利是趋、春兰秋菊、扫穴擒渠、轻重疾徐、不疾不徐、骑驴觅驴、识大体,顾大局、三纸无驴、......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宋国的一城门发生火灾,火借着风势越烧越旺,城里的居民纷纷到护城河去取水灭火,大火被扑灭了,但护城河的河水也被舀干了,河里的鱼再也没法生存下去了

  【示例】我是个平凡的人,不幸生在不平凡的时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无端惹出许多是非。柯灵《回看血泪相和流》。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成语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城门着了火,人们用护城河里的水救火,水干了,鱼受连累而死。(一说春秋时宋国有个池仲鱼,住在城门附近。一次城门失火,大火蔓延到他的家,池仲鱼被烧死。)比喻无辜受连累。

  这个成语来源于《全北齐文.为东魏檄梁文》,但恐楚国亡援,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横使江、淮士子,荆、杨人物,死亡矢石之下,夭折雾露之中。

  南北朝时,北方的东魏有一员大将,叫侯景,坐镇河南,拥有十万军队。因为与大丞相高欢之子高澄不和,在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背叛东魏,投降西魏。高澄派韩轨讨伐侯景,侯景担心与西魏的联系被切断,又投降南方的梁朝。

  梁朝许多大臣认为侯景反复无常,不能接受他的投降,损害和东魏的友好关系;但是八十四岁的梁武帝却相信这是统一国家的预兆,接受侯景投降,封他为河南王。

  这年八月,梁武帝派萧渊明率领军队讨伐东魏。九月,萧渊明的军队逼近彭城(今江苏徐州)。十一月,高澄派高岳和慕容绍宗率军救援彭城,派杜弼担任救援大军的军司。慕容绍宗用诱敌之计,引诱萧渊明深入追击,然后以伏兵夹击,活捉萧渊明,梁军伤亡逃走的有几万人。

  大胜之后,军司杜弼写了一篇给梁朝的檄文。文中说:“东魏皇帝和大丞相有心平息战争,所以多年和南朝通和。现在侯景生了背逆之心,先投靠西魏,后来又说尽好话投靠梁朝,企图容身。而梁朝君臣竟然幸灾乐祸,忘了道义,连结奸人,断绝了与邻邦的友好关系。侯景这样的卑鄙小人,一有机会还会兴风作浪。怕只怕楚国的猴子逃亡,灾祸延及林中树木,宋国城门失火,连累池中鱼儿遭殃,将来会无辜地使长江淮河流域、荆州扬州一带的官员百姓遭受战争之苦。......”

  正如杜弼文中所说的一样,第二年八月,侯景发动叛乱,造成梁朝多年政局动荡,使人民遭受战乱的苦难。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成语是什么意思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