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刊之论”的意思

时间:2015-03-07 01:36: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不刊之论”的意思

成语拼音:
[bù kān zhī lùn]
成语意思:
刊:消除;改正。古代把字写在竹简或木板上;有错误时;或改动或剥去;不刊:不能消除;不可删改。内容正确;不能更改的论断。
成语出处:
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论曹吴体法》第一卷:“况唐室已(以)上,未立曹吴,岂显释寡要之谈,乱爱宾不刊之论。”
成语例句:
故曰:民智者,富强之原。此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严复《原强》)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偏正式;作宾语;形容不能改变的言论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论,不能读作“lún”。
繁体字形:
不刊之論
英文翻译:
an unalterable statement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不刊之论”成语接龙

“不刊之论”单字意思

:[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多。~经济。~一定。~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法。~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动。做~好。装~下。看~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会”、“~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1.削除;改正:~谬补缺。~误。2.刻:~石。~版。3.排版印刷:~行。创~。4.出版物。多指期刊。也指报上定期出的有专门内容的一版:丛~。月~。副~。

:1.往:由京~沪。君将何~?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行~。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不觉手之舞~,足之蹈~。4.指示代词。这;那:~二虫。~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心。钟鼓~声。以子~矛,攻子~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家。无价~宝。缓兵~计。千里~外。意料~中。十分~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大。战斗~激烈。大道~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就下,极为自然。

:[lùn]1.分析和说明道理:评~。议~。2.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文章或理论:舆~。社~。历史唯物~。3.评定;看待:~罪。相提并~。4.介词。按照:~堆卖。~件计工。[lún]〔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和弟子间的谈话,涉及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和哲学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不刊之论”的反义词

“不刊之论”的近义词

“不刊之论”造句

古人的某些言论犹如不刊之论,已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他批判形而上学的文章,堪称不刊之论

这些经典著作,都是不刊之论,应该好好地阅读。

我是善良的人。不刊之论,无可厚非!!!

在单位,他说话经常是不刊之论,办事总是目无全牛,使大家感觉差强人意。

萧统此评一出,如空谷足音,即成千年不刊之论

当年朱爷评沃,的是不刊之论。精彩,精彩!

勇谋相较,谋取为多,勇谋相搏,谋着多胜,此为不刊之论

他的话并非不刊之论,他不过仗势罢了。

这个基本诊断在我看来真是不刊之论

“不刊之论”相关成语

“不刊之论”的意思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