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一蛇”的意思

时间:2014-03-09 02:12:1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一龙一蛇”的意思

成语拼音:
[yī lóng yī shé]
成语意思:
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成语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枢言》:“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
成语例句:
孙犁《文字生涯》:“恐怕还是东方朔说得对吧,人之一生,一龙一蛇。”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变化莫测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一龍一虵
英文翻译:
one 's actions and manners change with the changes of circumstances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一龙一蛇”成语接龙

“一龙一蛇”单字意思

: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家人。你们~路走。这不是~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5.表示专一:~心~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让我闻~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声。看~眼。让我们商量~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请就来。~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颜。~廷。~袍。~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舟。~灯。~车。~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家人。你们~路走。这不是~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5.表示专一:~心~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让我闻~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声。看~眼。让我们商量~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请就来。~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shé]爬行动物,身体圆而细长,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吃青蛙等小动物,大蛇也能吞食大的兽类。[yí]见“逶蛇”。

“一龙一蛇”的近义词

“一龙一蛇”造句

为人处世,应审度势,灵活机便,如一龙一蛇,与时俱化,切不可执着顽固。

是故至道无为,一龙一蛇,盈缩卷舒,与时变化。

言下之意无非是指我兄弟二人一龙一蛇之区别。

一龙一蛇,动无常体,莫见其所中,莫知其所穷。

一龙一蛇正好势均力敌,从上午一直缠斗到夜晚,又从夜晚缠斗到天明,已久未能分出胜负。

无誉无毁,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不肯专为。

遍体鳞伤的一龙一蛇再次被轰了出去,全线崩溃,唯一还能站着的就是双脚发软的舒郁。

周围的水流一阵波动,一个巨大的身体冲了过来,是盘宗大哥来救我了,他猛地扑向蓝龙,一龙一蛇瞬间纠缠在一起,水流不断的强烈波动着。

随后巨蟒的尾巴缓缓的从洞穴里面抽了出来,整个身体与霸王龙纠缠在一起,一龙一蛇就在悬崖边上展开了大战。

看到天空中刘关张三人如天神般地傲立腾挪,而他们那三件神兵泽化为一鸾一凤、一龙一蛇,张世平等人不由纷纷跪伏在地,齐声道:我等拜见主公,见过仙师。

“一龙一蛇”相关成语

“一龙一蛇”的意思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