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而杀”的意思

时间:2013-01-04 06:33: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不教而杀”的意思

成语拼音:
[bù jiào ér shā]
成语意思: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成语例句:
对待犯错误的人应当采取治病救人的方针,而不应该不教而杀
是否常用:
一般成语
感情褒贬:
贬义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不教而殺
英文翻译:
excute without teaching
成语故事:
不教而杀的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不教而杀”成语接龙

“不教而杀”单字意思

:[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多。~经济。~一定。~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法。~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动。做~好。装~下。看~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会”、“~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jiào]1.教导;教育:管~。请~。受~。因材施~。2.宗教:佛~。伊斯兰~。信~。在~。3.姓。4.使;令;让:~他无计可施。~我十分为难。[jiāo]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唱歌。~小孩儿识字。师傅把技术~给徒弟。

: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艰巨的任务。战~胜之。取~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不烈,清~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畏惧~退却~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再,再~三。由秋~冬。由南~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来。挺身~出。为正义~战。因公~死。视情况~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生。~敌。~鸡取卵。~一儆百。2.战斗,搏斗:~出重围。3.消减:~风景。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了眼睛。5.收束:~价。~尾。6.勒紧,扣紧:~车。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人。恨~。

“不教而杀”的反义词

“不教而杀”的近义词

“不教而杀”造句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对待犯错误的人应当采取治病救人的方针,而不应该不教而杀

“养不教,父之过”,“不教而杀谓之虐”,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正所谓“不教而杀谓之虐”,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便叫做虐,而“法治”的宣传,正是法的全民教化、也正是礼的精神体现。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

“四恶”之首叫作“不教而杀谓之虐”(不先施教育就惩罚,这叫残暴)。

不教而杀谓之虐”,传统中国的刑事政策注重的是教化,讲的是正风俗,饬人心,即使有死刑也是以杀止杀,以刑去刑,以达到无刑为目的。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

他不讳言,提出“二次罢免”的用意只是先“示警”,成功机会不大,但可避免直接提“倒阁”案而落人“不教而杀”的口实。

文章认为,台大院长林芳郁“不会让社会大众失望”的承诺,虽让台大人的背脊重新挺直,但在台大重振百年声誉的同时,院方也面临“不教而杀”的质疑。

“不教而杀”相关成语

“不教而杀”的意思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