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去秋波”的意思

时间:2018-09-06 03:42:2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临去秋波”的意思

成语拼音:
[lín qù qiū bō]
成语意思:
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临走时的回眸一盼。形容别情依依。
成语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成语例句:
是否常用: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定语;用于男女之间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臨去秌波
英文翻译:
look round with a bewitching smile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临去秋波”成语接龙

“临去秋波”单字意思

:1.靠近;对着:~街。~河。背山~水。居高~下。如~大敌。2.来到;到达:光~。莅~。身~其境。双喜~门。3.临近;临到(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含有将要、快要的意思:~睡。~毕业。这是我~离开北京的时候买的。4.照着字画模仿:~摹。~帖。~画。~得挺像。5.姓。

:1.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路。~向。从成都~重庆。他~了三天,还没回来。2.离开:~国。~世。~职。~留两便。3.失去;失掉:大势已~。4.除去;除掉:~病。~火。~皮。这句话~几个字就简洁了。5.距离:两地相~四十里。~今五十年。6.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年。~秋(去年秋天)。~冬今春。7.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了。8.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听报告~了。10.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这座楼可大了~了!。他到过的地方多了~了!⑿去声:平上~入。11.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在《断桥》中,他~白娘子。12.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拿~。捎~。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过去)。让他说~(=下去)。一眼看~(=上去)。

:1.秋季:深~。~风。~雨。~高气爽。2.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麦~。大~。3.指一年的时间:千~万岁。一日不见,如隔三~。4.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危急存亡之~。5.姓。6.见〖秋千〗。

:1.波浪:~纹。随~逐流。2.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波是振动形式的传播,介质质点本身并不随波前进。最常见的有机械波和电磁波。通常也可分为横波和纵波。3.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风~。一~未平,一~又起。4.姓。

“临去秋波”造句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陆灏

韩正临去秋波,提到“高雄港”,特别引起注意。

只因临去秋波转,惹起春心不肯休。

一些较平实中肯的日本舆论认为,小泉下台前的临去秋波,使日本与亚洲邻国的“外交伤口”继续扩大,对即将诞生的安倍政权会是个沉重的包袱。

苏贞昌的临去秋波,表面上是为蔡英文搭桥铺路,实际上却是在给她穿小鞋。

韩正“临去秋波”挑动南*弯乐观联想。

临去秋波,林芳郁要民众能够充分信任专家学者,不要因为一些其实没有那么严重的事引发过分恐慌。

不死心的萨科齐,临去秋波,希望爱尔兰再次公投,萨科齐的一位幕僚曾表示,“失败不是他的选项”,他会一试再试。

苏贞昌临去秋波给小英穿小鞋。

一场“康芮”轻台风造成*弯中南部惨重灾情,随后临去秋波甩尾北上的豪大雨,又重创基隆。

“临去秋波”相关成语

“临去秋波”的意思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