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而立”的意思

时间:2015-06-06 01:13: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鼎足而立”的意思

成语拼音:
[dǐng zú ér lì]
成语意思:
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成语例句:
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鼎足而立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鼎足而立
英文翻译:
standing like a tripod -- a tripartite balance of forces
成语故事:
鼎足而立的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鼎足而立”成语接龙

“鼎足而立”单字意思

:1.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2.比喻王位、帝业:定~。问~。3.大:~力。~言。4.锅。5.姓。6.正当;正在:~盛。

:1.脚;腿:~迹。~球。手舞~蹈。画蛇添~。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3.指足球运动:~坛。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为凭。微不~道。

: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艰巨的任务。战~胜之。取~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不烈,清~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畏惧~退却~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再,再~三。由秋~冬。由南~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来。挺身~出。为正义~战。因公~死。视情况~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1.站1:~正。肃~。坐~不安。2.使竖立;使物件的上端向上:~竿见影。把梯子~起来。3.直立的:~柜。~轴。~领。4.建立;树立:~功。~志。5.制定;订立:~法。~约。~个字据。6.指君主即位。7.指确定继承地位;确立:~嗣。~皇太子。8.存在;生存:自~。独~。9.立刻:~奏奇效。~候回音。10.姓。

“鼎足而立”的反义词

“鼎足而立”的近义词

“鼎足而立”造句

“三国”时期,魏蜀吴鼎足而立,各自都有吞并他国,统一天下的雄心。

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鼎足而立

三家电脑公司鼎足而立

旺角是与铜锣湾鼎足而立的主要购物区.

抗战至建国前后,由于各种政治势力鼎足而立,“民主”话语的涵义十分驳杂。

唐代的花鸟画与山水画同人物画鼎足而立

战国七雄鼎足而立,各国皆有吞并海内、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纳八方之野心,一时间,华夏大地,风云变幻,狼烟四起,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若二国连和,共为唇齿,进则可以兼吞天下,退则可以鼎足而立

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有时万马齐喑、万籁俱寂,有时风起云涌、风云际会,只有卓尔不群,手眼通天的豪杰之士,才能力挽狂澜,鼎足而立

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它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与意思性报道和客观性报道鼎足而立

“鼎足而立”相关成语

“鼎足而立”的意思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