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写作大赛作文范文(经典6篇)

时间:2011-03-01 02:14: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非虚构写作大赛作文范文 篇一:《我与摄影的邂逅》

摄影,是我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自从拿起相机,我便深陷其中,迷恋于捕捉生活中的瞬间美。摄影让我更加细致地观察世界,让我与生活更加密切地接触。

我第一次接触摄影是在大学时代。那时,我还是个懵懂的少年,对摄影一无所知。直到有一天,我意外地看到了一张摄影作品,那画面中的光影交错,色彩丰富,给我一种震撼和感动。我决定要学会拍摄那样美丽的瞬间。

于是,我开始研究摄影技巧,学习构图、光线、色彩等知识。我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拍摄,尝试各种不同的主题和风格。我的相机成了我最亲密的伙伴,无论是在旅行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都不会忘记带上它。

慢慢地,我发现摄影不仅仅是简单地按下快门,它需要的是耐心和细心。我开始留意生活中的细节,尝试捕捉那些平凡而美好的瞬间。我发现,在日常琐事中,也可以发现许多独特的美。摄影让我重新审视世界,让我学会用心去感受和欣赏。

摄影也让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交流摄影技巧,互相激励和鼓励。他们的作品也让我受益匪浅,启发了我对摄影的理解和创作。摄影让我不再孤单,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

如今,摄影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摄影,我记录下了生活的点点滴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摄影让我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惜每一个瞬间。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用镜头记录生活的美好。

非虚构写作大赛作文范文 篇二:《寻找失落的记忆》

记忆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它承载着我们的过去,指引着我们的未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记忆似乎逐渐模糊起来,有些重要的瞬间甚至已经消失不见。于是,我决定展开一次寻找失落记忆的旅程。

我从家乡出发,踏上了寻找记忆的道路。我首先回到了我童年的那个小村庄。小村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熟悉的街巷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和拥挤的车流。我感叹着时光的无情,却也在寻找中找到了一些熟悉的痕迹。

我去到了我曾经上学的小学校园,虽然已经变得陌生,但是那些操场上的欢声笑语,还有教室里的一排排课桌椅,让我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我闭上眼睛,试图回忆起那些曾经的场景。虽然记忆已经模糊,但我能感受到那种快乐和无忧的时光。

接着,我去到了曾经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的游乐场。游乐场已经不复存在,变成了一片荒芜的土地。但是,那些快乐的瞬间却依然在我心中闪烁。我回忆起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的场景,回忆起他们的笑容和欢呼声。这些记忆让我觉得温暖,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友谊。

最后,我去到了我曾经生活的那栋老房子。房子已经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现代化的楼宇。我站在曾经属于我家的地方,回忆起那些家人们的场景。我看到了我父母的辛勤劳作,看到了我和兄弟姐妹们的欢声笑语。这些记忆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家庭。

通过这次寻找失落记忆的旅程,我重新找回了一些珍贵的记忆。虽然很多记忆已经无法找回,但是我相信,那些消失的记忆会在我的心中永远存在。记忆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们让我们成为了现在的自己。我将继续珍惜每一个瞬间,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非虚构写作大赛作文范文 篇三

2008年4月,被告人缪**伙同杨某某(另案处理)经商议后决定共同放贷经营。2009年5月,因被告人缪**将钱款借给他人后借款人逃跑,杨某某要求被告人缪**归还其本金及利息,并以4%的月息向他人借款后将相关钱款转借给被告人缪**,由被告人缪**按照15%的月息支付其利息。被告人缪**明知自己没有还款能力,以做放贷生意等为由,以年息20%的高额利息为诱饵,开始向社会公众非法集资。2011年12月,被告人缪**告知杨某某自己欠款过多已无还款能力,要求杨某某帮其还款。后二人经商议,由被告人缪**继续以高息对外向社会公众非法集资,集资所得转往杨某某处,并由杨某某从中提供资金供被告人缪**周转并予对外宣传。后被告人缪**继续虚构其本人从事土地开发、开厂经营、开典当行、做放贷生意需要资金等事实,以月息2%的高额利息为诱饵,向社会公众非法集资。至案发时,被告人缪**非法集资共计人民币万元,集资款除归还利息及支付承兑汇票贴现费用外,均转账给杨某某及用于个人挥霍,至案发尚有人民币万元不能归还,数额特别巨大。

1、2010年1月,被告人缪**虚构中外合资**电梯有限公司需要集资的事实,以高息为诱饵,向缪某甲非法集资人民币44万元,至案发尚有人民币万元未归还。

2、2010年4月,被告人缪**虚构做放贷生意的事实,以高息为诱饵,向丁某某非法集资人民币50万元,至案发尚有2万元不能归还。

3、2010年6月到2013年9月,被告人缪**虚构做放贷生意的事实,以高息为诱饵,向徐某甲非法集资人民币900万元,至案发尚有万元未能归还。

4、2010年12月到2013年1月,被告人缪**虚构做资金生意的事实,以高息为诱饵,向许某某非法集资人民币620万元,至案发尚有人民币万元不能归还。

5、2011年7月,被告人缪**虚构中外合资**电梯有限公司需要集资的事实,以高息为诱饵,向蒋某某非法集资人民币144万元,至案发尚有人民币万元未归还。

6、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被告人缪**虚构做放贷生意的事实,以高息为诱饵,向被害人张某某非法集资人民币740万元,至案发尚有万元不能归还。

年1月,被告人缪**虚构开担保公司可以使用承兑汇票的事实,以高息为诱饵,向孟某某非法集资承兑汇票。其中2014年2月至2014年4月,共集资面额为万元的承兑汇票,至案发尚有万元未归还。

年2月至2012年8月,被告人缪**虚构投资建厂的事实,以高息为诱饵,向李某甲非法集资人民币390万元,至案发尚有万元未能归还。

9、2012年2月,被告人缪**虚构中外合资**电梯有限公司需要集资的事实,以高息为诱饵,向钱某甲非法集资人民币70万元,至案发尚有人民币42万元未归还。

10、2012年3月至8月,被告人缪**虚构做放贷生意的事实,以高息为诱饵,向陈某甲非法集资人民币20万元,至案发尚未归还。

11、2012年5月至2014年1月,被告人缪**虚构做高利贷生意的事实,以高息为诱饵,向被害人徐某乙非法集资人民币985万元,至案发尚有万元不能归还。

12、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被告人缪**虚构**市**超声电子有限公司需要资金周转的事实,以高息为诱饵,向钱某乙非法集资人民币80万元,至案发尚有人民币万元未能归还。

13、2013年2月,被告人缪**虚构需要资金周转的事实,向缪某乙非法集资人民币47万元,至案发尚有万元未能归还。

14、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被告人缪**虚构做放贷生意的事实,以高息为诱饵,向被害人陶某某非法集资人民币50万元,至案发尚有38万元不能归还。

15、2013年3月至11月,被告人缪**虚构****超声电气有限公司需要资金周转及本人从事土地开发的事实,以高息为诱饵,向被害人李某乙非法集资人民币450万元,至案发尚有人民币165万元不能归还。

16、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20日,被告人缪**虚构做放贷生意的事实,以高息为诱饵,向陈某某法集资人民币60万元,至案发尚有人民币45万元不能归还。

17、2013年7月至12月,被告人缪**虚构做放贷生意的事实,以高息为诱饵,向曹某某非法集资人民币108万元,至案发尚有人民币82万元未能归还。

18、2013年7月至2013年9月,被告人缪**虚构经营小额贷款公司需要资金的事实,以高息为诱饵,向赵某甲非法集资人民币75万元,至案发尚有人民币60万元不能归还。

19、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被告人缪**虚构公司需要资金周转的事实,以高息为诱饵,向被害人林某某非法集资人民币300万元,至案发尚有人民币177万元不能归还。

20、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被告人缪**虚构做放贷生意的事实,以高息为诱饵,向徐某丙非法集资人民币200万元,至案发尚有人民币万元未能归还。

21、2013年12月,被告人缪**虚构资金紧张的事实,以高息为诱饵,向赵某乙集资人民币100万元,至案发未能归还。

22、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被告人缪**虚构开典当行的事实,以高息为诱饵,向田某某非法集资人民币300万元,至案发尚有195万元不能归还。

2014年4月18日,被告人缪**主动向**市公安局投案。

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如下:

1、书证:涉案借条、银行凭证等;

2、证人缪某丙、李某丙、姚某某等人的证言;

3、被害人李某乙、张某某、许某某等人的陈述;

4、被告人缪**的供述和辩解;

非虚构写作大赛作文范文 篇四

父亲大骂着用火钳砸爆屋顶肮脏的灯泡,母亲半个屁股黏在炕沿快活地疯笑,晓角的哭号被刹车般的岔气打断,开始地动山摇地咳嗽。

“砰——”世界暗了。

“这个凑合人家,趁早拆散了吧!”这句话缠着晓角的童年,将耳朵磨出茧。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南部的山区,狂风搜刮着田地,贫穷吞噬着村庄,懒惰催生着戾气。这里古有“风都”之称,蒙古语义是红山崖口,海拔一千五百米,是内蒙古少有的高寒地区,冬季温度能达到零下二十度,朔风往骨头缝里钻。这里野蛮荒凉,没有草原也没有马,却伫立着晓角的家。

阴云常年笼罩着院子。三间黄土房歪七扭八地站着。夏天,雨滴沿着旧电线跑,冬天,寒冷将墙壁冻出伤口,屋子冷得像冰窖。

空荡的院子散落着几块碎玻璃,那是父母打架过后的副产品。房间里堆满脏衣服、父亲的痛骂和母亲五颜六色的药,一声咳嗽,惊起大片暗黄色尘土。

晓角的母亲常年面朝墙壁,一笑就停不下来,笑到流眼泪,笑到要呕吐。她从二十岁第一次抑郁发疯,一直笑到现在,只有晓角脱离视线,才会中止无法抑制的快乐,说胡话、绝食、出走,直到晓角回来。

晓角的父亲枯瘦又黑,脾气暴躁。他经历过动荡的年代,作为家中的幼子,喝酒打架,没少做叛逆出格的事。他买过一个四川女人,后来女人跑了,这才与晓角的疯母亲成婚。他不再喝酒,看见酒犯恶心,但有烟瘾,一天抽一盒最差的“大青山”,买不起就抽烟丝。

在晓角看来,有时候他是体贴的父亲,给女儿捎县城色彩艳俗的糖;有时候,他是孝顺的儿子,吃下大把止疼片,伏在地上哭号他的母亲;还有时候,他是痛苦的自己,在早春烧玉米根的烟里,向妻女挥起镢头:“我要杀了你!”

与妻子吵架,是他一生中为数不多潇洒的时刻。妻子不疯时,不是他的对手,只能绞着双手,抽动眼睛发愣。

她的眼睛天生斜视,扭曲的面容狰狞可怖。屋顶飞鸟一样压下,露出长满妊娠纹的塑料布,墙上的土块受了惊吓,掉进锅里。父母的叫喊与晓角的嚎哭此起彼伏。

2009年,晓角6岁,不蹬小板凳挣扎几下就可以上炕了。一天傍晚,外公骑着自行车从十里山路外的村庄赶来,向晓角念出诱人的咒语:“想不想去上学?”

外公是个小老头,个儿不高,很瘦,说话爱拽文,也经常骂人。他年轻时学过俄文,当过民办老师,撒手不教,种了大半辈子的地。

彼时,七十四岁的外公身体还算硬朗。暮色四合,他歇下地里的活儿,赶着牛车来到晓角寒伧的家,将大花牛拴在门口,大步流星地进门。局促的晓角倚靠着柜子发呆。

母亲一反常态地安静,紧盯着被外公带走的晓角。

前一天,父母刚打了一架,砸碎很多东西,父亲说不要母亲,也不要晓角了。第二天傍晚,晓角被外公用嘎吱作响的牛车拉到镇上。那里只有一所小学,几个学生,一个老师。

晓角待了三天,在堆满杂物的小院儿又玩又闹。三天后,外公又来了,他的背驼得厉害,像生锈的镰刀,千沟万壑的脸泛出枯黄。

回程路上,晓角不停讲着学校里奇特的事:滚热的饭、规律的作息、烂漫的笑声,温馨的环境。外公兴致不高,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山路中有道险坡,坡上只有一条小道,旁边就是山崖。

上坡时起了大风,黄沙漫天,晓角拼命闭上眼睛,紧抓外公的衣角。她不想死,也不想回到争吵不断、畸形古怪的家。不知过了多久,许是心里第五遍哼唱老师教的歌谣时,外公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到了。”

晓角睁开眼睛,一片昏黄中,撞见母亲死白的面容。整整三天,母亲不吃,不喝,不眠。母亲离不了她。

晓角被吓得退了一步,下意识想逃,但还是一步步走进家门,走入母亲痴疯的爱与窒息的怀抱。

上学的计划泡汤。晓角难受起来。黄褐色的尘土钻入口鼻,淹没院子,倾覆整个乌兰察布。晓角无路可逃,仿佛是上天赠予的命运。

非虚构写作大赛作文范文 篇五

本中心是文学与传媒学院成立的教学实践单位,是该院的特色教学部门之一。主要开设全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和文传院的写作课程。

大学语文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由中心教师自编的教材《新编大学语文》入选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写作类课程包括创意写作、虚构性写作、非虚构性写作、小说创作和散文创作等,其中创意写作金课正在申报省级一流课程。 另外,中心下设 创意写作工作坊 ,创意写作工坊是依托大学语文与创意写作课程,与西安翻译学院创意写作班联合培养,为全校学生搭建的一个写作实践平台,培育适应新媒体时代,具有专业创造力的优秀写作人才,为创意文化产业输送新生力量。

非虚构写作大赛作文范文 篇六

出名后的晓角,性格依旧古怪,不修边幅,不照镜子,喜欢远离人群,独来独往。周围没有人懂得她。父母看见稿费,高兴归高兴,对她的写作没有反应,更别提凑热闹的村民。文学使她醒了,醒后,周围却空无一人。

一日,外婆打趣,让晓角赶快招个男人入赘,就住在新房里,晓角跟丈夫住在正房,母亲和父亲住堂屋,凑合着过。外婆说完笑了,晓角却哭了。她不知道自己在逃避什么,只是觉得从头到脚,都与周遭格格不入。

2020年7月,十七岁的晓角挂着“文学新秀”的头衔,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内蒙古文联的活动。

她见到作协的大领导,领导很对得起称谓,张嘴净是空无一物、毫无美感的官话。挂牌的作家在会上发言:“作家本来就是时代的歌者,是歌颂盛世的。”

晓角坐在旁听席,最初正襟危坐,但很快卸了劲儿,开始玩手机,在群里斗图、抢红包。期间,她的目光偶然与一个女作家对上,后者过于无聊,又不能光明正大地玩手机,只能充分调动起感官——眼神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会议过后,晓角被带去参观马铃薯博物馆。乌兰察布是马铃薯之都,因气候独特,盛产马铃薯。每年,晓角都要挥起锄头,在田地里种土豆。这是她每年都要打交道的朋友,揭不开锅时顿顿少不了的仇人。现在,它们金光闪闪地躺在展柜里,接受众人朝见。

晓角觉出讽刺,她隐隐察觉,自己其实可有可无。除了乌兰察布市的作协主席和几个女老师,没有人关心她的诗、她的生活与所谓的文学,人们只是需要一个精神符号。

三天里,她吃着丰盛的火锅,在氤氲的热气中,听一位教授侃大山、开黄腔。晚上睡在干净整洁的酒店里,竟然有些孤独。

这是晓角第一次受邀参加文联活动,或许也是最后一次。最初的欣喜很快退去,她冷静下来,活动给了她一次重新审视自我的契机,也诱发出更大的矛盾。

作为写诗的人,或者别人嘴里的文学新秀,晓角懂得自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如果过得稍微热闹,内心便会丧失发现的敏感、言说的冲动。

比起天天吃火锅,住大酒店的日子,她更愿意过寂寞的苦日子,坚持每天写诗,一天一首,不为发表,像做功课那样写。为此她有意识地打基础,全靠随缘的灵光,不会有将来。

她才17岁,没想过自己会成为职业诗人,不敢肯定是否能永远写下去。写诗的收入不稳定。她没上过学,没有学历,以后除了种地,只能进城打工,否则就没有饭吃。活下去,有尊严是吃饱以后的事情。

临近高考之际,晓角受一家文学杂志邀请,写一篇高考同题作文。晓角忙完一天的农活,晚上用手机敲出一篇《我和我的未来》,那是浙江卷的作文题。在文中她畅想:

“这世上是不是还有一个我过着另一种人生。她父母不老,家庭和谐,住不住在危房里无所谓,她性格一定开朗,七岁去上学,和小朋友玩,一年级,二年级,一年一年,扎辫子到穿裙子,她长大了,所以去高考,上大学,然后离开她生长的地方,她早恋,青春期叛逆,也会彻底地成长。她的人生那么正常,规矩,向上,理所应当。”

那是拥有选择的人生。但晓角没有那么多选择。不光是她,还有西山坡上沉睡的大伯,新砌扶贫房里清醒的父亲、疯笑的母亲,都被缚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狂风乍起,卷起尘沙,淹没天地。

*这是非虚构写作大赛的第九篇入围作品。

非虚构写作大赛作文范文(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